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有個大覺寺,相傳是大明朝修建的,凡去北京見過這寺的,都誇這寺威風、漂亮。咱界首城也有個大覺寺,聽說比北京的還早一千多年哩。不過,知道這個大覺寺的人現在就不多了。界首城北五十裏有個娘娘廟,娘娘廟南邊百步之遙有個大覺寺,這倆寺廟咋離恁近?啥時候修的?名字咋起的恁古怪?這還要牽涉到一段關於漢光武帝劉秀的傳說。


    劉秀討伐荒婬無道的王莽,沒想到昆陽大戰一敗塗地,落荒而逃。這一天,劉秀正在行走又聽到後麵馬蹄嘚嘚,人聲嘈雜。回頭一看,塵土飛揚,原來是王莽的兵又攆上來了。眼看前不著村,後不挨店,一馬平川,無處藏身,把劉秀急得渾身是汗。就在這時,他看見前邊有片菜園,菜園裏有個茅庵,旁邊有個轆轤井,井邊種了幾溝韭菜,有個村姑在那掐韭菜花。看這村姑也不過十七八歲,一身布衣,聰明伶俐。眼看追兵將至,劉秀哪顧得許多,緊走幾步,走進菜園,深施一禮說道:“大姐救命!”村姑抬頭一看,見前麵站著一個小將軍,渾身淌汗,氣喘籲籲,後有人馬急追而來。這村姑動了惻隱之心,急中生智,起身手扶轆轤把,對劉秀說:“你抓著井繩下去,井水下二尺有個井盤,你站在井盤上不會淹住的。我在上麵隻管打水,你可千萬不要吱聲。”說完叫劉秀下去,村姑隻管打水澆菜。


    轉眼間,王莽的追兵來到。那走在前麵的一員偏將朝村姑喊道:“哎,澆菜的,可看見有人從這裏跑過去沒有?”村姑說:“沒有!”旁邊一個小兵說:“這方圓左右,多遠沒有人家,劉秀跑到這裏不見了,一定是藏到這個茅庵裏了。”“對,搜!”上來幾個小兵,隻把這個茅庵折騰來折騰去,也沒見劉秀的影子。村姑撇了撇嘴說:“剛才好像有個人往那邊跑了。”說完手往北邊莊上一指。偏將把手往那邊一揮說:“走,往那邊追。”


    等到王莽的追兵走遠,村姑忙把劉秀從井裏拉上來,問道:“小將軍何處人士,姓啥名誰,他們為啥要抓你?”劉秀說:“我乃南陽劉秀,起兵伐賊。沒想到昆陽一戰,敗給了王莽老兒,多虧大姐救命,請問恩人名姓,此處又是什麽地方?”村姑道:“將軍舉義旗,伐無道,以身報國,可欽可敬。此處名喚老鴰店。我名巧姑,自幼父母雙亡,跟著我爺爺生活。不想爺爺病筆了,撇下我一人苦度光陰。”說著說著,不由一陣心酸。


    正說話之間,隻聽見王莽的人馬,熙熙攘攘地又拐了回來。劉秀還要去下井,巧姑忙攔住他說:“這回你盡避放心地藏這茅庵裏吧。”說完巧姑竟隻管自己去搖轆轤澆菜去了。等到王莽的兵拐回來,那偏將說:“剛才這個小丫頭騙了我們,劉秀一定是被她藏起來了,說不定就在這個井裏藏著哩。”一幫人呼啦把井圍住了。偏將把刀一揮說道:“小丫頭,快說,你把劉秀藏哪去了!是不是在這井裏?”巧姑說:“俺不管他鐵鏽、銅鏽、琉璃鏽哩,俺一個女孩家,你們三番兩次地來跟俺要人,不是存心糟蹋俺嗎?今後可叫俺咋做人哩?”說完就要大哭。那些士兵往井裏看看,隻見一潭清水,閃閃發光,哪有劉秀的影子,隻好撤兵走了。


    劉秀這時從茅庵裏走出來,說道:“大姐,剛才你為何不讓我再藏到井裏了?”巧姑說:“孫武子說過‘兵不厭詐’。他們看我不離井口半步,就料定如果有人,就該在井裏。茅庵剛才翻了個底,哪能會想到裏麵有人。”隻說得劉秀心服口服,心想這女子不得了,又一想,菜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更何況男女授受不親,我還是快走為佳。隨即倒地便拜,說:“大姐救我一命,我永世不忘。常言說,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倘若劉秀不死,定報救命之恩。”說完起身要走,不想一站沒站起來,隻覺得下肢麻木,雙腿疼痛,“哎呀”一聲,倒在地上。


    原來劉秀剛出一身汗,又經那井水一浸,受了風寒,半身癱瘓了。巧姑忙上前一把拉住他說道:“是我誤了將軍。你這是驟受風寒,邪入肌表所至。不過你也不必難過,當年我爺爺是這一方的名醫,治這風寒溫痹俺有祖傳秘方。趕明日我給你拾一副藥吃吃,少則三五天,多則十天、半月,包管治好。”巧姑當即把劉秀安置在菜園裏,就回家抓藥煎熬。


