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襄陽。
劉備接到朝廷冊封他為荊州刺史的聖旨,頗感意外,然後接旨謝恩。
欽差道:“玄德公,如今朝廷封你為荊州刺史,你可要盡心為朝廷辦事啊!”
劉備抱拳道:“是。”
說著,他令人將欽差帶下去,好生招待。
書房。
劉備笑著對諸葛亮說道:“孔明,真的和你說的一樣。我們不僅與羅昂方麵冰釋前嫌,還得到了這樣一份詔書。”
諸葛亮微笑道:“事情是劉琦幹的,主公除掉了劉琦,表明了真相。說起來,主公可是幫了羅昂的大忙。羅昂冊封主公為荊州刺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羅昂之所以這麽做,就是想要和我們和平共處。”
劉備深有同感地點了點頭。
徐庶朝諸葛亮抱拳道:“孔明妙計,令人歎為觀止啊!”
諸葛亮笑著回禮道:“元直過譽了。如果不是元直的重要建議,我的計謀也做不到如此完美。”
劉備笑道:“孔明、元直都是當世奇才,就不要相互謙讓了。”
徐庶皺眉道:“其實,我倒是希望羅昂惱羞成怒。”
劉備不解地問道:“元直此言何意啊?”
諸葛亮道:“羅昂明明猜到此事就是我們在後麵策劃的,卻能如此不動聲色,順勢與我們和解,說明他的城府極深。”
劉備點了點頭,道:“如今我們與羅昂和解,是否可要對西川用兵?最近接到消息,說西川和漢中那邊的亂子極大。由於劉焉垂涎張魯母親的美色,從而重用張魯,並令他執掌漢中大權。可是,張魯到了漢中之後,卻封閉了關卡,並脫離了劉焉。劉焉大怒之下,便派兵進剿,卻遭遇失敗。我們趁他們交戰之時,一舉奪取西川,乃至漢中的大好時機啊!”
諸葛亮和徐庶聞言,便相視一笑。
諸葛亮抱拳道:“主公所言極是,這也是我們之前製定的策略。不過,現在還未到時候。”
劉備聞言,不解地問道:“孔明此言何意啊?”
諸葛亮笑著對徐庶說道:“此事還是由元直來解說吧。”
劉備聞言,又看向徐庶。
徐庶微笑著抱拳道:“主公想必是忘記了孫堅。”
劉備聞言,這才想了起來。
“就在不久前,孫堅將整個江東和部分淮南地區收入囊中。如今又與曹操講和,隻怕是有意染指我們荊州。”
諸葛亮道:“主公英明。孫堅意圖染指荊州,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如今孫堅實力大增,又騰出了手來,必對荊州用兵。所以,我們要進軍西川,還需先化解這個威脅才行啊!”
劉備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然後看見諸葛亮和徐庶露出微笑,問道:“孔明、元直,想必你們已經有了對付孫堅的妙計了吧?”
諸葛亮抱拳道:“這是元直的妙計,在下可不敢居功。”
劉備不由地看向徐庶。
徐庶朝諸葛亮抱拳道:“孔明與我所想一樣,又何必將功勞歸於我的頭上?”
劉備連忙問道:“你們就不要相互謙讓了。快說說究竟是何妙計吧?”
諸葛亮笑道:“還是元直說吧。”
然後,徐庶便對劉備說了他們的計謀。
劉備聞言,道:“好計策!不過,應該由誰做這出使之人?”
徐庶抱拳道:“孔明弟子馬謖。此人智謀高深,能言善辯,可當此重任。”
劉備聞言,想到了馬謖,不禁點了點頭。
“就這麽定了!”
