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發展
從下鄉支醫開始重走人生路 作者:我是小木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電話中跟常主任又聊了幾句後這才掛掉電話。
李言誠很快就將腦袋清空,認真的看起了桌上的文件,每看完一份都會認真的寫上自己的意見然後簽字,處理完秘書整理出來的幾份文件後,時間已經來到了差幾分鍾十二點鍾。
順路將文件送到辦公室對麵的秘書室,李言誠走出了辦公樓,沒去食堂,而是來到停車場這邊,開上車駛離總部辦公區。
昨天晚上羅揚跟他打電話,找他有點事情,電話裏說不清,要見麵聊,說是中午過來。
可社會局總部在城西區,羅揚上班的電子廠在陽朝,他現在雖然已經升到副廠長了,也還沒有專門的配車,中午休息就兩個小時,等他趕過來黃花菜都涼了。
現在馬路上的車也不多,路的質量比以前要好的多,半個小時李言誠就趕到了電子廠大門口,他過來的時候,羅揚這個副廠長正一點都不講究的就坐在馬路牙子上正在抽煙,看到他的車開過來了,這才起身拍拍屁股。
“上車,找個飯館咱倆邊吃邊聊。”
“下個路口右拐有一家飯館。”坐到副駕駛位上羅揚就開始指路。
“你找我什麽事兒,電話裏還不好說。”
“不是什麽急事兒,等會兒再說吧。”
李言誠側頭看了眼神色雖然平靜,但又明顯有心事的二舅哥,見他現在沒有說下去的打算,便沒有在車上繼續追問,反正馬上就到飯館了,既然是他主動的,等到時候肯定會說。
“羅揚,爸媽身體都好著呢吧?”
“好著呢,有你這個專家出手給他們調理身體,這些年他們連感冒都幾乎沒發生過。”
要論調理身體,十年前的李言誠是拍馬也趕不上保健局那幾位中醫保健專家。
這些年跟他們混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大家互相交流,揚長補短,他在利用中藥材調理身體方麵的水平是直線上升。
對外人他除了利用針灸治病外,並不太開藥給調理身體,但對自己人就不同了,家裏這些人的身體都是他一手調理的,效果還不錯。
老爺子和老太太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尤其是羅老爺子,是正兒八經從戰場上走下來的,在戰場上留下的傷、暗疾可不少。
建國後又一心撲在工作上,無論是吃飯還是作息都有些混亂,身體狀況一直都不太好。
好在身邊有老太太這個大夫在,才能讓老爺子支撐下來,可老太太是西醫大夫,調理身體並不是西醫的優勢。
雖然之前也一直有保健局的中醫保健專家隨時給老爺子調理身體,但專家的水平再高,也抵不過病人的不配合。
其實也不能說老爺子不配合,他身邊有生活秘書以及專職特護在,隨時隨地都會提醒他該做什麽了,並不用本人太過操心。
但調理身體本就是個長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不管是專家也好,還是老爺子身邊的特護,說到底都是外人,尤其是保健專家,服務的對象是好多人,雖然他們的能力特別強,工作責任心也高,但做不到天天都盯著一個人。
而羅老爺子因為工作原因,也不可能動不動就去做檢查,所以他身體上的一些細微變化,專家也不可能隨時都掌握。
李言誠就不同了,他是老爺子的女婿,雖然不能一天到晚都跟在身邊,但一個星期七天,隻要他願意,兩個人又都不出差的情況下,天天見麵還是能做到的。
這就可以保證他掌握老爺子的身體情況,隨時調整調理身體的藥方。
這幾年下來,老爺子和老太太身體的暗疾已經被他調理的差不多了,就像羅揚剛才說的,連感冒都少有,身體非常棒。
當然,不止是老爺子和老太太,像羅揚兩口子,還有羅婷一家,包括他們愛人的父母,這些年李言誠也一直都在給他們調理身體。
他這些年跟那些保健專家的交流,對他在用藥方麵的提高還是卓有成效的。
李言誠和羅揚二人在車上也沒說正事兒,隻是隨便聊了幾句,說話間就來到了飯館。
點好菜,等服務員離開後,羅家的二公子這才說起了今天的目的。
“大誠,今天找你過來主要是想讓你幫我拿個主意。”
“幫你拿什麽主意?”
