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士兵訓練有素,且披掛了由青銅和硬木製成的護甲,麵部則帶有護麵,背上還背負了一個木質戰樓。上麵有一名長戟手、一名弓箭手,各兩名在樓上的士兵遠用弓弩射擊。
站樓上的士兵遠用弓弩射擊,禁用長柄青銅戈擊殺對手,同時駕馭戰象,用象鼻象牙去攻擊敵人,而戰象四周始終有步兵跟進,以掩護戰象免受對方步兵襲擊。
1000多頭重甲戰象組成了空前龐大的象軍,同時向敵軍發起衝鋒。在中原中央王朝所擁有過的最強大的象軍麵前,東夷士兵潰不成軍,四散奔逃。
商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東夷之戰是一場漫長的消耗極大的苦戰。經數十年方才決出勝負,但商朝的版圖相比之前整整擴大了一倍。
《史記》中記載帝辛在位時期,商朝的疆域北到遼寧,南到湖北江淮,西到陝西,東到海濱,幾乎奠定了中國古代時期的版圖。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在內部被攻破。兩件在當時看起來很小的事情將徹底改變大商帝國的走向。
帝辛在東征時得到了俘虜、財貨無數,其中蘇國的戰利品當中有一名骨肉停勻、眉清目秀的女子深得帝辛歡心。
此女名叫妲己,因來自有蘇氏部落,故被後人稱為蘇妲己。直至妲己風華絕代之前,帝辛都還是一個相當有誌向和作為的君王。
自從妲己進宮之後,帝辛便開始縱情聲色犬馬,而與此同時,周國又奉獻了一大批的天下奇珍和美女良居,以求換回他們的國王姬昌。
最終帝辛在收下所有進獻禮物,又得到了漯河西岸的一塊土地之後將姬昌放了出去。姬昌回國後便下定決心準備滅商,他表麵上臣服於商,私下裏卻在背後為滅商行動進行積極的準備,派兵征伐,施行仁政,修德行,一邊廣納天下賢才,四方諸侯紛紛歸附。
當時的名士如伯夷、叔齊、太顛、閎夭、散宜生等人,都前往投奔姬昌。直到姬昌在渭水邊遇到了垂釣的薑子牙之後,在他的策劃之下便開始征服西北地區的犬戎、密須、阮、共等方國,解除東進後顧之憂,接著渡過黃河。
進入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一帶,滅掉了位於太行山西麓的黎國,打通了穿越太行山最重要的通道,向東可以覆蓋商朝都城,向南可以直取商朝核心區域,河洛地區。隨後又將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東遷至渭水平原,並在豐邑稱王,史稱周文王。
而此時的帝辛卻正在享受平定東夷後天下太平的閑暇,即時請帝辛喜愛喝酒,他不僅自己喝,還在諸侯前來朝覲時舉辦盛大的宴會,並且要求與會人員必須無不醉。賓客奉命醉酒後場麵失控,極度混亂,以至於在商人最為重視的祭祀環節上開始出現輕慢神靈的現象。
這一段被《封神榜》演繹成帝辛醉酒寫淫詩調戲女媧,女媧怒換三妖亂商,但帝辛確實非常寵愛妲己,並讓樂師為他創作不同於傳統的音樂曲調,還有北裏之舞。這便是成語“靡靡之音”的由來。而周的滅商計劃此時已經進行到了最後的階段。
為便於進攻商都朝歌,紂王姬發在即位後就將都城遷到了位於灃水東岸的鎬京。遷都之後,姬發又以祭奠文王陵墓為由,親率大軍在祭奠的途中突然轉向朝歌進發,以至於在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盟津,竟有800諸侯不約而至,並同時表態願意支持姬發攻打朝歌。
姬發此時人心向周,商紂王孤立無援的形勢已形成,但卻並不急於進攻,他在告誡諸侯諸位不知天命之後,便下令全軍返回鎬京。
他在等一個機會。不久姬發在商朝的內應向西方匯報,王叔比幹被剖胸挖心,王叔妻子裝瘋被囚,王兄微子啟出走隱居,百姓心有怨言卻沒人敢說。大師邵石、江抱著他們的樂器前來投奔姬發,聽後覺得滅商的時機已到。
