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皇帝:秦始皇武則天上榜</strong>


    第一名:秦始皇,名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活了50歲。他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是中國曆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劃時代的人物。


    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卻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與他父親的不幸遭遇,有著直接關係。他的父親是秦國的公子,叫異人,後來改名叫子楚。異人的祖父是秦國的國君秦昭襄王,異人的父親是秦國的太子安國君。異人雖然生在富貴的國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歲時,卻被派往和秦國敵對的趙國,當了一名“質子”。


    中國那時是“戰國七雄”爭霸的時期,這七雄是秦、趙、魏、韓、楚、燕、齊七個大國。當時,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相互製約,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兒子或孫子送到別國作抵押。這些被抵押的人質,就叫做“質子”。


    質子異人的日子很難熬。他雖然是秦國太子的兒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將來很難接班。同時,秦國在各國當中又不講信義。因此,在趙國,人家也不把他當回事兒。有一段時間,他的經濟來源斷絕,生活十分困窘。這時,他的命運降到了人生的最低點。然而,恰在此時,他遇到了大商人呂不韋,他的劣運從此有了巨大轉機。


    呂不韋是個腰纏萬貫的富商大賈。他很有政治遠見。他從窮愁潦倒的異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曙光。他潛意識裏深深感到,這位落難他國的公子異人,是一個難得的奇貨,可以用他來囤積居奇。於是,他決定在異人身上預先投資,棄商從政,去幹建國立君的大事。


    呂不韋拿出500金送給異人,又攜帶500金到秦國去遊說。他在秦國遊說很成功,異人終於當上了太子。回國後,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趙姬,配給了異人。過了10個月,生下了一個嬰兒。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趙國過了9年孤獨的生活。直到他的父親異人做了太子,他才隨母回到了秦國。這之後,嬴政的祖父死,其父異人即位。在嬴政13歲時,其父異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為秦王。尊母趙姬為太後。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夫。國事都是呂不韋說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歲,舉行了成年加冠典禮。從此,他便開始親政,執掌政權了。這位血氣方剛、年輕氣盛的國君,迅速平定叛亂,幽禁太後。次年,罷黜專橫跋扈的相國呂不韋,呂不韋自殺。提拔重用李斯,並確定了統一天下的決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終於滅掉了六國,統一了天下。從而結束了春秋戰國數百年諸侯割據、戰亂不已的混亂紛爭的局麵,建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製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自此,秦王政稱號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此後,皇帝一詞就取代了王,而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專有名稱了。秦王政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即秦始皇。


    秦始皇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采取了一係列重要舉措。


    他廢除了封建製,實行了郡縣製。他認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設立小柄,對中央集權不利。為此,他下令廢止分封,而在中國首次實行了郡縣製。全國分設36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或亭,鄉下設裏。郡設郡守,縣設縣令,鄉有三老,亭有亭長,裏有裏宰。


    中央國家機關,設立了三公九卿之製。


    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個龐大完整的官僚體係,最高權力歸皇帝所有。這是秦始皇的首創。


    他又下令統一全國的法律製度。主要的是三大統一,即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貨幣,是因為各諸侯國原來都各自擁有自己的貨幣,現在全國統一,貨幣必須一致。特規定,貨幣使用外圓內方的秦錢,逐步淘汰原各諸侯國的布、刀型的異型錢。統一度量衡,是把原來秦國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國。統一文字,原來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不統一,現在規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當然,民間流行的仍然是秦隸。這三大統一,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文化的融合和社會的穩定,更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這是秦始皇對曆史的一大貢獻。


    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國富豪12萬戶,一律遷到首都鹹陽附近,以便監督,控製。


    同時,他又下令在全國收繳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紛紛運至鹹陽。兵器都是由青銅製成的。堆積如山的兵器,重達數百萬斤。這麽多的青銅兵器,如何處置呢?他忽發奇想,何不把它們鑄成幾個大銅人,置於宮前。此時,恰好傳來一則民間故事,說是在臨洮顯現了12個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這一年,正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現,被視為吉兆。因此,他順勢下令銷毀兵器,鑄造了12個大銅人。因為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泛稱為金,所以大銅人,又被稱為大金人,叫做金狄。現在猜想,這個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窩、大鼻子的中亞一帶人的形象。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測的光環。據說,每個銅人重達24萬斤。12個,用銅288萬斤。這12個大金人,都置於鹹陽宮前,以顯示秦始皇的威嚴。世事滄桑,它們早已不複存在了。收繳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長治久安,但是,天下卻沒有安定。這主要是因為他大興土木。


    他大造驪山陵墓。13歲即位,就動工修建。全國統一後,又調發役夫徒隸70餘萬人,大肆修建,耗時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現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郊區。此陵的主墓尚未發掘,其周圍的附屬地帶進行了部分發掘。已出土5萬餘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見之精品,如銅馬車等。尤其令世人矚目的是兵馬俑坑的發現,法國總統希拉克驚羨地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他大修萬裏長城。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騷擾,他下令修築長城。修築長城的100餘萬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築的長城,西起臨洮,中經陰山,東跨鴨綠江,直達今朝鮮境內清川江的臨海處。長達萬裏,故叫萬裏長城。雄偉壯觀的萬裏長城,是聞名世界的偉大工程,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


    他大搞“焚書坑儒”。焚書,他為了統一思想、鉗製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記的書,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書,全部燒掉。這是一場文化浩劫;坑儒,他認為儒生亂發議論,妖言惑眾,就親自圈點了460餘人一律殺掉。這是壓製言論的殘酷手段。由此,“焚書坑儒”便成了毀滅文化、摧殘士子的代名詞。他不顧人民死活,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積怨很深。而他自己則貪生怕死,一直夢想長生不死,到處求長生不死藥。但他終至病死於出遊的途中。


    第二名:世界之王----成吉思汗


    他發動了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他創建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國家,他將軍事藝術推向了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他是世界曆史階段上影響最大的人物,他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他給人類帶來了最大的災難,他的作為給後人留下了最大的爭論,他是中國曆史上最具世界影響力的帝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及其子孫三代鏖戰幾十年,統中國,掠歐洲,征印度,戰埃及,並朝鮮,侵日本,入越南,平爪哇,先後滅亡四十多個國家,征服七百二十多個民族,發動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蒙古騎兵橫掃十三世紀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踏出了人類曆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蒙古帝國,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


    成吉思汗生於蒙古貴族世家。九歲時,父親被毒死,母親帶著鐵木真和他的幾個弟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曆,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素質,使鐵木真從苦難中崛起,逐步擔當起曆史賦予他的重任。


    使他由一個弱小部落的首領,成為統一蒙古、統一中國、征服歐亞大陸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後人難以比肩的戰爭奇才。他逢敵必戰,戰必勝的神奇將人類的軍事天賦窮盡到了極點。成吉思汗一生進行過無數次的戰爭,無一敗績。


    兵鋒所向,號稱世界征服者的西方常勝軍人仰馬翻,一敗塗地。黃金家族三代麾下的鐵騎,勢如破竹,硝煙漫卷到了俄羅斯、奧地利、德國、埃及、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亞…在廣袤的歐亞大陸,成吉思汗成了戰無不勝的神,對手無不聞風喪膽,屈服於腳下。


    什麽人才能稱得上戰神?惟有成吉思汗!就連桀驁不馴的軍事奇才拿破侖提起成吉思汗也自歎不如。


    各國學者雖然對成吉思汗評論各異,褒貶不一,但在兩點上是一致的,都認為: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功者,是對人類曆史產生過最大影響的人。上個世紀將要結束之際,美國、日本等國發起了評選千年偉人的活動,結果揭曉列成吉思汗為“千年風雲第一人”。成吉思汗留給後人一種民族的自豪,不僅在中國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英雄人物。西方學者稱成吉思汗為“全人類的帝王”。


    第三名:漢武帝


    秦朝隻延續了兩朝,秦二世而亡。繼起的是漢朝,第一個皇帝是劉邦。漢武帝,名劉徹。是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於公元前156年,死於公元前87年,活了70歲。他的父親是景帝劉啟,祖父是文帝劉恒,曾祖父是高祖劉邦。他4歲立為膠東王,7歲立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歲的劉徹登基,是為武帝。他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計54年。


    景帝對太子劉徹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為了把太子劉徹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皇帝,給他特意選配了一位儒學大師衛綰。本來漢初至今,在道家黃老思想的影響下,幾代君主都無一例外地提倡黃帝、老子之學,主張清靜無為,因循守成。但是,景帝麵對紛亂的國內外現狀,隱隱感到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已不能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他很有遠見地開始寄希望於儒家學說。為此,他決定把對儒家學說有著深湛修養的、為人行為端正的衛綰,選作太子劉徹的老師。以後的實踐證明,這一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劉徹是個好學上進的皇太子。他的興趣十分廣泛。他學黃老,習儒術,調絲竹,作辭賦和舞刀劍。他胸襟開闊,廣結良友。他作為皇太子,平時學習父皇如何理政,也注意觀察大臣的舉止言行。為將來順利接班,他作著全麵的準備。公元前141年,他16歲,景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冠禮。加冠典禮的舉行,說明皇太子可以有資格有能力獨立掌權了。不料,在冠禮之後,景帝突患重病死去。當日,皇太子劉徹即位,君臨天下,是為武帝。


    16歲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為國效力,一展才華。武帝胸中有數。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必須選賢任能。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詔舉賢。消息傳遍全國,國內學子振奮。或舉薦,或自薦,各地賢良之士,紛紛匯聚京師。武帝十分重視,親自出題,親自閱卷,親自麵試。他從中選拔了大批人才。而尤須特別提到的一件事是,他從中選拔了一位拔尖的儒學大師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讀儒家經典。據說,為了刻苦攻讀,他三年不出門,以致不知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親閱其試卷,被其驚人的論點、嚴謹的邏輯和優美的語言所懾服。在其試卷上批了“賢良之首”四個大字,並命速傳董仲舒進宮當麵策問,即天子麵試。


    策問的當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亂等三個方麵的問題,進行了三次策問,董仲舒一一從容作答,史稱“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說,君主受命於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國家走向大治的途徑。而儒家的仁義禮樂,是推行天道的具體方法。國家的治亂關鍵在於國君。國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當,方法正確,國家就會大治。反之,國家就會大亂。他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武帝被他的君權神授、天下一統的宏大理論所振奮。他要以儒家學說治國了。後來,經他的老師丞相衛綰的建議,武帝批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漢朝推行新政的指導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為了選拔通曉儒經的學士,武帝想了很多辦法。有察舉選拔,天子征召,上書自薦和設立太學等。武帝選人用才,不拘門第,不論輩分。這就使許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這對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關鍵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漢律,對各級官吏嚴加管理。有功則賞,有過則罰。


    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以削弱各諸侯國的勢力。汗高祖劉邦,實行的是周代的分封製和秦朝的郡縣製相結合的製度。除15郡外,又設立了9個諸侯國。封國的諸侯王,權勢很大。他們在本國有人事權、財政權,甚至有部分的軍事權。他們逐漸鬧起獨立來。景帝時,吳楚七國終於叛亂。叛亂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諸侯國強大的勢力終究是塊心病。武帝想解決這個難題。