府邸外。
徐庶朝諸葛亮抱拳道:“孔明,今日難得有暇,不如一道去喝杯水酒吧。”
諸葛亮抱拳道:“元直美意,我心領了,隻是我還有些私事,隻好駁了元直的美意。”
徐庶聞言,心頭一動,笑道:“你是要去見月英小姐吧。這確是人生大事,祝孔明馬到功成。”
諸葛亮拜謝道:“多謝元直吉言。”
說著,他便離開了。
西域。
羅昂率領八萬戰騎,離開了玉門關,正在朝西域進發。
伊塞克湖是西域著名的湖泊,其平均深度有279米,最大深度有702米,湖麵海拔有1609米,東西長182千米,南北寬58千米,麵積6332平方千米,為不凍湖,湖水清澈澄碧,素有“上帝遺落的明珠”之稱。
在它的南邊,天山山脈如同一道屏風一般,橫亙在大地上。
當地的百姓以為山頂的白雪上住著傳說中的天神,因此便將這道山脈稱作天山,而烏孫的王城赤穀城就坐落在這片壯麗的景色中。
赤穀城。最南邊的宮殿。
此時,烏孫女王正在聽取右丞相的報告。
隻見烏孫女王身著異域裝束,頭戴象征王權的王冠。她雖然麵罩寒霜,卻也遮掩不住那從骨子裏透出來的動人氣質。
烏孫女王聽完右丞相說的話,怒道:“這些漢人真是太猖狂了。他們以為我烏孫無人嗎?”
立在左右兩邊的兩員大將一齊拜道:“女王陛下,漢人既然要找死,我們就讓他們知道我們烏孫勇士的厲害。我願率軍出戰,生擒羅昂,獻於女王!”
這兩員身著甲胄,身材魁梧的大將,正是烏孫最高的兩個軍事主官。左邊的是左大將,右邊的是右大將。
烏孫女王看向右丞相,問道:“右丞相,你出使這一趟,應該了解了對方的情況。羅昂既然已經來到,那他究竟帶來了多少兵馬?”
右丞相道:“他隻帶來了六萬騎兵,再加上他匯合了玉門關上的軍隊,總共也就隻有十萬人馬。”
眾人聽到這話,不禁大笑起來。
右大將嘲諷道:“我們現在有超過三十萬大軍,而漢軍卻隻有十萬人。他們根本就是來送死的。”
說著,他朝烏孫女王行禮道:“不必勞煩女王,隻需我和左大將率領大軍,前往秦海,定可將羅昂擒來。”
左大將也朝烏孫女王行禮道:“女王,羅昂既然發出了挑戰,我們若不應戰,豈不是讓漢人和西域諸國小看了我們?還請女王下令,讓我和右大將去生擒羅昂。”
一眾文武紛紛附和。
烏孫女王看向須發花白的左丞相,問道:“左丞相,你認為呢?”
劉備接到朝廷冊封他為荊州刺史的聖旨,頗感意外,然後接旨謝恩。
欽差道:“玄德公,如今朝廷封你為荊州刺史,你可要盡心為朝廷辦事啊!”
劉備抱拳道:“是。”
說著,他令人將欽差帶下去,好生招待。
書房。
劉備笑著對諸葛亮說道:“孔明,真的和你說的一樣。我們不僅與羅昂方麵冰釋前嫌,還得到了這樣一份詔書。”
諸葛亮微笑道:“事情是劉琦幹的,主公除掉了劉琦,表明了真相。說起來,主公可是幫了羅昂的大忙。羅昂冊封主公為荊州刺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羅昂之所以這麽做,就是想要和我們和平共處。”
劉備深有同感地點了點頭。
徐庶朝諸葛亮抱拳道:“孔明妙計,令人歎為觀止啊!”
諸葛亮笑著回禮道:“元直過譽了。如果不是元直的重要建議,我的計謀也做不到如此完美。”
劉備笑道:“孔明、元直都是當世奇才,就不要相互謙讓了。”
徐庶皺眉道:“其實,我倒是希望羅昂惱羞成怒。”
劉備不解地問道:“元直此言何意啊?”
諸葛亮道:“羅昂明明猜到此事就是我們在後麵策劃的,卻能如此不動聲色,順勢與我們和解,說明他的城府極深。”
劉備點了點頭,道:“如今我們與羅昂和解,是否可要對西川用兵?最近接到消息,說西川和漢中那邊的亂子極大。由於劉焉垂涎張魯母親的美色,從而重用張魯,並令他執掌漢中大權。可是,張魯到了漢中之後,卻封閉了關卡,並脫離了劉焉。劉焉大怒之下,便派兵進剿,卻遭遇失敗。我們趁他們交戰之時,一舉奪取西川,乃至漢中的大好時機啊!”
諸葛亮和徐庶聞言,便相視一笑。
諸葛亮抱拳道:“主公所言極是,這也是我們之前製定的策略。不過,現在還未到時候。”
劉備聞言,不解地問道:“孔明此言何意啊?”
