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個曆史上文官的天堂,武將的地獄的朝代#北宋#曆史#小知識】


    這是文官的天堂,武官的地獄。重文輕武造就了璀璨的文化,繁榮的經濟,也讓軍事成為這個王朝永遠的痛苦。


    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兩宋風雲》之北宋。


    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北方鎮定二州報告稱契丹入侵。當時僅有8歲的小皇帝柴宗訓連忙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領兵出征。


    在行至陳橋驛時,將士們將黃袍披在了趙匡胤身上,趙匡胤帶兵殺回開封。後周太後無奈下詔禪讓,趙匡胤登基改國號為大宋。


    從這一刻開始,長達320年的趙宋王朝誕生了。


    在宋朝出生之前,中國正處於一個大分裂時期,也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在50年的時間裏先後出現了56位皇帝,明君率很低,非正常死亡率很高。


    “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是當時最響亮的口號。對於出身職業軍人的趙匡胤而言,如何不讓新誕生的宋朝成為第六代是當時最緊迫的問題。


    當時除了宋之外,還存在著北漢、吳越、南唐、南漢、後蜀等諸多割據政權,此外還有契丹人建立的遼國虎踞北方。


    趙匡胤依照先南後北、先弱後強的策略,對北方實力強大的遼國采取防禦戰略,然後依次掃滅南平、後蜀、南漢、南唐,統一了中國大部。


    同時趙匡胤吸取了前代藩鎮割據的教訓,奪功臣武將的兵權,精兵錢糧,加強中央集權,以免再次出現藩鎮林立、武將奪權的情況。


    然而趙匡胤並沒有完成他的統一大業,離奇死亡後,宋太宗趙光義即位。趙光義在兄長趙匡胤奠定的基礎上消滅殘餘割據勢力,命令吳越錢俶納土歸降,出兵攻滅五代十國的最後一國北漢。


    然而在消滅北漢之後,趙光義決定乘勝攻打幽州,想就此從遼國手中奪回幽雲十六州。沒想到在高梁河之戰中,宋軍大敗,作為皇帝的趙光義乘驢車狼狽逃走,趙光義第一次北伐失敗。


    公元986年,趙光義發動第二次北伐,30萬大軍兵分三路進軍幽雲十六州。但最後依然是死傷慘重,無功而返。


    宋朝對遼國也轉攻為守,在遼國承天太後蕭綽的進逼下步步緊退。與此同時,西北的李繼遷也在日益崛起,宋朝重文輕武的格局逐漸成型。


    宋真宗趙恒繼位後大力倡導文教,親自題寫勸學詩:“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然而,死讀書不會改變日益糜爛的北邊局勢。


    公元1005年,遼國承天太後蕭綽率領遼國大軍一路打到了黃河邊上,宋真宗大驚失色,想連夜跑路。最後還是被宰相寇準駕著去了前線。


    遼軍遠道而來,糧草不濟,又被宋軍擊殺大將,士氣受損,而宋真宗也急於退兵。最後雙方達成了合議,宋國向遼國支付30萬歲幣,以兄弟之國相稱,是為澶淵之盟。


    宋真宗至德一晚大搞天樞運動,封禪泰山,廣建公館,粉飾太平。還給自己家找了一個神仙祖宗趙玄朗。在勞民傷財的同時也使社會矛盾日益加深。


    到了宋真宗晚年,皇後劉娥從後宮走向前朝,利用金相定位鬥島寇準,為自己臨朝聽政掃清障礙。因太子趙禎年幼,宋真宗遺詔命軍國大事前聽取太後處置。


    劉娥成為宋朝第一位臨朝稱製的皇太後,實在劉娥有呂武之才,呂武之惡。執政以後就貶斥寇準,教廷天樞,興修水利,創設建院,還發行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


    然而宋仁宗趙禎並非是劉娥親生,而是由劉娥宮裏的李姓宮女所生。劉娥死後,趙禎才得知自己的身世,因而在後世演繹出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宋仁宗趙禎以寬厚聞名,對大臣非常寬容,北宋的文官政治在仁宗時期達到巔峰,出現了很多名臣,比如呂夷簡、韓琦、文彥博、範仲淹、包拯、狄青等等。


    唐宋八大家中有6位都是在仁宗時期登上曆史舞台,社會富庶,經濟繁榮。


    然而邊防壓力卻日益加大。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成立西夏王朝,與宋遼分庭抗禮。宋軍在與西夏的戰爭中損失慘重,而西夏國內物資匱乏,也無力與宋軍長久對抗


