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喜兒接旨
穿越為婢:養成瘋批帝王 作者:保護紫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車抵達鎮上,一路進了知府府上。
宣旨的乃是朝中文官,大過年的未能在盛京之中與家人團聚,為了傳旨,已經在此處等候多日。
先是一番讚譽,稱歎衡陽子等人在天災麵前的大無私,為百姓鞠躬盡瘁,擇日回京之後論賞。
慕蓁熹跟著跪在吳正珩身邊,磚頭的冰涼漸漸侵入膝蓋,這等接旨受嘉獎,實在折磨人。
還不若給些真金白銀的好處,也比跪著這兒忍受寒冷要好。又想,這也是上位者的拿捏人心,施加威壓的手段,不然為何處處讓人跪著,便是有天大的功勞,也得跪著,臣服於天子,這就是皇權的冷酷。
她自顧自發著呆,不曾想吳正珩推了推她,回了神兒,這才發覺大家都看著她,“怎、怎了?”
吳正珩並未言語,那宣旨的官員笑眯眯地道,“喜兒姑娘且往前來,皇上有旨意給你。”
特意給她?
衡陽子在各地方傳道授業,勞苦功高,吳正珩和吳正洹才揭露百年世家詹府的惡行,舉朝振奮,他們這些大有作為的官員都沒單獨領旨,皇上獨獨給她頒了旨?
容不得過多思慮,慕蓁熹跪在地上往前行了些許,恭恭敬敬地叩首,“妾身接旨。”
大臣洋洋灑灑地念了一長串溢美之詞,去除那些華而不實的話,總的意思就是:西北地動是大慶朝百年難有的一大事記,須得記錄在國史之中,宣揚天子作為,百官愛護百姓之情。
皇上對慕蓁熹當日的多米諾木牌記憶猶新,稱慕蓁熹“慧心巧思,具銀鉤析鶴、露秀風姿”。
特命慕蓁熹編撰宣揚皇上關懷天下的故事或是詩歌,使之廣為流傳,讓大慶朝的百姓都能銘記此次西北地動之中的真情。
“喜兒姑娘,此項重任,就交付與你了。”
大臣將聖旨放在慕蓁熹的手中,慕蓁熹恭敬地接了旨退回去,如此才禮畢。
衡陽子眾人擁著大臣退場,慕蓁熹吐著舌頭對大臣的背影豎了中指,鮑無涯有樣學樣,得來慕蓁熹一個白眼。
鮑無涯也並沒有要與大臣寒暄的意思,他在盛京中就無法無天慣了,這種虛禮他向來不做。
他跟在慕蓁熹身邊,幸災樂禍道,“要知,被皇上惦記了,準沒好事。”
知府府上的侍女領著路,帶慕蓁熹往客房去。
慕蓁熹一邊瞧著府內景色,一邊放慢了步子,與鮑無涯低語,“皇上還差這點好名聲?”
傳頌功德一事自發的才是好,用上聖旨下達命令,怎麽尋思都變了味道。
莫非是怕衡陽子的名氣太盛,蓋住了天家不成?
鮑無涯臉上似笑非笑,隻道了一句,“喜兒可知,那詹景靈如今還被好吃好喝地供著呢,如此可明了?”
詹景靈不是已經問斬了嗎?
慕蓁熹看到鮑無涯揚了揚眉,歎息著道,“這就是咱們大慶朝的好皇帝啊,真是有膽有謀、正氣長存啊!”
他的聲音很大,惹得帶路的侍女也回頭看了一眼,慕蓁熹有心要他低調些,可他卻擺了擺手,跟著侍女往另外的客房去了。
給慕蓁熹帶路的侍女站在原地等待,“小吳夫人,您與小吳大人的房間往這邊來。”
回廊上,鮑無涯吊兒郎當地跟著侍女離開,慕蓁熹收回了視線,對與她講話的侍女笑了下,“嗯。”
侍女解釋著,“是知府大人特意吩咐的,要給您與小吳大人準備一間寬敞些的房間,您在西北救治被困百姓的事跡,無人不知曉呢……”
慕蓁熹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時不時附和兩句,心思卻轉到了鮑無涯身上。
他是對皇上失望了,才離了盛京,在這偏遠的西北過年嗎?
可皇上又是何意,為何要瞞著天下人保住詹景靈?