    大臣主父偃建議實行“推恩令”。其主要內容是,在諸侯國內,諸侯王雖有幾十個王子,原來隻有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現下令,推恩各諸侯王,可以在其國內用自己的領土,分封王侯。這樣,大諸侯國就自然分解為幾十個小柄了。表麵上恩及他們,實則是削弱了他們的勢力。這個政策的實行,大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


    武帝采納大臣桑弘羊的建議,決定統一貨幣。下令取消郡國鑄幣權,郡國原有舊錢一律收回銷毀。鑄幣權歸中央所有,統一發行五銖錢。這一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漢朝經濟的發展。


    武帝重用大將軍衛青、霍去病,三次反擊匈奴的侵擾,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強盛近百年的塞北匈奴,從此逐漸衰落。漢朝北部邊境10餘年沒有發生戰爭。


    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由張騫開辟的東起長安,中經河西走廊、塔裏木盆地,翻過帕米爾高原,通向中亞和西亞,西達地中海東岸的貫通亞歐的大通道,綿延1000餘公裏,後人稱為“絲綢之路”。這條大通道的開辟,對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意義重大。


    武帝於公元前87年病逝。


    第四名:貞觀長歌----唐太宗李世民   他使一個國家有了傲視群雄的氣度,他使一個民族有了崇高的國際地位和輝煌的經濟文化成就,他令世界各國紛紛前來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可謂萬國來朝,德化遠播。他鑄造的強盛國力和開放包容的心態,使一個民族贏得了外族空前絕後的尊重。他就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文武全才帝王--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生於貴族世家,18歲隨父舉兵反隋,統領三軍,為唐王朝統一全國立下了頭號戰功。隨後成為唐朝第二代皇帝,史稱太宗。北方草原民族突厥首領一直窺視中原千裏沃野,乘太宗立根未穩之時,親率二十萬鐵騎威逼長安,兵臨城下,唐朝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生性強悍善於用兵的李世民處亂不驚,親率大軍擊退強敵。   隨後李世民審時度勢,力排眾議,做出了傾其府庫向強大的突厥媾和以換取柄家生養發展時間的艱難抉擇,從而使國家民族避免了覆亡滅族的危險。胸懷大誌、性格堅韌的唐太宗決心盡快帶領軍臣民眾振興大唐,消滅稱雄北方多年的突厥,實現國家一統,重振大漢雄風。   在以後的三年多時間裏,李世民臥薪嚐膽,勵精圖治,他一方麵發展生產,增強國力,另一方麵加強軍隊訓練,提高唐軍的戰鬥力,打造出了一支能夠與突厥鐵騎爭鋒的騎兵。唐朝對荒漠梟雄的反擊戰終於打響,按照李世民的精心計劃,一支具有超強作戰能力的精銳騎兵千裏迂回到突厥大軍背後發起突襲。飽含報國熱情的大唐將士同仇敵愾,大獲全勝。


    唐太宗以超凡勇氣和軍事才能,統帥唐軍一舉擊退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實現了國家的大統一。戰爭過後,太宗為了讓國家迅速走向和平建設的軌道,竭力摒棄仇恨,實行民族團結政策,大膽地將處於災荒中的數十萬遊牧民族部眾遷徙到內地,將良田劃給他們耕種,讓遊牧民族絕處逢生。   這次規模宏大的人口遷移拯救了草原百姓,他們深為唐太宗對各民族愛之如一的博大胸懷所感染,幾百年間兵戈相見積澱下來的矛盾得到化解,各族兒女在大唐廣闊疆域內和睦相處,共建東方強國,進一步實現了民族大融合。   曆經多年戰火,貞觀初期的唐朝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年僅二十九歲的李世民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為國家選擇了“揠武修文”的和平建設道路,推行了一係列開明的治國方略,堅定不移地把理政的重點放在支持促進農桑上,大膽裁官安民,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虛心納諫,使得唐朝走上了一條快速發展之路,一幅用熱血和汗水描繪的盛世鴻圖,開始展現在中華這塊曾經多災多難的遼闊大地上。   唐太宗以過人的領導力,舉重若輕地駕馭著身負超凡智略的中華英才,做到了治國與治人的完美結合,在文治武功上均取得了超凡建樹,被史家公認為中國古代最有作為的帝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千古帝王的典範   第五名: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   他使一個民族絕處逢生,他使一個文明得以延續,他使一個不再是國家的國家奇跡般的再次統一,他為一個民族的盛世打下根基。他是中國曆史上的偉大帝王--隋文帝楊堅。   漢朝滅亡後,年輕的漢民族陷入了長達三個半世紀的撕殺戰亂之中。到東晉時,經過漫長戰亂的漢族已經消沉,在中國大地上占統治地位的已不是漢人,而是被漢人稱之為蠻夷的民族。因為漢人已無力再戰,強壯的青年大多戰死,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殘。漢族已沒有能力阻止異族的入侵。南北朝時期,各種蠻族大批侵入中原,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人數已經多於漢人。入侵者已經占據統治地位,史稱五胡亂華。   這時,在中國最黑暗的曆史上出現了一個閃亮的名字,一代偉大帝王--隋文帝楊堅。楊堅在漢族麵臨滅族的最危險時刻成功篡得當時中國大地上最強大的胡人政權,建立隋朝。   胡人統治者都極端排斥漢人,熱衷於胡化。楊堅先輩因輔助胡人有功被賜胡姓,楊堅篡位後立即恢複了自己的漢姓,停止了軍界和政界胡化趨勢,力行漢化。隋文帝崇尚節儉,勤理政務,對百姓實行寬仁的政策,實現了胡人政權到漢人政權的平穩過渡。楊堅通過進行一係列的改革,使人口顯著增加,衣食逐漸富足,國力日漸強盛,漢族民族力量終於恢複強大。隋文帝帶領這支堅強的民族力量,先後征服各族蠻夷,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驚天壯舉,史稱“開皇之治”。


    楊堅拯救了漢文化,挽救了華夏文明。春秋、秦漢的文化典籍經過五胡亂華遺失大半,隋文帝統一全國後下詔重金求書。戰後餘生的漢人紛紛獻書,使隋朝藏書量達到中國曆代最多。雖然大部分典籍難逃戰火,多少優秀的學者、多少偉大的著作、多少中國的文明輝煌都消失在曆史的塵靄裏,但隻要諸子百家思想尤在,隻要儒家經典尚存,漢族大旗依舊飄揚,華夏文明依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楊堅廢除胡人的官僚體製,恢複並改革了漢朝的體製,後來又被唐太宗繼承並發揚光大。中國古代官僚體製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楊堅開創的科舉製度,在中國曆史上留存長達一千三百多年,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楊堅開創的隋朝盡避隻有37年,但對後世中國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隋朝的軍隊拖延阻止了周圍異族的強大與崛起,為盛唐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唐太宗繼承了隋文帝創立的國家體製以及政治經濟製度,接過隨文帝的火炬,終於造就了中華盛世。同期的西方文明,羅馬帝國崩潰後,歐洲隨即陷入了分裂的黑暗深淵,古代羅馬文明也隨之消失,此後歐洲從未再次統一。而對比當時的東方文明,漢帝國崩潰後,正是有了隋文帝,中國重新走向了統一的道路,華夏文明從此遠離了被摧毀的危險。隋文帝由於對中國的統一和華夏文明的延續做出的卓越貢獻,被曆代西方史學家公認為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帝王。   第六名:中華始治----漢文帝劉恒   漢文帝劉恒是漢朝的第四個皇帝,在位23年。   漢文帝為人節儉敦樸,嚴於律己,私用物品很少增添。有一次他想修築一座露台,算了一下需花費黃金100斤,相當於中等人家l0戶的家產,就作罷了。他反對厚葬,其墓陪葬品全用陶器,不準用金銀等貴重金屬。他還主張死後把夫人以下的宮女遣送回家,讓她們改嫁。           漢文帝在位期間,輕徭薄俺,甚至12年免收全國田賦。他還親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恢複與發展。政治上對內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政權,對外妥善處理同南越和匈奴的關係,對南越王趙佗實行安撫政策,對匈奴在實行和親政策的同時,加強了邊防的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漢境,漢文帝均及時派兵還擊擊退強敵。   漢文帝廢除嚴邢苛法,帶頭執行法製判決,並且知人善任,虛心納諫,提拔重用人才,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使漢朝從國家初定逐步走向繁榮昌盛,為後來漢武帝的橫掃四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漢文帝劉恒曆史功績   漢文帝劉恒(前202年一前157年)是漢朝的第四個皇帝,高祖劉邦第三子,惠帝劉盈弟,母薄姬,初被立為代王,建都晉陽。惠帝死後,呂後立非正統的少帝。呂後死,呂產、呂祿企圖發動政變奪取帝位。劉恒在周勃、陳平支持下誅滅了諸呂勢力,登上皇帝寶座,是為文帝,在位23年。


