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因為昨天剛看完“皇帝外號”視頻就被李曼幾人拉去玩桌遊了,玩完後回到寢室又打了半天遊戲,所以一直沒有擠出時間刷視頻。


    今天同樣如此,上了一天課,還全是主課那種,搞得洛璃一點摸魚的時間都沒有。


    這不,此刻洛璃剛吃完晚飯,就像是一隻被吸幹精氣的小貓一樣,無精打采地癱倒在宿舍的床上。


    “洛洛,我們要去打羽毛球去,你去不去?”李曼看著萎靡不振的洛璃問道。


    “我累了,你們去吧。”洛璃擺了擺手,表示拒絕。


    她一會還要直播呢,現在必須好好休息,恢複下精氣神。


    “那行,那我們走了哈。”李曼也不強求,拉著董瑩走出了宿舍。


    而洛璃的另一位室友早就跟男朋友甜甜蜜蜜去了,所以宿舍再次剩下了洛璃一人。


    “這樣也好,省得我還得找地方直播。”洛璃小聲嘀咕了一句。


    半個小時後,洛璃感覺休息的差不多了,於是拿起手機,點開了帶貨直播鍵。


    依舊是經典的開場白:“哈嘍,大家晚上好,我是主播洛璃,歡迎大家光臨我的直播間,今晚我們將開啟第二次直播帶貨。“


    早就翹首以盼的古人們紛紛發來彈幕。


    【晚上好x99】


    【主播晚上好x999】


    洛璃靜靜等待了一會,感覺人差不多齊了,於是直奔主題。


    “好,看大家基本也來齊了,那咱們直接開始吧。”


    說著,洛璃從一旁拿起一盒剛從學校超市購買的自熱小火鍋,展示在鏡頭前。


    “這個就是咱們今天要帶貨的商品了,別看它隻是這麽小小一盒,但裏邊可是滿滿的科技和狠活,包管你們一吃一個不吱聲。”


    【禿頭小乞丐:不就是火鍋嗎,咱又不是沒吃過,咱沒猜錯的話裝的肯定是菜和肉吧。】


    洛璃看見彈幕,微微一笑:“八八陛下猜的很準,但並不完全正確。”


    “這裏邊確實有菜和肉,不過還有一些你們沒見過的東西,最神奇的是,它不需要生火也能將東西煮熟。”


    真的假的?


    不生火也能將東西煮熟?


    古人們聽到洛璃這違反常識的話,紛紛露出了質疑的表情。


    他們也承認後世科技很發達,可不生火煮東西?難道是用內力催熟?


    這時,洛璃故意露出了掙紮的表情。


    “雖然我晚上已經吃過晚飯了,可既然你們強烈要求,那我還是勉為其難地為你演示一番好了。”


    古人:“???”


    誰強烈要求了?


    你自己饞就說自己饞的,別把我們扯進來!


    【祖龍:朕無需多此一舉。】


    【大唐白月光:我們自己能弄明白。】


    【小豬佩劉:朕從不背鍋!】


    洛璃瞥見一條條“抗議”的彈幕,果斷扭過頭去,對彈幕置若罔聞。


    她自顧自地撕開了自熱小火鍋的包裝,將裏麵的食材一一展示給觀眾看。


    “大家看清楚哈,這個是粉絲,這個菜包,裏邊有海帶,藕片之類的東西,這個嘛就厲害了,是牛肉。”


    牛肉?


    居然是牛肉!


    程咬金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剛剛無精打采的他,現在直接變得比誰都要興奮。


    “陛下,這一看就是好東西,你一定要發動宮裏所有人都搶啊,我用三倍,不,五倍的價格回收!”程咬金激動地說道。


    李世民無奈地看了他一眼:“放心,朕早就下令了。”


    “那就好,那就好。”


    天幕另一邊,洛璃還在介紹著。


    “這個是調料包,咱們把這些東西都拆開,放進這個大碗裏,然後添上水。”


    “接著把這個白色的發熱包放在盒子底部,也加水,蓋上蓋子,等待十五分鍾,就能享用了。”洛璃蓋上蓋子,眼中閃爍著期待。


    這麽簡單?真不用燒火?


