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負重前行
從下鄉支醫開始重走人生路 作者:我是小木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言誠前腳剛回到衛生室,還沒坐下呢,後腳就來了個人要看病。
也不能說是看病,是看傷。
這人以前出任務的時候受過傷,身上被刀劃傷、捅傷了兩處。
傷口早就長好了,可一遇到變天或者冬天天冷的時候,傷口就會酸痛,端的是難受無比。
以前碰到這種情況,就隻能是吃止疼藥,今天這不是來了個新大夫麽,所以這人就想著看這位新大夫有沒有什麽辦法。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疼痛是由於氣、血、濕、冷、熱等因素在經絡中異常運行造成的,當經絡受阻或不通時,氣血的運行受阻,就會出現疼痛的感覺。
換到今天這個人身上,就是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
讓李言誠治療也簡單,針刺,連藥都不用吃,二十分鍾後,當身上的針拔掉後,那人用手指不停地戳戳著自己身上的傷口,一臉的驚喜。
“李大夫,我這是不是就好啦?”
“談不上好,現在是七月份,我估計到年底或者明年元月,也就是冬天天冷的時候,那種酸疼的感覺就又會出現,沒關係,你到時候再來找我就可以,根據你的身體狀態,做上兩三次就不會再痛啦。”
雖然還會再疼,但一想到能堅持半年,這人就已經非常滿足了。
“謝謝李大夫,謝謝李大夫。”
“不用客氣,應該的。”
“呃……我還用不用吃什麽藥?”
“不用,那些止疼藥什麽的以後還是少吃,覺得哪裏不舒服的,來找我就行,別老用止疼藥對付,身體底子再好,也經不住折騰。”
“我知道了,謝謝李大夫,我先過去了。”
“嗯”
沒想到新大夫看著年輕,但手頭還真有兩把刷子,這人穿好衣服興高采烈的抬腳就往外走,剛走兩步又停了下來,轉頭問到。
“李大夫,咱們處有好幾個兄弟跟我的情況差不多,都是隻要一變天,已經愈合的傷口就會酸疼,他們是不是也可以過來做針灸?”
“沒問題啊,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還有誰不舒服的你讓他們過來就行。”
“好,我這就叫他們去。”
半下午的時間,因為針不夠,隻能一個接一個的來,總共做了七個人,在家的都已經做完了,據說在外邊出任務的還有幾個。
其中最重的是辦公室副主任厲誌光,很獨特的一個姓。
早上蘇孝同帶他跟同事們見麵的時候,他隻感覺這位厲副主任的右腿有問題,但也沒多想。
剛才人過來後他才知道,這位副主任的右腿遠不是有問題那麽簡單,而是大腿以下壓根就沒有,是建國十年他執行抓捕任務的時候被炸斷的,現在裝的是個他找人給他做的義肢。
對這些在執行任務中受傷甚至犧牲的人,李言誠打心底深深的敬佩,就像後世網上流傳的那句話一樣,哪有什麽歲月靜好,隻不過是有人在替伱負重前行罷了。
送走了最後來的厲副主任,李言誠鬆了一口氣後才注意到,包括那位劉護士在內的三位護士,正站在房子角落兩眼冒光的看著他。
“你們幹嘛這樣看我?”