    漢文帝在位期間,是漢朝從國家初定走向繁榮昌盛的過渡時期。他繼續執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俺的政策。他兩次把田租減為三十稅一,甚至12年免收全國田賦,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他還親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對當時農生產的迅速恢複與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逐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當時各諸侯王掌握著封國內的政治、經濟大權,對國家的統一和中央政權的鞏固形成了嚴重威脅。漢文帝先後粉碎了劉興居和劉長的謀反,又接受賈誼提出的分割大的諸侯的建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他還妥善處理好漢朝同南越和匈奴的關係,對南越王趙佗實行安撫政策,對匈奴繼續實行和親政策的同時,加強了邊防的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漢境,都被他及時派兵還擊,趕出了塞外。   漢文帝在高祖的基礎上,進一步廢除了肉刑和誹謗妖言罪等一些嚴邢苛法。他實行平獄緩刑,約法省禁的政策,並帶頭執行法製判決,作為一個封建國君,這是難能可貴的。   他知人善任,虛心納諫,提拔重用了賈誼、晃錯、張釋之、周亞夫等人才,開創了文景盛世的繁榮局麵   第七名:明太祖   明太祖,名朱元璋。1328年出生,1398年病死,時年71歲。17歲,出家當和尚。25歲,參加起義軍。37歲,自立為吳王。41歲,稱帝,是為明太祖。國號大明。在位31年,由他開辟的明朝延續了276年。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君主。他是中國曆史上惟一一位出身貧苦農民的開國皇帝。   他的青少年時代,充滿了神秘的傳奇色彩。他的父親朱**,是個地道的貧苦農民。朱元璋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朱**靠租種地主的田地過活。一家8口,食不裹腹,饑寒交迫。為了逃債,經常遷徙。朱元璋10歲時,勉強讀了幾個月的私塾。17歲那年,淮河兩岸爆發旱災,流行瘟疫,他們家半個月就死了4口人,隻剩5口了。朱元璋走投無路,隻有出家,到鳳陽於皇寺當了和尚。他忍氣吞聲,在寺裏幹了50多天低下的雜活。但因饑荒,寺裏也維持不下去了。他隻好走出寺門,去作四海為家的雲遊僧了。他雲遊了3年多,看盡了白眼,受盡了欺淩。但3年的流浪乞討生活,陶冶了他的性格,磨練了他的意誌。更主要的是,他了解了苦難的社會。從此,他完全成熟了。20歲的他,又回到了於皇寺。在寺裏,這個身無分文的窮和尚,刻苦攻讀,冥冥中想要幹一番大事業。          機會來了。元朝末年,政治腐敗,賄賂公行,經濟凋敝,饑民遍野。人民揭竿而起,奮起反元。因頭戴紅巾,元末的農民起義軍,統稱為紅巾軍。朱元璋毅然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後因朱元璋作戰勇敢,足智多謀,郭子興便把自己的義女馬氏,嫁給了他。自此,朱元璋在軍中改稱朱公子。這時,他才正式起名元璋。作了郭子興的女婿,他的地位有了較大的提高。   以後,經過勝利與失敗的多次磨礪,他逐步掌握了軍權。在攻城略地的征戰中,他重儒士,講策略,嚴軍紀,明賞罰。他非常重視知識分子作用,每到一地,一定要把當地的名儒請來討教。如攻取應天[今南京],創立帝王之業,就是儒士陶安建議的。以後,每憶及此,他都稱讚陶安。就這樣,經16年的奮戰,於1368年,剛剛步入中年的41歲的朱元璋,在應天稱帝。   統一強大的新王朝取代了腐敗透頂的舊王朝,曆史向前邁進了一步。   明太祖是很愛學習的。在馬上打天下的戰爭年代,他爭分奪秒地讀書。他把飽學的儒士置於左右,經常與他們討論天下大計。大儒們向他遊說,把漢高祖作為效法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他受到了潤雨細無聲的熏陶。同時,他也非常羨慕儒士淵博的學識,也自覺地向儒士們學習。   定都之後,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他是絕頂聰明的。他本來文化水平不高,但到後來,他不僅可以快速地閱疏,而且可以自由地作詩,甚至能夠流暢地寫賦了。要知道,賦是很難掌握的一種文體。他的詩作得很好,有磅礴的氣勢。現存有他的100餘首各體詩詞。   明太祖是非常勤政的。他一天的時間表,安排得很緊湊。淩晨起床,天沒亮就臨朝。正午短暫的休息,還要同儒士們講論經史。午後3時,又繼續聽政,親自處理國事,直到黃昏。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全國的政事,他事必躬親。他每天批閱的奏章,多達200餘件。處理的國事,多達400餘件。他有著驚人的精力。   明太祖主張施惠於民。他不是一般的主張,而是真正去做。明朝初年,他實行輕徭薄俺政策,還在各地設立預備倉,大量存貯糧食,以備荒年之用。他在位的31年裏,下詔減免稅賦和賑濟災民達70多次。還設立了惠民藥局,給沒錢看病的窮人治病。他教導皇子說:“凡居住食用,事事處處要想到農民的辛勞,取之有製,用之有度,使他們不至受饑寒煎熬,這才是統治之道。”   明太祖對農民的痛苦生活,有著多年切身的經曆。他親自體嚐過饑寒交迫的痛苦,而且對民間的困苦感同身受。他也深知“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哲理。為此,他從理智上和情感上都注意讓利於民。他常說:“百姓富足,國家才能富足;百姓生活安定,國家才能安定。”由於他正確地實行了施惠於民的政策,百姓生活安定,國家也就強大了。   明太祖懲治貪官汙吏,毫不留情。無論是功臣勳舊,還是皇親國戚,隻要觸犯刑律,都要治罪。這裏有一個典型的例證。   明太祖對患難與共的結發妻子馬皇後,是非常尊敬的。他們視親生女兒安慶公主為掌上明珠。安慶公主的丈夫駙馬歐陽倫,自然被高看一眼。可是,歐陽倫不知自重,竟然敢公然觸犯刑律,結果招來殺身之禍。事情很簡單。明太祖下令禁止私販茶葉,違令者嚴懲。歐陽倫不顧禁令,頂煙上。仍然派家人到邊境去私販茶葉。結果被人告發。明太祖極為憤怒,下令斬首了自己的愛婿,並獎賞了舉報的小吏。可見,他執法之嚴。          明太祖畢竟是一個封建皇帝,他也作了許多錯事,尤其在他晚年。他心性偏狹,頗好猜忌。他總感到過去的功臣宿將不可靠,想要篡他的權。尤其是太子朱標病筆,立朱標次子朱允汶[火字旁]為皇太孫。皇太孫太小,必須給他的未來製造安全的環境。因此,他有意製造冤獄,借以殺掉了許多功臣宿將。大將軍藍玉一案,就是典型的冤案。藍玉轉戰多年,戰功卓著。明太祖曾下詔,稱讚他是大破匈奴的漢代名將衛青和唐代名將李靖。並封他為涼國公。可是,他在回京後,說他謀反,很快就把他殺了。又大肆株連,亂砍亂殺。藍玉一案,就殺了1.5萬人。而先前的左丞相胡惟庸一案,處死胡惟庸後,又遷延10餘年,殺掉3萬多人。明太祖快死時,功臣宿將差不多都殺淨了。他的目的,是使他的萬世基業得以永固。   71歲病死,葬在南京東郊的孝陵。殉葬的宮人10餘人,陪葬的嬪妃46人。野蠻落後的以人殉葬製早已廢止,他又帶頭興起。殉葬人數量之多,十分驚人。明太祖畢竟出身農民,他對落後的事物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他這樣做,也就不奇怪了   第八名:明星帝王----清聖祖康熙   康熙帝,名玄燁。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1654年出生。1661年,8歲的玄燁即位。1722年,69歲的康熙帝病死。在位近62年,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因其年號為康熙,故人們習慣地叫他康熙帝。


    康熙帝是一位偉大的皇帝。他奠定了中國的版圖。   其父順治帝福臨病死,8歲的玄燁即位。根據順治帝和其母後孝莊皇太後的旨意,設四大臣輔政。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劇。而索尼病死,蘇克薩哈被處死,遏必隆又完全聽鼇拜的,鼇拜實際已經掌握了輔政的全權。他專橫跋扈,獨斷橫行。這就嚴重地威脅到了皇權。這引起了康熙帝,尤其是其祖母孝莊太皇太後的不滿與警覺。清製,皇帝未親政是沒有頒布上諭權的。一般皇帝是16歲大婚,大婚後方可親政。為了使康熙帝盡早親政,孝莊太皇太後讓12歲的康熙帝提早大婚,14歲便親政了。   但是,鼇拜的囂張氣焰毫無收斂。被逼無奈,在孝莊太皇太後的導演下,16歲的康熙帝一舉智擒了鼇拜。在對鼇拜集團的處理上,康熙帝采取了寬大政策。鼇拜本人沒有處死。隻處死了鼇拜集團的9名首要分子,其餘的都加以寬免。但是,要害崗位都安排了皇帝自己的人。在清除了鼇拜集團的同時,也為受鼇拜迫害的官員平了反。隻半年的時間,便解決了鼇拜輔政8年所積累的問題。可見,年輕康熙帝的解決複雜問題的才能。當然,他的背後是睿智的孝莊太皇太後。從此,康熙帝是真正地親政了。   康熙帝親政後遇到的第一個最大難題,是三藩的撤留問題。三藩是指三個有功的漢王所領的藩地。平西王吳三桂駐昆明,轄雲南、貴州兩省,鎮守西南邊陲。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駐廣州,轄廣東,鎮守南國大門。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孫]駐福州,轄福建,防備在台灣的鄭成功的抗清勢力。還有已死的定南王的女婿孫延齡駐南寧,轄廣西。這些藩王原來都是降清的明朝將領。他們在其藩地擁有很大的特權,即兵權、人權、財權,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對中央皇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經慎重考慮和多次謀劃,康熙帝於1673年下令裁撤三藩。當年,吳三桂反叛。一時,叛聲繼起,江南震動。20歲的康熙帝,鎮定自若。他采取軍事征討和政策安撫等軟硬兼施的策略,經8年的奮戰,於1679年,終於平定了三藩之亂。這就實現了國家的安定團結。          統一台灣是康熙帝的一大英舉。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回台灣。鄭成功和他的兒子鄭經,憑借台灣,長期抗清。康熙帝多次招撫不成,便下決心武力解決台灣問題。1681年,鄭經突然病筆。台灣內部發生內訌。康熙帝決定起用施琅。施琅原為鄭成功的得意愛將,後來背鄭降清。1663年,康熙帝命其出任福建水師提督[即福建海軍司令],征討台灣。他兩次出海,均遇台風,無功而返。朝內一些大臣對他產生懷疑。但此次,康熙帝力排眾議,仍然對施琅委以軍政全權。施琅不負聖恩,取得海戰大捷,台灣收歸清朝所有。設置台灣府,隸於福建省。派兵戍守。康熙帝統一台灣,意義重大。   康熙帝運籌帷幄,製止了沙俄的侵擾。17世紀中葉以來,沙俄不斷侵擾我國邊境。1681年間,沙俄的侵擾愈演愈烈,移民東進,建立據點,其中以雅克薩城為最重要。康熙帝在摸清情況的基礎上,於1683年設黑龍江將軍,在黑龍江城[今璦琿]置將軍衙門,任命薩布素為首任將軍。並派兵駐守。又建立了水師營,有100餘艘船。同時,又派人深入沙俄後方打探敵情。經過充分準備,於1685年,康熙帝發兵3000人,水陸直逼雅克薩城。打敗俄軍,拆毀城堡,勝利班師。但是,第二年,俄軍又卷土重來。清軍沒有給他們以喘息之機,又打敗了他們。在此情形下,清方主動讓步,與沙俄簽定了平等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從此,中俄黑龍江邊境保持了一個半世紀的安定局麵。   康熙帝用兵西藏,成功地實行了驅準保藏的軍事行動。清朝中央同西藏一直保持著君臣關係。早在1653年,達賴五世就接受了順治帝的封號。又冊封了和碩部的最高領袖為顧實汗,並通過他間接地統治西藏。然而,顧實汗死後,西藏政局不穩。準葛[左有口]爾軍隊攻入西藏拉薩,和碩部在西藏75年的統治被推翻。康熙帝不能坐視不管。於1718年,他調兵入藏,攻打準軍。但由於輕敵,大敗而還。當年,他又任皇十四子為撫遠大將軍,並下詔確認格桑嘉措為真喇嘛,決定護送他進藏。這一次,康熙帝非常謹慎,經過充分的準備,於第三年才采取軍事行動。行動順利,取得全勝。西藏光複。這說明康熙帝進軍西藏的決定是正確的。   康熙帝對官吏的選拔,極為慎重。在清廷當官的法國傳教士白晉,給法國國王的信中說:“皇帝為了選拔重要官員,尤其是各省巡撫所費的苦心,以及為了監督他們的行為而費的心機,達到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這是一個外國人說的真心話。   康熙帝非常注意嚴懲貪官。他對貪官深惡痛絕,一旦發現,必加嚴懲。他說,別項人犯尚可寬恕,貪官之罪斷不可寬。因為不加嚴懲,不能起到儆戒作用。一次秋審,他就親自勾決了一批貪汙要犯,以儆其他。對一些封疆大吏,他要求更嚴。如陝西巡撫穆爾賽貪贓枉法。他說,對這樣穢跡顯著的要犯,不用重典,何以示懲,應立即處死。從1681年起的25年裏,他懲處的總督、巡撫一級的貪汙分子,就達26人。康熙帝嚴懲貪汙分子,對貪汙行為起到了很好的遏製作用。   與此同時,康熙帝也特別重視對廉吏的獎勵。他說,治理天下應以懲貪獎廉為最重要。貪婪者懲,一以儆百;廉潔者獎,一以勸眾。什麽是清官呢?他認為,選拔官吏,一定要德勝於才,這是最可貴的。這種德勝於才的清廉之士,就是清官。為了使官吏廉潔成為一種風氣,他一再下詔讓在朝各官推舉清官。他自己也親口表彰了一批清官。著名的有山西的於成龍,說他是“今時清官第一”。   康熙帝慎選辟吏,懲貪獎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康熙一朝,政治比較清明。          康熙帝對自己的要求很嚴。他崇尚節儉。他說到自己的衣著:“我自從即位以來,辦一切事,都提倡節儉。我身上穿的是普通的衣服,腳上著的是一般的布襪。”其實真是如此。還是那個法國人白晉,在給法國國王的信裏寫道:“他喜愛簡樸,甚至在他的衣著和他的一切生活用品上都能看到。”他在位60餘年,始終愛惜物力,提倡節儉,並身體力行。由於他的提倡,官場有一股節儉的風氣。這對於追求奢侈的腐敗官風,有一定的警戒作用。   1722年,康熙帝病死,享年69歲。他死前,傳位給皇四子胤禎[右為真],是為雍正帝。   第九名:絕代女皇----聖神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出身於官宦之家,天生麗質,聰穎過人。當時皇帝唐高宗多病,武則天用計謀廢當時皇後,自立為後,並開始參與朝政。唐高宗死後,武則天連廢中宗睿宗二帝,改國號周,自立為帝,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帝王。   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為中國古代史最大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一個貢獻是打擊了保守的門閥貴族。   武則天被立為皇後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後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貴族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台標誌著關隴貴族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第二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雖然,早在貞觀年間就提出過“勸農桑”的政策,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俺役”。在她掌權以後,又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並和逃亡的農民,也采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萬戶進一步增加到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9.1%。這在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唐代經濟發展的客觀數據。   第三個貢獻是穩定了邊疆形勢。   武則天執政後,邊疆並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鎮,吐蕃也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一度臣服的東突厥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一方麵組織反攻,恢複了安西四鎮,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並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現甘肅張掖、武威、內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薩爾一帶。以溫和的民族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對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致書嘉勉。書中特別指出,由於屯田,使得北方鎮兵的糧食“數年鹹得支給”。   第四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   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製度時說到:“太後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後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沈既濟的這些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誌科。有一次策試製科舉人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二是當時進士科和製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準。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你是否是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別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間選拔高級官吏。科舉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刺激了詩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這就是沈既濟所說的“浸已成風”。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麵發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湧現出來的,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史稱武則天當政時期為“貞觀遺風”。          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趙禎   宋朝是中國曆史上自春秋戰國後,第二個比較開放和寬容的時期。其根源就在於太祖皇帝趙匡胤的洪量寬容。宋仁宗趙楨即位後,把這個傳統弘揚到最大。宋朝的法律規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準對公卿辱罵。臣下除了謀反和叛逆外,不得殺戮。又專門建立了言官製度。從此宋朝成為中國曆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宋朝皇帝對屬下的不同意見,或任之,或貶官,或免職,而從不殺戮,也從不迫害。宋朝不興文字獄,對讀書人比較寬容。因此造就了很多傑出的詩人詞人,寫出了流傳千古含沙射影的憤恨張狂之詩詞,有了宋詞之盛。   趙禎生於帝王世家,12歲即位,23歲親政。宋仁宗統治時期,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宋仁宗性情寬厚,不事奢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受到曆代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   能臣侍明主。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幾乎都出現在宋仁宗時期。包拯在擔任監察禦史和諫官期間,屢屢犯顏直諫,情急之下唾沫時常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一麵用衣袖擦臉,一麵還接受他的建議。