公元前1046年,姬發拜薑子牙為帥,發兵5萬渡過黃河東進。大軍趕到孟津之時,800諸侯也率兵前來助戰。
武王便在孟津舉行了誓師大會,之後親率大軍浩浩蕩蕩地奔向商都朝歌。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離朝歌隻有牧野。
雙方軍隊就在牧野附近擺開了陣勢進行決戰。直到此時,帝辛仍然還在相信他是天命所歸,可戰爭的結果卻讓帝辛乃至全天下都為之震驚。
號稱70萬的商朝大軍,竟然被姬發的區區5萬軍隊打敗。原來此時帝辛的主力部隊還在征討東夷,朝歌的所謂70萬士兵大都是從各國俘虜來的奴隸,再加上商朝內部又有當年姬昌安插的焦、葛等人作為內應。
帝辛的軍隊一觸即潰,非但沒能進行有效的抵抗,甚至臨陣倒戈,回過頭來和姬發的軍隊一起進攻朝歌。帝辛見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便獨自登上露台自焚而死。
最終大將惡來戰死,大臣費仲和妲己被姬發斬首示眾。延續了近600年的商朝頃刻間轟然倒塌,帝辛山河夢斷,史稱武王克殷。
但經營了數百年的商王朝底蘊深厚,不可能一朝覆滅,而且姬發以小邦之軍統治如此大的疆域更不容易。
因此牧野之戰後,姬發並沒有立刻將商朝的皇族趕盡殺絕,而是將帝辛的兒子武庚封於殷地,讓其管理殷民,又將商的王畿封為邶、鄘、衛三國,讓姬發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分別管理,以監視武庚。
同時為了鞏固政權,姬發把王族、功臣以及現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封神農的後代於焦,皇帝的後代於薊,堯的後代於祝,舜的後代於陳,大禹的後代於杞。上述薑子牙於齊,周公旦於魯,昭公之子於燕。
姬發計劃通過分封,最終形成以王畿為中心,眾多諸侯拱衛周王室的局麵,並計劃周的王都建於洛水與伊水之間的地區,但沒有來得及興建就去世了。
姬發去世後,兒子周成王姬誦年紀尚幼,由姬發的弟弟周公旦攝政。蔡叔度、管叔鮮、霍叔處懷疑周公旦篡奪王位,三人便扶持武庚一起叛亂,史稱三監之亂。
公元前1039年,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義發兵東征叛軍,很快就將叛亂平定,武庚和管叔鮮被殺,蔡叔度被流放。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亂的過程我們不得而知,但在此之後,商朝都城內的殷民被強行遷走,商都就此變成了廢墟。
故後人稱其為殷墟。經過三年的東征之後,周人再也不是西方的小邦,而是一躍成為東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遼東的泱泱大國了。
公元前1039年,周公旦將周朝的都城遷到洛邑,完成了姬發的心願。九鼎遷於洛邑,自此周王朝定鼎中原。而從此這萬裏沃土也有了一個延續3000多年的名字——華夏。
【古代農民起義哪家強曆史朱元璋小知識】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自陳勝吳廣開始,曆史上每個朝代的滅亡都離不開農民起義的身影,他們用貧賤的身份為皇帝的家天下敲響喪鍾。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那麽曆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都有哪些呢?
