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懂三國最聰明的人之一——賈詡#三國#曆史#賈詡】


    他本是一個謀士,卻能攪動天下大亂,讓長安變為廢墟。他被譽為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曾害得曹操損失慘重,卻仍然被曹操奉為座上賓,最終成為曹魏的開國功臣。他就是三國的賈詡。


    賈詡,字文和,甘肅武威人,公元147年出生。早年以孝廉入仕為郎官,賈詡性格狡猾,足智多謀,世人評價他有張良、陳平的智謀。


    有一次賈詡在回鄉途中遭遇強盜,一行數十人皆被抓獲。賈詡自稱是太尉段熲的外孫,對方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立下盟約,送禮回去。


    公元189年,董卓進京廢少帝劉辯,改立劉協為帝。時年四十三歲的賈詡投入董卓麾下,在董卓的女婿牛輔帳中擔任府軍,曾與李傕、郭汜一起大破孫堅。


    三年後,司徒王允聯合呂布殺掉董卓,清算董卓餘黨,坊間傳聞王允想殺掉所有涼州人,董卓舊部人心惶惶,李傕、郭汜還想各自出走。在這個緊要關頭,賈詡建議他們先回涼州招兵買馬,殺回長安,為董卓報仇。賈詡此舉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作為董卓的部下,出身涼州的賈詡早已上了王允的死亡名單,而且他也看出王允在殺死董卓後日益驕傲自負,不得人心,因此他才建議李傕、郭汜殺回長安。


    解決掉王允,然而這卻讓局勢陷入進一步的混亂。李傕、郭汜帶兵殺回長安後,長安城內士兵叛變,引其入城,王允死了,呂布逃了,而李傕、郭汜在長安城中燒殺搶掠,屍橫遍野。賈詡知道這二人難成氣候,不足與謀,刻意與他們保持距離,拒絕了高官厚祿,很快離去。


    郭汜兩人就爆發了內訌,真刀實槍地在長安城裏打了起來,李傕還把賈詡找來當幫手。不久,在郭李二人交戰之中,長安城幾乎成為一片廢墟。


    劉協在張濟、楊奉、董承等人的護送下離開長安前往洛陽。賈詡聽說桐鄉段煨在華陰駐軍,於是前去投奔段煨。雖然表麵對他十分客氣,但由於賈詡沒幾天就被段煨部下所敬服,因而段煨心中對賈詡十分猜忌。


    賈詡為了自保離開了段煨,投奔了張濟的侄子,號稱北地槍王的張繡。此時張濟已戰死,張繡接受了叔叔的部隊,奉養了嬸母,屯兵於宛城。


    在賈詡的建議之下,張繡與荊州劉表聯合對抗曹操。不久,曹操出征宛城,張繡投降。曹操納張濟之妻,也就是張繡的嬸母。


    這讓張繡非常不滿,用賈詡之計再次叛亂,打得曹操措手不及,兵敗逃走。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還有典韋都死於亂兵之中。


    這一戰是曹操離死亡最近的一戰。然而在兩年之後,賈詡竟又勸張繡歸降曹操了。那麽曹操會不會報複賈詡呢?


    公元199年,袁紹派人招降張繡,張繡正想答應。賈詡看出袁紹不能容人,並非明主,於是建議張繡歸順曹操。其原因在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


    雖然實力不如袁紹,但是誌向遠大,能不計前嫌,張繡投奔曹操必然能得到曹操重用。曹操見張繡歸降,果然不計前嫌,封張繡為揚武將軍,讓兒子曹均娶了張繡之女。


    曹操親自接見賈詡,高興地說:“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在之後的官渡之戰中,賈詡果然幫助曹操打敗了袁紹,統一了北方。


    在赤壁之戰前,賈詡就建議曹操不要急於打江東,而且應該先經營好荊州,以後不用勞師動眾,就可以讓江東屈服。曹操不聽,果然在赤壁之戰中铩羽而歸。


    公元211年,曹操與馬超、韓遂相持於渭南。賈詡提出離間計,使馬超、韓遂發生內訌,曹操趁機大敗馬超,平定關中。


    由於賈詡智謀過人,曹操對他非常重用。但是賈詡自知不是曹操舊臣,擔心曹操猜忌,於是閉門自守,不與他人私交,也不摻和曹操的家務事。曹丕曾向賈詡求教如何不被弟弟曹植搶走魏王之位,賈詡隻說讓曹丕好好磨練自己。


