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個體
從下鄉支醫開始重走人生路 作者:我是小木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之前李言誠雖然也勸過這位老同學放棄手中的生意,可說的都比較隱晦,隻是話裏話外暗戳戳的點一下,哪裏會像今天這樣直接挑明了說。
第一次聽到這麽直白的勸告,朱永揚都不知道該怎麽接話了。
放棄嗎?
手底下那些兄弟們怎麽辦?
不放棄?
今天這位老同學把話都說的這麽直白了,他不傻,相反非常聰明,沒有一定的頭腦和膽子,也不可能在那個年月裏掙到錢。
朱永揚心裏很清楚,今兒如果拒絕,那麽他跟這位老同學的關係可能也就要到此結束了。
可是……
看到他悶著頭不說話隻抽煙,李言誠也沒再追著說什麽,端起石桌上的茶杯喝了口水,又拿起媳婦兒剛才給泡的那壺茶續滿,也坐在那裏埋頭抽煙不吱聲。
直到手中的煙抽完,將煙蒂在桌上的煙灰缸裏撚滅,朱永揚才長出一口氣,有些猶豫的問道。
“大誠,是不是……是不是要有什麽動靜了?”
“動靜一直都有,你又不是不知道,什麽時候也沒放開了讓倒騰票據啊。”李言誠笑嗬嗬的接了一句。
“我……”
嗯?
就在朱永揚剛想說什麽的時候,忽然愣了一下,不對啊,這話裏有話。
倒騰票據?沒放開了讓倒騰票據?
可自己幹的不止是倒騰票據的活啊,還倒騰老百姓急缺的一些生活物資呢。
是沒說,還是說……
就在朱永揚愣神的工夫,李言誠開口了,他不打算讓這位老同學瞎猜了。
“行了老朱,你也別瞎琢磨了,我的意思就是倒騰那些票據的買賣你最好收手不要做了,當然,你下麵的人誰想做,你可以交給他去做,但你一定要抽身出來。
還有你私下裏買賣的那些生活物資,像那些衣服啊鞋啊水果罐頭等等這些東西,如果還想繼續賣可以,但一定要注意,別再搞的那麽大張旗鼓,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你有貨一樣,最好能想辦法把自己慢慢摘出去。”
聽到這裏,朱永揚已經在心底鬆了一口氣。
倒騰這些小東西的買賣還能繼續做,那就問題不大,至於說把自己摘出去,就算李言誠不說,他也是這麽想的。
現在手裏有錢,家裏有媳婦兒有孩子,他也不想再像以前那樣提著腦袋幹這些事兒了。
“大誠你放心,這次我一定聽你的。”
“嗯”李言誠點了下頭,想想又繼續說道:“我知道你這家夥腦子活泛,真讓你閑到家裏你肯定也閑不下來。”
“嘿嘿”朱永揚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
從父母不在了,他小小一點點就要照顧弟弟妹妹的生活,這一忙活就是近三十年,現在讓他猛不丁啥也不幹就在家裏享受,他還真坐不住。
“大誠,你一天接觸的都是上邊的領導,對政策的理解比我們這些人要透的多,有沒有什麽合理合法的生意能做啊。”
“你別說,還真有。”
“什麽生意?”聽到李言誠說有合理合法的生意能做,朱永揚的眼睛一下就亮了,急忙追問道。
錢,這些年倒騰下來,他手裏最起碼有十幾萬能用的錢,按照現在的消費水平,他就是什麽都不做,到死也花不完。
可他不想現在就過上退休的生活什麽都不幹,如果能有合理合法的賺錢機會,他一定不會錯過的。
“房子”
“呃……大誠你說什麽?房……房子?”
朱永揚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坐在對麵的老同學,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沒錯,就是房子。”
“不是,我沒理解你的意思,房子怎麽賺錢?”
