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末年,上海已是與各國開始海上貿易的港口,受鬆江 府管轄。當時鬆江 府第一任負責檢驗進出口物資的市舶官,卻為進口印花洋布和出口瓷器的問題大傷腦筋。


    原來洋商們很狡猾,途中遇到風浪,船艙進水,布匹浸了水質量受損。他們欺中國沒有檢驗儀器,每逢船艙進水,就在到達上海前,停在沿海隱蔽島嶼上,雇人將受潮的洋布曬幹後再進港。這種布由於浸過海水,還能嚐出它的鹹味。可是如果船隻在長江 口遇到風浪,布受江 水浸蝕,沒有鹹味,就很難檢驗出問題,隻能按合同收下。洋商更刁,中國從上海出口的瓷器,盡避用稻草紮、竹籮裝,可經過海上風浪顛簸,運到國外還是難免破碎,洋商卻要加倍罰款。


    市舶官眼見白花花的銀元流入洋商的口袋,很是痛心。一天,他偶然在一艘船上撿到了一粒綠豆,頓時心裏一動,回衙後召來洋商們,笑眯眯地宣布道:“今後,我國進口洋布,同時進口綠豆。你們裝船時,必須一行布匹、一行綠豆間隔排好。船到上海港,先驗艙後起貨,否則布匹一律拒收。”


    接著,市舶官又訂了條怪規定:出口瓷器裝船前,必須在空隙處也放進綠豆。


    然後,灑上少量清水,蓋上蓋子,包裝得與以前一模一樣。


    洋商們瞪著碧珠暗暗發笑:唱什麽戲?


    第二年的農曆九月十五日,洋商的貨靠上上海港。市舶官親臨船艙驗看,一行洋布、一行綠豆,果然裝得整整齊齊。


    市舶官微笑著發話:“洋先主,你這次貨艙可曾進水?”


    洋商舉起右手,邊在胸前劃十字邊開口:“靠上帝保佑,一路風平浪靜,船艙沒進一滴水。”


    市舶官又問:“我們中國有句諺語:‘三月三、九月九,行人莫從江 邊走。’今年的九月九日,長江 口風浪特別大,你們的船在哪裏?”


    洋商脫口而出:“那天我們停船避風,沒有行駛。”


    市舶官淡淡一笑,令衙役從船裏抬出一麻袋綠豆,先請洋商驗明封口印證。然後,他又令當眾倒出,隻見不少綠豆早已發芽。市舶官走近這堆綠豆,俯身撿出根最長的綠豆芽,正色相告:“根據這根豆芽推測,正是九月初九進的水,你已經將進水布匹做了手腳。”


    洋商翻著白眼,乖乖地接受罰款。但轉一下眼珠,馬上將了市舶官一軍:“你們出口的瓷器,如果到了我們那兒,發現以碎的次的充好,要加倍罰款。”


    市舶官叉著腰笑答道:“好啊!”


    洋商帶回的一船瓷器運到大洋彼岸,急不可耐地跳上岸,邀來各國商人一起檢驗,誰知,沒檢驗出一個碎碟子,隻發現了不少綠豆芽生長其間。原來運輸途中,綠豆遇水慢慢發芽,無孔不入、見隙就鑽,幾乎將簍中空隙全部填滿,任憑風浪顛簸,將瓷器保護得完好無損。


    一大群洋商楞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智慧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國智慧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