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獻公生重耳和夷吾都非常有才能。擔心由於寵愛驪姬的兒子,便想方設法逼死了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害怕殃及自身,就逃到了國外,史稱驪姬之亂。


    晉獻公死後,其子奚齊繼位,但不久就被大臣裏克所殺。晉國陷入混亂,公子重耳在流亡多年後,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晉國,殺死晉懷公,成功繼位,是為晉文公。


    晉文公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創三軍六卿製度,用五賢士趙衰等人輔佐晉國,又協助周襄王平定了王子帶之亂,出於感謝,周襄王把南陽之地賜給了晉國。


    從此晉國開始太行山以南的擴張,也有了與楚國爭霸中原的資本。公元前632年,晉文公與楚國之戰大敗楚軍。


    戰後又召集諸侯與晉楚會盟,在會上周襄王封晉文公為諸侯之長,晉國稱霸中原。晉國的霸業在春秋五霸之中是時間最長的。自晉文公稱霸後,百年之間,晉國數次成為第一霸主。


    晉襄公時期,晉國打到巔峰,軍事萬盛。然而晉國風光的背後,也屠殺宗室,朱公子之後再也沒有產生威脅的勢力,但同時也導致了國君失去了公族的支持。


    而晉文公時期創立的六卿製度,使晉國強大的同時,也使晉國出現了大量的權臣,從而導致晉襄公之後的晉國君主根本壓製不住。


    三軍六卿製度還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演變,此後還出現了三軍三行、四軍八卿、五軍十卿,甚至最誇張的六軍十二卿的製度。


    晉文公之後先後有11個家族擔任六卿職位。隨著以韓、趙、魏、智、中行、範、中行為代表的異姓氏族崛起,晉國開始走向衰落。僧多肉少,六卿也開始相互傾軋。


    晉平公時,趙氏、範氏、中行氏相互爭鬥。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又滅智氏,並將其土地瓜分,自此,晉國公室名存實亡。


    隨著晉幽公、晉哀公的去世,韓、趙、魏三家將晉國勝地瓜分,隻把絳、曲沃兩邑留給繼位的晉靜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已經是實質上的獨立國家了。


    等到周威烈王幹脆將三晉正式冊封為諸侯,晉國苟延殘喘了繼孝公和晉靜公。公元前376年,三家分晉,最後一位晉國君主晉靜公被廢為庶人,晉國至此滅亡。


    【這是一場沒有輸家的戰鬥#曆史#楚漢傳奇#項羽#劉邦】


    這是一場發生在神州大地上史無前例的戰爭,其戰地之遼闊、規模之巨大、用兵韜略之豐富前所未有。


    這場戰爭不僅決定了一個大王朝的誕生,也是兩個男人之間的對決——勝者成為蓋世帝王,敗者雖死猶榮。這就是漢朝的立國之戰,楚漢戰爭。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口氣看懂楚漢之爭的全過程。


    公元前211年,45歲的泗水亭長劉邦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了他的老板秦始皇,不過不是在皇宮裏,而是在老板第5次巡遊的路上。


    當時劉邦正押送一批犯人前往驪山修陵墓,遠遠望去,秦始皇的車隊華蓋如雲,槍戟蔽日。所過之處,所有老百姓全都站在大街上等著浩浩蕩蕩的車隊,好在第一時間跪拜君王。


    看著宛若太陽一般的秦始皇,劉邦發自內心的感慨道:“大丈夫就應該是這樣。”然而,就在出巡隊伍的另外一側,一個英俊瀟灑、身材魁梧、個子足有1米9的年輕男子,卻對一旁自己的叔叔說道:“早晚有一天我會取而代之。”


    而這個口無遮攔的年輕人就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未來的西楚霸王項羽。然而此時的項羽和劉邦,他們誰也不會想到,兩人之間的較量就這麽悄無聲息的開始了。


    不久,秦始皇死在了東巡的路上,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逼死公子扶蘇,擁立小兒子胡亥做了秦王。