盡管農民起義眾多,但是為何大多不能成功?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中國曆史上的農民起義。
第一位:陳勝吳廣陳勝,陽城人,年輕時以給人種地為生。然而陳勝並不甘於碌碌無為的過完一生,而是胸懷大誌,希望日後能得大富大貴。
他對當時秦朝的政治局勢處處留意,還成了秦朝的一個小公務員——屯長。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兵戍邊,陳勝也在征發之列,由此結交了同行的另一位屯長吳廣。
吳廣是陽夏人,早年經曆不詳,但性格友善,與士兵關係非常不錯。恰逢天降大雨,道路不通,眼看就有失期的風險,陳勝和吳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策劃起義。陳勝這邊用魚肚藏書造勢,吳廣那邊去拉攏士兵,萬事俱備之後,陳勝登高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句千古名言開啟了2000年農民起義的大幕,也為秦朝敲響了喪鍾。陳勝吳廣打出公子扶蘇名將項燕的旗號,自立為將軍,接連攻下陳縣等地,在攻下陳縣後陳勝自立為王,號張楚,各郡縣紛紛響應,一時間秦朝烽煙四起。
秦二世急令章邯征發囚徒為兵,大敗張楚大軍。周文自殺,而吳廣則因內訌遇害,張楚政權內部勾心鬥角,爭先稱王,作為領袖的陳勝則日漸驕傲自滿,使眾人離心。
不久張楚軍敗,陳勝敗退被自己的車夫所殺。三年後秦朝滅亡,劉邦追封陳勝為隱王,按王侯待遇祭祀。
第二位:張角“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亂政,徭役繁重。張角和兄弟張寶、張梁都信奉道教,懂一些醫術,平日用符咒為百姓治病,吸引了眾多信徒。
張角創建太平道,四處宣揚道義,迅速籠絡了一幫信徒。在現代人看來,張角就是一個招搖撞騙的神棍,然而在東漢時期,讖緯之學盛行,王公貴族、儒生術士利用天象祥瑞預言未來,以此來達成政治目的的行為數不勝數。
在民智未開的年代,張角利用宗教天象一說融入人心,為自己造反塑造合法性。公元184年,張角自稱天公將軍,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起義,因信眾都頭戴黃巾,因而被稱為黃巾起義。
短短一個月戰火迅速燃遍,東漢漢靈帝大驚失色,匆匆忙忙組織起軍隊鎮壓。這場大亂雖然沒有成功推翻漢朝,但是卻為三國時代拉開序幕,不少三國豪傑都是借由平定黃巾之亂而起家。
東漢為了鎮壓讓州郡自行募兵,也導致了各地割據自立,群雄並起。不久張角病死,黃巾起義被鎮壓,但是400年漢朝也從此走向滅亡。
第三位:黃巢皇朝徹底打廢大唐的男人,自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內有宦官專權,外有藩鎮割據,勉強維持了平衡。但是皇朝的出現徹底終結了唐王朝。
黃巢出生於公元820年,山東菏澤人,他的出身並不貧寒,父母都是以販鹽為生,家境十分優渥。黃巢幼年時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能吟詩作對,而且擅長騎射,算得上文武雙全。
長大後的黃巢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考中,於是繼承祖業,成為鹽幫首領。在黃巢35歲那年,山東爆發王仙芝起義,黃巢聚眾數千人加入王仙芝的陣營。
兵力迅速擴張至數萬人,聲勢席卷全國,官軍不能抵擋。於是便許諾要招安王仙芝,黃巢十分不滿,兩人便分道揚鑣。
不久,王仙芝戰死,黃巢自立為王,公元878年。黃巢進攻東都受阻,於是接受招安封右衛將軍,但是沒多久又再次造反。經過多地轉戰,最終在880年占領東都洛陽,繼而占領了唐朝首都長安。唐僖宗逃亡入川,黃巢稱帝,建國號大齊。
但是長安城內的士族名士對這個草莽皇帝並不買賬。再加上黃巢的軍隊軍紀敗壞,四處劫掠,百姓很快就失盡人心。沒過多久就被官軍反攻,黃巢逃出長安,然而官軍的軍紀和黃巢相比也隻是五十步笑百步,入城之後也是到處劫掠。
黃巢趁官軍放鬆警惕時重新占領了長安,又將歡迎官軍的百姓們全部殺死。公元883年,黃巢帶著15萬大軍逃離長安,繼續流竄作戰,在次年兵敗自殺。值得一提的是,黃巢有一個手下接受了招安,在20年後終結了李唐江山。
第四位:宋江相比於前麵幾位,宋江在曆史上名氣並不大,但是由於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精彩演繹,使得宋江這一北宋農民起義領袖得以家喻戶曉。
那麽曆史上的宋江究竟是怎樣的人?梁山好漢有哪些是真實存在的呢?