“李大夫,曉亞說您醫術非常高明,剛才我們也算是見識了,平時您沒事兒的時候能不能……能不能給我們三個講講課,中醫西醫都可以。”
說話的護士叫楊雯,是三人中年紀最大的一位,今年二十九歲,她口中的曉亞就是李言誠之前在公安醫院就見過的劉護士。
看著身著白大褂的三人眼中流露出的渴望的眼神,李言誠腦海中忽然就冒出了些許不正常的畫麵,他不自覺的就抖了下身子,趕忙將那些見不得人的畫麵驅逐出腦海。
“呃……沒什麽事兒的話當然可以,但我想說的是,轉崗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每年都有名額限製,你們應該很清楚的,我覺得沒必要非得盯著往醫生崗轉,中、西藥房那個崗其實也很不錯,轉崗考試相對還能簡單些。”
護士崗勞心勞力,年紀稍大點精力不濟就幹不動了,如果沒有什麽特殊關係轉到行政崗去,四十歲以後真的是要命。
所以現在的護士基本都是畢業後分到醫院後就開始自學,能轉崗就盡量轉崗。
可編製有限,轉崗考試是擇優選取,而且還有數量限製,據李言誠所知,第一醫院那邊婦產科就有個護士已經參加五次轉崗考試了,依然還是護士。
她就是不聽勸,婦產科的丁主任早就告訴過她,讓她別光盯著想當醫生,去藥房也很不錯,可她就是不聽,現在好啦,未來兩三年第一醫院都不會空出來醫生編製,想考都沒得考。
他的話音剛落,楊雯和另一位姓徐的護士眼睛就更亮了。
二人異口同聲的說道:“我們就是準備考藥房的。”
她們三人的正式編製都在公安醫院,在這邊也相當於是借調過來的,跟李言誠不同的是她們的工資關係轉過來了。
如果能轉崗成功,就可以回醫院工作,那會輕鬆許多,如果能轉成醫生,也可以正式調過來,工資以及各項福利都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總之,轉崗可以說就是為了個人利益,當然啦,主要還是政策允許。
得到李言誠的應允,三位護士都非常高興,有個懂的人教,比自己在那兒瞎捉摸要好的多。
……
今天蘇孝同讓李言誠見識了一下什麽叫做工作效率,下午三點鍾才說的事情,等到六點下班的時候,他剛走出大門,就看到兩輛吉普車開了過來,朱家那倆兄弟已經被從京郊的某監獄被提出來了。
看到走出大門口的李言誠,蘇孝同讓車子拉著人先進去,他走下了車。
“朱家兄弟到底叫什麽?”
“老大叫朱永祥,老二叫朱永安。”
“朱永祥,朱永揚,嗬嗬,你別說,還真有可能是當時你們聽錯音了。”
“確實”蘇孝同深有同感的點點頭。
“從市局那邊查到他資料的時候,我一看這個名字就意識到,很有可能是因為那家夥當時口齒不是很清我們聽錯了。”
也不能說是看病,是看傷。
這人以前出任務的時候受過傷,身上被刀劃傷、捅傷了兩處。
傷口早就長好了,可一遇到變天或者冬天天冷的時候,傷口就會酸痛,端的是難受無比。
以前碰到這種情況,就隻能是吃止疼藥,今天這不是來了個新大夫麽,所以這人就想著看這位新大夫有沒有什麽辦法。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疼痛是由於氣、血、濕、冷、熱等因素在經絡中異常運行造成的,當經絡受阻或不通時,氣血的運行受阻,就會出現疼痛的感覺。
換到今天這個人身上,就是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
讓李言誠治療也簡單,針刺,連藥都不用吃,二十分鍾後,當身上的針拔掉後,那人用手指不停地戳戳著自己身上的傷口,一臉的驚喜。
“李大夫,我這是不是就好啦?”
“談不上好,現在是七月份,我估計到年底或者明年元月,也就是冬天天冷的時候,那種酸疼的感覺就又會出現,沒關係,你到時候再來找我就可以,根據你的身體狀態,做上兩三次就不會再痛啦。”
雖然還會再疼,但一想到能堅持半年,這人就已經非常滿足了。
“謝謝李大夫,謝謝李大夫。”
“不用客氣,應該的。”
“呃……我還用不用吃什麽藥?”
“不用,那些止疼藥什麽的以後還是少吃,覺得哪裏不舒服的,來找我就行,別老用止疼藥對付,身體底子再好,也經不住折騰。”
“我知道了,謝謝李大夫,我先過去了。”
“嗯”
沒想到新大夫看著年輕,但手頭還真有兩把刷子,這人穿好衣服興高采烈的抬腳就往外走,剛走兩步又停了下來,轉頭問到。
“李大夫,咱們處有好幾個兄弟跟我的情況差不多,都是隻要一變天,已經愈合的傷口就會酸疼,他們是不是也可以過來做針灸?”
