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陝州有個寒門秀士姓李名文正,妻子趙氏名素月,夫妻倆恩愛非常。李文正寒窗苦讀,盼望有朝一日蟾宮折桂。趙素月勤勞賢惠,為供丈夫讀書日夜紡線織布,省吃儉用。這年正逢京城大開考場,趙素月把出嫁時陪送的簪環首飾變賣,加上平時積攢的銀錢作為盤纏,送丈夫進京赴考。 </p>


    豈料當時擔任主考的正是奸臣嚴嵩,李文正在考場上雖然文思泉湧,因無錢送禮行賄,竟被嚴嵩除名。李文正落榜後,心情格外沉重,想起賢妻為自己求取寶名日夜勞作,費盡千辛萬苦,如今一番心血汗水全部付之東流,有何顏麵回家去見妻子?何況水遠山長又身無分文。山窮水盡的李文正決意了此殘生,為了不給店家添麻煩,他一個人悄悄地出了京城來到東郊,在一棵柳樹上上了吊。 </p>


    也是李文正命不該絕,此時恰好白雲山永福寺住持洞明長老雲遊路過此地,將氣息未斷的李文正救了過來。洞明長老問道:“書生姓甚名誰家鄉何處?為何如此輕生?” 李文正跪倒在洞明長老麵前,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然後哀求道:“老禪師既然救下小生性命,小生也已絕了塵念,懇請老禪師將小生收歸門下吧!” </p>


    洞明長老歎道:“今日相遇是你我的緣分,看你如此誠心,老衲收下你就是。”</p>


    李文正跟隨洞明長老來到京東白雲山永福寺後,老禪師為李文正剃度受戒,取法號法正。法正從此一心向佛,每日虔誠誦念經文,抄寫經卷。洞明長老見他天姿聰慧,十分厚愛,除了講授佛理還經常與他談古論今,師徒之間宛若摯友。</p>


    這永福寺已有百年曆史,廟宇殘破亟待修繕,洞明長老也早有此夙願。於是提出要眾弟子們化緣籌集修葺之資,眾徒弟遵照師命各個捧著缽盂各奔東西,法正當然也在其中。 </p>


    一轉眼五年過去了,眾弟子募化的財帛已足夠廟宇修繕之用。洞明長老便請來精工巧匠,用了兩年的時間將山門、大雄寶殿、兩廂偏殿、經堂、鍾鼓樓全部修整一新,又重新鑄造了一口大銅鍾,將原來那口缺耳掉牙的老鍾換下。</p>


    修繕事畢,洞明長老便主持舉行盛大的慶典法事。慶典的第一件事就是撞鍾、奏佛樂。不料,那口新鑄的大鍾卻連撞數次不響。眾僧徒和鑄造工匠麵麵相覷,驚詫不已。 </p>


    洞明長老雙手合十,口誦“阿彌陀佛”佛號,然後對眾僧徒道:“鍾成不響,因尚有施主善緣未了,還需徒兒們辛苦一回再去募化,銅板不在多少,以響為足。”</p>


    於是,眾僧又二次下山化緣。法正下山後一個人走街串巷,手捧缽盂沿村莊乞求布施。這天,法正來到一個村莊,低頭行走間忽聽手中缽盂“當啷”一聲響,一枚銅板落在缽中。法正抬頭一看,原來是一位荊釵布裙的女子。女子兩眼怔怔地望著法正,忽然淚流滿麵道:“官人,我可把你找到了!”</p>


    法正一愣——原來這位女施主竟是他的妻子趙素月!法正心裏一顫,突然想到了師父的話:難道說師父說的大鍾不響因尚有施主“善緣未了”就應在素月的身上?方才趙素月將那銅板扔進缽盂中聲音格外響亮,豈不是應了師父所說的“以響為足”嗎?兩件事都被自己遇上,莫非是佛祖有意安排……趙素月見法正沉默不語,兩眼的淚水如泉般湧了出來,一邊哭一邊傾訴離別之苦。丈夫進京赴考數年不歸又音訊全無,趙素月日夜心神不寧,後來便離家尋夫。一個從未出過家門的婦人背井離鄉,像大海撈針一般找尋丈夫,實在是件不可思議的事。趙素月身上的錢越來越少,最後不得不沿路乞討,這樣尋訪了五六年都沒有找到丈夫的蹤影。這日她遇上一個好心的大嫂,不但讓她吃了一頓飽飯,臨走時還給了她一枚銅板。趙素月拿著銅板,正遇上這化緣的和尚,她想將銅板施舍給和尚結個善緣以求佛祖保佑丈夫,卻沒想到這和尚正是她苦苦尋找了五六年的丈夫李文正。 </p>


