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雲氏姨母
侯府寵妾滅妻?九千歲抄家求娶主母 作者:張張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且說順康帝冊封李琰為武英郡王,又在京城賜下郡王府邸,工部奉旨擴建,將原本的官邸改成相應等級的規製。
敲敲打打動工了幾個月,整飭一新的郡王府才修好沒多久,那邊奉李琰命令,去英王府接他生母雲氏進京的人也回來了。
雲氏在英王府隻是個失寵多年,不起眼的側室,但她命好,生了個有出息的好兒子,以後就跟著李琰住在郡王府,還能被人叫一聲太妃。
薑穗寧聽說此事後就跟商渡商量,“雲太妃初到京城,又是長輩,咱們是不是該主動去探望?”
商渡笑著刮她臉頰,調侃:“還沒過門,穗穗就開始幫我操心起人情應酬了?”
薑穗寧覺得自己大概也被他傳染了厚臉皮,聽著聽著就習慣了,理直氣壯道:“我這叫尊老愛幼,況且雲太妃和你母親交情匪淺,這是禮數。”
若沒有雲氏對李琰耳提麵命,悉心教導,嶽家的冤屈也不能這麽順利地被洗刷,大白天下。
薑穗寧打心裏敬佩這樣堅韌有立場的女性,更想替商渡維護好這份難得的長輩親情。
“穗穗說的都對,不過隻有一點錯了。”
商渡對上她略微驚訝的模樣,唇角輕勾,“我母親,難道不是你婆婆?”
他在薑穗寧舉起小拳頭前將她摟進懷裏,低聲道:“雲姨性子很好,溫柔和善,你見了也一定會喜歡她。”
他現在明麵上的身份,還不能和郡王府走得太近,免得惹人猜忌。
但薑穗寧就沒那麽多限製了,可以當做是女眷之間的正常來往。
薑穗寧認真點頭,“我會好好孝敬她。”
等雲氏住進郡王府,休整了幾天後,薑穗寧便往那邊遞了拜帖。
雲氏收到拜帖歡喜極了,問李琰:“無異的媳婦兒要來看我,你說我該給她準備什麽見麵禮?”
李琰想也不想的道:“您不用這麽緊張,她家裏有錢,什麽好東西沒見過?肯定是無異讓她過來孝順您的。”
雲氏嗔怪地拍他,“你還好意思說?你比無異還大幾個月,人家馬上就能娶媳婦兒了,你的媳婦兒在哪呢?”
李琰假裝吃痛,連連作揖,“娘,我的媳婦兒就全靠您了,等您挑個好日子,就上崔家替我提親。”
雲氏答應下來,隻是等李琰走後,又有些暗自發愁。
崔家,那可是大周第一等的高門世家,她這初來乍到的,萬一禮數不周,誤了兒子的婚事可怎麽好?
她這惆悵的心情,在第二天見到薑穗寧後,就消失得蕩然無存了。
“薑氏穗寧,見過太妃。”
薑穗寧帶了許多京城最時興的布料、首飾、和吃食等一應用品過來。
李琰畢竟是個大男人,粗枝大葉的,光顧著把親娘接來一塊住了,但很多生活方麵的細節都沒有注意到。
果然,雲氏一見到那心意滿滿的禮物,還有眼前如花似玉嬌豔儂麗的姑娘,笑得都合不攏嘴,拉住薑穗寧的手就不鬆開了。
“你就是穗寧吧?哎呀,真好,跟無異就是天生一對。”
雲氏細細打量著她,忽地眼圈一紅,“可惜青芙喝不上你的媳婦茶了……”
青芙便是商渡生母的閨名,她們二人未出嫁前是一塊長大的,比親姐妹的情分還要深厚。
雲氏拉著她哭了一通,薑穗寧哄了好半天才緩住了情緒。
雲氏不好意思地擦著眼睛,“瞧我這沒出息的,讓你看笑話了。”
又道:“以後別叫我什麽太妃,生分。你若是願意,就跟無異一起,叫我一聲姨母可好?”
“哎,姨母。”
薑穗寧脆生生地叫了,衝她彎著眼睛,“姨母若是不嫌棄我話多,我以後可就常來叨擾了。”
“不嫌不嫌,我巴不得有你天天陪著我。”
雲氏一見她就喜歡得不行,二人聊得十分投契。
薑穗寧主要給她講京城如今流行什麽,還有將來雲氏可能會接觸到的一些高門權貴,各家的主母都是怎樣的性情,宮裏幾位娘娘的情況等等。
雲氏聽得很認真,以後她就常住郡王府了,人情往來方麵不能給李琰拖後腿。
薑穗寧說得口幹,端起茶碗喝了一大口,抹去唇角水珠,又衝雲氏甜甜一笑,“姨母還想知道什麽?”
