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寶玉蒙塵</strong></p>
明朝嘉靖年間,賓州鎮出了個神童,名叫蒙大賚,他自小讀書過目不忘,出口成章,尤其是詩聯,他自是來者不拒,對答如流。當地名人墨客,沒有一個人的才情能比得上他,後來大家送他一個“才子”的稱號。</p>
蒙大賚長大之後,憑借自己的文采入朝為官。他雖為文官,卻文武兼備,謀事有績,戍邊有功,屢次加官晉爵,頗受皇上重用。</p>
話說恰逢皇後十月懷胎,誰知腹痛三日,就是不見小孩兒降生。這可把皇上急壞了,禦醫也是束手無策,想不出解決的辦法來。不得已,皇帝隻得下旨召國師入宮為皇後占卜。國師掐指一算,不由得皺起了眉頭,皇帝急忙問緣由。國師一躬到地,回答說:“陛下,恕臣直言,皇後遲遲不產太子,是因為沒有文曲星從門前走過。”皇上忙問:“那文曲星何在?”國師答:“近在眼前,文曲星已下凡,如今就在朝為官。”皇上一聽,樂了,既已是臣下,那幹脆下旨召齊文武百官,讓他們一一走過皇後門前就是了。話說當時蒙大賚前一晚吃壞了東西,正鬧肚子,文武百官都站成排等著,唯獨他跑去茅房拉肚子了。所有的官員都從皇後門前走過,仍不見小孩兒降生。正奇怪,蒙大賚突然慌慌張張跑過來,當他一走到皇後門口,就聽皇後房裏有小孩兒呱呱墜地的哭聲。頓時,龍顏大悅,皇帝一高興,當即就拜蒙大賚為“國舅”,自此更是加以重用。</p>
蒙大賚被封為國舅以後,自然與皇後以兄妹相稱。皇後感激蒙大賚的恩情,因為有他自己才能母子平安,所以就把蒙大賚當成了自己的親哥哥一樣看待,平日裏兄妹兩個人親密無間,舉止也像家人那樣隨便,談笑風生。這樣一來,就有人嫉妒蒙大賚,說他與皇後舉止輕浮,盡是流言飛語。這話傳到皇帝的耳朵裏,皇帝也非常懷疑,但苦無證據,也隻好作罷。</p>
太子稍稍長大一點,會走路說話了,蒙大賚常常抱太子到自己的住所玩耍。有一次,他在蒙大賚的房裏看見床上有一把美麗的紙扇,非常喜歡,就偷偷把扇子藏在衣服裏帶回了皇宮。小孩子心性,一會兒不新鮮了就不喜歡了,玩夠了隨手就把扇子扔在了皇後的床上。碰巧這時,皇帝來皇後宮中,一眼就看見皇後床上有一把蒙大賚常用的紙扇,頓時怒火中燒,立即派人暗中調查蒙大賚與皇後的事。那些妒忌蒙大賚的人,便幸災樂禍、添油加醋地編造是非。皇上半信半疑,便下令文武百官聚於殿堂,裝作公議大事,順便提及官員功過。最後,皇上故意給每個官員發一個柑子,以示慰藉,唯獨蒙大賚得到的是一個被剝了皮的柑子。那些大放讒言的人趁機說蒙大賚犯了剝皮之罪。蒙大賚猶如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索性打好行李,棄官而去,臨走前他在自家牆上寫了一聯:</p>
水清石自現</p>
鶴飛鳥知音</p>
蒙大賚棄官而去後,皇上知道了,便親自來到蒙大賚家查看。突然,皇帝看見牆上有一副對聯,看完之後恍然大悟,潸然淚下,後悔自己做了委屈良臣的蠢事……自此,皇帝下旨讓人永不再提有關蒙大賚的事。</p>