諸葛亮笑著對徐庶說道:“此事還是由元直來解說吧。”
劉備聞言,又看向徐庶。
徐庶微笑著抱拳道:“主公想必是忘記了孫堅。”
劉備聞言,這才想了起來。
“就在不久前,孫堅將整個江東和部分淮南地區收入囊中。如今又與曹操講和,隻怕是有意染指我們荊州。”
諸葛亮道:“主公英明。孫堅意圖染指荊州,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如今孫堅實力大增,又騰出了手來,必對荊州用兵。所以,我們要進軍西川,還需先化解這個威脅才行啊!”
劉備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然後看見諸葛亮和徐庶露出微笑,問道:“孔明、元直,想必你們已經有了對付孫堅的妙計了吧?”
諸葛亮抱拳道:“這是元直的妙計,在下可不敢居功。”
劉備不由地看向徐庶。
徐庶朝諸葛亮抱拳道:“孔明與我所想一樣,又何必將功勞歸於我的頭上?”
劉備連忙問道:“你們就不要相互謙讓了。快說說究竟是何妙計吧?”
諸葛亮笑道:“還是元直說吧。”
然後,徐庶便對劉備說了他們的計謀。
劉備聞言,道:“好計策!不過,應該由誰做這出使之人?”
徐庶抱拳道:“孔明弟子馬謖。此人智謀高深,能言善辯,可當此重任。”
劉備聞言,想到了馬謖,不禁點了點頭。
“就這麽定了!”
府邸外。
徐庶朝諸葛亮抱拳道:“孔明,今日難得有暇,不如一道去喝杯水酒吧。”
諸葛亮抱拳道:“元直美意,我心領了,隻是我還有些私事,隻好駁了元直的美意。”
徐庶聞言,心頭一動,笑道:“你是要去見月英小姐吧。這確是人生大事,祝孔明馬到功成。”
諸葛亮拜謝道:“多謝元直吉言。”
說著,他便離開了。
西域。
羅昂率領八萬戰騎,離開了玉門關,正在朝西域進發。
伊塞克湖是西域著名的湖泊,其平均深度有279米,最大深度有702米,湖麵海拔有1609米,東西長182千米,南北寬58千米,麵積6332平方千米,為不凍湖,湖水清澈澄碧,素有“上帝遺落的明珠”之稱。
在它的南邊,天山山脈如同一道屏風一般,橫亙在大地上。
當地的百姓以為山頂的白雪上住著傳說中的天神,因此便將這道山脈稱作天山,而烏孫的王城赤穀城就坐落在這片壯麗的景色中。
赤穀城。最南邊的宮殿。
此時,烏孫女王正在聽取右丞相的報告。
隻見烏孫女王身著異域裝束,頭戴象征王權的王冠。她雖然麵罩寒霜,卻也遮掩不住那從骨子裏透出來的動人氣質。
烏孫女王聽完右丞相說的話,怒道:“這些漢人真是太猖狂了。他們以為我烏孫無人嗎?”
立在左右兩邊的兩員大將一齊拜道:“女王陛下,漢人既然要找死,我們就讓他們知道我們烏孫勇士的厲害。我願率軍出戰,生擒羅昂,獻於女王!”
這兩員身著甲胄,身材魁梧的大將,正是烏孫最高的兩個軍事主官。左邊的是左大將,右邊的是右大將。
烏孫女王看向右丞相,問道:“右丞相,你出使這一趟,應該了解了對方的情況。羅昂既然已經來到,那他究竟帶來了多少兵馬?”
右丞相道:“他隻帶來了六萬騎兵,再加上他匯合了玉門關上的軍隊,總共也就隻有十萬人馬。”
眾人聽到這話,不禁大笑起來。
右大將嘲諷道:“我們現在有超過三十萬大軍,而漢軍卻隻有十萬人。他們根本就是來送死的。”
說著,他朝烏孫女王行禮道:“不必勞煩女王,隻需我和左大將率領大軍,前往秦海,定可將羅昂擒來。”
左大將也朝烏孫女王行禮道:“女王,羅昂既然發出了挑戰,我們若不應戰,豈不是讓漢人和西域諸國小看了我們?還請女王下令,讓我和右大將去生擒羅昂。”
一眾文武紛紛附和。
烏孫女王看向須發花白的左丞相,問道:“左丞相,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