    那劉秀天天服藥,隻覺得渾身發熱,寒氣外流,病情日漸好轉。巧姑也天天煎湯熬藥,送茶送飯,前來看望。一天巧姑又來送飯,劉秀說:“大姐,這《孫武子兵法》隻聽人說,未見世傳,大姐何以知道?”巧姑說:“俺家裏就有一部哩。”“真的?”劉秀有些不相信。“真的,不信我馬上拿來給你看看。”說完轉身回家。不大一會兒,手提一個花包袱來了,打開一看,是一捆竹簡,上刻著《孫武子兵法》。劉秀大驚:“沒想到此處竟有這樣的寶物,這是從哪得來的?”巧姑說:“這南邊八裏路有個新陽城,是戰國時諸侯分封之地。當年我爺爺在城牆根挖草藥,挖出一口壇子,內藏此物。我爺爺說這是稀世珍寶。將軍閑來無事,就給你消遣消遣吧。”那劉秀如獲至寶,自此,一邊服藥治病,一邊日夜攻讀。那巧姑有時也來添油撥燈,劉秀自是感激不盡。


    轉眼月餘,劉秀讀完了這部兵法,隻感到心裏豁然開朗,如大夢初醒,將那書裏所寫的用兵布陣之法,記得滾瓜爛熟。這一天,巧姑又來送飯。劉秀說:“大姐,我的病好了,書也讀完了。我想明日就走,去南陽訪將,重整旗鼓,再討伐王莽,重振大漢江山。”巧姑口裏雖然答應,心中卻有些不舍。


    第二天,劉秀出門上路,巧姑又拎著那個花包袱送至村頭。眼下已是十月天氣,但見西風落葉,霜打枯草,北雁南飛,巧姑眼淚在眼窩裏直流淌,對劉秀說:“將軍此去,不知還有多少風險,望多多保重。這部兵法,埋沒在民間就可惜了,還是送給你吧。”當即雙手遞過兵書。劉秀忙推辭道:“君子不奪人之所愛。此乃你家傳珍寶,我怎能拿走。”見推辭不掉,劉秀又說:“也罷,既然是大姐執意要送給我,我也隻好拿著了。我也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大姐待我恩重如山,情深意厚,日後我劉秀不得帝便罷,若得帝願和大姐結成連理,共度百年,不知大姐允或不允?”說著,從腰裏解下玉佩一隻,“大姐如若答應,就接下這隻玉佩,作為信物。”巧姑當時羞紅了臉,轉過身去,一隻手拿手絹捂住臉,一隻手背過去接了那隻玉佩。


    劉秀去南陽訪得岑彭、武漢、鄧禹、馬武幾員上將,又加上一部《孫武子兵法》在手,不幾年就打敗了王莽,在洛陽登基稱帝。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那劉秀終日有飲不完的美酒玉液,看不盡的輕歌曼舞,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宮娥彩女成群結隊,哪還記得巧姑救命之事。一日,劉秀心血來潮,想禦駕出巡,看看民間風情,來到了光武。


    天子出京,動地驚天。老百姓哪個不想瞧瞧熱鬧。光武街上人山人海,就連巧姑也和姐妹們一起來看熱鬧。女孩子心細眼尖,一眼就看出了當今天子正是當年菜園討救之人,心想:這人既已當了皇帝,又未迎俺進宮,想是他忘恩負義。可惜俺巧姑,深閨獨守,望穿秋水,盼來個無義之人。想吧,從懷中拿出那塊玉佩,“忽”地一下子衝到當街上,拉住車輦,將玉佩“唰”地摔在地上。禦林軍以為有人行刺,唯恐驚駕,慌忙阻攔,那巧姑抽身又從人縫裏擠了出去。劉秀見前頭一陣混亂,忙問常隨官是怎麽回事。常隨官稟報說:“一年輕女子將一塊玉佩摔碎在禦前,就跑了。”劉秀忽然心裏一動,忙說:“將玉佩撿來我看看。”常隨官呈上玉佩碎片,劉秀一看,正是自己當年親手所贈之物,不由想起當年這段舊情,忙傳旨:“帶上鳳冠霞帔,滿朝鑾駕,接摔玉之人進宮。”


    巧姑擠出人群,一口氣跑到家裏,越想越氣,恨自己瞎了眼睛,這真是好心無好報,苦水自己咽。隨即抽出紗巾一條,往梁上一係,尋了無常。等常隨官來到時,巧姑已經斷氣了,便急忙飛報劉秀。劉秀想起當年救命治病撥燈贈書之情,不由心中一陣難過,忍悲含淚傳聖旨一道,命馬武在巧姑家修一座廟,叫娘娘廟,塑上巧姑金身,每日香火供奉。當年在大菜園裏苦讀兵書,如大夢初醒,就在那裏又修一座大覺寺,供上當年讀過的竹簡。


    如今,兩座寺廟早已不存在了,巧姑的故事還在人們口中流傳著。大覺寺已改成學校,不是當年的模樣了。當年劉秀讀過的竹簡早已不知下落,但要是從那裏經過,倒是能聽見琅琅書聲呢。</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間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民間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