蒙大賚離開京城之後,改名換姓,隱居在江南一個縉紳家當了一名私塾老師。這個東家在當地很有名望,開設有大館小陛,匿名隱姓的蒙大賚自願當一名小陛老師。落難所迫,他衣著粗俗,平日裏沉默寡言,所以大館小陛的老師們都瞧不起他,經常欺負他,甚至想找法子把他趕走。</p>
這一天,一名大館的老師找到了借口,說蒙大賚不自量力,狂妄自大,膽敢修改大館學生的文章,說蒙大賚有意拆他們的台,於是硬要蒙大賚同他們比試對聯,若是比不過,就馬上滾蛋。蒙大賚本不想招惹是非,但是那些人實在是欺人太甚,他一時氣不過便答應奉陪到底。在眾目睽睽之下,大館老師看著蒙大賚,琢磨出一道上聯:</p>
竹筍尖尖,烏鴉偏來尖峰企</p>
蒙大賚隨口答道:</p>
荒茅利利,黃峰專照利邊行</p>
大館老師不甘示弱,接著又出一聯;</p>
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鬥誰是摘星子</p>
蒙大賚想也沒多想,答道:</p>
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我為探花郎</p>
雙方如此鬥了幾個回合,把大館老師累得是氣喘籲籲,而蒙大賚則對答如流,毫不費力。最後,大館老師實在是想不出什麽好上聯了,隻得灰溜溜地走了,再不敢來欺負蒙大賚了。</p>
過了幾個月,東家舉辦壽宴,地方上大小辟員、文武舉人都請了來。蒙大賚心裏想:東家瞧不起我,這裏的老師也盛氣淩人,這裏不是久留之地,我趁此機會給他們點兒顏色看看。</p>
壽宴那天,正當賓客駕臨時,蒙大賚悄悄將皇帝賜給他的那雙太師靴擱放在東家大院的門口。那些官員學士、文武舉人見了此靴,肅然起敬,立即在那雙靴前跪下。其餘眾人莫名其妙,有的驚訝,有的議論,場麵頓時混亂起來。這時,隻見一個穿著朝服、頭戴烏紗的人從小陛裏走出來,走到那雙靴子前,坐在地上,拿起那雙靴就穿上了。等他穿好靴子,那些下跪的人們才起身。其中有一個客人一眼就認出那個穿靴的人,正是當朝國舅蒙大賚,連忙上前拜見,驚喜交加地說:“原來國舅隱居在此,如今皇上派欽差四處探聽,召國舅你回朝呢。”</p>
蒙大賚說:“皇上不能再見到我嘍!讓他到閻羅殿去找我吧。”說罷,獨自回到小陛學堂去了。東家縉紳得知國舅隱居本府,驚恐萬狀,馬上跑到蒙大賚麵前跪拜,叩求恕罪,說:“卑職有目不識泰山,罪該萬死!萬望國舅海涵!”蒙大賚出口成聯說:</p>
龍遊淺水遭蝦虐</p>
虎下平原被犬欺</p>
縉紳立即派人專程報京。皇帝得知國舅隱居江南,當即禦駕親臨,火速來到蒙大賚隱居的地方。可惜遲到了一步——蒙大賚在皇帝到達之前的淩晨吞金自盡了。皇帝隻見到了蒙大賚的屍體,自然是追悔莫及。為了給蒙大賚恢複名譽,皇帝下令厚葬蒙大賚。</p>
祭奠蒙大賚完畢,皇上金口下聖旨:要把蒙大賚的靈柩抬回賓州安葬。一路逢山過山,逢水過水,抬杠在哪裏斷,就在哪裏安葬。說來蒙大賚還有點福氣,萬裏送靈柩,跨越萬水千山,回到迢迢萬裏外的故鄉,那台杠早不斷晚不斷,正好在賓州蘆圩西北角的小坡上應聲折斷了,於是就在哪裏挖塚壘墳,安葬了蒙大賚。</p>
現在,蒙大賚的陵墓仍在,每年清明節的時候,蒙姓的後代子孫還為其掛紙掃墓,以示紀念。</p>