    趙禎治國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統。有一次,使者報告說高麗的貢物越來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說:這隻是國王的罪過。現在出兵,國王不一定會被殺,反而要殺死無數百姓。所以最終置之不理。   宋仁宗主張寬容、寬厚、寬鬆,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論。四川有個秀才屢試不中,便寫詩煽動造反,成都太守將他縛送京城,交給皇帝嚴加懲治。可是仁宗卻道:“這是老秀才自覺懷才不遇,急於要做官,寫首詩泄泄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機會,看一下他的表現吧。"於是就給了他個官做。   宋仁宗個人魅力的影響力在其在位之時就已跨越了國界。宋仁宗在位42年,周圍敵國在宋朝邊境的駐軍逐漸全部撤除。仁宗臨終前留下遺詔:喪禮必須從簡。駕崩的消息傳出後,舉國上下一片悲痛,就連乞丐也都焚燒紙錢大哭。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整個都城,以至天日無光,偏遠地區的人們也帶孝帽哀悼。訃告送到周圍敵國,敵國百姓竟然自發沿街痛哭悼念,就連遼國皇帝也握著使者的手號啕大哭到:我們已經42年沒有兵戎相見了啊。   宋仁宗趙禎的仁德和氣量可謂一代明君聖主。雖然沒有實現大一統,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時期的宋朝,遠比生在中國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時期更幸福。宋仁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品質給後世曆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為以後曆代明君推崇的榜樣。宋仁宗的治國模式至今仍是國內外經濟學家和曆史學家學習和研究的重點。仁政一直是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將國家的文治藝術推向了古代社會的巔峰,造就了古代中國一世繁華,被譽為千古第一仁君。


    <strong>荒婬至極!中國古代最好色的十大皇帝</strong>


    自古帝王多婬棍,古代帝王擁有數之不盡的後妃與宮女,無非為了發泄婬欲。翻開史書,在性事上麵有“能人”皇帝實在太多了。


    中國封建史上大概出過408位大小帝王,至少有三分之二都是荒婬之君。其中有十位好色皇帝問題最大,最讓人惡心……看看這“史上最婬亂的十大帝王”的性史,這些現在大家興趣很濃的話題早不新鮮啦,老祖宗早就會啊!所謂好色無輕重,所以我們按朝代排列最好色的十大帝王。


    【漢朝】


    【第一位:漢廢帝劉賀】


    入選理由:一次就泡一整車美女。


    漢廢帝劉賀在前往京城的路上,派人尋到濟陽特產“長鳴雞”,以此打發路上無聊的時光;行至弘農時,派人強搶民女,整來一車的漂亮美女。


    【第二位:漢成帝劉驁】


    入選理由:與男寵搞基,專寵趙氏姐妹。


    公元前20年,漢成帝劉驁在男寵張放的陪同下,著便裝,到鬧市區去尋歡作樂。後遇趙家姐妹,專寵。


    【第三位:漢哀帝劉欣】


    入選理由:留下經典搞基故事《斷袖之癖》。


    在位時,漢哀帝劉欣愛男寵董賢,並留下割袖故事。但董賢空有皮囊,無惡不作。


    【三國】


    【第四位:吳末帝孫皓】


    入選理由:擁有不計其數的皇後。


    據學者考證,吳末帝孫皓是中國古代曆史上擁有皇後最多(多得數不過來)的帝王。


    【南北朝】


    【第五位:宋孝武帝劉駿】


    入選理由:兒子都說其好色,可見其有多好色。


    宋前廢帝劉子業即位後,曾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指著父親孝武帝劉駿的畫像說道:“此人好色,不值得尊重!”


    【第六位: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入選理由:看見漂亮姑娘,荷爾蒙就暴漲,身體就要占有。


    李氏(父親李方叔)在家中待膩了,便到街上溜達。時魏文成帝拓跋濬正與群臣在一城樓上。拓跋濬四處亂瞟,便瞅到了李氏,認為其是仙女下凡,便叫臣子們看。這一下,臣子們也不能自拔了,目不轉睛地看李氏。拓跋濬第一次問話,大臣沒反應,第二次問到這女子是否漂亮時,群臣異口同聲地答道:“漂亮!”拓跋濬二話不說,便把李氏接到了宮中。這個李氏便是日後的李貴人。


    【第七位:魏孝明帝元詡】


    入選理由:與大臣的老婆偷情。


    魏孝明帝元詡是孝文帝的六弟。他是個色狼,與員外郎馮俊興的老婆偷情。後在去找馮俊興老婆的路上,被馮俊興截住,暴揍一頓。


    【宋朝】


    【第八位:宋度宗趙禥】


    入選理由:一夜臨幸30多個妃子。


    據學者考證,宋度宗趙禥曾一夜臨幸30多個妃子。據《續資治通鑒》記載,“帝自為太子,以好內聞;既立,耽於酒色。故事,嬪妾進禦,晨詣合門謝恩,主者書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謝恩者三十餘人”。


    【金朝】


    【第九位:金廢帝完顏亮】


    入選理由:計劃占有天下所有美女。


    金廢帝完顏亮為人婬蕩,靠玩弄女人過活。他這樣做的目的便是“隻要是美女,我都包了(得天下美色而盡妻之)”。


    【元朝】


    【第十位:元太宗窩闊台】


    推薦七個助性遊戲 讓男人欲火焚身


    入選理由:一次糟蹋四千少女。


    元太宗窩闊台曾對自己作過評價:朕繼大統,平生做過四件好事,也做過四件壞事。四件好事是征服金國,入主中原;建驛站,通四方;旱地掘井,力保民生;駐守地方,保衛一方。四件壞事是貪圖酒色,強奪美色(曾經一次糟蹋四千少女),誤殺功臣,貪圖天地所生野獸。


    <strong>盤點史上殺兄奪嫡十大篡位皇帝:中國十大殘暴皇帝</strong>


    <strong>一、秦二世胡亥</strong>


    秦二世,也稱二世<strong>皇帝</strong>,姓趙氏,名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太子扶蘇的弟弟。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途中時,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謀殺了其兄扶蘇後就當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胡亥殺兄奪嫡,登上皇帝大位,卻不問朝政大事,安享後宮之樂,將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趙高一人來獨斷專行。趙高雖然大權在握,但他也害怕朝中大臣聯合起來反對他。為了試驗這些大臣對他的真實態度,趙高便精心策劃了一起在曆史上遺臭萬年的“指鹿為馬”政治事件。


    在公元前207年,即秦二世三年的一次朝會上,趙高派人牽來一隻鹿作為禮物獻給胡亥,卻對胡亥說這是一匹好馬。胡亥當然不相信,不禁啞然失笑。但趙高仍然堅持說這是馬,胡亥便問在場的大臣們。大臣們不明白趙高的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有的說是鹿,有的說是馬,也有的裝聾作啞。事後,趙高便根據大臣們的不同說法區別對待:說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殺害,說馬的人則被當成結黨營私的人選。


    <strong>三、宋孝武帝劉駿</strong>


    劉駿,是南北朝時期宋文帝的第三個兒子。宋文帝北伐失敗後被他的大兒子劉劭所殺。但劉劭隻當了短暫的三個月皇帝,又被其弟劉駿擊敗處斬。劉駿在新亭即位,是為宋孝武帝。不久,將劉劭全家男女妃妾一並誅殺。時人流傳這樣一句歌謠:“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


    婬樂生性的劉駿,即位之後,寢宮之內不論尊卑長幼,隻要略具二三分姿色,都免不了被劉駿強逼成歡,甚至連自己的生母也不放過。


    劉駿的叔父荊州刺史劉義宣四個女兒個個生得花容月貌,劉駿也不管是否近親竟一起召幸了。劉義宣十分痛恨,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十萬反對劉駿。劉駿則派兵把劉義宣和他的十六個兒子全部殺光。