    古代帝王將相們用力咽了口唾沫。


    他們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麽,不管這東西味道怎麽樣,隻要能咽下去,那它就是最理想的軍糧。


    更何況,這小火鍋有肉有菜,比一般大戶人家的正餐還要豐盛,味道不可能差。


    試想一下,一邊士兵啃著跟石頭一樣的硬的窩窩頭,喝著涼水,另一邊士兵則是吃著熱氣騰騰的小火鍋,這兩邊士兵的戰鬥力能一樣嗎?


    原本對食物並不怎麽感興趣的皇帝們,此刻變得異常重視,紛紛下令讓手下準備好錢財,隨時準備搶購。


    “好,趁著這功夫,咱們剛好回答張居正大大的問題,我估計問題回答完了,這東西也能吃了,我先替你們嚐嚐味道怎麽樣,然後咱們再開始帶貨,應該沒有意見吧。”洛璃看向屏幕問道。


    看著滿屏的【好】字,洛璃點了點頭:“既然大家都沒意見,那我就先回答問題了,張居正大大在嗎?”


    明朝,正在核算各地稅收的張居正聽到洛璃叫自己的名字,緩緩在天幕寫下了一個【在】字。


    而後放下手中的朱筆,正了正衣冠,極為認真地望向天幕。


    “主角也在,那咱們正式開始。”


    “由於張居正大大所處的時間段比較靠後,所以回答他的問題之前,咱們先介紹一下他,若是有什麽我說的不對的地方,居正大大你記得提醒我哈。”


    洛璃疊了層甲,然後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其實在我們這個時代,一提起張居正這個名字,大家就會各執己見的爭論他的功過是非。”


    “大多數人很喜歡在曆史故事裏,去找好人或者壞人,當然我也不例外。”


    “小時候讀《三國》的時候,覺得劉備,諸葛亮是大忠,曹操,司馬懿之流是大惡。”


    “後來,看清宮劇的時候,覺得紀曉嵐是正,和珅是邪。當然現在看來這看法有些過於天真了。”


    聽到這,古代帝王將相們紛紛點頭,到他們這個層次,已經沒有好人壞人的區分了,甚至忠奸善惡都已經不是很重要了。


    重要的是能力,是立場。


    “後來才知道,其實哪有什麽純粹的好人和壞人啊,每個人都是複雜集合體,張居正也不例外。”


    “有人說他舍身謀國,銳意改革,從各種階層手中虎口奪食,一手開啟了萬曆中興。”


    “也有人說他貪汙腐敗,任人唯親,肆意妄為,私德有虧。甚至也有人簡單將他歸為兩個字——猛人。”


    “我不知道哪一個形容是正確的,我隻知道他用了58年的時間,與明帝國完成了一次末日賽跑。”


    “張居正出生於嘉靖四年,就是那個愛修仙,給朱棣大大你改廟號的嘉靖。”


    大可不必非要cue我一下吧。


    正在潛心煉丹的嘉靖老道,聽到這話,趕緊將彈幕關閉了,以他估計,他那暴脾氣老祖宗又要在天幕罵他了。


    “據說在張居正出生前夕,他的祖父張誠,曾夜夢一輪圓月落入水甕之中,隨後一隻白龜從水甕中浮了上來,所以張居正最早名為張白圭。”


    “好像大人物出生都有點神奇色彩哈,張居正大大,當時真的有這事嗎?”講到這,洛璃好奇地問道。


    明朝。


    張居正頗有些無語。


    你講就講唄,咋還突然問上了,可看你是學曆史的了,好奇心還挺強。


    雖然覺得有些尷尬,但張居正還是在天幕上寫了一個【是】字。


    洛璃看到後,砸了咂嘴:“真好啊,我媽生我的時候咋啥也沒夢到呢,看來我是沒有當大人物的命啊。”


    不!其實你已經是大人們了。


    古人們一想到洛璃已經成了大街小巷的“馳名商標”,就忍不住笑出聲來。


    經過這麽長時間發酵,基本家家戶戶都有座洛璃的雕像,就連那些地痞流氓在拜把子的時候都不拜關公,而是改拜洛璃像了。


    也不知道洛小娘子知道這情況的時候,會是什麽表情。


    “咳咳,又跑題了,回來回來哈,說到哪來著,哦對,張白圭!”