“我還想知道……崔家那位小姐,是個怎樣的性情?”
雲氏糾結了半天,終於問出了口。
來到京城這幾天,她光看兒子像個愣頭青似的忙來忙去,催她快些上門提親。
可是那些有意與郡王府交好的人家都遞了拜帖,或是送了禮單上門,崔家卻遲遲沒有動靜。
這也不像是要結親的態度啊。
果然,剛才還妙語連珠的薑穗寧遲疑了一瞬,組織了半天語言,把崔鳴珂在女學的表現挑出來誇了又誇。
雲氏就明白了,然後就更發愁了。
“穗寧,你跟姨母透個底,你覺得這婚事能成嗎?”
雲氏懇切地看著她。
薑穗寧想了想,笑著安慰她:“姨母無需擔憂,俗話說一家有女百家求,崔九娘那樣的性情容貌,崔家肯定要對她的夫婿精挑細選。我們隻要拿出誠意就行了。”
興許,萬一,崔家恰好也看上李琰這條潛龍了呢?
“你說得對,既然琰兒說非她不娶,那我就替他多使使力。”
雲氏打定主意,過兩天就上崔家提親去。
薑穗寧在郡王府一直待到了下半晌,快用晚飯的時候,李琰打著請商渡喝酒的旗號,把他也帶回來了。
商渡一進門就跪到雲氏麵前,結結實實行了大禮。
“雲姨,無異不孝,這些年害您牽腸掛肚……”
“好孩子,快起來。”
雲氏拉著他的手,哭得比白日裏更厲害,上下打量著,“長高了,也長壯了……”
當年嶽家出事,她以為嶽家的血脈都死光了,難過得大病了一場。
彼時商渡正在親信的保護下隱姓埋名出逃,那幾年顛簸流離,也不敢走漏風聲。
一直到李琰被安排去軍中,商渡才給雲氏捎了一封信,讓雲氏知道他還活著。
如今雲氏再見到他好好地站在自己麵前,心中百感交集,又拉過薑穗寧的手,將二人的雙手疊在一起。
“好孩子,以後嶽家的血脈就靠你們了。”
商渡反握住薑穗寧的手,整個人透出前所未有的安寧平和。
“是,隻盼著穗穗答應我,多生幾個。”
敲敲打打動工了幾個月,整飭一新的郡王府才修好沒多久,那邊奉李琰命令,去英王府接他生母雲氏進京的人也回來了。
雲氏在英王府隻是個失寵多年,不起眼的側室,但她命好,生了個有出息的好兒子,以後就跟著李琰住在郡王府,還能被人叫一聲太妃。
薑穗寧聽說此事後就跟商渡商量,“雲太妃初到京城,又是長輩,咱們是不是該主動去探望?”
商渡笑著刮她臉頰,調侃:“還沒過門,穗穗就開始幫我操心起人情應酬了?”
薑穗寧覺得自己大概也被他傳染了厚臉皮,聽著聽著就習慣了,理直氣壯道:“我這叫尊老愛幼,況且雲太妃和你母親交情匪淺,這是禮數。”
若沒有雲氏對李琰耳提麵命,悉心教導,嶽家的冤屈也不能這麽順利地被洗刷,大白天下。
薑穗寧打心裏敬佩這樣堅韌有立場的女性,更想替商渡維護好這份難得的長輩親情。
“穗穗說的都對,不過隻有一點錯了。”
商渡對上她略微驚訝的模樣,唇角輕勾,“我母親,難道不是你婆婆?”
他在薑穗寧舉起小拳頭前將她摟進懷裏,低聲道:“雲姨性子很好,溫柔和善,你見了也一定會喜歡她。”
他現在明麵上的身份,還不能和郡王府走得太近,免得惹人猜忌。
但薑穗寧就沒那麽多限製了,可以當做是女眷之間的正常來往。
薑穗寧認真點頭,“我會好好孝敬她。”
等雲氏住進郡王府,休整了幾天後,薑穗寧便往那邊遞了拜帖。
雲氏收到拜帖歡喜極了,問李琰:“無異的媳婦兒要來看我,你說我該給她準備什麽見麵禮?”
李琰想也不想的道:“您不用這麽緊張,她家裏有錢,什麽好東西沒見過?肯定是無異讓她過來孝順您的。”
雲氏嗔怪地拍他,“你還好意思說?你比無異還大幾個月,人家馬上就能娶媳婦兒了,你的媳婦兒在哪呢?”