    趙素月悲喜交加,也顧不得麵前的丈夫已經是個和尚,拉住法正的手哭哭啼啼地說:“官人,你我夫妻分別多年,蒙佛祖保佑在此奇逢巧遇,咱們回家去吧。”法正急忙抽出手後退兩步,哽咽著說:“素月,我對不起你……可是,我既入空門,便不想還俗了,你還是回去找個好人家安心過日子吧……”趙素月一聽心中又氣又痛,顫聲說:“你竟如此無情無義,不顧我這些年來的苦楚?也罷,你若不肯回家我便跟著你去,你走到哪裏我就跟到哪裏!”法正皺了皺眉頭卻又無計可施,就這樣,一個和尚無奈地帶著一個女人回了白雲山。 </p>


    洞明長老見法正帶著一個女人回來,便問道:“命你下山化緣,為何帶來一位女菩薩?”法正隻好如實對師父說明原委,洞明長老微笑道:“既然如此,女施主來了不可慢待,但我寺院佛規女施主也當明白。就請到寺外村莊暫住幾日,待鑄好銅鍾,老衲自有道理。”說罷便命法正將趙素月安排到山下一居士家中。 </p>


    次日,洞明長老便派徒弟請來鑄造工匠重新鑄造銅鍾。經過數日精心製模,然後升火化銅。銅水熔化後,洞明長老親手將法正帶回來的那枚銅板擲進銅水中。說也奇怪,那銅板落入銅水中後,立刻騰起一股耀眼的紅光。洞明長老大喜,揮手道:“澆鑄!” </p>


    大鍾一次熔鑄成功。</p>


    大鍾懸掛在鍾樓上,洞明長老親自撞鍾三下,“咚——咚——咚——”響聲渾厚、悠遠、綿長,十裏之外都聽得見。


    大銅鍾鑄造成功後,洞明長老命法正將趙素月接到寺中。長老對法正說:“法正,現在你的佛緣已滿,你妻子如此賢良,忠貞之心蒼天可鑒。你還俗回鄉夫妻團聚吧,日後必有善果。”</p>


    法正跪在師父麵前熱淚盈眶:“師父恩德無以報答,請受徒兒一拜!”


    臨別時洞明長老又贈李文正夫妻文銀五十兩,以作安家之用。李文正與妻子趙素月回到故鄉陝州後,將破敗房屋重新修整,生活安定下來。 </p>


    李文正本想與妻子安心地過男耕女織的日子,但趙素月卻一定要李文正重新溫習學業,將來再進京求取寶名。李文正因前次科舉受挫加上幾年佛門清音洗滌,對功名利祿已視若浮雲。趙素月卻認為丈夫才氣不凡,他日定會功成名就,不可埋沒。在妻子苦苦勸導下,李文正也覺得不應辜負妻子的一片苦心,於是便又開始潛心讀書。一晃,、三年過去了,又逢大比之年。趙素月為丈夫打點行囊,擇吉日送他起身奔赴京城。這時奸臣嚴嵩已倒台,考場紀律整肅嚴明。大考後月餘開榜,李文正獨占鼇頭名列榜首! </p>


    在金殿上,皇帝禦筆欽點頭名狀元時,一位大臣出班奏道:“萬歲,查李文正本係還俗和尚,點和尚為頭名狀元從古至今尚無先例,望萬歲斟酌……”嘉靖皇帝道:“國家選拔人才當無論出身唯才是舉,況且太祖當初亦曾入寺為僧,點和尚出身的李文正為狀元有何不可?”</p>


    眾臣聽了,齊稱皇上不愧聖明天子,國運必然大興。 </p>


    因李文正是還俗和尚,世人便稱其為“和尚狀元”。後李文正出任知府、巡撫,為官清正,頗有政績。</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間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民間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