一想到詹景靈還活著,慕蓁熹就不由為西去的柏靈書和青煙趕到傷痛,佳人已逝,用性命換來的真相大白,天下嘩然,可到最後,罪魁禍首仍然在世上活的好好的。
這西北多少難民,身體上的痛,心靈上的痛,人生滄桑,卻仍然葆有純善質樸之心,而詹景靈這等人,享盡天下間的榮華富貴,卻是作惡多端,長命百歲嗎?
真是不公平呐……
侍女驚呼,“又下雪了。”
慕蓁熹抬起了頭,晶瑩冰涼的雪花落入眼眸,耳邊是侍女的催促,“小夫人快入簷下,正月裏的寒氣最是難熬。”
與皇上的冷酷和天地間的不公相比,這雪的冰涼竟是如此溫暖。
抹去眼角的雪籽,慕蓁熹加快了步伐跟上侍女。
因為皇上的一通聖旨,讓慕蓁熹再也難以入眠。
從盛京中一路跟著的史官,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者,胡須發白,眼眸渾濁,皺起眉頭的時候,上王下八栩栩如生,
他筆下的西行見聞,全是一派向好,無半點艱辛不堪,就連江南的落後貧苦,竟也能被他誇上一句,“衣食富足,樂無所憂。”
慕蓁熹和史官在書房中坐了半日,翻閱他一路的記載,胸口沉悶。
怪不得吳正珩與手下多次叮囑,要多留心這位老者,有這樣辭藻華麗,不見疾苦,睜眼說瞎話隻知道誇的愚者書寫曆史,大慶朝能不完蛋嗎?
放下紙張,慕蓁熹輕輕笑著,揉著疼痛的太陽穴。
史官停了筆,將剛潤筆完的文章獻給慕蓁熹,“喜兒姑娘瞧瞧這篇文章如何,老夫特意押了韻律,讀來朗朗上口,定能讓人印象深刻。”
慕蓁熹連瞧有不瞧了,站起身,“宣揚皇上仁心一事,須得多多費心,萬般思量,不急,我且再想想。”
“喜兒姑娘所言甚是,無妨,老夫這些文章您就做個備選便是,隻要能在其中提一提老夫,也算能讓我名留青史了!”
史官還在做著美夢,慕蓁熹差點繃不住,倉皇逃離。
她回了房間,癱在長榻上長籲短歎。
吳正珩回房來換鞋子,在她身旁坐下,“那老禿驢就不是辦事兒的,朝中多是這種貨色,你也不必費心費力地折騰。”
宣旨的乃是朝中文官,大過年的未能在盛京之中與家人團聚,為了傳旨,已經在此處等候多日。
先是一番讚譽,稱歎衡陽子等人在天災麵前的大無私,為百姓鞠躬盡瘁,擇日回京之後論賞。
慕蓁熹跟著跪在吳正珩身邊,磚頭的冰涼漸漸侵入膝蓋,這等接旨受嘉獎,實在折磨人。
還不若給些真金白銀的好處,也比跪著這兒忍受寒冷要好。又想,這也是上位者的拿捏人心,施加威壓的手段,不然為何處處讓人跪著,便是有天大的功勞,也得跪著,臣服於天子,這就是皇權的冷酷。
她自顧自發著呆,不曾想吳正珩推了推她,回了神兒,這才發覺大家都看著她,“怎、怎了?”
吳正珩並未言語,那宣旨的官員笑眯眯地道,“喜兒姑娘且往前來,皇上有旨意給你。”
特意給她?
衡陽子在各地方傳道授業,勞苦功高,吳正珩和吳正洹才揭露百年世家詹府的惡行,舉朝振奮,他們這些大有作為的官員都沒單獨領旨,皇上獨獨給她頒了旨?
容不得過多思慮,慕蓁熹跪在地上往前行了些許,恭恭敬敬地叩首,“妾身接旨。”
大臣洋洋灑灑地念了一長串溢美之詞,去除那些華而不實的話,總的意思就是:西北地動是大慶朝百年難有的一大事記,須得記錄在國史之中,宣揚天子作為,百官愛護百姓之情。
皇上對慕蓁熹當日的多米諾木牌記憶猶新,稱慕蓁熹“慧心巧思,具銀鉤析鶴、露秀風姿”。
特命慕蓁熹編撰宣揚皇上關懷天下的故事或是詩歌,使之廣為流傳,讓大慶朝的百姓都能銘記此次西北地動之中的真情。
“喜兒姑娘,此項重任,就交付與你了。”
大臣將聖旨放在慕蓁熹的手中,慕蓁熹恭敬地接了旨退回去,如此才禮畢。
衡陽子眾人擁著大臣退場,慕蓁熹吐著舌頭對大臣的背影豎了中指,鮑無涯有樣學樣,得來慕蓁熹一個白眼。
鮑無涯也並沒有要與大臣寒暄的意思,他在盛京中就無法無天慣了,這種虛禮他向來不做。
他跟在慕蓁熹身邊,幸災樂禍道,“要知,被皇上惦記了,準沒好事。”
知府府上的侍女領著路,帶慕蓁熹往客房去。
慕蓁熹一邊瞧著府內景色,一邊放慢了步子,與鮑無涯低語,“皇上還差這點好名聲?”