    後來曹操也找賈詡問立嗣的事情,賈詡沉默不語。曹操問他為何,賈詡回答說我在想袁紹與劉表。曹操知道了賈詡的意思,於是在同年立了曹丕為太子。


    曹丕登基後對賈詡封官進爵,拜賈詡為太尉,晉爵為魏壽鄉侯。其長子為駙馬都尉,幼子為列侯。曹丕向賈詡問計,應該先伐吳還是先伐蜀。


    賈詡認為應該先修內政,曹丕不聽,執意出征東吳,後無功而返。


    公元223年,賈詡去世,享年77歲。


    【一口氣看懂諸葛亮的一生#三國#曆史#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多智近妖,但是為何總是北伐失敗?從成都到洛陽,諸葛亮為何會走了一輩子?


    政治上的諸葛亮和《三國演義》中的又有什麽區別呢?本期視頻就讓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一起走進諸葛亮的一生。


    諸葛氏是琅琊的名門望族。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在琅琊陽都。他的父親諸葛珪是泰山郡丞,但在諸葛亮8歲時就因病去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諸葛亮與弟弟諸葛均隻好隨叔父諸葛玄先驅荊州。此時正是天下大亂之際,群雄混戰,幹戈不止,而荊州在劉表的治下沒有遭受戰火的衝擊。


    叔父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隱居於襄陽城外的臥龍崗,自號臥龍先生。諸葛亮身材高大,自比管仲樂毅,每日躬耕隴畝之間,喜歡吟誦《梁甫吟》。


    當時劉備屯兵於新野,訪求名士,於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臥龍鳳雛。後來徐庶也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劉備忍不住對這位臥龍先生感到好奇,於是親自前去隆中拜訪諸葛亮。


    但是第一次沒見到,第二次也沒見到,直到第三次才終於見到這位傳說中的臥龍先生。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此時的劉備已經年近半百,屢敗屢戰,向諸葛亮問計。


    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首先拿下荊州和益州,然後外結孫權,內修政理,等天下有變再出師北伐。劉備深以為然,當即請諸葛亮出山,事事請教於他。


    諸葛亮時年27歲。在《隆中對》中說,荊州四通八達,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然而其主不能守。前文提過,荊州在劉表之下沒有被中原戰火衝擊,如何不能守呢?


    其原因就在於劉表。因為後期蔡夫人的關係,不喜歡長子劉琦,偏寵蔡夫人所生的幼子劉琮。劉琦為了避禍,央求諸葛亮出個主意。


    諸葛亮建議他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於是劉琦就跑到了夏口。不久,劉表病逝,曹操出兵南征,劉琮竟直接投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得到荊州。


    大禍臨頭,由於事發突然,等到劉備收到消息時,曹操已經近在咫尺。在這個危急時刻,諸葛亮建議劉備攻打劉琮,可以拿下荊州,但是被劉備拒絕。


    於是在曹操的追擊之下,劉備等人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冒險,《三國演義》中膾炙人口的長阪坡之戰,其民渡江都是來自於此。


    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的好友徐庶也是因為逃亡時母親被曹軍俘虜,所以離開了劉備。此時正是《出師表》所說的“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諸葛亮渡江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共同抵抗曹操。赤壁之戰即將開場,雖然曹操號稱有80萬大軍聲勢浩大,但是實際兵力遠沒有這麽多,而且士兵都是北方人,水土不服,新恢複的荊州軍隊各懷鬼胎。


    在周瑜、黃蓋的火攻之下,曹操慘敗,功虧一簣,留下了荊州七郡成為留兩方的戰利品。劉備拿下了零陵、武陵、桂陽、長沙四郡,又從東吳借了南郡,再加上劉琦所有的江夏郡,劉備拿下了荊州大部分地方。然而荊州人口最多的南陽郡、襄陽郡始終被曹操掌握,三國鼎立之勢隱然成形。


    劉備能從屢戰屢敗到與孫權、曹操爭雄,諸葛亮居功至偉。如果沒有他的隆中對和出使東吳,那麽劉備還不知要再失敗多少次。公元211年,劉備受劉璋之邀入益州,幫助劉璋攻打張魯。