    ,最終雙方達成合議。西夏對北宋稱臣,北宋每年支付歲幣、絹10萬匹、銀5萬兩、茶2萬斤,史稱慶曆合議。


    然而慶曆合議的效果並沒有澶淵之盟那麽長久,雙方仍然時不時發生衝突,宋軍依然需要在西北耗費大量兵馬錢糧。宋朝的積貧積弱、冗官、冗兵、冗費的問題日益嚴重。


    公元1043年,範仲淹上書陳實事,主張嚴明官吏升降,限製官僚亂進,完善科舉取士,選地方長官,重視農桑,簡姚義修武備,厲行法治,以解決宋朝的冗官、冗兵、冗費問題。


    富國強兵,使北宋煥發出新的活力。然而,範仲淹主張的新政觸及官僚地主集團的利益,在鋪天蓋地的反對聲浪中被宋仁宗叫停,慶曆新政失敗,北宋失去了一個革新的機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北宋的士大夫認為宋朝沒有漢唐的外戚幹政、宦官專權,更沒有皇室內訌,兄弟嚴強,皇帝真正做到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但理想隻是理想,自真宗以來,北宋就有議論相角的傳統。皇帝同時任用不同政見的大臣,讓他們相互牽製,防止皇帝被文官架空。


    這樣雖然保證了皇帝的權威,卻讓中央政令無法實行。但凡有人想改變現狀,都要先應付鋪天蓋地的反對聲音。有時候就連皇帝也親自下場和文官吵架。


    宋仁宗死後,宋英宗趙曙繼位,與大臣們爭論生父的名分,爭論了一年多,英宗獲勝,即病死,此事不了了之。


    此時的宋朝財政虧空已經十分嚴重,新繼位的宋神宗趙頊對任誰當爺爺毫無興趣,他迫切希望自己做出一番大事,改變宋朝積貧積弱的現狀。


    但是他需要找到一個誌同道合之人一起變法改革,這個人就是王安石,一場史上最具爭議的變法開始了。


    王安石在地方為官數年,體察民情,關心百姓,對宋朝存在的社會弊病有一定的了解。


    在變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他的新政依然引起了保守派的反對,他們攻擊王安石不守祖宗之法。王安石一怒之下說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千古名言。


    王安石信念堅定,宋神宗卻猶豫不決,新法在民間推行時出現了大量問題。官吏借機欺壓百姓,被反對派拿來攻擊新法,逐漸讓神宗失去了對王安石的信任,王安石無奈辭官。


    然而在王安石走後,新法內部出現了分裂,副宰相呂惠卿為了討好神宗,對新法層層加碼,導致富國強兵的新法變成了壓迫百姓的惡法,神宗又請回王安石。


    然而對王安石提出的建議卻是多不聽從,王安石非常失望。不久王安石因兒子去世再度辭官歸鄉,神宗親自領導變法。


    趁著西夏發生內亂,出兵攻下,想檢驗一下新法的成果。公元1082年,宋軍在永樂城全軍覆沒,神宗大受打擊,悲憤而亡。


    留下了僅有8歲的兒子趙煦,是為哲宗,太皇太後高滔垂簾聽政,以母改子,啟用司馬光等舊黨大臣,貶斥新黨,廢除新法。


    將神宗時期占領的四寨還給西夏,在哲宗親政以後,一切又翻了個來,貶斥舊黨,重用新黨,實行新法,對西夏重新用兵,迫使西夏求和臣服。


    然而在新舊黨爭過程中,雙方矛盾已經愈演愈烈,甚至有人提出要追廢太皇太後高滔滔。最後在哲宗狄母向太後的阻止下才沒有成功。


    公元1100年,宋哲宗病死,年僅24歲。因為無子,在項太後的支持下,哲宗的弟弟端王趙佶登基,是為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是曆史上有名的藝術家皇帝,琴棋書畫,吃喝玩樂樣樣精通,但是唯獨不精通當皇帝。他重用蔡京、皇冠等奸臣,一心斂財享樂,把朝廷上下攪得烏煙瘴氣。