傳頌功德一事自發的才是好,用上聖旨下達命令,怎麽尋思都變了味道。
莫非是怕衡陽子的名氣太盛,蓋住了天家不成?
鮑無涯臉上似笑非笑,隻道了一句,“喜兒可知,那詹景靈如今還被好吃好喝地供著呢,如此可明了?”
詹景靈不是已經問斬了嗎?
慕蓁熹看到鮑無涯揚了揚眉,歎息著道,“這就是咱們大慶朝的好皇帝啊,真是有膽有謀、正氣長存啊!”
他的聲音很大,惹得帶路的侍女也回頭看了一眼,慕蓁熹有心要他低調些,可他卻擺了擺手,跟著侍女往另外的客房去了。
給慕蓁熹帶路的侍女站在原地等待,“小吳夫人,您與小吳大人的房間往這邊來。”
回廊上,鮑無涯吊兒郎當地跟著侍女離開,慕蓁熹收回了視線,對與她講話的侍女笑了下,“嗯。”
侍女解釋著,“是知府大人特意吩咐的,要給您與小吳大人準備一間寬敞些的房間,您在西北救治被困百姓的事跡,無人不知曉呢……”
慕蓁熹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時不時附和兩句,心思卻轉到了鮑無涯身上。
他是對皇上失望了,才離了盛京,在這偏遠的西北過年嗎?
可皇上又是何意,為何要瞞著天下人保住詹景靈?
一想到詹景靈還活著,慕蓁熹就不由為西去的柏靈書和青煙趕到傷痛,佳人已逝,用性命換來的真相大白,天下嘩然,可到最後,罪魁禍首仍然在世上活的好好的。
這西北多少難民,身體上的痛,心靈上的痛,人生滄桑,卻仍然葆有純善質樸之心,而詹景靈這等人,享盡天下間的榮華富貴,卻是作惡多端,長命百歲嗎?
真是不公平呐……
侍女驚呼,“又下雪了。”
慕蓁熹抬起了頭,晶瑩冰涼的雪花落入眼眸,耳邊是侍女的催促,“小夫人快入簷下,正月裏的寒氣最是難熬。”
與皇上的冷酷和天地間的不公相比,這雪的冰涼竟是如此溫暖。
抹去眼角的雪籽,慕蓁熹加快了步伐跟上侍女。
因為皇上的一通聖旨,讓慕蓁熹再也難以入眠。
從盛京中一路跟著的史官,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者,胡須發白,眼眸渾濁,皺起眉頭的時候,上王下八栩栩如生,
他筆下的西行見聞,全是一派向好,無半點艱辛不堪,就連江南的落後貧苦,竟也能被他誇上一句,“衣食富足,樂無所憂。”
慕蓁熹和史官在書房中坐了半日,翻閱他一路的記載,胸口沉悶。
怪不得吳正珩與手下多次叮囑,要多留心這位老者,有這樣辭藻華麗,不見疾苦,睜眼說瞎話隻知道誇的愚者書寫曆史,大慶朝能不完蛋嗎?
放下紙張,慕蓁熹輕輕笑著,揉著疼痛的太陽穴。
史官停了筆,將剛潤筆完的文章獻給慕蓁熹,“喜兒姑娘瞧瞧這篇文章如何,老夫特意押了韻律,讀來朗朗上口,定能讓人印象深刻。”
慕蓁熹連瞧有不瞧了,站起身,“宣揚皇上仁心一事,須得多多費心,萬般思量,不急,我且再想想。”
“喜兒姑娘所言甚是,無妨,老夫這些文章您就做個備選便是,隻要能在其中提一提老夫,也算能讓我名留青史了!”
史官還在做著美夢,慕蓁熹差點繃不住,倉皇逃離。
她回了房間,癱在長榻上長籲短歎。
吳正珩回房來換鞋子,在她身旁坐下,“那老禿驢就不是辦事兒的,朝中多是這種貨色,你也不必費心費力地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