    於是大秦的600年基業便開始在胡亥手中迅速敗壞,一時間朝堂動蕩,民變四起,天怒人怨,一場翻天覆地的巨變正在醞釀。


    公元前209年,劉邦和往常一樣押著一群準備修陵墓的犯人從老家沛縣出發前往鹹陽,可是這一次押送異常的不順利。


    還沒走到一半,犯人就跑得差不多了。麵對去鹹陽也是死、回沛縣也是死的兩難境地,於是劉邦一不做二不休,放了犯人,自己跑了,從此躲在茫茫大山中成了盲流。


    而另外一支隊伍在遇到和劉邦相同困境的時候,卻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於是大澤鄉農民起義爆發了。


    但誰也沒有想到,這個規模不足千人的農民起義竟吹響了滅秦的號角。陳勝、吳廣隻不過開了個頭,而那些早已忍受不了秦朝暴政的百姓們便紛紛揭竿而起。


    一時間各郡縣的秦朝官吏們成了眾矢之的,整個華夏都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陳縣人紮爾陳瑜攻占了原來趙國的轄地,六安的英布、昌邑的彭越,就連項梁和項羽也殺死郡守,成立了反秦義軍。


    而一直在山裏審時度勢的劉邦,也在妹夫樊噲的鼓動下返回沛縣殺死縣長,自己做了沛公。大澤鄉起義還不到三個月,舊時的六國貴族們也開始蠢蠢欲動,紛紛開始打著複國的旗號宣布自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項梁也聽從謀士範增的建議,擁立楚王室的後人熊心做了楚懷王,因為他手下的江東子弟兵能征善戰,很快便發展成了反秦義軍的主力部隊。


    劉邦也在這個時候投奔了楚懷王與項梁合兵一處,共同北上進攻秦軍。


    而秦朝這邊由於起義軍發展得太快,來不及全國動員,隻能讓少府章邯帶著一大幫修建驪山陵墓的奴隸和囚犯匆忙上陣,結果被楚軍打得焦頭爛額,節節敗退。


    樂觀的形勢一度讓項梁開始驕傲自大起來,以至於當秦國舉全國之力為章邯送來援兵時,項梁竟然沒發現,最終於定陶被章邯大敗,項梁戰死沙場。


    項梁死後,章邯認為楚軍已經不足為慮,於是引兵20萬北渡黃河,並急調北方的王離部20萬南下開始一起圍攻趙國。


    章邯怎麽也不會想到,項梁的侄子將會比之前還要可怕。就在秦軍圍攻巨鹿之時,楚懷王派來的援軍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但當援軍行進到漁陽,隔河相望的安陽卻突然按兵不動了。原來楚軍的主將宋義已經被秦軍嚇破了膽,死活不肯過河,一定要等到秦趙分出勝負以後再上。項羽二話不說,一刀砍了這位怯戰的將軍,自己帶著大軍就過了河。


    渡河之後項羽讓將士們飽餐一頓,然後備足三天的幹糧,隨後直接下令破釜沉舟,自斷退路。


    經過9次浴血奮戰之後,項羽終於大破秦軍,不但打跑了章邯,還活捉了王離,項羽一戰成名,威震天下。各路諸侯們紛紛前來歸附。


    但其實項羽原本是不想北上救趙的,因為就在他出發之前,楚懷王就與各路諸侯做了約定,誰先入關中就封誰做關中王。


    而且即便在他強烈要求下,楚懷王依然還是讓劉邦做了西路軍主帥,就因為劉邦年紀大,看起來更容易取得秦國百姓的信任。項羽因此耿耿於懷。


    其實楚懷王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因為不久之後章邯率20萬秦軍向項羽投降,項羽直接就把章邯之外的所有秦軍全部坑殺了。


    這要是讓他做了西路軍的主帥,到時候秦國百姓寧可死也不能輕易放楚軍入關。


    由於之前秦軍主力的牽製,當項羽挺進關中的時候,劉邦早已經代表楚懷王先他一步進了鹹陽城並接受了秦王的投降。


    雖然劉邦進城以後秋毫無犯,封了秦宮的府庫之後,就回到灞上恭候項羽大軍的到來,但仍然遭到了項羽的嫉恨。


    因為謀士範增告訴項羽,劉邦以前在老家時貪財好色,入關之後反而性格大變,說明此人誌向不小,應該盡快除掉,於是便有了鴻門宴上的鬥智鬥勇。


    但當時的項羽畢竟還年輕,26歲,血氣方剛的年紀,看到劉邦這個已經年過半百的老頭,又是恭維,又是認慫,最終還是沒能下得去手,氣得範增差點兒腦血栓都犯了,大罵“豎子不足與謀”。