李琰假裝吃痛,連連作揖,“娘,我的媳婦兒就全靠您了,等您挑個好日子,就上崔家替我提親。”
雲氏答應下來,隻是等李琰走後,又有些暗自發愁。
崔家,那可是大周第一等的高門世家,她這初來乍到的,萬一禮數不周,誤了兒子的婚事可怎麽好?
她這惆悵的心情,在第二天見到薑穗寧後,就消失得蕩然無存了。
“薑氏穗寧,見過太妃。”
薑穗寧帶了許多京城最時興的布料、首飾、和吃食等一應用品過來。
李琰畢竟是個大男人,粗枝大葉的,光顧著把親娘接來一塊住了,但很多生活方麵的細節都沒有注意到。
果然,雲氏一見到那心意滿滿的禮物,還有眼前如花似玉嬌豔儂麗的姑娘,笑得都合不攏嘴,拉住薑穗寧的手就不鬆開了。
“你就是穗寧吧?哎呀,真好,跟無異就是天生一對。”
雲氏細細打量著她,忽地眼圈一紅,“可惜青芙喝不上你的媳婦茶了……”
青芙便是商渡生母的閨名,她們二人未出嫁前是一塊長大的,比親姐妹的情分還要深厚。
雲氏拉著她哭了一通,薑穗寧哄了好半天才緩住了情緒。
雲氏不好意思地擦著眼睛,“瞧我這沒出息的,讓你看笑話了。”
又道:“以後別叫我什麽太妃,生分。你若是願意,就跟無異一起,叫我一聲姨母可好?”
“哎,姨母。”
薑穗寧脆生生地叫了,衝她彎著眼睛,“姨母若是不嫌棄我話多,我以後可就常來叨擾了。”
“不嫌不嫌,我巴不得有你天天陪著我。”
雲氏一見她就喜歡得不行,二人聊得十分投契。
薑穗寧主要給她講京城如今流行什麽,還有將來雲氏可能會接觸到的一些高門權貴,各家的主母都是怎樣的性情,宮裏幾位娘娘的情況等等。
雲氏聽得很認真,以後她就常住郡王府了,人情往來方麵不能給李琰拖後腿。
薑穗寧說得口幹,端起茶碗喝了一大口,抹去唇角水珠,又衝雲氏甜甜一笑,“姨母還想知道什麽?”
“我還想知道……崔家那位小姐,是個怎樣的性情?”
雲氏糾結了半天,終於問出了口。
來到京城這幾天,她光看兒子像個愣頭青似的忙來忙去,催她快些上門提親。
可是那些有意與郡王府交好的人家都遞了拜帖,或是送了禮單上門,崔家卻遲遲沒有動靜。
這也不像是要結親的態度啊。
果然,剛才還妙語連珠的薑穗寧遲疑了一瞬,組織了半天語言,把崔鳴珂在女學的表現挑出來誇了又誇。
雲氏就明白了,然後就更發愁了。
“穗寧,你跟姨母透個底,你覺得這婚事能成嗎?”
雲氏懇切地看著她。
薑穗寧想了想,笑著安慰她:“姨母無需擔憂,俗話說一家有女百家求,崔九娘那樣的性情容貌,崔家肯定要對她的夫婿精挑細選。我們隻要拿出誠意就行了。”
興許,萬一,崔家恰好也看上李琰這條潛龍了呢?
“你說得對,既然琰兒說非她不娶,那我就替他多使使力。”
雲氏打定主意,過兩天就上崔家提親去。
薑穗寧在郡王府一直待到了下半晌,快用晚飯的時候,李琰打著請商渡喝酒的旗號,把他也帶回來了。
商渡一進門就跪到雲氏麵前,結結實實行了大禮。
“雲姨,無異不孝,這些年害您牽腸掛肚……”
“好孩子,快起來。”
雲氏拉著他的手,哭得比白日裏更厲害,上下打量著,“長高了,也長壯了……”
當年嶽家出事,她以為嶽家的血脈都死光了,難過得大病了一場。
彼時商渡正在親信的保護下隱姓埋名出逃,那幾年顛簸流離,也不敢走漏風聲。
一直到李琰被安排去軍中,商渡才給雲氏捎了一封信,讓雲氏知道他還活著。
如今雲氏再見到他好好地站在自己麵前,心中百感交集,又拉過薑穗寧的手,將二人的雙手疊在一起。
“好孩子,以後嶽家的血脈就靠你們了。”
商渡反握住薑穗寧的手,整個人透出前所未有的安寧平和。
“是,隻盼著穗穗答應我,多生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