曆史上的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間的義軍領袖,在淮南起家,帶領36個手下橫掃四方,官軍數萬而不能敵,因此北宋朝廷想要招安宋江,讓宋江去攻打方臘。
站樓上的士兵遠用弓弩射擊,禁用長柄青銅戈擊殺對手,同時駕馭戰象,用象鼻象牙去攻擊敵人,而戰象四周始終有步兵跟進,以掩護戰象免受對方步兵襲擊。
1000多頭重甲戰象組成了空前龐大的象軍,同時向敵軍發起衝鋒。在中原中央王朝所擁有過的最強大的象軍麵前,東夷士兵潰不成軍,四散奔逃。
商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東夷之戰是一場漫長的消耗極大的苦戰。經數十年方才決出勝負,但商朝的版圖相比之前整整擴大了一倍。
《史記》中記載帝辛在位時期,商朝的疆域北到遼寧,南到湖北江淮,西到陝西,東到海濱,幾乎奠定了中國古代時期的版圖。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在內部被攻破。兩件在當時看起來很小的事情將徹底改變大商帝國的走向。
帝辛在東征時得到了俘虜、財貨無數,其中蘇國的戰利品當中有一名骨肉停勻、眉清目秀的女子深得帝辛歡心。
此女名叫妲己,因來自有蘇氏部落,故被後人稱為蘇妲己。直至妲己風華絕代之前,帝辛都還是一個相當有誌向和作為的君王。
自從妲己進宮之後,帝辛便開始縱情聲色犬馬,而與此同時,周國又奉獻了一大批的天下奇珍和美女良居,以求換回他們的國王姬昌。
最終帝辛在收下所有進獻禮物,又得到了漯河西岸的一塊土地之後將姬昌放了出去。姬昌回國後便下定決心準備滅商,他表麵上臣服於商,私下裏卻在背後為滅商行動進行積極的準備,派兵征伐,施行仁政,修德行,一邊廣納天下賢才,四方諸侯紛紛歸附。
當時的名士如伯夷、叔齊、太顛、閎夭、散宜生等人,都前往投奔姬昌。直到姬昌在渭水邊遇到了垂釣的薑子牙之後,在他的策劃之下便開始征服西北地區的犬戎、密須、阮、共等方國,解除東進後顧之憂,接著渡過黃河。
進入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一帶,滅掉了位於太行山西麓的黎國,打通了穿越太行山最重要的通道,向東可以覆蓋商朝都城,向南可以直取商朝核心區域,河洛地區。隨後又將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東遷至渭水平原,並在豐邑稱王,史稱周文王。
而此時的帝辛卻正在享受平定東夷後天下太平的閑暇,即時請帝辛喜愛喝酒,他不僅自己喝,還在諸侯前來朝覲時舉辦盛大的宴會,並且要求與會人員必須無不醉。賓客奉命醉酒後場麵失控,極度混亂,以至於在商人最為重視的祭祀環節上開始出現輕慢神靈的現象。
這一段被《封神榜》演繹成帝辛醉酒寫淫詩調戲女媧,女媧怒換三妖亂商,但帝辛確實非常寵愛妲己,並讓樂師為他創作不同於傳統的音樂曲調,還有北裏之舞。這便是成語“靡靡之音”的由來。而周的滅商計劃此時已經進行到了最後的階段。
為便於進攻商都朝歌,紂王姬發在即位後就將都城遷到了位於灃水東岸的鎬京。遷都之後,姬發又以祭奠文王陵墓為由,親率大軍在祭奠的途中突然轉向朝歌進發,以至於在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盟津,竟有800諸侯不約而至,並同時表態願意支持姬發攻打朝歌。
姬發此時人心向周,商紂王孤立無援的形勢已形成,但卻並不急於進攻,他在告誡諸侯諸位不知天命之後,便下令全軍返回鎬京。
他在等一個機會。不久姬發在商朝的內應向西方匯報,王叔比幹被剖胸挖心,王叔妻子裝瘋被囚,王兄微子啟出走隱居,百姓心有怨言卻沒人敢說。大師邵石、江抱著他們的樂器前來投奔姬發,聽後覺得滅商的時機已到。