    <strong>四、北魏明元帝拓跋嗣</strong>


    拓跋嗣,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兒子。公元409年10月,拓跋珪為其子拓跋紹所殺,拓跋嗣在宮中衛士的擁戴下殺了其兄拓跋紹,於同年即位,改年號“永興”。


    太宗泰常八年,即公元423年,拓跋嗣攻打宋國一舉獲勝,此役稱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戰爭,但拓跋嗣卻因攻戰勞頓成疾而終,享年三十二歲。


    <strong>二、昭武皇帝劉聰</strong>


    劉聰是十六國時期漢國開創者劉淵的第四子,自幼聰慧好學,通習經史、百家之學,對孫吳兵法尤為精熟。永嘉四年,即公元310年,太子劉和繼位,劉聰遂殺劉和自立,改元光興,是為漢烈宗,史稱昭武皇帝。


    劉聰在位期間,在<strong>政治</strong>,軍事等方麵都有一些建樹。永嘉五年,劉聰進攻西晉都城洛陽,俘晉懷帝司馬熾。不久又攻破晉陽。建興四年,即公元316年,劉聰最後攻陷長安,西晉湣帝投降,被遷往平陽,西晉滅亡。


    <strong>五、隋煬帝楊廣</strong>


    楊廣,隋文帝楊堅的次子。公元581年被封為晉王,在南下滅陳和抵禦北方突厥的過程中立有大功,並一心要取代兄長楊勇的太子地位。


    太子楊勇由於生活奢侈,漸漸失去隋文帝的歡心。楊廣就偽裝生活儉樸,不好聲色。公元600年,在楊廣精心設計下,隋文帝廢楊勇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


    公元604年7月,隨文帝病重臥床,楊廣帶兵包圍了皇宮,謀殺了隋文帝。隨後又派人假傳隋文帝要楊勇自盡的遺詔並將其兄楊勇殺死。楊廣奪取皇位,史稱煬帝。


    <strong>六、唐太宗李世民</strong>


    <strong>李世民</strong>,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個兒子。公元618年,隋煬帝被殺之後,李淵建立唐朝,立大兒子李建成為太子。


    但隨著李世民的功名日盛,李建成開始排擠李世民。是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親信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目的是掌握兵權並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時先發製人,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事變。三天後,李世民便被立為皇太子,從他父親李淵手裏接過實際的皇權。隨後不久,唐高祖李淵禪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太宗皇帝。


    <strong>七、宋太宗趙光義</strong>


    北宋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駕崩,其弟三十八歲的晉王趙光義登上皇帝大位,是為宋太宗。


    宋太祖駕崩前夜,曾詔晉王趙光義入宮。趙光義入宮後,宋太祖屏退左右,與趙光義酌酒對飲。室外的宮女和太監在燭影搖晃中遠遠地看到趙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麽,又見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


    然而到了淩晨,宋太祖卻不明不白地駕崩了。得知宋太祖去世,宋皇後立即命太監王繼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宮。然而,王繼恩卻去開封府請來了趙光義,皇後因心有所懼,隻好承認趙光義做了皇帝。於是,後世就留下“燭影斧聲”殺兄登位的故事。


    <strong>八、後梁末帝朱友貞</strong>


    朱友貞,梁太祖朱全忠的第三個兒子。他的二哥名叫朱友珪,其母原為亳州營妓。唐僖宗光啟年間,朱全忠有一次率軍經過亳州,召其母陪侍,並且使之懷孕並生下一子,即朱友珪。


    乾化二年,即公元912年,趁朱全忠病重,其次子朱友珪率所部政變,誅殺其父並假傳遺詔,自登帝位,翌年正月改元鳳曆。


    朱友珪登上帝位之後,雖然大量賞賜將兵以圖收買人心,然而很多朝中老將還是頗為不平,而朱友珪本人又荒婬無度,因此人心沸騰。鳳曆元年,即公元913年,朱全忠四子朱友貞再次發動政變,逼迫朱友珪自死身亡。


    <strong>九、齊肅明孝皇帝王延鈞</strong>


    王延鈞、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國主王延翰之弟,原任泉州刺史。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即公元926年,王延鈞發動政變,謀殺了其兄閩王王延翰。其後,王延鈞被推為閩王。後唐長興四年,即公元933年,王延鈞稱帝,國號大閩,改元龍啟,改名王鏻,又作王璘。史稱齊肅明孝皇帝。


    稱帝之後的王延鈞,自知國土狹小,土地偏僻,因此謹慎與四鄰相處,境內還算安定。王延鈞相當寵愛一位名叫陳金鳳的嬪妃。這陳金鳳原是其父王審知的婢女,容貌醜陋但十分婬蕩,然而因王延鈞晚年得病,陳金鳳遂與王延鈞的部屬歸守明、李可殷私通,一時惹得千夫所指。


    閩國永和元年,即公元935年,陳金鳳被冊封為皇後。同年,王延鈞病重,王延鈞之子王繼鵬與皇城使李仿欲聯手鏟除陳皇後的勢力,便發動了兵變。王延鈞雖然躲到為他特製的九龍帳下,但也被叛軍刺成重傷而痛不欲生,宮女們不忍見其受苦,遂殺死王延鈞,陳皇後一黨隨被鏟除。


    <strong>十、南朝漢中宗劉晟</strong>


    劉晟,南朝漢帝劉玢之弟,原封晉王。南漢帝劉玢即位後驕傲奢侈,不理政事,並且猜忌諸弟。南漢光天二年,即公元943年,劉弘熙與劉玢飲宴觀賞角力表演,劉玢大醉,劉弘熙即命力士抓住劉玢,摧擊其前胸斃命。劉弘熙隨即繼位,並改名劉晟。


    誰知劉晟即帝位後也和其兄劉玢一樣猜忌諸弟,因此不久後就逐漸殺光其弟,並將他們的兒子殺死,女兒收入後宮。又興建離宮一千餘間,命宮女為女侍中,參與政事,一時間,朝野上下宦官、宮女當道。