    諸葛亮則留守荊州。不久之後,劉璋發現張鬆私通劉備,便殺了張鬆。劉備回師攻打成都期間,鳳雛龐統戰死,諸葛亮率張飛、趙雲入川,留下關羽鎮守荊州。


    公元214年,劉備與諸葛亮會師包圍成都,劉璋被迫開城投降,劉備至此跨有荊益二州,隆中三策完成了第一步。


    之後的漢中之戰中,諸葛亮坐鎮成都,保障後勤糧餉兵員,使劉備有充足的底氣打敗曹操,拿下漢中,稱漢中王。期間孫權不滿於劉備久不還荊州,派呂蒙攻打劉備,將江夏郡、桂陽郡、長沙郡分給孫權,暫時沒有讓後方起火。


    然而孫權對此並不滿意,不久關羽攻打樊城,禁止許昌。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呂蒙白衣渡江,兵臨江陵城下,傅士人糜芳開城投降,荊州易主,關羽腹背受敵,最終被呂蒙的部下潘璋所殺。消息一傳來,劉備悲痛欲絕,是與孫權決裂。


    不久又傳來曹操去世,曹丕篡漢的消息。諸葛亮勸劉備稱帝,此時已是諸葛亮所說的天下有變之時。然而失去了荊州,北伐還能成功嗎?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國號為漢,史稱蜀漢。諸葛亮封為丞相、錄尚書事。不久,張飛也被部下張達、範強所殺。


    這二人帶著張飛的首級逃到了孫權那裏,新仇舊恨加一起,劉備決心伐吳。諸葛亮阻止不能。公元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退回白帝城,臨終前將兒子劉禪托付給諸葛亮,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死後,諸葛亮開府治事,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對內親自平定南中諸郡叛亂,對外重新與東吳修好,繼而將北伐計劃提上了日程。


    公元227年,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臨行前寫下了千古名篇《出師表》。曹魏派大將軍曹真迎戰,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歸降蜀漢。諸葛亮出師告捷,關中震動,魏明帝曹睿親自坐鎮長安。


    再次派出了張合,而諸葛亮這邊則派出了馬謖守衛街亭,沒想到馬謖竟然慘敗於張合之手。諸葛亮不得不放棄三郡,撤回漢中,諸葛亮自貶三級,降為右將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公元229年,諸葛亮奪取武都、陰平二郡,重新晉升丞相。也就是這一年,孫權稱帝,三國鼎立局麵正式形成。兩年後諸葛亮再出祁山,用木牛流馬運糧。


    此時曹真病重,司馬懿獨享大權,麵對諸葛亮的進攻,司馬懿固守不戰,最終諸葛亮還是因糧盡退兵。


    在幾百年後的盛唐,尚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談,更何況是三國時代。後勤不足,運糧困難是困擾諸葛亮北伐的一大頑疾。


    為此諸葛亮用了三年時間屯糧練兵,準備下一次北伐。公元234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屯兵於五丈原。雙方對峙百日,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而司馬懿固守不出。不久,諸葛亮病逝於軍中,享年54歲,葬於定軍山。


    【一生隻揮一次劍的男人,一口氣看懂司馬懿的一生#三國#曆史#司馬懿】


    他是三國時期最能活,最隱忍,最苟得住的男人,如履薄冰的侍奉了曹氏4代君主,他蓄謀通審滅蜀平吳。為曹魏立下了不世之功,他隻揮劍一次就輕易奪走了曹魏君臣辛辛苦苦建立的江山,盡顯梟雄本色。


    本期視頻就讓我們走進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的一生。司馬懿出生於河內溫縣的世家大族司馬氏,司馬家族最早因軍功而興。


    高祖司馬君是東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司馬良官至豫章太守。從曾祖這一代起,整個司馬家族開始演武修文,父親司馬房是曹操的伯樂。


    他26歲在中央擔任尚書右城時,曾舉薦曹操做了洛陽北部尉,曹操正是在這一職位上開始嶄露頭角。這位日後其子司馬朗,司馬懿,司馬被曹操重用奠定了基礎。從此開啟了曹氏與司馬氏兩大家族的姻緣。


    喜歡諸朝陪我刷短視頻請大家收藏:(cwzww)諸朝陪我刷短視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敢輕言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敢輕言語並收藏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