    但這也不能完全怪項羽,畢竟這時的劉邦身邊還有張良、蕭何、曹參這些有大才還信得過的兄弟,而項羽的身邊隻有一個範增,還不懂得好好利用,再加上他本身的剛愎自用,這些缺點都在他正式成為西楚霸王之後完全暴露了出來。


    公元前207年10月,項羽入鹹陽,殺秦王子嬰,縱火焚燒秦宮室,並進行大屠殺。秦朝累代之基至此一炬而盡。


    如果說項羽的這些舉動是為了實現他爺爺項燕的遺願——“亡秦必楚”,那麽無可厚非。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比較詭異了,項羽沒有稱帝,卻行使了天子的權力,分封諸侯。


    它一口氣封了18個諸侯王,而分封的標準則全憑個人喜好。


    齊國勢力最大且宗室出身的田榮因死前得罪過項羽,所以沒有被封。而一同起兵功勞相同的張耳、陳餘卻一個封王,一個封侯。


    其中最倒黴的就是劉邦,項羽完全不顧之前楚懷王“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硬是將他封到了偏僻荒涼的蜀地,而原本應該歸劉邦的關中卻被項羽一分為三,給了章邯等三位秦國降將。


    其目的顯而易見,就是為了遏製劉邦。


    項羽則帶著從鹹陽城裏搜刮來的所有財富回到了江東,定都彭城,自稱西楚霸王。但一方諸侯則代表了一方的勢力,項羽這種簡單粗暴的分配方式,實實在在的給自己挖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坑。


    果然春風剛一結束,齊國田榮和趙國陳餘就造反了。在老家的項羽屁股還沒坐熱就開始踏上平叛之路。


    可就在項羽在齊國激戰正酣的時候,卻傳來了劉邦趁機偷家的消息。原來項羽在回到江東後見楚懷王已經完全沒有了利用價值,便偷偷派人把他殺了。


    這下可讓早就對項羽不滿的劉邦抓住了把柄。劉邦立即發布檄文告全國,說項羽弑君,大逆不道,於是天下諸侯紛紛響應。


    最終竟組成了一支將近60萬人的聯軍,直接就把項羽的老窩彭城給端了。


    項羽也是不慌,他讓平叛部隊繼續攻擊,自己隻帶了3萬騎兵就殺回了彭城。可誰能想到這場雙方人數相差如此懸殊的彭城之戰,項羽隻用了半天就打完了,結果就是聯軍一敗塗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邦多年積攢的家底全部打光,而其他的諸侯要麽投降項羽,要麽偃旗息鼓。總之,當劉邦灰頭土臉的逃回滎陽時,身邊隻有幾十騎。


    後來還是靠蕭何在關中征發老弱病殘,大變活人,劉邦才得以重振旗鼓。


    這一仗徹底把劉邦打醒了,他采納了張良的下邑之謀,與素來跟項羽不合的英布、彭越組成聯軍,從正麵抵抗項羽,同時又派韓信執行北伐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的戰略包圍計劃。


    而項羽這邊卻再次犯了多疑自大的老毛病,被劉邦的謀士陳平以離間計氣走了亞父範增。可憐這位一生為項羽屢建奇謀的古稀老人,最終死在了回彭城的途中。


    範增的離去讓項羽更加昏招頻出,不僅在攻破滎陽之後放還了劉邦的家眷,還相信了他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的緩兵之計。


    等項羽意識到自己上當時,方才發現為時已晚。韓信的大軍已經完成了戰略合圍,項羽的剛愎自用最終使自己陷入了四麵楚歌、進退無據的境地。


    公元前202年,劉邦、韓信、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40萬人與10萬楚軍在垓下展開決戰,結果項羽大敗,10萬楚軍將士全軍覆沒。


    末路英雄項羽在率領最後的28騎鏖戰數日之後,最終於烏江自刎,他死之後,漢軍將士為了爭功一擁而上,將屍體瓜分,一代西楚霸王死無全屍。


    此後劉邦稱帝,定國號為漢,遷都長安,大赦天下,曆時4年的楚漢之爭到此結束。結束了華夏繼秦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時代到來。


    喜歡諸朝陪我刷短視頻請大家收藏:(cwzww)諸朝陪我刷短視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敢輕言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敢輕言語並收藏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