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設宴斷案
作者:陳誌國
金朝時,元好問到鎮平縣擔任縣令。他上任第二天,就遇到了一宗奇特的賣地案。
這天一大早,有人前來告狀。
元好問接過狀紙一看,狀紙上寫道:現有本縣金家莊村民金二狀告本村秀才金詩書,金詩書雖飽讀聖賢之書,但不行聖賢之禮,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以致家道中落,淪為賴皮。其父生前曾將村東三畝三分地以五百兩紋銀賣給原告金二,但其父死後,金詩書耍賴死不認賬。望大人明斷是非,替小民金二做主。
元好問看罷狀紙問金二:“你說金詩書父親生前把地賣給你,可有賣地契約?”
金二連忙從懷裏掏出賣地契約,交給元好問。
元好問看了一遍,見契約上賣地因由、立約日期、方位麵積、證人等一應俱全,急忙令衙役傳來被告金詩書。
金詩書還不知出了什麽事,一到縣衙大堂,對元好問輕施一禮,問:“不知大人喚生員到此有何見教?”
元好問說出金二狀告他的事由。
金詩書就斯斯文文地辯解:“非也,非也,子虛烏有,子虛烏有!夫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此等下作小人之語,豈可信乎?”
元好問看著金詩書酸溜溜的作派,心中暗笑,下令金二的幾位證人到堂。在堂上,證人們都說金二狀紙上說的是實情,咬定是金詩書想賴賬,甚至還嘲笑金詩書,說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這塊地在哪兒!
元好問眉頭一皺,問金詩書:“你家的這塊地究竟在哪兒?”
金詩書眼珠子翻了半天,才猶豫地說在村南。
他的話引來哄堂大笑:眾鄉鄰全都知道,狀紙上也寫得明明白白,那三畝三分地在村東,金詩書卻把自家的地說成了在村南,說明這小子確實是在信口胡說!
元好問一拍驚堂木,喝道:“大膽,竟敢在大堂上糊弄本官!人證物證俱在,你還有何話說?”
元好問的驚堂木一響,嚇跑了金詩書的“之乎者也”。他連忙“撲通”跪下,大呼冤枉,並結結巴巴地說出事情的始末。
金詩書從小閉門讀書,中了秀才之後,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從不下地幹活,全靠老父親下地耕作養活。金詩書還說,他聽父親說起過,鄰居金二看中了他們家的三畝三分地,但老父親一直到死都不曾變賣祖宗留下的田產。如今這份契約一定是假的。
原告人證物證俱在,被告則大呼冤枉,至此,這宗賣地案成了棘手的“悶葫蘆案”。元好問眉頭緊皺,他尋思自己既名“好問”,何不問上幾問?於是他命人把金詩書等人暫且帶下,單單留下原告金二。
元好問客氣地請金二坐下,和顏悅色地與金二拉家常。金二見新來的縣太爺沒有一點官架子,預感自己不但能贏得土地,而且會贏得特有麵子。
元好問與金二說東道西,淨問些不相幹的事兒。突然,他狀似隨意地問金二:“按照當地規矩,交割地契那天你家一定吃過酒席吧?”
金二點頭,說置田買地是大事,置辦酒席天經地義。
元好問又問證人是否全部都請到了。
金二說:“一個都不少。”元好問聽了直誇金二辦事有條有理,絕不是胡攪蠻纏、惹是生非之輩。
接著,元好問又讓證人一個一個進來單獨問話。他態度和藹、笑容可掬,都問些雞毛蒜皮、不痛不癢的事兒。不過所有回答,都讓師爺一一記錄在案。
元好問問完話,重新升堂斷案。眾人突然看到,在縣衙大堂正中間端端正正地擺了一張八仙桌,周圍放了幾把椅子。大家都在心裏犯嘀咕:莫非縣太爺今天要在大堂上請客?請誰呢?
這時,元好問微微一笑,開口說話了:“本案斷到這一步,已經接近尾聲,真相即將水落石出。本官今天興致很高,特地在大堂上專設一席,款待原告、證人,大家辛苦了!”
