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這一生到底有多精彩,一口氣看完千古傳誦的愛國將領#宋朝曆史#嶽飛】


    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千百年來,嶽飛的名字都與“精忠報國”聯係在一起。在靖康之難後的黑暗時代,嶽飛從一個草根成長為當世最強大的戰神,保衛南宋,北伐中原。


    他一生勵誌收複失地,但最終卻被小人所害。那麽嶽飛的一生究竟有多少傳奇?又有多少無奈和遺憾?


    本期視頻就讓我們按照時間的順序一起走進嶽飛的一生。


    嶽飛出生在河南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家。傳說嶽飛出生時有像湖一樣的大鳥在天空上方盤旋,所以父母就給他取名為飛,字鵬舉。


    嶽飛少年時就十分愛好武藝,能拉300斤的硬弓,喜歡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這樣的兵書。然而由於家境貧困,嶽飛隻好到別人的府中做了一名佃客。


    20歲時,嶽飛應召入伍,跟隨長官剿滅了一夥強盜,因此得到了賞識,被舉薦到了朝廷。而就在這時卻突然傳來了嶽飛父親病逝的消息,嶽飛隻好回鄉守孝。


    三年後,嶽飛守孝期滿再次應召入伍。此時的北宋雖然通過連年征戰滅了遼國,拿回了幽雲十六州,然而宋軍在與遼國參戰作戰時暴露出來的虛弱無力卻讓金國看到了可乘之機。


    一場空前的劫難即將降臨到大宋王朝,而端坐於皇位上的宋徽宗卻渾然不知,嶽飛也不曾想到自己將會登上曆史舞台的中心。


    金軍在滅遼之後便開始大舉南侵攻宋,宋軍節節敗退,開封岌岌可危。宋徽宗匆忙跑路,把皇位讓給了兒子趙桓,是為宋欽宗。宋欽宗隻好與金國簽訂城下之盟,割讓了大片的土地。


    可不到半年的時間,金國又再次發動攻擊,攻陷了開封。23歲的嶽飛告別妻兒,又一次投軍抗金。嶽母姚氏還在嶽飛的後背刺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字為訓。


    沒想到嶽飛這一走就再也未能回到家鄉。不久之後金人帶著俘虜來的欽宗以及城中珍寶盡入北上,北宋正式宣告滅亡。康王趙構在南京稱帝,建立南宋,是為宋高宗。


    然而這個趙構卻隻想苟安求和,放棄了河北與河東之地,並貶斥主戰派的大臣。


    嶽飛當時的職位雖然不高,但是出於愛國熱忱,多次上書請求渡河北伐,結果卻被趕出了軍營。但是嶽飛的抗金決心卻並未因此灰心。


    二十五歲的嶽飛決定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bj大名府,這是他第四次從軍。麵對金軍的大舉攻擊,嶽飛拚死血戰,積累了豐富的對金作戰經驗,逐漸成長為了一名傑出的統帥。


    然而此時的開封孤立無援,雖多次上書請求趙構支持北伐,但卻沒有得到回應。統帥宗澤含恨而死,繼任者杜充又生性殘忍,畏金如虎。


    這時已經難逃到江南的宋高宗號召天下義軍勤王,杜衝便趁機放棄了北方,率部南下。秦檜作為杜衝部將的嶽飛雖然極力反對,然而杜衝卻一意孤行,嶽飛也隻好跟著部隊一起南下。


    然而苟安一隅不僅沒有讓自己偏安一隅,反而讓金國的氣焰更加囂張。公元1129年,金軍大舉南下搜山檢海,追捕趙構,攻占江南多個重鎮,趙構被迫逃到海上。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不可一世的金軍在江南橫行無阻時,卻遭到了嶽飛、韓世忠等新生代將領的強力阻擊。嶽飛在建康城外擊潰了金兀術的軍隊,金軍沉屍15裏,金兀術隻好放棄健康率兵北撤。


    在撤軍路上又被嶽飛追擊,死傷慘重。嶽飛由此一戰成名,成為了南宋冉冉升起的一顆將星。在之後的數次戰鬥中,嶽飛屢獲大捷,再加上嶽家軍的軍紀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每到一地都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