    <strong>中國十大怪癖皇帝</strong>


    從夏啟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我國共有過67個王朝、446位帝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和農民起義政權未計)。從秦始皇創立皇帝製度開始,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社稷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皇帝與普通臣民不同,臣民可以堅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皇帝的唯一職責就是使國家繁榮昌盛,使人民安居樂業。皇帝若置國事而不理,而像臣民一樣放縱個人的愛好,那就是“不務正業”的“怪癖”皇帝。   同性戀皇帝   同性戀是一個時尚的詞語,但它不合中國國情,因為它在中國的存在非常古老,漢哀帝劉欣就是其中的一個。董賢英俊瀟灑,又是禦史董恭之子,因而被選為太子舍人。哀帝在與他的交往中產生了愛戀,封他為董門郎,並封其父親為霸陵令,遷光祿大夫。不久,董賢又被封為駙馬都尉侍中,《漢書·董賢傳》載,這時董賢“出則參乘,入禦左右,旬月間賞賜巨萬,貴震朝廷。”兩人形影不離,同床共枕。有一次哀帝醒來,衣袖被董賢壓住,他怕拉動袖子驚醒“愛人”,於是用刀子將其割斷,可見其愛戀之深。哀帝還為董賢建造了一棟與皇宮類似的宮殿,並將禦用品中最好的送給董賢,自己則用次品。他為了與戀人生生世世在一起,還為董賢在自己的陵墓旁邊修了一座塚塋。《漢書·董賢傳》載,哀帝還曾開玩笑地對董賢說:“吾欲法堯禪舜,何如?”嚇得大臣們目瞪口呆。這種要“愛情”不要江山的戀情在曆史上實為罕見。如此忠貞於愛情,國事當然糟得很,哀帝死後不到10年,王莽就篡位建立了新朝。   市儈皇帝   齊廢帝東昏侯蕭寶卷是赫赫有名的昏君,捕老鼠、睡懶覺、驅百姓、出遊玩樂……各種怪行為都有,但他最有名的怪癖要算開店鋪。   《南齊書卷七·東昏侯》載,東昏侯“又於苑中立市,太官每日進酒肉雜肴,使宮人屠酤,潘妃為市令,帝為市魁,執罰,爭者就潘妃決判。”陪他玩耍的人就有好幾千,半個京城的百姓都嚇得東奔西躲。《南史·齊本紀下》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又開渠立埭,躬自引船,埭上設店,坐而屠肉。”東昏侯與潘妃的怪癖行為在當時流傳很廣,有著這樣一首民歌:“閱武堂,種楊柳,至尊屠肉,潘妃酤酒。”   東昏侯作為堂堂的一國之君,卻做著如此的市儈勾當,可見他的昏庸。他即位後僅兩年,蕭衍就起兵圍困建康(今南京),一代市儈皇帝被部將殺死,年僅19歲。   菩薩皇帝   曆史上有過“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宗、北周武帝、唐代武宗、五代周世宗)滅佛,但也有過梁武帝、武則天、唐中宗那樣忠實的佛教信徒。其中以“皇帝菩薩”(大臣們在奏章中這樣稱呼)梁武帝蕭衍最為突出。   武帝大力倡導佛教,耗費巨資修建廟宇,當時全國有大小寺廟2846所,其中以大愛敬寺、智度寺、解脫寺、同泰寺規模最大。唐朝詩人杜牧曾感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他還寫了大量的佛教著作,“雖萬機多務,猶卷不掇手,燃燭側立,常至戊夜。”且部頭極大,其中《製旨大涅經講疏》有10l卷。同時,武帝還創立了儒佛道三教同源的理論,認為儒教、道教皆來源於佛教。還提出佛教徒不可以吃肉的戒律,以前佛教中無此規定,他根據《涅經》等上乘佛教的內容寫了《斷酒肉文》,從此,以身作則,過著苦行僧的日子:每日隻吃一頓飯,不沾酒肉,住小殿暗室,一頂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子蓋了兩年。武帝還曾三次舍身寺廟:大通元年(527年),他突然跑到同泰寺當奴隸,與眾僧一起生活,後來被大臣“贖回”;兩年後,又跑到佛廟裏去了;太清元年(547年),84歲的他第三次舍身寺院,且堅持呆了一個多月。三次“贖回”武帝花錢四億。          佛祖沒有保佑這位忠實的信徒,太清三年(549年),侯景發動政變,攻克建康,菩薩皇帝被俘,後來被活活餓死。   象棋皇帝   “悶來時,取餅象棋來下,要學作做士與象,得力當家。小卒兒向前行,休說回頭話。須學車行直,莫似馬行斜。若有他人阻隔了我恩情也,我就炮兒般一會子打。”(《桂枝兒·詠部八卷》)唐肅宗李亨熱衷於象棋,卻不學士象,不學卒車,偏偏學馬行斜。   上朝積禍加天寶之亂(也稱安史之亂)。肅宗與愛妃張良娣擁兵西逃。逃命途中,他還念念不忘象棋,置堆積如山的軍情戰報而不理,與張氏整天下棋作樂。丞相李泌進言勸說:若不懸崖勒馬,有重蹈“馬嵬坡事件”(士兵嘩變,殺楊國忠等人)的危險。肅宗仍毫無收斂,為了掩人耳目,命令太監將“金銅成形”的棋子換成“幹樹雞”雕成的木質棋子,這樣,旁人就聽不到他們下棋擲子時發出的聲音了。人們稱這種棋子為“寶應象棋”。文學作品中,東晉謝安、三國孔明、元末劉伯溫都能“帷幄之中下棋,千裏之外決勝”,肅宗好像也不示弱。   蹴鞠皇帝   唐僖宗李儇嗜好騎馬、鬥雞和蹴鞠。他曾得意地說:“朕若應擊球進士舉,須為狀元。”他有時一玩就是二三個時辰,連飯都忘了吃,急得身邊的太監侍女們團團轉。他還多次勒令地方官員舉薦球技高超的青年入宮陪他擊球,有不少人因善蹴鞠而被封為封疆大吏。宦官田令孜的哥哥陳敬镟贏了球,被封為西川節度使。當然,也有許多人因踢球失誤而丟了性命。   玩物必喪誌,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在長恒起義,隨後黃巢響應。起義好不容易平息後,田令孜又專權,蹴鞠皇帝常常和親信們談起朝政而淚流滿麵。光啟元年(885年),李克用進兵長安,僖宗四處逃命,文德元年(888年)憂憤而死。   詞學皇帝   南唐在中主李時已經向宋稱臣。李善於詩詞,至今傳有《攤破浣溪沙》等名篇。其子李煜史稱南唐後主,不思進取,卻繼承了先父好詞之癖。   李煜施政無能,在詞學方麵卻有著較高的地位。他的前期作品多以宮中的聲色娛樂為題材,風格柔靡,技巧高超,如《玉樓春》、《一斛珠》等等;後期多寫亡國之痛,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如《破陣子》、《虞美人》、《浪淘沙令》、《烏夜啼·秋閨》等等。   李煜苟且偷安,生活奢華,常常在宮中營造銷金紅羅幕壁,鑲以白金和玳瑁,並插上奇花異草,題曰“錦洞天”,與皇後周憲於其中作詞嬉戲:每到七月初七,就命人用紅羅絹裝扮成月宮天河的情景,為作詞創造靈感。然而,現實並不像詩詞中的世界那麽美好,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詞學皇帝被俘。“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生活已經成為泡影,他不禁發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哀歎,可惜為時已晚,還是被宋太祖毒死。   詩人郭麟也為之歎息:“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漁隱叢話前集·西清詩話》中宋太祖也說;“李煜若以作詩工夫治國事,豈為吾虜也?”   將軍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代最荒唐的皇帝。他重用宦官奸臣(劉瑾、江彬),沉迷於後宮,愛好遊玩射獵,最可笑的是作為一國之君,竟然想當將軍,曾自封為威武大將軍。          武宗統治時期,社會動蕩,大權旁落,農民起義不斷。他無所作為,常常出遊玩樂,大臣們請都請不回。有一次,他想偷偷出關遊玩,巡關禦史張欽閉關拒命,這才悻悻回宮。正德五年(1510年),他自號大慶法王,並命令有關部門鑄造法王官印。正德十二年(1517年),韃靼數萬騎兵進攻明朝,明朝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擊退敵兵。武宗聞信後,還恬不知恥地自封為威武大將軍、太師鎮國公。他一度還想做將軍總兵。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以威武大將軍的名義討伐江西寧王朱宸濠,其實是帶著10多萬人遊玩作樂。   皇帝作為神聖的一國之君,競自封為將軍,這是大損帝王威嚴的事情。無怪《明史》評日:“然耽於嬉遊,暖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   書畫皇帝   宋徽宗趙佶醉心於書法和繪畫,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將國事丟在一邊,使得蔡京、朱劬、王黼、李彥、童貫、梁師成(時稱“六賊”)專權和方臘、宋江起義,最終步詞學皇帝李煜的後塵,喪身喪國。   宋徽宗曾跟黃庭堅學習書法,後又糅合蔡稷、褚遂良的風格而創立了流傳至今的“瘦金體”。他在繪畫方麵的成就更大,擅長花鳥畫,其中《臘梅山禽圖》、《杏花鸚鵡圖》、《芙蓉錦雞圖》等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人物畫《聽琴圖》、《文會圖》以及山水畫《雪江歸棹圖》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宋徽宗憑個人的愛好而設立了翰林書畫院,年年選拔畫家,比科舉考試還重視,這在書畫史上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情。   宋徽宗在書畫方麵才華橫溢,對國事卻漠不關心。他濫用奸臣,無心上朝,勉強來到殿上與臣子們見麵後,便匆匆跑往睿思殿寫字習畫。他曾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臨摹爆內所藏的17位名家的傳世佳作。據說,他還將自己的作品編成《宣和睿覽冊》,每15幅一冊,累有“千冊”,單是他的《夢遊化城圖》“凡天地間所有物,色色俱備”,要幾個月才能畫成。   徽宗於書畫傾注了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朝政當然是糟得很,以致金兵襲來,這位書畫皇帝成了階下囚。   寵貓皇帝   武則天對貓是深惡痛絕,因為被她害死的肖淑妃曾罵過:“阿武妖精,乃至於此,願他生我為貓,阿武為虎,生生扼其喉。”而明世宗朱厚熄對貓卻情有獨鍾。   世宗迷信道教,道士邵元節和方士陶仲文受寵,先後授予禮部尚書。戶部主事海瑞因上書諫止,幾乎喪命。阿諛逢迎的官吏競相進貢白鹿、白雁、白鶴、白貓等寵物,以求封賞。   世宗最喜愛的寵物是兩隻漂亮的貓,名曰雪眉和獅貓。他經常與貓兒一起逗玩,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從1539年陶仲文拜為神仙高士、兼領三孤、任禮部尚書到1566年病死)。可笑的是他曾以帝王身份舉行儀式,莊重地封雪眉為“虯龍”。   後來,虯龍死了,世宗幾天不吃不喝,將它葬於萬歲山,並立碑刻文,題名“虯龍墓”。獅貓死後,世宗命人用黃金鑄造一棺材,將它斂人其中,並舉行隆重的葬禮,還請當朝大臣為它作祭文。侍讀學士袁神的祭文中有一句“化獅為虎”的頌詞大得世宗的歡心,不久,他被提升為少宰,時稱“青詞宰相”。明朝功臣名臣眾多,卻沒有哪人受到過這兩隻貓兒般隆重的禮遇。世宗玩物喪誌,不理朝政,武英殿大學士嚴嵩乘機專擅朝政。          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山校不聽先賢教誨——“祖法堯舜,憲章文武”,卻去學魯班,學喻皓,學李誡,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   熹宗時,外有金兵侵擾,內有山東徐鴻儒起義和陝西王二之起義。熹宗卻不務正業,隻知道製作木器,蓋小爆殿。吳寶崖在《曠園雜誌》中寫到:熹宗“嚐於庭院中蓋小爆殿,高四尺許,玲瓏巧妙”。由於經常沉迷其中,技巧嫻熟,據《先撥誌》載:“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熹宗的貪玩使得宦官專政,奸佞弄權,正如《酌中誌餘》所述:“當斫削得意之時,或有急切章疏,奏請定奪,識字女官朗誦職銜姓名畢,玉音輒諭王體乾輩曰:‘我都知道了,你們用心行去。’諸奸於是恣其愛憎,批紅施行。”魏忠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擴充勢力,步步奪權的。   《明史卷二十二·熹宗》中評說:“濫賞婬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熹宗專心致誌地蓋著他的“宮殿”,奸佞們卻在悄悄地挖著他的牆腳,熹宗死後僅十多年,明朝就滅亡了。


