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滏陽人李傑任河南尹時,曾斷過一樁母親告兒子的案子。一日,李傑正在堂上與僚屬議事,忽聽有人喊告狀,使命傳入。隻見外麵走進一個中年婦人,長得頗具姿色。她跪於堂中掩麵抽泣道:“我乃寡婦 弱女子,原指望兒子能盡孝道,可他成人 後對我虐待之極,我再也活不下去了。”說著列舉了無數事實證明兒子大逆不道。
李傑聽後心中納悶,母親告子乃天下少有之事,一般作人母不到無奈不會作出此舉。便道:“你守寡已屬可憐,而且隻有一個兒子。倘如你說的是事實,讓他坐死罪,你將來老了無靠不後悔嗎?”
那婦人道:“不孝之子,哪裏還心疼他?我恨不得讓他立時去死!”
李傑見她對兒子如此咬牙切齒,就安撫道:“你的狀子本官接下,你暫且回去吧。”
婦人走後,李傑便派人暗中考察那婦人的兒子平時所作所為。結果卻與那婦人所言絕不相同。她兒子不光斯文達理,而且待母親甚是孝順。李傑將那婦人傳到。
李傑道:“你兒子不孝,本官調查確實不假。如此忤逆之子,實在該死。為嚴法紀,本官判他死罪。”
婦人臉露驚喜之色,叩頭道謝。
李傑扔下令牌,命衙役立即前往將婦人兒子捉拿歸案,並對那婦人道:“你去買隻棺材來收殮他的屍體吧!”
婦人應諾而去。李傑馬上派人暗中窺視她的行蹤。隻見她行至外麵僻靜處,對一個道士喜滋滋地說道:“事情順利,已經了結了。”過了一會兒;婦人把棺材真的弄來了。
李傑至此仍希望婦人有悔改之意,不想她還是堅持治兒子死罪。李傑一聲喝令手下衝出大門,將那等候門外的道士擒獲。一經審問,他就招供伏罪,說道:“我和寡婦 早有私情。可他兒子長大後處處監視她,不許她和我往來,因此設此計除掉他。”
李傑大怒道:“這是誰出的主意?”
道士不語,婦人見事敗露,哭道:“是他指使我這樣做的。”
於是,李傑下令杖殺了道士,並把屍體裝進了那口棺材。
李傑聽後心中納悶,母親告子乃天下少有之事,一般作人母不到無奈不會作出此舉。便道:“你守寡已屬可憐,而且隻有一個兒子。倘如你說的是事實,讓他坐死罪,你將來老了無靠不後悔嗎?”
那婦人道:“不孝之子,哪裏還心疼他?我恨不得讓他立時去死!”
李傑見她對兒子如此咬牙切齒,就安撫道:“你的狀子本官接下,你暫且回去吧。”
婦人走後,李傑便派人暗中考察那婦人的兒子平時所作所為。結果卻與那婦人所言絕不相同。她兒子不光斯文達理,而且待母親甚是孝順。李傑將那婦人傳到。
李傑道:“你兒子不孝,本官調查確實不假。如此忤逆之子,實在該死。為嚴法紀,本官判他死罪。”
婦人臉露驚喜之色,叩頭道謝。
李傑扔下令牌,命衙役立即前往將婦人兒子捉拿歸案,並對那婦人道:“你去買隻棺材來收殮他的屍體吧!”
婦人應諾而去。李傑馬上派人暗中窺視她的行蹤。隻見她行至外麵僻靜處,對一個道士喜滋滋地說道:“事情順利,已經了結了。”過了一會兒;婦人把棺材真的弄來了。
李傑至此仍希望婦人有悔改之意,不想她還是堅持治兒子死罪。李傑一聲喝令手下衝出大門,將那等候門外的道士擒獲。一經審問,他就招供伏罪,說道:“我和寡婦 早有私情。可他兒子長大後處處監視她,不許她和我往來,因此設此計除掉他。”
李傑大怒道:“這是誰出的主意?”
道士不語,婦人見事敗露,哭道:“是他指使我這樣做的。”
於是,李傑下令杖殺了道士,並把屍體裝進了那口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