正拿著茶壺倒水的李言誠聞言手下一頓,有些好奇的看向二舅哥。
“我離開電子廠到政府部門工作,你覺得怎麽樣?”
“調離現在的工作崗位?老爺子給你安排的?”
“是啊!”端起李言誠倒好的茶水喝了一口後,羅揚點了點頭。
“老頭子的意思是讓我下基層鍛煉。”
“下基層……”給自己麵前的茶杯倒滿水,李言誠端起茶杯聞了聞杯子裏的茉莉花茶的香味。
他現在也越來越喜歡喝茉莉花茶了,尤其喜歡聞這種淡淡的清香味。
“以你現在這個級別直接下基層嗎?”
羅揚現在是電子廠的業務副廠長,電子廠是部屬企業,級別為正司局級,他這個副廠長的行政級別為副司局級,還不到四十,又是真正的老牌大學生,稱的上年輕有為了,畢竟這年頭論資排輩的現象非常嚴重。
當然,羅老爺子的存在在其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羅揚現在下基層,那肯定就是進政府部門了,以他目前的級別來說,這個基層最低就是哪個地區或者地級市,去縣上就沒法安排了。
“對,讓我下基層如果還要降低級別那我肯定不會同意。”
“那你想讓我拿什麽主意?”接過羅揚遞來的煙點上,李言誠便有些好奇的問道。
既然是老爺子安排好的事情,正常來說,羅揚是想不聽都不行,更何況他也不是那種叛逆之人。
“去哪裏,我想讓你幫我拿的主意是應該去哪裏。”
“這樣啊,老爺子給了你幾個選項?”
“三個”羅揚豎起三根手指示意了一下。
“一是南下……”
南下?
李言誠挑了挑眉頭,張嘴打斷了羅揚未說完的話。
“你說的南下是不是去十來天前上邊才批準成立的那個地方?”
“呃……”羅揚的臉上浮現出一抹驚訝的神色,他沒想到自己隻是說了個南下,李言誠就能猜到具體地方。
“沒錯,就是去那裏。”
好地方!
見自己沒猜錯,李言誠在心底點了點頭,其它倆地方他覺得都可以不用聽了,去這個地方準沒錯。
不過他還是打算聽完了再發表意見。
“其它兩個地方是哪裏?”
“第二就是到京市下麵的哪個縣去。”
京市的行政級別高,下麵所屬縣區的行政級別相應的也水漲船高,羅揚下去也隻能擔任副職,倒也沒有降級。
不過一聽是留在這裏,哪怕是到下邊的縣上,李言誠在心裏就已經把這個選項給pass掉了。
其實留京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裏可是華夏的政治經濟中心,哪怕下麵的縣上,任何一個職位都是香餑餑。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這裏的工作也不好開展,一個蘿卜一個坑,你上去了,就擋了別人的路,羅揚還是這麽年輕。
他這一上去,擋住的可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路,他今後的所作所為都會被有心人放到放大鏡下觀察,但凡敢有一點疏忽,麵臨的壓力都要比別人大的多。
有的人可以把壓力轉化為動力,但有的人就沒這個能力了。
羅揚的能力確實不錯,要不然就算有老爺子的因素在,也不會這麽輕鬆的僅十年就走到部屬企業的副廠長這個位置上。
因為他這個副廠長可不是混日子那種,他可是貨真價實的主管業務的副廠長,在電子廠是除了廠長和組織那邊的主任之外的三把手,手握實權的那種。
但地方和企業不同,羅揚從沒有在地方政府任職的經驗,就這樣貿貿然的一頭紮進京市這個非常深的泥潭裏,對他來說不是什麽好事情,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被人當槍使了。
“第三是去哪裏?”