明朝嘉靖年間,賓州鎮出了個神童,名叫蒙大賚,他自小讀書過目不忘,出口成章,尤其是詩聯,他自是來者不拒,對答如流。當地名人墨客,沒有一個人的才情能比得上他,後來大家送他一個“才子”的稱號。</p>
蒙大賚長大之後,憑借自己的文采入朝為官。他雖為文官,卻文武兼備,謀事有績,戍邊有功,屢次加官晉爵,頗受皇上重用。</p>
話說恰逢皇後十月懷胎,誰知腹痛三日,就是不見小孩兒降生。這可把皇上急壞了,禦醫也是束手無策,想不出解決的辦法來。不得已,皇帝隻得下旨召國師入宮為皇後占卜。國師掐指一算,不由得皺起了眉頭,皇帝急忙問緣由。國師一躬到地,回答說:“陛下,恕臣直言,皇後遲遲不產太子,是因為沒有文曲星從門前走過。”皇上忙問:“那文曲星何在?”國師答:“近在眼前,文曲星已下凡,如今就在朝為官。”皇上一聽,樂了,既已是臣下,那幹脆下旨召齊文武百官,讓他們一一走過皇後門前就是了。話說當時蒙大賚前一晚吃壞了東西,正鬧肚子,文武百官都站成排等著,唯獨他跑去茅房拉肚子了。所有的官員都從皇後門前走過,仍不見小孩兒降生。正奇怪,蒙大賚突然慌慌張張跑過來,當他一走到皇後門口,就聽皇後房裏有小孩兒呱呱墜地的哭聲。頓時,龍顏大悅,皇帝一高興,當即就拜蒙大賚為“國舅”,自此更是加以重用。</p>
蒙大賚被封為國舅以後,自然與皇後以兄妹相稱。皇後感激蒙大賚的恩情,因為有他自己才能母子平安,所以就把蒙大賚當成了自己的親哥哥一樣看待,平日裏兄妹兩個人親密無間,舉止也像家人那樣隨便,談笑風生。這樣一來,就有人嫉妒蒙大賚,說他與皇後舉止輕浮,盡是流言飛語。這話傳到皇帝的耳朵裏,皇帝也非常懷疑,但苦無證據,也隻好作罷。</p>
太子稍稍長大一點,會走路說話了,蒙大賚常常抱太子到自己的住所玩耍。有一次,他在蒙大賚的房裏看見床上有一把美麗的紙扇,非常喜歡,就偷偷把扇子藏在衣服裏帶回了皇宮。小孩子心性,一會兒不新鮮了就不喜歡了,玩夠了隨手就把扇子扔在了皇後的床上。碰巧這時,皇帝來皇後宮中,一眼就看見皇後床上有一把蒙大賚常用的紙扇,頓時怒火中燒,立即派人暗中調查蒙大賚與皇後的事。那些妒忌蒙大賚的人,便幸災樂禍、添油加醋地編造是非。皇上半信半疑,便下令文武百官聚於殿堂,裝作公議大事,順便提及官員功過。最後,皇上故意給每個官員發一個柑子,以示慰藉,唯獨蒙大賚得到的是一個被剝了皮的柑子。那些大放讒言的人趁機說蒙大賚犯了剝皮之罪。蒙大賚猶如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索性打好行李,棄官而去,臨走前他在自家牆上寫了一聯:</p>
水清石自現</p>
鶴飛鳥知音</p>
蒙大賚棄官而去後,皇上知道了,便親自來到蒙大賚家查看。突然,皇帝看見牆上有一副對聯,看完之後恍然大悟,潸然淚下,後悔自己做了委屈良臣的蠢事……自此,皇帝下旨讓人永不再提有關蒙大賚的事。</p>
蒙大賚離開京城之後,改名換姓,隱居在江南一個縉紳家當了一名私塾老師。這個東家在當地很有名望,開設有大館小陛,匿名隱姓的蒙大賚自願當一名小陛老師。落難所迫,他衣著粗俗,平日裏沉默寡言,所以大館小陛的老師們都瞧不起他,經常欺負他,甚至想找法子把他趕走。</p>