    這讓宋高宗趙構放棄了一味向金國求饒,轉而重用新生代武將嶽飛等人,想通過戰場上的勝利迫使金國與南宋合議。


    但是嶽飛心心念念的卻是恢複故土,直搗黃龍,這也注定了嶽飛的悲劇命運。32歲時,在得到趙構的同意之後,嶽飛率軍收複了襄陽六郡。


    臨行前趙構要求嶽飛隻能收複六郡,不能趁機繼續北伐或者收複汴京。當時襄陽六郡在金國所立的傀儡政權偽齊的控製之下,嶽家軍出師大捷,擊潰了北齊守軍,順利收複襄陽六郡。


    這也是南宋第一次收複大片的失地,嶽家軍的大本營也搬到了如今的武漢武昌區。


    可就在34歲的嶽飛駐守襄陽,準備出師北伐的時候,他的母親突然病逝。心力交瘁之下,嶽飛隻好向朝廷上書,請求守孝三年。


    但是這時的趙構正急於北伐或是金國議和,對嶽飛的請求充耳不聞,一直催促他出兵北伐。無奈之下,嶽飛隻好返回軍營,兵分兩路向中原進軍,接連收複了多處失地。但是由於戰線太長,後勤糧草供應不上,嶽飛隻好班師回朝。


    試圖收複失地,衛城又聯合清軍進攻襄陽,嶽飛第三次出師北伐,擊敗潰軍。宋高宗趙構下詔褒獎,還將淮西的5萬軍隊調給嶽飛。嶽飛大受鼓舞,再次上書請求北伐。然而因為張浚的挑撥,趙構又放棄了給嶽飛擴軍。嶽飛還被張俊嘲諷,心中大為不平,直接回到了廬山守孝。


    趙構得知嶽飛辭職後連忙派人將他請回,張俊也因為用人不當招致了淮西軍變,引咎辭職。嶽飛得到兵變的消息後立即上書表示願率軍拱衛健康,趙構對嶽飛的猜忌自此也是日益加劇。


    兩年後,金國廢掉了北齊政權,與南宋簽訂了第一次合議。嶽飛和韓世忠雖然強烈反對,但卻無濟於事。趙構還勒令嶽飛不得去河南招納義軍。


    可沒想到金國內部卻發生了政變,金兀術殺死了主和派大臣,悍然撕毀合議,大舉進攻南宋。作為了順昌城,趙構隻好再次找嶽飛救援,讓他率軍出師北伐中原。


    嶽飛再次收複了大片失地,深入到了河南腹地向開封進逼,在朱仙鎮大敗金軍。正當嶽家軍捷報頻傳的時候,趙構是擔心嶽飛功高震主,若是真的收複了開封,隻怕會影響到趙宋的統治。


    在秦檜的唆使之下,趙構連發12道金牌強令嶽飛班師。嶽飛非常悲憤,10年之力毀於一旦。臨行前河南百姓家家哀哭,求嶽飛不要撤軍。


    嶽飛無奈隻好出示詔書,百姓痛哭不已,至此南宋再無恢複故土的希望了。


    公元1141年,金國要與南宋重新議和,條件之一就是要殺掉嶽飛。趙構為了換取偏安一隅,同時也為了昭示皇權穩定,就與秦檜狼狽為奸,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戰功最強、聲望最高的嶽飛。


    前文提過,嶽家軍軍紀非常嚴明,而南宋官軍的軍紀卻普遍很差。不僅如此,南宋主帥普遍都是貪汙納賄,視士兵為奴隸,視百姓為草芥。


    而嶽飛不僅私德無虧,還治軍有方,愛民如子。兩相對比之下,也難怪嶽飛無論在南宋還是在後世都被捧上神壇。


    也正因如此,嶽飛遭到同僚記恨,皇帝猜忌。公元1142年,嶽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終年39歲,其子嶽雲及部將張憲也一同遇害。


    20年後,宋孝宗下詔追複嶽飛為忠烈,遷葬於西湖湖畔,嶽飛終於平反。秦檜、秦熺父子曾掌握史館大全,有關嶽飛與嶽家軍的史料被大量銷毀、篡改。


    宋庭官員隻能以訪問故將遺屬的方法考證史實。公元1204年,南宋朝廷追封嶽飛為鄂王。


    ——“嶽飛真的是找不到瑕疵的武將,民族英雄實至名歸。”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諸葛武侯和月烏木都是我的偶像,超喜歡這樣的曆史人物。”


    ——“唉,一代名將啊,趙構你真該死啊!”