“西北五省的某個地方。”
得,還是乖乖南下吧。
聽到要麽去這個地方,李言誠的嘴角不由得就抽搐了兩下。
不是他對這邊有什麽偏見,上一世他就是這邊人,哪怕是這一世,他骨子裏還認為自己的故鄉在這裏,平時吃飯也愛吃麵食,在家裏做飯時還經常做點羊肉泡饃或者肉夾饃吃。
但比起南方和東部沿海城市,在這邊想發展起來也確實很難,無論是經濟還是職業發展。
“老爺子有沒有給你推薦去哪裏?”
“有,要麽南下,要麽去西北。”
“那你自己是怎麽考慮的?”想了想後,李言誠還是沒有著急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反問道。
“我?”看著手中還未點著的煙,羅揚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一抹茫然之色,看得出來,他似乎還沒什麽想法呢。
站在這個時代看,去哪裏其實都差不多,真要說起來,西北五省之一的秦省在現在發展的還算不錯。
當年因為大戰略的原因,國家投入到這邊建設的三線工程非常多,因為體製原因,現在的國企還是很耐打的,福利待遇好,連帶著城市經濟也好。
可再用不了幾年,到八十年代中葉,因為上邊堅持改開不動搖,東部沿海城市以及南方的城市,就會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老百姓更加開放的頭腦,率先發展起來。
等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國企改革,東北、西北這些地方就一言難盡了。
“怎麽?你還沒考慮這個問題嗎?”
“考慮是考慮了,我其實還想去西北,去秦省。”
“哦?你為什麽想去那邊?”
“可能是在那邊生活過一段時間,感覺能適應那邊的生活習慣吧。”
羅揚笑著將手中的煙點上。
“嗬嗬”
李言誠被他這個言論給直接逗笑了,笑了一會兒後,他非常幹脆的說道:“揚子,去南方吧,去改革的最前沿,去摸著石頭過河,去給後人開辟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在這條道路的起點上刻下你的名字。”
“去你的吧,還刻下我的名字,別是釘在恥辱柱上就好。不過……大誠,我怎麽感覺你似乎對走改開這條路非常看好,好像認定了能成功。”
這讓李言誠怎麽回答?
他總不能說他就是知道肯定能走出華夏特色的改開之路吧。
“我對那位有信心。”
李言誠沒有高談闊論的說什麽,隻是淡淡的說了句。
他這句話讓羅揚愣了半天,因為老爺子的緣故,他在家裏就能接觸到上邊諸位老爺子,對很多事情比外邊那些霧裏看花的人也要了解的清楚的多。
對許多政策的解讀也比外人要更明白一些。
但這時也是真的在摸著石頭過河,改開的調子是定下了,這條路該怎麽走下去,別說下邊人了,就算是定調子的人也是兩眼一摸黑。
更別提現在到底是向左還是向右還正在搖擺不定中。
強如羅老爺子都有些茫然,可是……
“大誠,別跟我打馬虎眼了,既然你建議我南下,就跟我好好的掏掏底。”
羅揚清楚的知道,眼前這個妹夫雖然隻是個社會局的專家,還掛了個辦公廳的副秘書長,但在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麵也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很多言論讓老頭子都要認真琢磨。
因為他不止一次見到和聽到這個妹夫和老爺子在書房裏討論這些。
甚至還有好幾次就連那位都臨時過來找李言誠聊了幾個小時。
要知道,這些老爺子的時間可是被卡的很準的,別說幾個小時了,沒有提前安排的情況下,能和誰聊十幾分鍾,那都是格外重視的表現。
在如何發展經濟這個問題上,李言誠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打算和老丈杆子講什麽。
可後來他發現不聊不行,老丈杆子的思想有些保守,跟往後的發展有點背道而馳的意思。