這一天,一名大館的老師找到了借口,說蒙大賚不自量力,狂妄自大,膽敢修改大館學生的文章,說蒙大賚有意拆他們的台,於是硬要蒙大賚同他們比試對聯,若是比不過,就馬上滾蛋。蒙大賚本不想招惹是非,但是那些人實在是欺人太甚,他一時氣不過便答應奉陪到底。在眾目睽睽之下,大館老師看著蒙大賚,琢磨出一道上聯:</p>
竹筍尖尖,烏鴉偏來尖峰企</p>
蒙大賚隨口答道:</p>
荒茅利利,黃峰專照利邊行</p>
大館老師不甘示弱,接著又出一聯;</p>
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鬥誰是摘星子</p>
蒙大賚想也沒多想,答道:</p>
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我為探花郎</p>
雙方如此鬥了幾個回合,把大館老師累得是氣喘籲籲,而蒙大賚則對答如流,毫不費力。最後,大館老師實在是想不出什麽好上聯了,隻得灰溜溜地走了,再不敢來欺負蒙大賚了。</p>
過了幾個月,東家舉辦壽宴,地方上大小辟員、文武舉人都請了來。蒙大賚心裏想:東家瞧不起我,這裏的老師也盛氣淩人,這裏不是久留之地,我趁此機會給他們點兒顏色看看。</p>
壽宴那天,正當賓客駕臨時,蒙大賚悄悄將皇帝賜給他的那雙太師靴擱放在東家大院的門口。那些官員學士、文武舉人見了此靴,肅然起敬,立即在那雙靴前跪下。其餘眾人莫名其妙,有的驚訝,有的議論,場麵頓時混亂起來。這時,隻見一個穿著朝服、頭戴烏紗的人從小陛裏走出來,走到那雙靴子前,坐在地上,拿起那雙靴就穿上了。等他穿好靴子,那些下跪的人們才起身。其中有一個客人一眼就認出那個穿靴的人,正是當朝國舅蒙大賚,連忙上前拜見,驚喜交加地說:“原來國舅隱居在此,如今皇上派欽差四處探聽,召國舅你回朝呢。”</p>
蒙大賚說:“皇上不能再見到我嘍!讓他到閻羅殿去找我吧。”說罷,獨自回到小陛學堂去了。東家縉紳得知國舅隱居本府,驚恐萬狀,馬上跑到蒙大賚麵前跪拜,叩求恕罪,說:“卑職有目不識泰山,罪該萬死!萬望國舅海涵!”蒙大賚出口成聯說:</p>
龍遊淺水遭蝦虐</p>
虎下平原被犬欺</p>
縉紳立即派人專程報京。皇帝得知國舅隱居江南,當即禦駕親臨,火速來到蒙大賚隱居的地方。可惜遲到了一步——蒙大賚在皇帝到達之前的淩晨吞金自盡了。皇帝隻見到了蒙大賚的屍體,自然是追悔莫及。為了給蒙大賚恢複名譽,皇帝下令厚葬蒙大賚。</p>
祭奠蒙大賚完畢,皇上金口下聖旨:要把蒙大賚的靈柩抬回賓州安葬。一路逢山過山,逢水過水,抬杠在哪裏斷,就在哪裏安葬。說來蒙大賚還有點福氣,萬裏送靈柩,跨越萬水千山,回到迢迢萬裏外的故鄉,那台杠早不斷晚不斷,正好在賓州蘆圩西北角的小坡上應聲折斷了,於是就在哪裏挖塚壘墳,安葬了蒙大賚。</p>
現在,蒙大賚的陵墓仍在,每年清明節的時候,蒙姓的後代子孫還為其掛紙掃墓,以示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