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公元1770—1831年)是德國古典哲學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傾其一生創立了歐洲哲學史上最龐大的客觀唯心論的哲學體係,係統地闡述了唯心論辯證法。


    1820年,黑格爾年逾半百,在柏林大學任哲學教授。此時的他,業已成為德國哲學界的執牛耳者,不僅是蜚聲哲壇的哲學之王,其哲學還被推崇為普魯士王國的國家哲學,聲譽之隆掩蓋住了同時代的其他所有德國哲學家。


    此時,在紫丁香盛開的柏林大學校園內,德高望重的黑格爾卻受到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充滿進攻性的挑戰,這個年輕人便是狂傲不馴的叔本華。叔本華剛剛獲得在柏林大學任教的資格,便緊鑼密鼓地欲與一代哲王試比高低。他聲言自己最瞧不起的人就是黑格爾,有失風度地譏刺挖苦說,“像黑格爾這樣的人進入哲學家的行列,是哲學界的恥辱與不幸”、“黑格爾的哲學有1/4是陳詞濫調,3/4是胡說八道”。對叔本華這種蔑視名人,且咄咄相逼的進攻態勢,柏林大學並未進行幹涉,叔本華進而得以與黑格爾一爭短長。他提出自己要和黑格爾在同一時間授課,拉開同台打擂,爭奪聽課學生,一舉擊垮黑格爾的架式。叔本華的作法,自然遭到一些人的異議與反對。但是黑格爾卻不因為叔本華攻擊自己而刁難他,且以磊落博大的胸懷給對方發表自己言論的一席之地。當時在柏林大學哲學講壇上授課是黑格爾簽字認可的,他便一視同仁地在叔本華的講課議定書上簽字,允許叔本華與自己同台對擂,去宣講什麽“黑格爾的哲學使整個德國知識界的心靈和大腦腐敗”的觀點。


    叔本華的講座每星期5次,每次1個小時。與此同時,黑格爾在另一個講壇上講授邏輯學和形而上學。沒有多久,年輕的叔本華就再也講不下去了,因為黑格爾的課堂上坐滿了學生,而叔本華的麵前最後隻剩下3個學生。無奈之下,叔本華隻好偃旗息鼓,悄悄溜出柏林大學。


    當然30多年之後,在學術上曆盡坎坷的叔本華終於撼動德國哲壇而一舉成名。1820年兩位哲人在柏林大學的這段特殊的經曆中,人們固然感佩叔本華的鬥士精神,然而黑格爾身為哲學之王的寬宏大度,尤讓後人讚歎不已。


    【大視角】


    與人一席之地,非但無所損減,反而無限壯大了自我的時空。因此包容一切之後,一切也便內化於無形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教育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教育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