    北宋昔日的敵人遼國已經衰落,金國崛起,向北宋發出了夾擊遼國的邀請。宋徽宗以為自己可以完成祖先們的遺願,收複幽雲十六州,沒想到會把北宋推向死路。


    公元1118年,宋金海上之盟約定共同滅遼,沒想到北宋軍隊連遼國的殘兵敗將都打不過。最後還得花錢從金國手裏贖回燕雲六州,北宋的版圖達到最大,然而滅亡也近在眼前。


    金國已經看出宋朝看似強盛,實則不堪一擊。公元1125年,金軍南下攻宋。徽宗連忙下令把皇位讓給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


    欽宗試圖割地求和,然而金國已經不滿足於此,不久金國攻破汴京,將城內劫掠一空,擄走徽欽二帝、宗室貴族、文武百官等3000餘人北上,史稱靖康之變,北宋就此滅亡。


    【一口氣看懂南宋風雲#曆史#南宋#小知識】


    “晉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守著半壁江山苟且安逸,然而看似羸弱的南宋卻能在風雨飄搖之中抵抗蒙古騎兵半個世紀,讓上帝之鞭再次中斷。


    從公元1127年宋高宗建立南宋至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陸秀夫抱著末帝趙昺投海南,南宋一共有152年曆史。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兩宋風雲》之南宋。


    公元1127年,宋高宗趙構在河南商丘登基建立南宋,改元建炎。與170年前的陳橋兵變一樣,南宋開國也是趕鴨子上架,而且南宋所麵臨的局勢更加嚴峻。


    金軍對趙構窮追猛打,意在消滅趙宋的殘餘勢力。新生的南宋政權疲於奔命,四處逃竄。然而在這樣的緊迫環境下,作為皇帝的趙構還貪圖享樂。


    每到一處都搜刮百姓,見金軍追來又慌忙逃走。有一次趙構正抱著美人沉浸在溫柔鄉,突然聽說金軍打了過來,竟嚇得失去了生育能力。


    趙構一邊逃亡一邊派使者與金國議和,試圖再複刻一個澶淵之盟,讓南宋能保留半壁江山,苟安求存。當時金國已經在北方扶持了傀儡政權,根本不把南宋放在眼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於金國主戰派貴族來說,宋軍不堪一擊,根本沒有與金國談的資格。然而嶽飛、韓世忠等新生代將領橫空出世,接連收複失地,挫敗了金軍的銳氣。


    金國內部的主和派占了上風,取消其政權與南宋簽訂第一次紹興和議。


    沒過多久,金國又發生政變,金兀術撕毀和議,發兵南侵。趙構連忙讓嶽飛救場,嶽飛一路打到了河南腹地,在朱仙鎮大敗金軍,讓金兀術發出了“漢山易撼,嶽家軍難”的感歎。


    可是趙構卻擔心嶽飛功高震主,連發12道金牌逼迫嶽飛回朝,從此南宋再無收複故土的希望了。公元1141年,南宋與金朝達成紹興和議,南宋對金朝納貢稱臣,


    割讓嶽飛收複的唐州、鄧州和商州等地。不久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嶽飛,心安理得地標榜自己是中興明君,再造大宋。


    然而第二次紹興和議隻給南宋帶來了20年的和平。公元1161年,金朝皇帝完顏亮率領60萬大軍分兵四路攻打南宋,並且放出豪言:“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雖然四路大軍中有三路大軍都被宋軍擊敗,但是完顏亮親自帶隊的東路大軍卻一路狂飆突進到長江邊上。


    當時僅是中書舍人的虞允文在采石磯大敗金軍,內部發生兵變,完顏亮被殺,金軍撤退。趙構將皇位禪讓給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自己退位當了太上皇。


    此時的趙構不過56歲,身體強健,退位以後依然時不時對著朝政指手畫腳,讓孝宗感到十分無奈。


    宋孝宗立誌收複山河,剛登基時就為嶽飛平反,啟用主戰派領袖人物張浚,準備北伐。趙構十分不滿,認為張浚徒有虛名,絕不可用,等我百歲以後你再討論北伐這件事吧。


    雖然孝宗最後還是任命張浚為相,但是北伐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在合議過程中,太上皇強行幹預,讓南宋放棄收複的失地,維持紹興和議時的邊界。


    宋金兩國從君臣之國改為叔侄之國,金國為叔國,宋國為侄國。


    喜歡諸朝陪我刷短視頻請大家收藏:(cwzww)諸朝陪我刷短視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敢輕言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敢輕言語並收藏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