公元前1046年,姬發拜薑子牙為帥,發兵5萬渡過黃河東進。大軍趕到孟津之時,800諸侯也率兵前來助戰。
武王便在孟津舉行了誓師大會,之後親率大軍浩浩蕩蕩地奔向商都朝歌。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離朝歌隻有牧野。
雙方軍隊就在牧野附近擺開了陣勢進行決戰。直到此時,帝辛仍然還在相信他是天命所歸,可戰爭的結果卻讓帝辛乃至全天下都為之震驚。
號稱70萬的商朝大軍,竟然被姬發的區區5萬軍隊打敗。原來此時帝辛的主力部隊還在征討東夷,朝歌的所謂70萬士兵大都是從各國俘虜來的奴隸,再加上商朝內部又有當年姬昌安插的焦、葛等人作為內應。
帝辛的軍隊一觸即潰,非但沒能進行有效的抵抗,甚至臨陣倒戈,回過頭來和姬發的軍隊一起進攻朝歌。帝辛見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便獨自登上露台自焚而死。
最終大將惡來戰死,大臣費仲和妲己被姬發斬首示眾。延續了近600年的商朝頃刻間轟然倒塌,帝辛山河夢斷,史稱武王克殷。
但經營了數百年的商王朝底蘊深厚,不可能一朝覆滅,而且姬發以小邦之軍統治如此大的疆域更不容易。
因此牧野之戰後,姬發並沒有立刻將商朝的皇族趕盡殺絕,而是將帝辛的兒子武庚封於殷地,讓其管理殷民,又將商的王畿封為邶、鄘、衛三國,讓姬發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分別管理,以監視武庚。
同時為了鞏固政權,姬發把王族、功臣以及現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封神農的後代於焦,皇帝的後代於薊,堯的後代於祝,舜的後代於陳,大禹的後代於杞。上述薑子牙於齊,周公旦於魯,昭公之子於燕。
姬發計劃通過分封,最終形成以王畿為中心,眾多諸侯拱衛周王室的局麵,並計劃周的王都建於洛水與伊水之間的地區,但沒有來得及興建就去世了。
姬發去世後,兒子周成王姬誦年紀尚幼,由姬發的弟弟周公旦攝政。蔡叔度、管叔鮮、霍叔處懷疑周公旦篡奪王位,三人便扶持武庚一起叛亂,史稱三監之亂。
公元前1039年,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義發兵東征叛軍,很快就將叛亂平定,武庚和管叔鮮被殺,蔡叔度被流放。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亂的過程我們不得而知,但在此之後,商朝都城內的殷民被強行遷走,商都就此變成了廢墟。
故後人稱其為殷墟。經過三年的東征之後,周人再也不是西方的小邦,而是一躍成為東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遼東的泱泱大國了。
公元前1039年,周公旦將周朝的都城遷到洛邑,完成了姬發的心願。九鼎遷於洛邑,自此周王朝定鼎中原。而從此這萬裏沃土也有了一個延續3000多年的名字——華夏。
【古代農民起義哪家強曆史朱元璋小知識】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自陳勝吳廣開始,曆史上每個朝代的滅亡都離不開農民起義的身影,他們用貧賤的身份為皇帝的家天下敲響喪鍾。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那麽曆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都有哪些呢?