李言誠說的房子指的就是商品房。
七九年的時候,滬市那邊一家企業推出了幾十套住宅,這些房子全部賣給了華僑家屬,這就是國內商品房的雛形。
今年四月,上邊明確地提出了住房製度改革的總體思路,提出要走住房商品化的道路。
六月份,商品房的政策正式實施,商品房的思想提出以後,首先是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個別試點。
京市也撈到了一個試點,那幾棟房子正在建設當中,據李言誠所知,這批房子最大麵積一百二十多平,最小麵積八十多平。
這裏所說的麵積指的可是使用麵積,不是建築麵積,也沒有公攤,也就是說,落到住戶手中的房屋麵積是實打實的說多少就是多少。
不像後世,都不說那坑爹的百分之多少的公攤了,光那個建築麵積都夠讓人惱火的,一百平的房屋到手真正能用的麵積能有七十平都算是好的。
這批試點建設的商品房最終賣多少錢現在價格還沒核算出來,但最大麵積的那種房子也不會超過五千塊錢。
這個五千塊錢可是一套,不是一平方。
當然啦,現在全國職工年平均收入也才八百塊錢左右,這五千塊錢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最關鍵的是什麽,這批商品房推出後沒人買。
有工作的都在等單位蓋房,沒工作的就不用說了,想買也買不起。
還有一部分人是想買不敢買,為啥?擔心槍打出頭鳥。
“房子……”
……
“沈所長,你們這一天到晚的也是忙的停不下來啊。”
“沒辦法啊金處,這段時間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治安案件頻發,不是這兒把人打了,就是那兒把人砍了。”
“把人都砍了還治安案件?”金智海挑了挑眉頭,看著剛進屋的澱海分局下屬的派出所所長問道。
“砍的倒是不重,被砍的也願意和解,都是一幫年輕小子,聚在一起兩句話說不對可能就上頭了,現在打完了被我們一抓知道害怕了,家裏人跑前跑後的求爺爺告奶奶。
被砍的那邊見這邊願意承擔醫藥費,還願意給賠償,也就同意和解,至於我們這邊……”
說到這裏,沈所長看著金智海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金處您也是從咱們基層上去的,派出所警力不夠,當事人雙方都願意和解,我們……嘿嘿!”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金智海點了點頭,剛想把話題轉移開說到八二八案件的調查走訪上呢,忽然又想到了什麽。
“沈所長,你剛才說這段時間治安案件頻發?”
“對,其實也不是這段時間了,從去年開始打架鬥毆,偷東西,甚至還有搶劫的案件就開始多了起來。”
“知青”
“啊?”沈所長愣了一下,一臉茫然的問道:“金處,您說知青是什麽意思?”
“我說這些案件的當事人是不是都是知青,這麽說吧,嫌犯是不是都是知青?”
“呃……這……這我還真沒注意過,金處,您為什麽覺得會是知青?”
“你先查一下這段時間處理的這些治安案件的卷宗,看看情況再說。”金智海沒有回答沈所長的這個問題,隻是屈指敲了下桌子。
能想到知青,是因為李言誠有一次在聊天的時候跟他提到過前些年下鄉的知青回來後沒事兒幹,肯定要無事生非。
如果治安環境惡劣真的跟這些知青有關,還是要想辦法跟上邊匯報一下,想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才行。
當然,這個問題他們公安部門肯定解決不了,這不是抓一批,關一批,打靶一批就能解決的問題。
那樣做,隻能是暫時壓製一下。
他記得李言誠說過,要從根上解決問題,還是得讓這些人有事情做。
隻有讓這些閑的學驢叫的人都有事兒做,能掙到錢吃飽飯,這樣一來這些人才不會再無聊的滿大街溜達。
這個問題其實上邊早就注意到了,今年年初下發的允許發展個體經濟的文件,就是為了解決無業遊民的問題。
下邊,尤其是內地那邊,因為對政策吃的還不透,再加上領導也比較謹慎,所以這個個體經濟的發展還比較緩慢,做生意還都是偷偷來,就害怕政策上再有個什麽反複,就要倒黴。
京市這邊到底是天子腳下,對於一些新出台的政策理解的比較透徹,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個體戶注冊就已經上千戶了,如果擴大到全國,到今年年底,這個數字會上萬。
而再過兩三年,全國的個體戶注冊數量會破百萬。
沒有注冊,自己私下裏練攤的就更多了。
發展個體經濟其實也是個試驗。
個體經濟的承載力還是有點小,擔負不了國家發展的重量,私營經濟的發展是必然的,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個體戶?”房子的事情還沒搞明白呢,李言誠又轉到了個體戶上,這個彎拐的有點大,朱永揚感覺自己腦袋是嗡嗡的
“對,注冊成個體戶。”
“大誠,我知道上邊有文件,可是……”
朱永揚一臉的為難之色。
注冊個體戶的人確實不少,但其實這些人幹的也是膽顫心驚,萬一有個萬一呢,政策萬一有改變呢?