    <strong>中國哪10個皇帝死得最慘 十大帝王慘死亂臣刀下</strong>


    趙高殺過皇帝,梁冀殺過皇帝,劉裕殺過皇帝,宗愛殺過皇帝,宇文泰殺過皇帝,完顏亮殺過皇帝,特克實殺過皇帝……中國曆史上殺過皇帝的人還真不少——但誰殺的皇帝最多?殺了幾個才得到冠軍?   史上第一個被殺的皇帝——贏胡亥   公元前207年,一個月黑風高之夜,23歲的年輕皇帝贏胡亥,正在首都鹹陽東南郊外的望夷宮裏,祈禱上天保佑大秦皇朝歲歲平安,盜賊早除,以便他永享人世尊榮,永遠作威作福之時,忽然外麵傳來一陣陣呼喊廝殺聲。胡亥驚疑中,一群明火執仗之人,劍戟晃晃,已經衝到他的麵前。為首之人正是他素所信賴的中丞相趙高的女婿首都市長閻樂。   贏胡亥驚怒中,召集左右平叛,但左右僅餘之人都戰戰兢兢不敢動手。閻樂上前大聲道:“你傲慢自恣,誅殺無道,天下已經全都背叛你了,你趕緊自己做個了斷吧!”胡亥惶恐道:“我可以見見丞相麽?”閻樂道:“不可以。”胡亥道:“我不當皇帝,做個小小郡王可以麽?”“不可以!”“不做郡王,做個小小萬戶侯可以麽?”“不可以!”“那麽,那麽就讓我和老婆做個可憐的小小老百姓吧。”閻樂道:“你討價還價,以為在市場買菜麽?你以前殺人,由得人家討價還價麽?快快自決,省得汙我寶刀!”於是贏胡亥隻得自殺。   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被殺的皇帝。盡避曆史上還有不少最高統治者被殺的案例,如啟殺死了推舉出來的伯益而自立為王,從此開始了中國社會家天下的曆史。不久,羿趕走了啟的兒子登上王位。又不久一個叫寒濁的人把羿殺掉(也許羿太思念自己那在廣寒宮裏與桂樹和白兔為伴的妻子了,夜夜對酒消愁,望月興歎,而忘記了國事),登上王位。後來少康又殺死了寒濁,恢複了夏朝的統治。又如《史記太史公自序》所寫的:“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但他們都沒有皇帝的稱號,所以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殺皇帝當然主要是為了自己要當皇帝,所以敢於殺皇帝的人一般都是凶殘的(曆史上,改朝換代而抓住的皇帝一般也都不殺而給以禮遇的)。但也並非全部如此。有的人殺皇帝隻是為了看皇帝不順眼,或者覺得皇帝看自己不順眼要殺自己了,於是他們殺了皇帝,自己卻沒有當皇帝的要求和準備。甚至還有為了私人情怨、個人後事而殺皇帝的。真是世事紛繁,難以一概而論。          南朝劉裕登基殺二帝   劉裕是南朝劉宋皇朝的開創者。他出身貧寒,卻是力大無窮,精通武藝。正逢孱弱的東晉末世,他以自己的武藝和膽略,“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掃平各處叛亂,將實際上已經滅亡的東晉又挽救回來。   然而劉裕挽救回來重登帝位的皇帝,晉安帝司馬德宗,卻是一個白癡,史書說他:“不惠,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之變,無以辯也。凡所動止,皆非己出。”以劉裕的雄才大略,事奉這樣一個白癡皇帝當然不甘心。於是劉裕令人將他縊死而另外立了司馬德文為皇帝,史稱晉恭帝。   司馬德文當了一年多的皇帝,劉裕耐不住自己要當皇帝,又叫人請他禪位。司馬德文倒也有自知之明,欣然謂左右曰:“晉氏久已失之,今複何恨。”於是下詔禪讓於劉裕。劉裕當上了皇帝,卻還是不放心這個退位的皇帝,兩年之後,又派人殺死了司馬德文。   我國有句古語:殺降不祥。是說不應該殺死已經投降的人。這是我國樸素的人道主義的隱晦表現。但劉裕卻開了一個殺死已經“禪讓”、於他沒有什麽威脅的皇帝的先例。這說明劉裕是一個凶殘的人,但這也確實是不祥的。多年以後,他的後代基本被斬盡殺絕,最後一個十三歲的小皇帝劉準,也被迫禪讓於蕭道成。盡避劉準嚎哭說:“願今後世世代代不要降生在帝王家”,還是免不了被殺死。   劉劭為當皇帝殺親父   劉裕二傳至宋文帝劉義隆。劉義隆是史上有名的有為、清平皇帝。他的年號為“元嘉”,元嘉三十年,是劉宋史也是中國曆史上難得的清平年代,史稱:“內清外晏,四海謐如”。劉義隆誌圖恢複中原,曾幾次北伐,可惜“元嘉草草”,沒有成功。   劉義隆的長子叫劉劭,被立為皇太子。這劉劭卻是想當皇帝心切,私下搞了不少小動作,甚至使出漢武帝時相傳說的“巫蠱”手段,想鎮咒死皇帝爸爸,自己早日登位。不料這些事都被劉義隆知道了,大怒之下,劉義隆想廢掉劉劭另立接班人。未料劉義隆還在議論準備之中,事機不秘,劉劭得知了此事。於是劉劭來了個先下手為強。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早春的一個淩晨,劉劭派出的二千甲士騙進皇宮,直衝進皇帝寢宮。劉義隆驚恐之下,舉起幾案擋架,卻被削斷五指,隨即被殺。   象這樣為當皇帝而殺親父的事,後來又發生一次,那是公元913年,後梁太祖朱全忠乾化三年。朱全忠第二子朱友珪為恐皇帝爸爸傳位於他人,而於一個仲夏之夜,親自率領甲士衝進皇宮,在破口大罵“老賊(不是老爸!)萬段(不是萬歲!)”聲中,指揮手下殺死了朱全忠。   這兩個人雖然都當上了皇帝,但在以孝為重的吾國裏,這種殺死親父的大逆不道行為是要人神共憤的。所以他們做了沒幾天就又被別人殺死了。   蕭鸞的先扶後殺   蕭鸞是南朝齊高帝蕭道成的侄兒,一向生活儉樸,行為謹慎,又博學多才,甚有才能,因此一直得到信任和器重。齊武帝蕭賾臨死時,因為太子已經先他而死,於是立孫子蕭昭業為太孫,並遺詔讓蕭鸞處理一切政務。然而當時有一個叫王融的卻封鎖皇帝遺詔,並下令不許蕭昭業進宮,企圖扶立另一人當皇帝。蕭鸞聞訊後,急忙趕往皇宮,驅開攔阻的衛兵,擁著蕭昭業登上金鑾寶殿。   誰知這個蕭昭業竟是一個十分虛偽又荒婬昏庸的人。他在老爸得病期間,天天守候在病床前麵,哭哭啼啼,顯得淒切萬分。但一回到自己房間,就立刻歡笑酣飲。立為太孫後,齊武帝也已經得病,他又叫女巫祈禱,但願皇帝爺爺早死。一聽到皇帝瀕危的消息,他欣喜若狂,趕忙給人寫信,信中隻有一個大大的“喜”字,旁邊還圍繞著36個小喜字,以表達自己的心情。正式當上皇帝後,他更是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齊武帝十幾年積儲在國庫裏的幾萬億錢,他不到一年就揮霍殆盡;祖父齊武帝的漂亮妃子他取來侍侯自己;左右聚集著一批阿諛奉承的小人,任他們幹預朝政,賣官鬻爵,欺上壓下。          扶立起並輔助著這樣一個皇帝,蕭鸞當然是想不到的。起初,他多次諫諍,然而皇帝卻很少聽他,並開始討厭和疑忌起他來。於是,蕭鸞抓住皇帝身邊一些人胡作非為的事情,連續除掉了幾個人,既殺了皇帝及其身邊人的威風,又贏得了許多大臣的讚許和支持。當蕭鸞向他們透露出要廢昏君另立新君的意圖時,絕大多數都表示讚成。其時,皇帝及其身邊剩下的一些人獲悉了蕭鸞的意圖,也準備動手除掉蕭鸞。於是蕭鸞先下手為強,派人帶兵衝進皇宮,殺死蕭昭業,另立十五歲的蕭昭文為皇帝。又於當年十一月,廢蕭昭文為海陵王(十幾天後也將其殺死),宣布自己為蕭道成的第三個兒子而自己當了皇帝。   完顏亮的一次猛擊   完顏亮也是史上大大有名的人。他的出名,首先是因為他對當時南宋領土的狼子野心。人們印象最深的是,他命人將當時南宋首都杭州的風光畫在皇宮裏的屏風上,並在上麵加上自己在杭州著名的風景區吳山上騎馬的畫像,然後自己在畫上題詩道:立馬吳山第一峰。以抒發自己的“雄心壯誌”。另外一個著名的事例是:金國有人出使南宋回來,向他描述宋高宗的劉貴妃之美麗,稱得上是傾國傾城、天下少有。這更引起他色心騷然,他竟馬上叫人準備一些幹淨名貴的床褥,以備將來滅亡南宋後搶來劉貴妃好用。他當上皇帝後,果然出兵大舉伐宋,結果不但慘敗,自己也被部下殺死。他出名的另一方麵,就是他的荒婬好色。《醒世恒言》有一篇“金海陵縱欲亡身”,就是以紀實手法寫他的無恥醜事的。   完顏亮是通過象劉劭一樣突然襲擊皇宮的手法,殺掉皇帝的。   金熙宗皇統九年,公元1149年,時任金國宰相的完顏亮聚集了一批大臣將軍,又收買了金熙宗的貼身侍衛。十二月九日夜,他們用竊來的皇帝符命騙開宮門後,直衝到皇帝的寢宮外麵。金熙宗完顏亶聽見腳步聲不對,大聲喝問。眾人心懷鬼胎,一下子都不敢動。完顏亮說:事情已經到如此地步,還可以不進去嗎!於是大家一起破門而入。完顏亶連忙去拿平時放在床上的佩刀,沒想到早已被平時信任的侍衛長偷偷放在床下了。慌亂之中,眾人已經亂刀齊下,完顏亶就此死去。完顏亮當上了皇帝。   曆史上以類似目的殺皇帝的還有南梁的蕭衍、侯景和北齊的高洋。   宇文護殺了三個皇帝   以上大家已經看到,劉裕、宗愛、蕭鸞和宇文泰四人都殺了兩個皇帝,雖然並列,卻不是並列冠軍,而是並列亞軍。曆史上還有比他們殺得多的。   老話說: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把皇帝拉下馬已經是淩遲碎剮之罪了,何況殺皇帝!皇帝是國家的象征,權力的代表,殺一個已經是驚天動地了,殺兩個更是有點不可思議,難道還有更厲害的!   ——曆史上有一個叫宇文護的人,竟然殺了三個皇帝,這才是真正的殺皇帝冠軍。   宇文護,字薩保,就是前麵提到的宇文泰的侄兒。他從小追隨宇文泰,既為之管理家族,又隨軍轉戰,東征西討,功績不小,很得宇文泰的信任和器重,官拜驃騎大將軍爵封中山公。卻說宇文泰殺了元欽後又立元欽的弟弟元廓為帝,是為西魏恭帝。三年後,宇文泰因病死去,臨死前,因為自己的兒子還小,於是他委托侄兒宇文護執掌政權。   宇文護掌權後不到兩個月,就逼傀儡皇帝元廓禪讓與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不久就殺死了元廓),這樣就最後滅亡了西魏而建立了北周。這是公元557年的事情。          北周建立後,宇文護就任大塚宰(宰相),繼續執掌朝廷大權,“官總己以聽之”。在他眼裏,年方16歲的皇帝宇文覺還是個孩子,完全可以也應該由自己作主。誰知,宇文覺年紀雖小,性格卻很堅毅剛決,他很不滿意宇文護的專橫跋扈。同時,朝中另有一批大臣也看不慣宇文護的作為,認為“軍國之政,當歸天子,何得猶在權門!”他們一起鼓勵宇文覺除掉宇文護。於是宇文覺招了一批武士,經常在皇宮後園演習如何擒拿宇文護;他又與大臣商量,決定於某一天開宮廷宴會時,抓住宇文護殺掉。誰知他們的陰謀還來不及實施,就有人向宇文護告密了。於是宇文護先下手殺掉了宇文覺。   除掉宇文覺以後,宇文護又立宇文毓當了皇帝,是為北周明帝。宇文毓,史書說他:“寬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子之量”。大概是認為他比較仁儒不大會對自己造成威脅的緣故,所以宇文護把他抬了出來當皇帝。   然而宇文毓卻並不如宇文護所想象的那般懦弱無能,他在處理事務中逐漸顯露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才幹。他周圍逐漸集聚起一批老臣元勳。他致力於發展經濟,在百姓中也威望日高。所有這些,都引起宇文護的疑懼和不安。為了試探一下,宇文護假惺惺地搞了一次“歸政於帝”的舉動,把除了軍權以外的所有權力都交還給皇帝。誰知宇文毓毫不客氣地照單全收,並把自己的名號正式改為皇帝(在此以前,北周的最高統治者不稱皇帝而叫天王)。這樣一來,宇文護害怕了。他買通了主管皇宮中飲食事務的一個官員,在皇帝的食物裏暗中下了毒藥,毒死了宇文毓。這是公元560年的事情,宇文毓在位不過兩年半。   這樣,宇文護在公元557年到560年的短短三年多時間裏,先後殺死了西魏恭帝元廓,以及北周的閔帝宇文覺和明帝宇文毓三個皇帝,奪得中國曆史上殺皇帝的冠軍。(東南一簫對世界史所知不多,不知道宇文護在世界史上排不排得上冠軍,望有識之人教我。)   殺皇帝是最嚴重的造反行為。所以敢於殺皇帝的人,必然已經做好準備,殺得了是我運氣,殺不了我隻有死路一條。所以殺了皇帝的人,一般都是自己要做皇帝,並且後來做了皇帝的人。象劉裕、蕭鸞、蕭衍、高洋、完顏亮等。象劉劭、朱友珪等,雖然很快被人殺死,但終究也做了幾天皇帝。   