當然啦,除了他這個知道後邊事情的人,其他人並沒有覺得有什麽,這種問題大家各述己論很正常。
可李言誠知道不能讓老丈杆子這樣堅持保守思想,這是會出問題的。
不得已,他隻能有事兒沒事兒的多聊聊了。
李言誠很快就將腦袋清空,認真的看起了桌上的文件,每看完一份都會認真的寫上自己的意見然後簽字,處理完秘書整理出來的幾份文件後,時間已經來到了差幾分鍾十二點鍾。
順路將文件送到辦公室對麵的秘書室,李言誠走出了辦公樓,沒去食堂,而是來到停車場這邊,開上車駛離總部辦公區。
昨天晚上羅揚跟他打電話,找他有點事情,電話裏說不清,要見麵聊,說是中午過來。
可社會局總部在城西區,羅揚上班的電子廠在陽朝,他現在雖然已經升到副廠長了,也還沒有專門的配車,中午休息就兩個小時,等他趕過來黃花菜都涼了。
現在馬路上的車也不多,路的質量比以前要好的多,半個小時李言誠就趕到了電子廠大門口,他過來的時候,羅揚這個副廠長正一點都不講究的就坐在馬路牙子上正在抽煙,看到他的車開過來了,這才起身拍拍屁股。
“上車,找個飯館咱倆邊吃邊聊。”
“下個路口右拐有一家飯館。”坐到副駕駛位上羅揚就開始指路。
“你找我什麽事兒,電話裏還不好說。”
“不是什麽急事兒,等會兒再說吧。”
李言誠側頭看了眼神色雖然平靜,但又明顯有心事的二舅哥,見他現在沒有說下去的打算,便沒有在車上繼續追問,反正馬上就到飯館了,既然是他主動的,等到時候肯定會說。
“羅揚,爸媽身體都好著呢吧?”
“好著呢,有你這個專家出手給他們調理身體,這些年他們連感冒都幾乎沒發生過。”
要論調理身體,十年前的李言誠是拍馬也趕不上保健局那幾位中醫保健專家。
這些年跟他們混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大家互相交流,揚長補短,他在利用中藥材調理身體方麵的水平是直線上升。
對外人他除了利用針灸治病外,並不太開藥給調理身體,但對自己人就不同了,家裏這些人的身體都是他一手調理的,效果還不錯。
老爺子和老太太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尤其是羅老爺子,是正兒八經從戰場上走下來的,在戰場上留下的傷、暗疾可不少。
建國後又一心撲在工作上,無論是吃飯還是作息都有些混亂,身體狀況一直都不太好。
好在身邊有老太太這個大夫在,才能讓老爺子支撐下來,可老太太是西醫大夫,調理身體並不是西醫的優勢。
雖然之前也一直有保健局的中醫保健專家隨時給老爺子調理身體,但專家的水平再高,也抵不過病人的不配合。
其實也不能說老爺子不配合,他身邊有生活秘書以及專職特護在,隨時隨地都會提醒他該做什麽了,並不用本人太過操心。
但調理身體本就是個長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不管是專家也好,還是老爺子身邊的特護,說到底都是外人,尤其是保健專家,服務的對象是好多人,雖然他們的能力特別強,工作責任心也高,但做不到天天都盯著一個人。
而羅老爺子因為工作原因,也不可能動不動就去做檢查,所以他身體上的一些細微變化,專家也不可能隨時都掌握。
李言誠就不同了,他是老爺子的女婿,雖然不能一天到晚都跟在身邊,但一個星期七天,隻要他願意,兩個人又都不出差的情況下,天天見麵還是能做到的。
這就可以保證他掌握老爺子的身體情況,隨時調整調理身體的藥方。
這幾年下來,老爺子和老太太身體的暗疾已經被他調理的差不多了,就像羅揚剛才說的,連感冒都少有,身體非常棒。
當然,不止是老爺子和老太太,像羅揚兩口子,還有羅婷一家,包括他們愛人的父母,這些年李言誠也一直都在給他們調理身體。
他這些年跟那些保健專家的交流,對他在用藥方麵的提高還是卓有成效的。
李言誠和羅揚二人在車上也沒說正事兒,隻是隨便聊了幾句,說話間就來到了飯館。
點好菜,等服務員離開後,羅家的二公子這才說起了今天的目的。
“大誠,今天找你過來主要是想讓你幫我拿個主意。”
“幫你拿什麽主意?”