別說,有的地方政策還真有改變,今年看著好好的,明後年有好幾個地方都出事兒了。
其實應該怎麽說呢,個體戶個體戶,強調的是個體。
可有些地方有些人,生生的把個體戶給幹成私營了。
招人幹活!
這性質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個體戶,你和你老婆哪怕帶上爹媽一起做還無所謂,可招外人來幹活,你給付工資,這不就成了資本家了麽。
本來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別人都是小心翼翼的一厘米一厘米的往前挪,你直接跨了個大步,那肯定要扯到那啥啊。
對於朱永揚來說,他手底下那些討生活的兄弟們就是給他打工的,掙的錢都是他分潤出去的,所以啊,個體戶他敢幹,可雇人……
“可是什麽?”李言誠笑嗬嗬的說道:“你讓他們都注冊個個體戶的身份,你們之間的關係是合作關係不就好了。”
!!!
朱永揚的眼睛瞪的比牛眼還要大,眼珠子差點從眼眶裏凸出來。
我擦!還能這樣玩?
這種方法還是李言誠從後世那隻黃袋鼠那裏學來的,為了不跟那上百萬的騎手扯上勞動關係,黃袋鼠的人力資源也是下了番工夫的。
“不過老朱,幹個體,就要走正規渠道好好幹,這些年你積累的關係也不少,想辦法弄些計劃外的,老百姓急需的生活物資往外賣,別光盯著城裏,下麵那幾個縣你也可以安排人背著東西過去賣,隻要價格便宜,東西好,又不要票,想賺錢還是很容易的。”
南方那邊還沒有發展起來,等那邊發展起來,南來北往的背包客就多了。
現在去那邊其實也能買到便宜貨,都是些水貨,靠著海邊的那些個地方,靠海吃海,生產隊就有船,可打魚多累啊,想歪門邪道的路子發財的人就越來越多,那些地方的人本身海外關係就多,路子野。
據說,整村整村做這個都有不少。
可弄那玩意如果被抓了,哪怕你隻是個賣貨的,嗬嗬……
被罰個傾家蕩產都是最便宜的處罰了,有的村子裏大行動過後幾乎沒有青壯年了。
另外就是朱永揚現在搞得倒騰票據了,你賣點通過關係搞來的計劃外生活物資,哪怕是風扇、電視、自行車等等這類大件貴重物資,隻要是有出處的,被查到了都是睜隻眼閉隻眼,了不得就是沒收。
可倒騰票據這個東西,如果現在還繼續做,那麽三年後是肯定跑不了的。
到那時候,朱永揚維係的那些關係準保沒人敢幫他說話。
別說那些人了,就是李言誠也不敢,那些現在瀟灑的某幾代們到那時候被哢嚓的又不是一個兩個,時代的塵埃看似很輕,但不管落在誰的肩頭都重逾千斤。
李言誠不想自己這位老同學將來也被拉出去公審後打靶,所以他才跟朱永揚說這麽多。
至於願不願意聽,那就是他自己的選擇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關係就算再好,他可以拉一次兩次,但不可能一直不停的幫襯下去。
他的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甚至連後路都給指明了,可如果朱永揚還是不知好歹,那他以後就不介意搬著板凳看戲了。
第一次聽到這麽直白的勸告,朱永揚都不知道該怎麽接話了。
放棄嗎?