那些殺皇帝而不是自己想做皇帝的人,雖然一時成功,但後來下場基本是個死。象東漢梁冀,殺了個小皇帝,又立一個皇帝,後來終於被劉誌所殺。太監宗愛殺了兩個皇帝,也很快被殺死。胡充華殺了自己當皇帝的兒子,殺唐朝兩個皇帝的宦官,以及元朝的特克實,也都很快被人殺死。   例外的人很少,但不是沒有。一個是殺司馬曜的張貴人,她殺了司馬曜後,謊稱皇帝突然暴病而死。東晉那個混亂的朝廷,竟然相信了她的話,沒有治她的罪。一個是宇文泰,他是象曹操一樣,能當皇帝而不當。所以他殺了兩個皇帝而能無事。再一個是慈禧太後,她的情況更特殊。   最奇怪的例子就是那個冠軍宇文護了。按理說,那麽多例子擺在前麵,他又殺了那麽多皇帝,當然知道殺皇帝而不當皇帝最後隻有死路一條。但他就是自己不當皇帝,而又讓自己的另一個堂弟宇文邕當了皇帝。   也許宇文護殺了兩個堂弟皇帝,覺得自己的堂弟都是膿包?也許他認為隻要自己始終保持權力和警惕,就能永遠做不是皇帝的皇帝?也許他認為“殺皇帝的冠軍”這個頭銜比當皇帝還偉大,還想繼續展示自己這方麵的才能?          誰知他的堂弟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宇文邕,史書記載他:性格深沉不露,但卻有遠見卓識。平時沒有人去問他,他從不主動開口。宇文毓曾經感慨地說:他這個人啊,要麽不開口,開口就必定說到點子上。所以非常欣賞和器重他,平時有大事就必定和他商量,臨死時又把重擔交給了他。就這樣,宇文邕登上了帝位,這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北周武帝。他韜晦不露,裝聾作啞,並盡量提高宇文護的地位和名譽,借以麻痹宇文護,以免重蹈兩個哥哥的覆轍。上任才一年,他就下令:所有大事,先由宇文護研究決定後再奏聞於他。幾年後,他又下令:大塚宰晉國公(指宇文護)德高望重,今後所有文字(包括皇帝詔書)都隻能稱他的職位名或爵位名而不能稱呼他的名字。對於宇文護擁有的衛兵超過了皇宮,宇文護濫用職權殘害忠良任用奸邪,以及宇文護的兒子們的胡作非為等等事情,他都一概不聞不問,任其所為,“人不測其所為”。   這樣,宇文護認為他是一個無用而隻能依靠自己的人,漸漸不再提防他。經過長長的十二年,宇文邕終於設計親手殺死了這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殺皇帝的冠軍。   例外的人很少,但不是沒有。一個是殺司馬曜的張貴人,她殺了司馬曜後,謊稱皇帝突然暴病而死。東晉那個混亂的朝廷,竟然相信了她的話,沒有治她的罪。一個是宇文泰,他是象曹操一樣,能當皇帝而不當。所以他殺了兩個皇帝而能無事。再一個是慈禧太後,她的情況更特殊。   最奇怪的例子就是那個冠軍宇文護了。按理說,那麽多例子擺在前麵,他又殺了那麽多皇帝,當然知道殺皇帝而不當皇帝最後隻有死路一條。但他就是自己不當皇帝,而又讓自己的另一個堂弟宇文邕當了皇帝。   也許宇文護殺了兩個堂弟皇帝,覺得自己的堂弟都是膿包?也許他認為隻要自己始終保持權力和警惕,就能永遠做不是皇帝的皇帝?也許他認為“殺皇帝的冠軍”這個頭銜比當皇帝還偉大,還想繼續展示自己這方麵的才能?   誰知他的堂弟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宇文邕,史書記載他:性格深沉不露,但卻有遠見卓識。平時沒有人去問他,他從不主動開口。宇文毓曾經感慨地說:他這個人啊,要麽不開口,開口就必定說到點子上。所以非常欣賞和器重他,平時有大事就必定和他商量,臨死時又把重擔交給了他。就這樣,宇文邕登上了帝位,這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北周武帝。他韜晦不露,裝聾作啞,並盡量提高宇文護的地位和名譽,借以麻痹宇文護,以免重蹈兩個哥哥的覆轍。上任才一年,他就下令:所有大事,先由宇文護研究決定後再奏聞於他。幾年後,他又下令:大塚宰晉國公(指宇文護)德高望重,今後所有文字(包括皇帝詔書)都隻能稱他的職位名或爵位名而不能稱呼他的名字。對於宇文護擁有的衛兵超過了皇宮,宇文護濫用職權殘害忠良任用奸邪,以及宇文護的兒子們的胡作非為等等事情,他都一概不聞不問,任其所為,“人不測其所為”。   這樣,宇文護認為他是一個無用而隻能依靠自己的人,漸漸不再提防他。經過長長的十二年,宇文邕終於設計親手殺死了這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殺皇帝的冠軍。   但凡敢殺皇帝的人大多都是自己想當皇帝的人,但曆史上竟有不少不是因為想當皇帝而殺皇帝的事情。這裏麵又可分為幾種類型。   看皇帝不順眼或覺得對自己有威脅而殺之          1.1 公元145年,東漢大將軍梁冀為主,扶立起八歲的劉纘當上皇帝,史稱質帝。劉纘年紀雖幼,卻非常聰明。他知道梁冀以外戚身份當上大將軍,平時專斷朝政,淩轢大臣,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裏,因此很看不慣梁冀。一次朝會時,梁冀又指手畫腳,大聲喝斥。劉纘不由說了一句:“這真是一個跋扈將軍!”沒料到這一句話就斷送了他的小命——梁冀指使人在他的食物中下毒,隻當了一年多的小皇帝就此一命嗚呼。   1.2 就在南朝劉劭殺他父親的前一年,公元452年春,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突然被太監宗愛殺死。   拓跋燾也是曆史上有名有為的一個皇帝。北魏是在他的統治下,滅後燕,滅北燕,滅夏,滅北涼,於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所謂南北朝的北朝從此正式開始。   宗愛是拓跋燾皇宮裏的一個太監。史書上說他:“宗愛,不知其所由來,以罪為yan人,曆碎職至中常侍。正平元年正月,世祖大會於江上,班賞群臣,以愛為秦郡公。”一個太監而得到公爵的稱號,可見他極得皇帝信任。   拓跋燾的已立為太子的兒子拓跋晃及其手下一批官員,看不慣太監宗愛的作為,雙方結下了很深的梁子。宗愛怕今後敵不過他們,就在拓跋燾麵前誣陷太子及其手下人意圖謀反。拓跋燾相信了他,下令清洗太子府,殺死了許多人。拓跋晃見父親如此,憂懼而死。但拓跋燾後來知道太子是清白的,十分懊悔。宗愛見此,怕皇帝殺自己,竟先下手殺死了拓跋燾,然後扶立一個叫拓跋餘的人登上帝位。拓跋餘為感謝宗愛的扶立,封這個太監為大司馬、大將軍、太師。後來拓跋餘見宗愛權力太大,想削去一些。宗愛得知後,竟又先下手殺死了拓跋餘。   這樣,宗愛這個太監也殺了兩個皇帝。   1.3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討伐高歡失敗,驚恐西奔長安,去投靠關隴軍閥宇文泰。見到來接他的宇文泰的部下時,元修哭著對說:黃河水往東流,而我卻在往西走。將來假如我能再回洛陽,全都是你們的功勞啊!   但宇文泰卻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人,不但沒把他當一回事,還對他抱有極大戒心。因為元修不是一個甘心聽命於人的人,他連高歡那樣的梟雄都敢反抗,何況勢力遠不如高歡的自己。因此宇文泰雖然表麵上尊他為帝,卻自己一切大權獨攬,“軍國之政,鹹取決焉”。而且不久就看他不順眼。僅僅過了四個月,宇文泰就派人用一杯毒酒鴆死了他。   宇文泰殺死元修之後,又立了一個叫元寶炬的人為皇帝,是為西魏文帝。這個元寶炬總算和宇文泰相處無事,當了16年皇帝,平安死去。然後,是元寶炬的兒子元欽即位。元欽當了兩年皇帝,就因不滿宇文泰的專權而想除掉他,結果因為事機不秘,反被宇文泰先下手。宇文泰廢黜了元欽,不久又殺死了他。   這樣,宇文泰和劉裕、宗愛、蕭鸞相等,都殺了兩個皇帝。   1.4碩德八剌當上皇帝,是為元英宗。元英宗算是元朝口碑較好的一個皇帝。針對元朝當時奸官貪官橫行,朝政混亂的情況,他下大力整頓。在宰相拜珠的協助下,殺了和罷免了一批奸官貪官。這引起其他奸官貪官的不滿和恐懼。以禦史大夫特克實(《元史》寫為鐵失)為首的一批高官害怕自己的奸貪事情敗露,也被問罪,於是密謀廢立。1323年八月的一個晚上,在元英宗從夏宮回北京半路的宿營地,特克實等人突然帶兵殺散侍衛,衝進皇帝臥室,殺死了元英宗和宰相拜珠。          因為其他原因而殺皇帝   2.1 公元397年八月中秋,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在後宮和嬪妃們筵宴,歡度中秋佳節。歌舞半闌,酒酣人醉之際。司馬曜帶醉對自己最寵愛的年近三十的妃子張貴人半開玩笑半當真地說道:“美人啊,你雖然姿色還不減當年,年紀卻已經徐娘半老,應該退休了。寡人要喜歡那些更年輕的妹妹了。”   張貴人一聽,氣得發昏。想你司馬曜小子,方剛七月初七和我在長生殿上海誓山盟,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不過一個多月,竟然變心如此!你不愛我,我也不能讓你愛別人!真是怒從心底起,惡向膽邊生。當晚,當司馬曜酒醉熟睡後,她指使兩個小爆女用被子蒙住司馬曜,活活將他悶死。   這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女子因情愛而殺死皇帝的事。   2.2 公元528年二月,北魏皇太後胡充華派人毒死了自己十九歲的親生兒子北魏孝明帝元詡。   胡充華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太後之一。元詡當皇帝時才六歲,於是胡充華垂廉聽政。史書上說她:“太後性聰悟,多才藝……親覽萬機,手筆斷決。”顯然是一個能幹的人。可是年輕守寡,又聰明能幹,又手握大權,不免做出些熱情奔放的事來。然而古時女子講究溫柔嫻靜,熱情奔放是不為禮教所容的。史書說她“婬亂肆情,汙亂宮掖,為四方之所厭穢”。於是朝政紊亂,四方紛擾。元詡年歲漸長,對她的作為有所不滿,想任用一些大臣除掉她周圍的人。但是胡充華卻不讓他有所作為,凡是元詡想任用的人,她都想法除去。元詡無法,就想依靠外地軍人來削除太後的勢力。胡充華及其身邊的人不想失去自己的權力,於是下毒,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東南一簫讀史至此,總要無奈地搖頭:胡太後啊胡太後,你的聰明美麗,多才多藝,熱情奔放,全被這一殺抹殺了!人說虎毒不食子,難道情欲和情人真的比親生兒子還重要嗎?)   這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為了自己的欲情而殺死親生兒子兼皇帝的事。   2.3 偉大的唐朝從後期開始,宦官的勢力開始膨脹。開始重用宦官的皇帝是因為不信任擔任軍隊指揮官的將軍們,而將保衛自己的中央近衛軍的指揮權和監督外地軍隊的權力交給宦官。沒料到宦官掌握大權之後,竟然比將軍們還厲害。他們利用近在皇帝身邊的機會,玩弄皇帝於股掌之中。遇到不聽話的或者對自己有威脅的,就一殺了之。唐朝後期至少有兩個皇帝是明顯被宦官殺死的。   唐憲宗李純是唐朝後期有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任用裴度等人,一平劉辟,二平李錡,三滅吳元濟,四平李師道,重振了中央政府的威信,給已顯衰頹的唐朝帶來中興的希望。可是他雖然信任宦官,卻又不許宦官胡來,一胡來就殺。結果宦官害怕被殺,竟然於公元820年一個新春的晚上,將他殺死。   李純死後不過短短六年,公元826年,又一個皇帝,登位不到三年的唐敬宗李湛,也被宦官殺死。   這是中國曆史上最後被殺的一個皇帝,也是唯一一個因為別人要死了而不讓他活下去的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曆史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