正拿著茶壺倒水的李言誠聞言手下一頓,有些好奇的看向二舅哥。
“我離開電子廠到政府部門工作,你覺得怎麽樣?”
“調離現在的工作崗位?老爺子給你安排的?”
“是啊!”端起李言誠倒好的茶水喝了一口後,羅揚點了點頭。
“老頭子的意思是讓我下基層鍛煉。”
“下基層……”給自己麵前的茶杯倒滿水,李言誠端起茶杯聞了聞杯子裏的茉莉花茶的香味。
他現在也越來越喜歡喝茉莉花茶了,尤其喜歡聞這種淡淡的清香味。
“以你現在這個級別直接下基層嗎?”
羅揚現在是電子廠的業務副廠長,電子廠是部屬企業,級別為正司局級,他這個副廠長的行政級別為副司局級,還不到四十,又是真正的老牌大學生,稱的上年輕有為了,畢竟這年頭論資排輩的現象非常嚴重。
當然,羅老爺子的存在在其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羅揚現在下基層,那肯定就是進政府部門了,以他目前的級別來說,這個基層最低就是哪個地區或者地級市,去縣上就沒法安排了。
“對,讓我下基層如果還要降低級別那我肯定不會同意。”
“那你想讓我拿什麽主意?”接過羅揚遞來的煙點上,李言誠便有些好奇的問道。
既然是老爺子安排好的事情,正常來說,羅揚是想不聽都不行,更何況他也不是那種叛逆之人。
“去哪裏,我想讓你幫我拿的主意是應該去哪裏。”
“這樣啊,老爺子給了你幾個選項?”
“三個”羅揚豎起三根手指示意了一下。
“一是南下……”
南下?
李言誠挑了挑眉頭,張嘴打斷了羅揚未說完的話。
“你說的南下是不是去十來天前上邊才批準成立的那個地方?”
“呃……”羅揚的臉上浮現出一抹驚訝的神色,他沒想到自己隻是說了個南下,李言誠就能猜到具體地方。
“沒錯,就是去那裏。”
好地方!
見自己沒猜錯,李言誠在心底點了點頭,其它倆地方他覺得都可以不用聽了,去這個地方準沒錯。
不過他還是打算聽完了再發表意見。
“其它兩個地方是哪裏?”
“第二就是到京市下麵的哪個縣去。”
京市的行政級別高,下麵所屬縣區的行政級別相應的也水漲船高,羅揚下去也隻能擔任副職,倒也沒有降級。
不過一聽是留在這裏,哪怕是到下邊的縣上,李言誠在心裏就已經把這個選項給pass掉了。
其實留京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裏可是華夏的政治經濟中心,哪怕下麵的縣上,任何一個職位都是香餑餑。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這裏的工作也不好開展,一個蘿卜一個坑,你上去了,就擋了別人的路,羅揚還是這麽年輕。
他這一上去,擋住的可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路,他今後的所作所為都會被有心人放到放大鏡下觀察,但凡敢有一點疏忽,麵臨的壓力都要比別人大的多。
有的人可以把壓力轉化為動力,但有的人就沒這個能力了。
羅揚的能力確實不錯,要不然就算有老爺子的因素在,也不會這麽輕鬆的僅十年就走到部屬企業的副廠長這個位置上。
因為他這個副廠長可不是混日子那種,他可是貨真價實的主管業務的副廠長,在電子廠是除了廠長和組織那邊的主任之外的三把手,手握實權的那種。
但地方和企業不同,羅揚從沒有在地方政府任職的經驗,就這樣貿貿然的一頭紮進京市這個非常深的泥潭裏,對他來說不是什麽好事情,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被人當槍使了。
“第三是去哪裏?”