手底下那些兄弟們怎麽辦?
不放棄?
今天這位老同學把話都說的這麽直白了,他不傻,相反非常聰明,沒有一定的頭腦和膽子,也不可能在那個年月裏掙到錢。
朱永揚心裏很清楚,今兒如果拒絕,那麽他跟這位老同學的關係可能也就要到此結束了。
可是……
看到他悶著頭不說話隻抽煙,李言誠也沒再追著說什麽,端起石桌上的茶杯喝了口水,又拿起媳婦兒剛才給泡的那壺茶續滿,也坐在那裏埋頭抽煙不吱聲。
直到手中的煙抽完,將煙蒂在桌上的煙灰缸裏撚滅,朱永揚才長出一口氣,有些猶豫的問道。
“大誠,是不是……是不是要有什麽動靜了?”
“動靜一直都有,你又不是不知道,什麽時候也沒放開了讓倒騰票據啊。”李言誠笑嗬嗬的接了一句。
“我……”
嗯?
就在朱永揚剛想說什麽的時候,忽然愣了一下,不對啊,這話裏有話。
倒騰票據?沒放開了讓倒騰票據?
可自己幹的不止是倒騰票據的活啊,還倒騰老百姓急缺的一些生活物資呢。
是沒說,還是說……
就在朱永揚愣神的工夫,李言誠開口了,他不打算讓這位老同學瞎猜了。
“行了老朱,你也別瞎琢磨了,我的意思就是倒騰那些票據的買賣你最好收手不要做了,當然,你下麵的人誰想做,你可以交給他去做,但你一定要抽身出來。
還有你私下裏買賣的那些生活物資,像那些衣服啊鞋啊水果罐頭等等這些東西,如果還想繼續賣可以,但一定要注意,別再搞的那麽大張旗鼓,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你有貨一樣,最好能想辦法把自己慢慢摘出去。”
聽到這裏,朱永揚已經在心底鬆了一口氣。
倒騰這些小東西的買賣還能繼續做,那就問題不大,至於說把自己摘出去,就算李言誠不說,他也是這麽想的。
現在手裏有錢,家裏有媳婦兒有孩子,他也不想再像以前那樣提著腦袋幹這些事兒了。
“大誠你放心,這次我一定聽你的。”
“嗯”李言誠點了下頭,想想又繼續說道:“我知道你這家夥腦子活泛,真讓你閑到家裏你肯定也閑不下來。”
“嘿嘿”朱永揚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
從父母不在了,他小小一點點就要照顧弟弟妹妹的生活,這一忙活就是近三十年,現在讓他猛不丁啥也不幹就在家裏享受,他還真坐不住。
“大誠,你一天接觸的都是上邊的領導,對政策的理解比我們這些人要透的多,有沒有什麽合理合法的生意能做啊。”
“你別說,還真有。”
“什麽生意?”聽到李言誠說有合理合法的生意能做,朱永揚的眼睛一下就亮了,急忙追問道。
錢,這些年倒騰下來,他手裏最起碼有十幾萬能用的錢,按照現在的消費水平,他就是什麽都不做,到死也花不完。
可他不想現在就過上退休的生活什麽都不幹,如果能有合理合法的賺錢機會,他一定不會錯過的。
“房子”
“呃……大誠你說什麽?房……房子?”
朱永揚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坐在對麵的老同學,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沒錯,就是房子。”
“不是,我沒理解你的意思,房子怎麽賺錢?”
