<strong>勵誌故事: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strong>


    從前,有一位愛民如子的國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深謀遠慮的國王卻擔心當他死後,人民是不是也能過著幸福的日子,於是他召集了國內的有識之士,命令他們找尋一個能確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則。


    一個月後,3位學者把三本六寸厚的帛書呈給國王說:“國王陛下,天下的知識都匯集在這三本書內,隻要人民讀完它,就能確保他們的生活無憂了。”國王不以為然,因為他認為人民不會花那麽多時間來看書。所以他再命令這些學者繼續鑽研。兩個月內,學者們把三本書簡化成一本。國王還是不滿意。一個月後,學者們把一張紙呈上給國王。國王看後非常滿意地說:“很好,隻要我的人民日後都真正有奉行這寶貴的智慧,我相信他們一定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說完後便重重地獎賞了學者們。原來這張紙上隻寫了一句話: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大多數的人都想快速發達,但是卻不明白做一切事都必須老老實實地努力才能有所成就。隻要還存有一點取巧、碰運氣的心態,你就很難全力以赴。不要夢想中彩票 ,或把時間花在賭桌上。這些一夜 之間發達的夢想,都是人們努力的絆腳石。


    自從傳言有人在薩文河畔散步時無意間發現金子後,這裏便常有來自四麵八方的淘金者。他們都想成為富翁,於是尋遍了整個河床 ,還在河床 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確,有一些人找到了,但更多的人卻一無所得,隻好掃興而歸。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駐紮在這裏,繼續尋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在河床 附近買了一塊沒人要的土地,一個人默默地工作。他為了找金子,已把所有的錢都押在這塊土地上。他埋頭苦幹了幾個月,直到土地全變成坑坑窪窪,他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塊土地,但連一丁點金子都沒看見。6個月以後,他連買麵包的錢都沒有了。於是他準備離開這兒到別處去謀生。


    就在他即將離開的前一個晚上,天下起了傾盆大雨,並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終於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發現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樣:坑坑窪窪已被大水衝刷平整,鬆軟的土地上長出一層綠茸茸的小草。


    “這裏沒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地說,“但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來種花,並且拿到鎮上去賣給那些富人。他們一定會買些花裝扮他們的家園。如果真這樣的話,那麽我一定會賺許多錢,有朝一日我也會成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將來,美美地說:“對,不走了,我就種花!”


    於是,他留了下來。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裏長滿了美麗嬌豔的各色鮮花。


    他拿到鎮上去賣,那些富人一個勁兒地稱讚:“瞧,多美的花,我們從沒見過這麽美麗的花!”他們很樂意付少量的錢來買彼得的花,以便使他們的家變得更富麗堂皇。


    5年後,彼得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成了一個富翁。


    隻有勤勞才能采集到真正的“金子”,用你的勞動去獲得你想要的,比幻想你想得到的更重要。


    認為怠惰是—種幸福,勤勞是一種懲罰的想法是一種奇妙的錯誤,而且是有害的錯誤。()對於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人,我們必須讓他們醒悟,讓他們接受下麵的想法:人生幸福的必要條件並非怠惰而是勤勞。人是不能不勞動的。


    幸福的不可置疑的條件是勞動,第一必須是由自己來進行的自由的勞動,第二必須是能增進我們的食欲和給予我們深沉睡眠的肉體勞動。勞動是人所欲求的,當它被剝奪的時候,人便會引起苦惱。但勞動並不是道德,若把勞動當做功績或道德,就和把吃東西當做功績或道德一樣奇怪。事實上,勞動本身便足以給我們帶來愉快與滿足。


    <strong>人生箴言:</strong>


    <strong>收獲大,再艱苦的工作也會變得愜意。收獲可以使人忘卻不快的往事,對前景充滿信心。從失敗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因而獲得最寶貴的經驗,這亦是工作——即勞動帶來的一種收獲。沒有付出,便沒有收獲可言。世上收獲最多的人,往往是付出最多的人。記住: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strong>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勵誌小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勵誌小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