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領百官到亳州(今安徽亳縣)去朝拜太清宮。浩浩蕩蕩的車馬路過南京(今河南商丘),整個城市都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後去看皇帝,惟獨有一個學生閉門不出,仍然埋頭讀書。有個要好的同學特地跑來叫他:“快去看,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千萬不要錯過!”但這個學生隻隨口說了句,“將來再見也不晚”,便頭也不抬地繼續讀他的書。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進士,見到皇帝。這位學生就是北宋偉大的改革思想家範仲淹。


    範仲淹,字希文,蘇州人。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日,範仲淹生於徐州,次年(990年)父親不幸逝世。範家失去生活來源,範仲淹之母謝氏貧而無依,隻好帶著尚在繈褓中的範仲淹改嫁山東淄州長山縣一戶朱姓人家。


    從此,範仲淹改姓名叫朱說,在朱家長大成人。


    範仲淹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長山的富戶,但他為了勵誌,21歲去附近長白山上的醴泉寺讀書,經常一個人伴燈苦讀,每到東方欲曉,僧人們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臥。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隻煮一鍋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上一點兒韭菜末,再加點鹽,就算是一頓飯。但他對這種清苦生活毫不介意,而是集中全部精力在書中尋找自己的樂趣。


    範仲淹看不慣朱家兄弟奢侈浪費,無所事事,便多次規勸。不料,朱家兄弟聽得不耐煩,有次便脫口說道:“我們花的是朱家的錢,關你什麽事?”範仲淹聽了一怔,覺得話中有話,便追問為什麽。有人告訴他:你乃姑蘇範氏之子,是你母親帶你改嫁到朱家。這件事使範仲淹深受刺激和震動,下決心脫離朱家獨立生活。於是,他匆匆收拾幾樣簡單的衣物,佩上琴劍,不顧朱家和母親的阻攔,流著眼淚,毅然辭別母親,離開長山,獨自前往南京求學。


    範仲淹為什麽要投南京呢?因為此地是人煙稠密的大都會,教育事業發達,這兒的應天府書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聚集了許多誌操才智俱佳的師生。到這樣的學院讀書,既有名師可以請教,又有許多同學互相切磋,還有大量的書籍可供閱覽。況且學院免費就學,更是經濟拮據的範仲淹求之不得的。


    範仲淹入學後,皇帝來了也不出去觀看,晝夜不停地苦讀,五年未解衣就枕。疲乏到了極點,就用涼水澆臉,來驅除倦意。他的食物很不充裕,甚至不得不靠喝粥度日,甚至粥也不多,一天隻能喝上一頓。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是難以忍受的生活,可是範仲淹卻從不叫苦。這種情況被他的一個同學、南京留守(南京的最高長官)的兒子看到了,回家告訴了父親。於是,留守就叫人給範仲淹送來許多飯菜。可是幾天過去了,食物都放壞了,仍不見範仲淹嚐一口。那同學問他為什麽不吃?範仲淹說:“我不是不感激你的厚意,隻是我已習慣於粗茶淡飯,如果現在就享受這種豐盛的飯菜,以後還吃得下粥嗎?”


    功夫不負有心人,五年寒窗苦讀,範仲淹終於成為一個精通儒家經典,博學多才,又擅長詩文的人。他通過科舉考試,在1015年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廣德軍的司理參軍(今安徽廣德)。這時,他把母親接來,贍養事奉。1017年,他調任集慶軍節度推官(今安徽毫州),才恢複了原來的範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大視角】


    逆境不懦,實屬大丈夫氣慨。逆境而拒絕享樂,甘心曆煉,顯然更上一層。原因隻是在於,他有遠慮在心,兼有韌性在心,故而外在之物,並不足以驚動內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教育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教育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