李言誠說的房子指的就是商品房。
七九年的時候,滬市那邊一家企業推出了幾十套住宅,這些房子全部賣給了華僑家屬,這就是國內商品房的雛形。
今年四月,上邊明確地提出了住房製度改革的總體思路,提出要走住房商品化的道路。
六月份,商品房的政策正式實施,商品房的思想提出以後,首先是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個別試點。
京市也撈到了一個試點,那幾棟房子正在建設當中,據李言誠所知,這批房子最大麵積一百二十多平,最小麵積八十多平。
這裏所說的麵積指的可是使用麵積,不是建築麵積,也沒有公攤,也就是說,落到住戶手中的房屋麵積是實打實的說多少就是多少。
不像後世,都不說那坑爹的百分之多少的公攤了,光那個建築麵積都夠讓人惱火的,一百平的房屋到手真正能用的麵積能有七十平都算是好的。
這批試點建設的商品房最終賣多少錢現在價格還沒核算出來,但最大麵積的那種房子也不會超過五千塊錢。
這個五千塊錢可是一套,不是一平方。
當然啦,現在全國職工年平均收入也才八百塊錢左右,這五千塊錢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最關鍵的是什麽,這批商品房推出後沒人買。
有工作的都在等單位蓋房,沒工作的就不用說了,想買也買不起。
還有一部分人是想買不敢買,為啥?擔心槍打出頭鳥。
“房子……”
……
“沈所長,你們這一天到晚的也是忙的停不下來啊。”
“沒辦法啊金處,這段時間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治安案件頻發,不是這兒把人打了,就是那兒把人砍了。”
“把人都砍了還治安案件?”金智海挑了挑眉頭,看著剛進屋的澱海分局下屬的派出所所長問道。
“砍的倒是不重,被砍的也願意和解,都是一幫年輕小子,聚在一起兩句話說不對可能就上頭了,現在打完了被我們一抓知道害怕了,家裏人跑前跑後的求爺爺告奶奶。
被砍的那邊見這邊願意承擔醫藥費,還願意給賠償,也就同意和解,至於我們這邊……”
說到這裏,沈所長看著金智海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金處您也是從咱們基層上去的,派出所警力不夠,當事人雙方都願意和解,我們……嘿嘿!”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金智海點了點頭,剛想把話題轉移開說到八二八案件的調查走訪上呢,忽然又想到了什麽。
“沈所長,你剛才說這段時間治安案件頻發?”
“對,其實也不是這段時間了,從去年開始打架鬥毆,偷東西,甚至還有搶劫的案件就開始多了起來。”
“知青”
“啊?”沈所長愣了一下,一臉茫然的問道:“金處,您說知青是什麽意思?”
“我說這些案件的當事人是不是都是知青,這麽說吧,嫌犯是不是都是知青?”
“呃……這……這我還真沒注意過,金處,您為什麽覺得會是知青?”
“你先查一下這段時間處理的這些治安案件的卷宗,看看情況再說。”金智海沒有回答沈所長的這個問題,隻是屈指敲了下桌子。
能想到知青,是因為李言誠有一次在聊天的時候跟他提到過前些年下鄉的知青回來後沒事兒幹,肯定要無事生非。
如果治安環境惡劣真的跟這些知青有關,還是要想辦法跟上邊匯報一下,想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才行。
當然,這個問題他們公安部門肯定解決不了,這不是抓一批,關一批,打靶一批就能解決的問題。
那樣做,隻能是暫時壓製一下。
他記得李言誠說過,要從根上解決問題,還是得讓這些人有事情做。
隻有讓這些閑的學驢叫的人都有事兒做,能掙到錢吃飽飯,這樣一來這些人才不會再無聊的滿大街溜達。
這個問題其實上邊早就注意到了,今年年初下發的允許發展個體經濟的文件,就是為了解決無業遊民的問題。
下邊,尤其是內地那邊,因為對政策吃的還不透,再加上領導也比較謹慎,所以這個個體經濟的發展還比較緩慢,做生意還都是偷偷來,就害怕政策上再有個什麽反複,就要倒黴。
京市這邊到底是天子腳下,對於一些新出台的政策理解的比較透徹,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個體戶注冊就已經上千戶了,如果擴大到全國,到今年年底,這個數字會上萬。
而再過兩三年,全國的個體戶注冊數量會破百萬。
沒有注冊,自己私下裏練攤的就更多了。
發展個體經濟其實也是個試驗。
個體經濟的承載力還是有點小,擔負不了國家發展的重量,私營經濟的發展是必然的,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個體戶?”房子的事情還沒搞明白呢,李言誠又轉到了個體戶上,這個彎拐的有點大,朱永揚感覺自己腦袋是嗡嗡的
“對,注冊成個體戶。”
“大誠,我知道上邊有文件,可是……”
朱永揚一臉的為難之色。
注冊個體戶的人確實不少,但其實這些人幹的也是膽顫心驚,萬一有個萬一呢,政策萬一有改變呢?