    張居正:“……”


    不知道為什麽,他突然那有一種想打人的衝動。


    “張家是湖-北荊州的寒門,他祖父是遼王府護衛,他爹張文明是個考了七次鄉試都沒中第的落魄秀才。”


    “或許是負負得正,張居正兩歲識字,五歲讀書,十歲通六經,成了為荊州有名的神童”


    “嘉靖十五年,十二歲的張居正在荊州投考,以‘南郡奇童賦’過試,成為了一名秀才。”


    “荊州知府得知自己轄內出了名神童,欣喜異常,親自接見了他,並為他改名為‘張居正’。”


    “嘉靖十六年,十三歲的張居正從荊州到武-昌應考鄉試,若是這次也考中了,那便成了舉人,這一關是無數文人學子難以跨越的龍門,但對張居正而言,他不認為這是什麽人生難關。”


    “因此少年行走在去武-昌的官道上,在兩旁盡是在疾風中立得筆直的竹林中,張居正題下了貫穿了他一生的詩句。”


    天幕的另一端,張居正目露恍惚,似是回憶起了年少時那和煦的微風,翠綠的竹柳,嘴中喃喃著與洛璃一同念道:“綠遍瀟湘外,疏林玉露寒,鳳毛叢勁節,直上盡頭竿。”


    洛璃繼續說著:“這當然算不上什麽佳作,可一句‘直上盡頭竿’幾乎成為了張居正的人生箴言。”


    “然而,讓張居正沒想到的是,他這次的鄉試並未考中,因為湖廣巡撫顧璘認為,十三歲的張居正太過順遂的人生,不利於他未來的發展。”


    “他覺得這次若是讓張居正中舉,或許湖廣會多一位唐伯虎那樣的詩酒風流的大才子,但很可能會少了一位輔國治政的柱石,於是他親自點名,直接把張居正刷了下去。”


    “這一次的失敗,並沒有讓張居正氣餒,三年後,他於嘉靖十九年再次應考鄉試,一舉成為了年僅十六歲的舉人,”


    “張居正中舉的那天,顧璘接見了他,還將自己的貼身犀帶贈給了這位少年英才。”


    “並囑托他,希望他未來做伊尹顏淵,而不僅僅是一位年少成名的舉人。”


    “張居正中舉的消息傳回家中,一家人都喜出望外,心裏滿是對未來日子的期盼,卻沒想到遭到了小人的妒害。”


    “祖父張鎮被遼王喊到了家中,活活灌酒而死,張家人悲痛萬分卻毫無辦法,這件事極大刺激到了未經世事的張居正。”


    “他第一次認識到了權利的重要性,擁有了對權利的渴望。”


    “1547年,23歲的張居正二甲進士及第,授庶吉士,正式開啟了人生第一份工作。”


    “初入職場的張居正受到了內閣大臣徐階的賞識,兩人成為了名義上的師徒,在徐階的帶領下,張居正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成功當上了翰林院編修。”


    “內閣?這是什麽職位?”朱元璋不解地嘀咕道。


    他不記得自己設了這麽個機構啊,難道是後人新設立的?


    就在朱元璋胡亂猜測的時候,就聽洛璃繼續說道。


    “嘉靖時期,在嘉靖老道的操控下,朝堂上的黨爭十分嚴重,再加上內閣的首輔的交椅隻有那麽一把,有實力的都想上去坐一坐。”


    “所以嚴嵩和徐階明爭暗鬥的十分激烈,而這也成了張居正步入職場的第一次選擇。”


    “不過別看張居正是初入職場的菜鳥,但他很有頭腦,‘堅定’的站隊老師徐階的同時,還和嚴嵩保持著台麵上的良好關係,左右逢源誰也不得罪,就這樣,張居正默默潛伏了兩年。”


    “1549年,張居正對自己這兩年的工作做了個大總結,給嘉靖皇帝上了一封《論時政疏》,在奏折中委婉地指明了大明王朝的各種弊政,提醒嘉靖再不換方案,就要亡國了。”


    “但嘉靖皇帝那是什麽人,每天煉丹修仙的時間還不夠呢,對這些根本不感興趣,直接把這封奏疏扔倉庫裏吃灰去了。”


    “這件事讓張居正認識到了朝堂現存的最大問題,不是什麽黨爭,而是嘉靖!”