“沒問題啊,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還有誰不舒服的你讓他們過來就行。”
“好,我這就叫他們去。”
半下午的時間,因為針不夠,隻能一個接一個的來,總共做了七個人,在家的都已經做完了,據說在外邊出任務的還有幾個。
其中最重的是辦公室副主任厲誌光,很獨特的一個姓。
早上蘇孝同帶他跟同事們見麵的時候,他隻感覺這位厲副主任的右腿有問題,但也沒多想。
剛才人過來後他才知道,這位副主任的右腿遠不是有問題那麽簡單,而是大腿以下壓根就沒有,是建國十年他執行抓捕任務的時候被炸斷的,現在裝的是個他找人給他做的義肢。
對這些在執行任務中受傷甚至犧牲的人,李言誠打心底深深的敬佩,就像後世網上流傳的那句話一樣,哪有什麽歲月靜好,隻不過是有人在替伱負重前行罷了。
送走了最後來的厲副主任,李言誠鬆了一口氣後才注意到,包括那位劉護士在內的三位護士,正站在房子角落兩眼冒光的看著他。
“你們幹嘛這樣看我?”
“李大夫,曉亞說您醫術非常高明,剛才我們也算是見識了,平時您沒事兒的時候能不能……能不能給我們三個講講課,中醫西醫都可以。”
說話的護士叫楊雯,是三人中年紀最大的一位,今年二十九歲,她口中的曉亞就是李言誠之前在公安醫院就見過的劉護士。
看著身著白大褂的三人眼中流露出的渴望的眼神,李言誠腦海中忽然就冒出了些許不正常的畫麵,他不自覺的就抖了下身子,趕忙將那些見不得人的畫麵驅逐出腦海。
“呃……沒什麽事兒的話當然可以,但我想說的是,轉崗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每年都有名額限製,你們應該很清楚的,我覺得沒必要非得盯著往醫生崗轉,中、西藥房那個崗其實也很不錯,轉崗考試相對還能簡單些。”
護士崗勞心勞力,年紀稍大點精力不濟就幹不動了,如果沒有什麽特殊關係轉到行政崗去,四十歲以後真的是要命。
所以現在的護士基本都是畢業後分到醫院後就開始自學,能轉崗就盡量轉崗。
可編製有限,轉崗考試是擇優選取,而且還有數量限製,據李言誠所知,第一醫院那邊婦產科就有個護士已經參加五次轉崗考試了,依然還是護士。
她就是不聽勸,婦產科的丁主任早就告訴過她,讓她別光盯著想當醫生,去藥房也很不錯,可她就是不聽,現在好啦,未來兩三年第一醫院都不會空出來醫生編製,想考都沒得考。
他的話音剛落,楊雯和另一位姓徐的護士眼睛就更亮了。
二人異口同聲的說道:“我們就是準備考藥房的。”
她們三人的正式編製都在公安醫院,在這邊也相當於是借調過來的,跟李言誠不同的是她們的工資關係轉過來了。
如果能轉崗成功,就可以回醫院工作,那會輕鬆許多,如果能轉成醫生,也可以正式調過來,工資以及各項福利都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總之,轉崗可以說就是為了個人利益,當然啦,主要還是政策允許。
得到李言誠的應允,三位護士都非常高興,有個懂的人教,比自己在那兒瞎捉摸要好的多。
……
今天蘇孝同讓李言誠見識了一下什麽叫做工作效率,下午三點鍾才說的事情,等到六點下班的時候,他剛走出大門,就看到兩輛吉普車開了過來,朱家那倆兄弟已經被從京郊的某監獄被提出來了。
看到走出大門口的李言誠,蘇孝同讓車子拉著人先進去,他走下了車。
“朱家兄弟到底叫什麽?”
“老大叫朱永祥,老二叫朱永安。”
“朱永祥,朱永揚,嗬嗬,你別說,還真有可能是當時你們聽錯音了。”
“確實”蘇孝同深有同感的點點頭。
“從市局那邊查到他資料的時候,我一看這個名字就意識到,很有可能是因為那家夥當時口齒不是很清我們聽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