別說,有的地方政策還真有改變,今年看著好好的,明後年有好幾個地方都出事兒了。
其實應該怎麽說呢,個體戶個體戶,強調的是個體。
可有些地方有些人,生生的把個體戶給幹成私營了。
招人幹活!
這性質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個體戶,你和你老婆哪怕帶上爹媽一起做還無所謂,可招外人來幹活,你給付工資,這不就成了資本家了麽。
本來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別人都是小心翼翼的一厘米一厘米的往前挪,你直接跨了個大步,那肯定要扯到那啥啊。
對於朱永揚來說,他手底下那些討生活的兄弟們就是給他打工的,掙的錢都是他分潤出去的,所以啊,個體戶他敢幹,可雇人……
“可是什麽?”李言誠笑嗬嗬的說道:“你讓他們都注冊個個體戶的身份,你們之間的關係是合作關係不就好了。”
!!!
朱永揚的眼睛瞪的比牛眼還要大,眼珠子差點從眼眶裏凸出來。
我擦!還能這樣玩?
這種方法還是李言誠從後世那隻黃袋鼠那裏學來的,為了不跟那上百萬的騎手扯上勞動關係,黃袋鼠的人力資源也是下了番工夫的。
“不過老朱,幹個體,就要走正規渠道好好幹,這些年你積累的關係也不少,想辦法弄些計劃外的,老百姓急需的生活物資往外賣,別光盯著城裏,下麵那幾個縣你也可以安排人背著東西過去賣,隻要價格便宜,東西好,又不要票,想賺錢還是很容易的。”
南方那邊還沒有發展起來,等那邊發展起來,南來北往的背包客就多了。
現在去那邊其實也能買到便宜貨,都是些水貨,靠著海邊的那些個地方,靠海吃海,生產隊就有船,可打魚多累啊,想歪門邪道的路子發財的人就越來越多,那些地方的人本身海外關係就多,路子野。
據說,整村整村做這個都有不少。
可弄那玩意如果被抓了,哪怕你隻是個賣貨的,嗬嗬……
被罰個傾家蕩產都是最便宜的處罰了,有的村子裏大行動過後幾乎沒有青壯年了。
另外就是朱永揚現在搞得倒騰票據了,你賣點通過關係搞來的計劃外生活物資,哪怕是風扇、電視、自行車等等這類大件貴重物資,隻要是有出處的,被查到了都是睜隻眼閉隻眼,了不得就是沒收。
可倒騰票據這個東西,如果現在還繼續做,那麽三年後是肯定跑不了的。
到那時候,朱永揚維係的那些關係準保沒人敢幫他說話。
別說那些人了,就是李言誠也不敢,那些現在瀟灑的某幾代們到那時候被哢嚓的又不是一個兩個,時代的塵埃看似很輕,但不管落在誰的肩頭都重逾千斤。
李言誠不想自己這位老同學將來也被拉出去公審後打靶,所以他才跟朱永揚說這麽多。
至於願不願意聽,那就是他自己的選擇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關係就算再好,他可以拉一次兩次,但不可能一直不停的幫襯下去。
他的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甚至連後路都給指明了,可如果朱永揚還是不知好歹,那他以後就不介意搬著板凳看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