    “因此,從這以後他閉口不再提國事,專心治學,繼續潛伏等待著機會。”


    “在這段難熬的日子裏,他看到了王公貴族生活奢靡,看到了中層官員欺上瞞下,中飽私囊。”


    “始終無法施展抱負的他失望之餘,寫下了《適誌吟》:我誌在虛寂,苟得非所求。雖居一世間,脫若雲煙浮。”


    “他什麽都看在眼裏,也什麽都明白,卻什麽都無法改變,這是張居正第二次有了對權力的渴望,這也為他日後成為權臣埋下了伏筆。”


    “1554年,張居正請病假回到了老家,在遊山玩水的路上,他看到了一些在書上,在皇城中看不到的東西,”


    “比如底層官吏對百姓的壓迫,比如農民整年辛勤勞作,卻仍是吃不飽飯,沉重的賦稅,地方豪強的剝削,將百姓壓的快要喘不過氣來了。”


    “遠離朝堂,貼近民間的生活,讓張居正開拓了新的思路,他將眼光由朝堂鬥爭轉變到了黎民生活之上,這一次的轉變,為他日後的改革打下了基礎。”


    “1557年,張居正重新回到翰林院,這時候的他終於明白了,若想真正做點什麽,唯有熬,熬到那群年長他幾十歲的大人物們進了棺材,他才有出頭之日。”


    “於是他繼續隱藏鋒芒,沉下心來一遍思索救國之策,一邊等待機會的降臨。”


    “1564年,39歲的張居正升為了國子監司業,這時候徐階已經鬥倒了嚴嵩,成為了新一代首輔。”


    “在徐階的引薦下,搭上了未來皇帝裕王的線,這雙線發展極大拓展了張居正的人脈,為他以後的首輔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咳咳,居正大大你應該也是這個時候認識的裕王妃吧,你和她,嗯,你懂得!”


    張居正此刻臉黑的像鍋底。


    他懂什麽?


    他不懂!


    洛璃等了半天也沒等到張居正的回應,再次幹咳一聲,一臉八卦地問道:“居正大大,你倆到底有沒有搞男女關係啊?”


    聽到這,古人們瞬間來了精神。


    你要說這個,我可不困了嗷!


    有能力發彈幕的人,紛紛開始發彈幕催促。


    【大漢黑白兩道扛把子:到底有沒有關係啊。】


    【曹賊愛人妻:難道兄台你也是同道中人?】


    【老王不愛洗澡:多爾袞的例子在前,勸你慎重。】


    王安石對這位和他一樣的改革者還是很有好感的,所以忍不住發彈幕提醒了一句。


    明朝。


    張居正此刻已經不是臉黑如鍋底能形容的了,簡直都快變成黑人了。


    他閉目深吸了一口氣,心中不斷重複著“我不生氣,我不生氣,我真的不生氣”。


    良久後他長吐一口氣,緩緩睜開雙眼,看著天幕一群“八卦長舌婦”,無奈地笑了笑,伸手寫了【沒關係】三個字。


    “沒關係?”


    “真的嗎?我不信。”


    洛璃一套魯豫連招脫口而出,瞬間給張居正氣破防了。


    不信你還問個屁啊!


    就聽你想聽的是吧!


    當然破防的不隻張居正一個。


    皇宮深處的萬曆皇帝也被洛璃弄紅溫了。


    他就說嘛,為啥他母後處處都向著張先生,事事都要詢問他,甚至連他成親這種大事都要聽張先生的,原來有這麽層關係!


    該死!


    都該死!


    本就對張居正獨攬大權十分不滿的萬曆,這一刻算是徹底記恨上了張居正。


    吾未壯,壯則有變,都給朕等著!