“西北五省的某個地方。”
得,還是乖乖南下吧。
聽到要麽去這個地方,李言誠的嘴角不由得就抽搐了兩下。
不是他對這邊有什麽偏見,上一世他就是這邊人,哪怕是這一世,他骨子裏還認為自己的故鄉在這裏,平時吃飯也愛吃麵食,在家裏做飯時還經常做點羊肉泡饃或者肉夾饃吃。
但比起南方和東部沿海城市,在這邊想發展起來也確實很難,無論是經濟還是職業發展。
“老爺子有沒有給你推薦去哪裏?”
“有,要麽南下,要麽去西北。”
“那你自己是怎麽考慮的?”想了想後,李言誠還是沒有著急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反問道。
“我?”看著手中還未點著的煙,羅揚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一抹茫然之色,看得出來,他似乎還沒什麽想法呢。
站在這個時代看,去哪裏其實都差不多,真要說起來,西北五省之一的秦省在現在發展的還算不錯。
當年因為大戰略的原因,國家投入到這邊建設的三線工程非常多,因為體製原因,現在的國企還是很耐打的,福利待遇好,連帶著城市經濟也好。
可再用不了幾年,到八十年代中葉,因為上邊堅持改開不動搖,東部沿海城市以及南方的城市,就會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老百姓更加開放的頭腦,率先發展起來。
等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國企改革,東北、西北這些地方就一言難盡了。
“怎麽?你還沒考慮這個問題嗎?”
“考慮是考慮了,我其實還想去西北,去秦省。”
“哦?你為什麽想去那邊?”
“可能是在那邊生活過一段時間,感覺能適應那邊的生活習慣吧。”
羅揚笑著將手中的煙點上。
“嗬嗬”
李言誠被他這個言論給直接逗笑了,笑了一會兒後,他非常幹脆的說道:“揚子,去南方吧,去改革的最前沿,去摸著石頭過河,去給後人開辟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在這條道路的起點上刻下你的名字。”
“去你的吧,還刻下我的名字,別是釘在恥辱柱上就好。不過……大誠,我怎麽感覺你似乎對走改開這條路非常看好,好像認定了能成功。”
這讓李言誠怎麽回答?
他總不能說他就是知道肯定能走出華夏特色的改開之路吧。
“我對那位有信心。”
李言誠沒有高談闊論的說什麽,隻是淡淡的說了句。
他這句話讓羅揚愣了半天,因為老爺子的緣故,他在家裏就能接觸到上邊諸位老爺子,對很多事情比外邊那些霧裏看花的人也要了解的清楚的多。
對許多政策的解讀也比外人要更明白一些。
但這時也是真的在摸著石頭過河,改開的調子是定下了,這條路該怎麽走下去,別說下邊人了,就算是定調子的人也是兩眼一摸黑。
更別提現在到底是向左還是向右還正在搖擺不定中。
強如羅老爺子都有些茫然,可是……
“大誠,別跟我打馬虎眼了,既然你建議我南下,就跟我好好的掏掏底。”
羅揚清楚的知道,眼前這個妹夫雖然隻是個社會局的專家,還掛了個辦公廳的副秘書長,但在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麵也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很多言論讓老頭子都要認真琢磨。
因為他不止一次見到和聽到這個妹夫和老爺子在書房裏討論這些。
甚至還有好幾次就連那位都臨時過來找李言誠聊了幾個小時。
要知道,這些老爺子的時間可是被卡的很準的,別說幾個小時了,沒有提前安排的情況下,能和誰聊十幾分鍾,那都是格外重視的表現。
在如何發展經濟這個問題上,李言誠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打算和老丈杆子講什麽。
可後來他發現不聊不行,老丈杆子的思想有些保守,跟往後的發展有點背道而馳的意思。
當然啦,除了他這個知道後邊事情的人,其他人並沒有覺得有什麽,這種問題大家各述己論很正常。
可李言誠知道不能讓老丈杆子這樣堅持保守思想,這是會出問題的。
不得已,他隻能有事兒沒事兒的多聊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