元好問說到這裏,大堂上一陣騷動,金二一幫人歡天喜地,互相道賀;而金詩書則大呼冤枉。
正在這時,隻聽一聲驚堂木響,人們靜了下來。隻見元好問霎時變了臉色,厲聲對金二一幫人說道:“賣地契約上的日期,離今日不遠。原告、證人對那天酒席上的事想必記得清清楚楚。現在就請諸位按照剛才自己說的座位入席,師爺已經記錄在案,誰坐錯席位,本官定公事公辦,嚴懲不貸!”
這時大堂內外已經圍滿了看熱鬧的人,好戲開始了。隻見大堂上金二一幹人在那裏抓耳撓腮,不知如何是好,好不容易下了決心,卻又出現了幾個人搶一個座位的混亂場麵。
元好問不動聲色地向金二問道:“金二啊,那天你就是這樣待客的?”
大堂內外響起了一片哄笑聲。
金二頭上早已冒出了黃豆大的汗珠子,他一看紙包不住火,連忙“撲通”一聲跪倒在大堂上,大呼:“老爺饒命、老爺饒命啊!”接著便招認了自己與同夥的罪行。
原來,金二早就對金詩書家的三畝三分地垂涎三尺,千方百計地想騙過來。前些日子,他見金詩書老父親一命歸西,金詩書又昏昏然不理正事,就與一群酒肉朋友合謀,偽造了一份賣地契約。金二本想趁著新縣令剛剛到任,來個渾水摸魚,誰知道元好問不露聲色,設席問案,三問兩問就使他露出了馬腳。
元好問秉公依法懲辦了金二一夥,也為金詩書主持了公道,現場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金詩書再三謝過了元好問後,仍遲遲不肯離開大堂。他站在大堂磨磨蹭蹭想了半天,才對元好問說:“大人斷案,如日月經天,明鏡高懸,使生員自愧弗如,感觸良多!思慮再三,贈大人一聯,望大人不吝賜教。”接著,他搖頭晃腦地吟誦起來,“元好問有學問貴哉敏學好問。”
元好問一笑,不假思索地對出了下聯:“金詩書喜讀書惜乎飽讀詩書!”
作者:陳誌國
金朝時,元好問到鎮平縣擔任縣令。他上任第二天,就遇到了一宗奇特的賣地案。
這天一大早,有人前來告狀。
元好問接過狀紙一看,狀紙上寫道:現有本縣金家莊村民金二狀告本村秀才金詩書,金詩書雖飽讀聖賢之書,但不行聖賢之禮,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以致家道中落,淪為賴皮。其父生前曾將村東三畝三分地以五百兩紋銀賣給原告金二,但其父死後,金詩書耍賴死不認賬。望大人明斷是非,替小民金二做主。
元好問看罷狀紙問金二:“你說金詩書父親生前把地賣給你,可有賣地契約?”
金二連忙從懷裏掏出賣地契約,交給元好問。
元好問看了一遍,見契約上賣地因由、立約日期、方位麵積、證人等一應俱全,急忙令衙役傳來被告金詩書。
金詩書還不知出了什麽事,一到縣衙大堂,對元好問輕施一禮,問:“不知大人喚生員到此有何見教?”
元好問說出金二狀告他的事由。
金詩書就斯斯文文地辯解:“非也,非也,子虛烏有,子虛烏有!夫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此等下作小人之語,豈可信乎?”
元好問看著金詩書酸溜溜的作派,心中暗笑,下令金二的幾位證人到堂。在堂上,證人們都說金二狀紙上說的是實情,咬定是金詩書想賴賬,甚至還嘲笑金詩書,說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這塊地在哪兒!
元好問眉頭一皺,問金詩書:“你家的這塊地究竟在哪兒?”
金詩書眼珠子翻了半天,才猶豫地說在村南。
他的話引來哄堂大笑:眾鄉鄰全都知道,狀紙上也寫得明明白白,那三畝三分地在村東,金詩書卻把自家的地說成了在村南,說明這小子確實是在信口胡說!
元好問一拍驚堂木,喝道:“大膽,竟敢在大堂上糊弄本官!人證物證俱在,你還有何話說?”