    等著朕慢慢清算!


    天幕另一頭,洛璃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開玩笑了哈,剛才那句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梗,經常和我室友們說這句話,不自覺就禿嚕出來了。””


    “居正大大對不起哈,咱們回到正題。”


    “1567年,在位45年的嘉靖皇帝終於一命嗚呼了,裕王繼位,史稱明穆宗。”


    “作為裕王舊臣,張居正自然得到了提拔,一年內連升四級,直接進入了內閣,成為了大明王朝權力中心的人物,這回他終於可以擼起袖子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了。”


    “可不幸的是,這樣的情況僅僅持續了一年。”


    “1568年,徐階因年紀太大,卸任了首輔之位,他的老對手高拱成為了新任首輔,作為徐階的學生,張居正自然也受到了牽連,他不得不再一次沉寂下去,等待下一次時機的到來。”


    “皇天不負有心人,他苦等的機會終於來了。”


    “1572年,明穆宗駕崩,十歲的萬曆皇帝繼位,作為明穆宗的頭號小弟,高拱悲痛至極,直接在內閣喊了一嗓子‘十歲孩童,如何治天下’。”


    “這話本來的意思是,十歲孩子怎麽治理天下,但掌印太監馮保在向李貴妃以及小皇帝匯報工作的時候,這句話卻變成了‘十歲孩童,如何作人主’。”


    “一個治天下,一個作人主,變了三個字,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後來馮保更是汙蔑高拱結交藩王,想要效仿霍光行廢立之事。這一番連懵帶嚇唬,直接把年輕的李貴妃以及萬曆小朋友嚇得不輕。”


    “然後馮保借機開始推銷他的盟友,張居正大帥哥,就這樣馮保,張居正,李貴妃三人形成了倒拱聯盟,在這樣強大的勢力下,高拱不出意外的被趕出了京城。”


    “而張居正也如願以償地坐上了首輔之位,48歲的他終於兌現了年少時說過的話‘直上盡頭竿’,大明王朝兩京一十三省未來十年都要靠他一肩挑起。”


    “當然,在他實現抱負之前,他還要應付三個人,分別是李貴妃,馮保,以及萬曆小皇帝。”


    “李貴妃這事不複雜,她是萬曆皇帝的生母,但當時的陳皇後才是萬曆皇帝的嫡母,按理說應該是陳皇後稱皇太後,但小萬曆要求李貴妃也要稱皇太後。”


    “正常情況下,這會是一場極其精彩的宮鬥大劇,放在女頻甚至足夠出本書,但張居正展示出了他的實用主義,想當皇後,沒問題啊,誰說後宮中不能有兩位太後的。”


    “他直接上疏稱陳皇後為‘仁聖皇太後’,而李貴妃為‘慈聖皇太後’,本來是不死不休的局麵就這樣被解決了。”


    “而對於馮保就更好解決了,張居正答應他,你無論如何斂財,逾製,違法,隻要你不幹涉國政,那我就不會管。”


    “兩個大人都解決了,年僅十歲小萬曆皇帝,似乎根本不用放在心上,但事後看來這個小皇帝才是需要張居正最用心對付的。”


    “萬曆皇帝雖然年紀小,但他已經開始明事理了,他很早就知道他才是明帝國真正的主人,但他還沒到能夠支配權利的時候。”


    “他需要受到李太後,大伴馮保,以及張居正的支配。並且他很明白,這三個人都需要他去討好。”


    “可一國之主要去討好別人在他看來無疑是恥辱的,這種深藏在萬曆心中的不平等,會隨著時間發酵,最終猛然爆發。”


    “張居正是個無比聰明的人,但因為萬曆年紀太小,連他也忽略了這種情況,他以為他當個好老師,當個像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的人,萬曆就會明白他的苦衷。”


    “可惜,他忘了,萬曆不是劉禪,而他要做的事也不允許他成為諸葛丞相,而是要成為那個權臣霍光。”


    “下麵,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被譽為‘萬曆中興’的改革,到底都有哪些措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敢輕言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敢輕言語並收藏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