盡管農民起義眾多,但是為何大多不能成功?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中國曆史上的農民起義。
第一位:陳勝吳廣陳勝,陽城人,年輕時以給人種地為生。然而陳勝並不甘於碌碌無為的過完一生,而是胸懷大誌,希望日後能得大富大貴。
他對當時秦朝的政治局勢處處留意,還成了秦朝的一個小公務員——屯長。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兵戍邊,陳勝也在征發之列,由此結交了同行的另一位屯長吳廣。
吳廣是陽夏人,早年經曆不詳,但性格友善,與士兵關係非常不錯。恰逢天降大雨,道路不通,眼看就有失期的風險,陳勝和吳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策劃起義。陳勝這邊用魚肚藏書造勢,吳廣那邊去拉攏士兵,萬事俱備之後,陳勝登高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句千古名言開啟了2000年農民起義的大幕,也為秦朝敲響了喪鍾。陳勝吳廣打出公子扶蘇名將項燕的旗號,自立為將軍,接連攻下陳縣等地,在攻下陳縣後陳勝自立為王,號張楚,各郡縣紛紛響應,一時間秦朝烽煙四起。
秦二世急令章邯征發囚徒為兵,大敗張楚大軍。周文自殺,而吳廣則因內訌遇害,張楚政權內部勾心鬥角,爭先稱王,作為領袖的陳勝則日漸驕傲自滿,使眾人離心。
不久張楚軍敗,陳勝敗退被自己的車夫所殺。三年後秦朝滅亡,劉邦追封陳勝為隱王,按王侯待遇祭祀。
第二位:張角“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亂政,徭役繁重。張角和兄弟張寶、張梁都信奉道教,懂一些醫術,平日用符咒為百姓治病,吸引了眾多信徒。
張角創建太平道,四處宣揚道義,迅速籠絡了一幫信徒。在現代人看來,張角就是一個招搖撞騙的神棍,然而在東漢時期,讖緯之學盛行,王公貴族、儒生術士利用天象祥瑞預言未來,以此來達成政治目的的行為數不勝數。
在民智未開的年代,張角利用宗教天象一說融入人心,為自己造反塑造合法性。公元184年,張角自稱天公將軍,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起義,因信眾都頭戴黃巾,因而被稱為黃巾起義。
短短一個月戰火迅速燃遍,東漢漢靈帝大驚失色,匆匆忙忙組織起軍隊鎮壓。這場大亂雖然沒有成功推翻漢朝,但是卻為三國時代拉開序幕,不少三國豪傑都是借由平定黃巾之亂而起家。
東漢為了鎮壓讓州郡自行募兵,也導致了各地割據自立,群雄並起。不久張角病死,黃巾起義被鎮壓,但是400年漢朝也從此走向滅亡。
第三位:黃巢皇朝徹底打廢大唐的男人,自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內有宦官專權,外有藩鎮割據,勉強維持了平衡。但是皇朝的出現徹底終結了唐王朝。
黃巢出生於公元820年,山東菏澤人,他的出身並不貧寒,父母都是以販鹽為生,家境十分優渥。黃巢幼年時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能吟詩作對,而且擅長騎射,算得上文武雙全。
長大後的黃巢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考中,於是繼承祖業,成為鹽幫首領。在黃巢35歲那年,山東爆發王仙芝起義,黃巢聚眾數千人加入王仙芝的陣營。
兵力迅速擴張至數萬人,聲勢席卷全國,官軍不能抵擋。於是便許諾要招安王仙芝,黃巢十分不滿,兩人便分道揚鑣。
不久,王仙芝戰死,黃巢自立為王,公元878年。黃巢進攻東都受阻,於是接受招安封右衛將軍,但是沒多久又再次造反。經過多地轉戰,最終在880年占領東都洛陽,繼而占領了唐朝首都長安。唐僖宗逃亡入川,黃巢稱帝,建國號大齊。
但是長安城內的士族名士對這個草莽皇帝並不買賬。再加上黃巢的軍隊軍紀敗壞,四處劫掠,百姓很快就失盡人心。沒過多久就被官軍反攻,黃巢逃出長安,然而官軍的軍紀和黃巢相比也隻是五十步笑百步,入城之後也是到處劫掠。
黃巢趁官軍放鬆警惕時重新占領了長安,又將歡迎官軍的百姓們全部殺死。公元883年,黃巢帶著15萬大軍逃離長安,繼續流竄作戰,在次年兵敗自殺。值得一提的是,黃巢有一個手下接受了招安,在20年後終結了李唐江山。
第四位:宋江相比於前麵幾位,宋江在曆史上名氣並不大,但是由於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精彩演繹,使得宋江這一北宋農民起義領袖得以家喻戶曉。
那麽曆史上的宋江究竟是怎樣的人?梁山好漢有哪些是真實存在的呢?
曆史上的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間的義軍領袖,在淮南起家,帶領36個手下橫掃四方,官軍數萬而不能敵,因此北宋朝廷想要招安宋江,讓宋江去攻打方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