    【秦檜到底是不是奸臣,一口氣看懂秦檜的一生。#曆史#秦檜】


    他是南宋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但你可能想不到,秦檜年輕的時候卻是一個忠臣義士,反對割地求和。南宋朝廷甚至還認為他將是一位中興名相。


    那麽曆史上的秦檜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本期視頻就讓我們按照時間的順序走進秦檜的一生。


    秦檜生於湖北黃州江邊的一艘船上,他的祖上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尋常人家,直到父親這一代才通過科舉入仕,當了一個縣令。不過秦檜的妻子王氏來頭倒是很大,她是宰相王珪的孫女,與李清照是表姐妹。


    鑒於秦檜與王氏的門第差距,我們推測秦檜應是二十五歲進士及第後才迎娶的王氏,由此進入了宋朝士大夫的聯姻圈。由於後世史官對秦檜極為厭惡,因此秦檜早年的履曆頗為模糊。


    但是通過史料考證得知,秦檜在北宋末年的言論頗有忠誠一世的風範。他強烈反對對金割地求和。37歲時,秦檜上奏認為對來犯的金軍應該展現出強硬的態度。


    金軍攻陷開封後要立張邦昌為傀儡皇帝,而秦檜卻和其他人聯名上書,要求保留趙宋法統,立趙氏宗室為帝。而被金軍扣押。若是不知道秦檜後來的所作所為,隻怕會真覺得秦檜是個忠臣。


    諷刺的是,後來的南宋官方還真的一直把秦檜視為忠臣。


    金軍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北上後不久,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稱帝,建立南宋。百官建言,可是趙構根本不想收複失地,隻想向金國求和,偏安一隅。可是金國怎麽會放過乘勝追擊,一舉滅宋的機會?


    麵對金人的步步緊逼,趙構一路難逃,整個建炎年間,趙構都是在不斷的跑路中度過。41歲時,秦檜攜家眷離開了金營。關於秦檜如何逃離金營的重重把守,曆代都有不少爭議,很多人都認為秦檜是被金國策反的奸細。


    但無論如何,秦檜一歸宋就開始極力鼓動趙構與金國求和。如遇天下無事,虛是男人歸南北,人歸北。正說中了趙構想讓南宋與金國變成南北朝的心思。趙構覺得秦檜忠心可嘉,就將他提拔為禮部尚書,不久又拜為宰相。


    和另一位宰相呂頤浩一同主政,呂頤浩對秦檜極為反感,而秦檜也想大權獨攬,雙方明爭暗鬥,最終在次年秋天決出了勝負。


    呂頤浩一派將秦檜提出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解讀成江籍貫為北方的人送回北方,而趙構本就是北人。若是北人歸北,那趙構該何去何從?趙構非常生氣,下旨將秦檜罷免,並張榜朝廷表示永不複用秦檜。


    等到秦檜46歲時,南宋的局勢已經逐漸穩定下來。趙構開始重用韓世忠、嶽飛等新生代武將,阻擋了金國南下的鐵蹄,收複了襄陽六郡,又剿滅了南宋境內的各路遊寇。


    宋、金兩國開始轉為南北對峙的狀態,但南宋的兩位宰相趙鼎、張浚又發生了分歧,這就給了秦檜東山再起的機會。張浚引狼入室,找來秦檜充當自己的盟友。


    當時趙構正要把淮西5萬軍隊劃給嶽飛統領,而秦檜和張浚去挑撥趙構不要給嶽飛太多兵力,防止功高蓋主。卻沒想到新派區的統帥指揮不當,導致淮西爆發了軍變,張浚引咎辭職。


    公元1138年,四十九歲的秦檜第二次拜為宰相,並被皇帝派往與金國議和。秦檜登上相位後就把趙鼎排擠出朝,開始了長達17年的獨裁生涯。


    秦檜掌權後大肆打壓政敵,培植黨羽,迫害忠臣良將,鉗製言論,大興文字獄。而這一切都是在趙構默許下進行的,其中最為臭名昭著的就是殺害嶽飛。


    在秦檜掌權後不久,宋金兩國就簽訂了第一次紹興和議。嶽飛、韓世忠雖極力反對,卻無濟於事。反而是趙構猜忌嶽飛,然而第一次合議的成果僅僅維持不到兩年,就因金國內部發生政變而成了一張廢紙。


    ——“我要是嶽飛,這時候就撂挑子不幹了。”


    ——“秦檜典型的既要又要的代表。”


    ——“趙構才是那個最該去跪的人啊,真是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敢輕言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敢輕言語並收藏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