元好問的驚堂木一響,嚇跑了金詩書的“之乎者也”。他連忙“撲通”跪下,大呼冤枉,並結結巴巴地說出事情的始末。
金詩書從小閉門讀書,中了秀才之後,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從不下地幹活,全靠老父親下地耕作養活。金詩書還說,他聽父親說起過,鄰居金二看中了他們家的三畝三分地,但老父親一直到死都不曾變賣祖宗留下的田產。如今這份契約一定是假的。
原告人證物證俱在,被告則大呼冤枉,至此,這宗賣地案成了棘手的“悶葫蘆案”。元好問眉頭緊皺,他尋思自己既名“好問”,何不問上幾問?於是他命人把金詩書等人暫且帶下,單單留下原告金二。
元好問客氣地請金二坐下,和顏悅色地與金二拉家常。金二見新來的縣太爺沒有一點官架子,預感自己不但能贏得土地,而且會贏得特有麵子。
元好問與金二說東道西,淨問些不相幹的事兒。突然,他狀似隨意地問金二:“按照當地規矩,交割地契那天你家一定吃過酒席吧?”
金二點頭,說置田買地是大事,置辦酒席天經地義。
元好問又問證人是否全部都請到了。
金二說:“一個都不少。”元好問聽了直誇金二辦事有條有理,絕不是胡攪蠻纏、惹是生非之輩。
接著,元好問又讓證人一個一個進來單獨問話。他態度和藹、笑容可掬,都問些雞毛蒜皮、不痛不癢的事兒。不過所有回答,都讓師爺一一記錄在案。
元好問問完話,重新升堂斷案。眾人突然看到,在縣衙大堂正中間端端正正地擺了一張八仙桌,周圍放了幾把椅子。大家都在心裏犯嘀咕:莫非縣太爺今天要在大堂上請客?請誰呢?
這時,元好問微微一笑,開口說話了:“本案斷到這一步,已經接近尾聲,真相即將水落石出。本官今天興致很高,特地在大堂上專設一席,款待原告、證人,大家辛苦了!”
元好問說到這裏,大堂上一陣騷動,金二一幫人歡天喜地,互相道賀;而金詩書則大呼冤枉。
正在這時,隻聽一聲驚堂木響,人們靜了下來。隻見元好問霎時變了臉色,厲聲對金二一幫人說道:“賣地契約上的日期,離今日不遠。原告、證人對那天酒席上的事想必記得清清楚楚。現在就請諸位按照剛才自己說的座位入席,師爺已經記錄在案,誰坐錯席位,本官定公事公辦,嚴懲不貸!”
這時大堂內外已經圍滿了看熱鬧的人,好戲開始了。隻見大堂上金二一幹人在那裏抓耳撓腮,不知如何是好,好不容易下了決心,卻又出現了幾個人搶一個座位的混亂場麵。
元好問不動聲色地向金二問道:“金二啊,那天你就是這樣待客的?”
大堂內外響起了一片哄笑聲。
金二頭上早已冒出了黃豆大的汗珠子,他一看紙包不住火,連忙“撲通”一聲跪倒在大堂上,大呼:“老爺饒命、老爺饒命啊!”接著便招認了自己與同夥的罪行。
原來,金二早就對金詩書家的三畝三分地垂涎三尺,千方百計地想騙過來。前些日子,他見金詩書老父親一命歸西,金詩書又昏昏然不理正事,就與一群酒肉朋友合謀,偽造了一份賣地契約。金二本想趁著新縣令剛剛到任,來個渾水摸魚,誰知道元好問不露聲色,設席問案,三問兩問就使他露出了馬腳。
元好問秉公依法懲辦了金二一夥,也為金詩書主持了公道,現場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金詩書再三謝過了元好問後,仍遲遲不肯離開大堂。他站在大堂磨磨蹭蹭想了半天,才對元好問說:“大人斷案,如日月經天,明鏡高懸,使生員自愧弗如,感觸良多!思慮再三,贈大人一聯,望大人不吝賜教。”接著,他搖頭晃腦地吟誦起來,“元好問有學問貴哉敏學好問。”
元好問一笑,不假思索地對出了下聯:“金詩書喜讀書惜乎飽讀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