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上《治安疏》!(5k)
諸天:從知否宰執天下開始 作者:花雪飄飄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後與新帝相爭,汴京的氣氛越發凝重。
太後撤簾還政的聲音越來越強烈,不少人都降低存在感,等待著結局出現的那一天。
文德殿
這一日,早朝過後,太後將宰輔大相公韓章單獨留下,有事相問。
“大相公,幾日前你在奏章中言道:天下久旱無雨,皇帝心中擔憂,願出城去太乙宮,進香祈雨,上表神靈。要用帝印,便拿走了玉璽,這麽多日,也該還回來了吧?”
太後的聲音看似平靜,實則微微動蕩的些許語氣,將她那有些緊張的心徹底顯露。
皇帝天生占著大義,一些特殊的情況,玉璽也不得不放出去。
隻是這一次,格外的有點久了。
以前,都是當天借當天還的。
玉璽不在手,太後說話的底氣都明顯不足。
“啟稟太後,陛下繼位以來,勤政愛民,聖德完備,今番秋雨,京城百姓瞻仰龍顏,無不歡心鼓舞,交口稱讚。”
韓章也不慌,他的學生是新帝黨絕對的核心,隻要將這次的新帝和太後之爭處理好,他便可以安然致仕還鄉。
不是人走茶涼的那種致仕還鄉,是百官相送的那種致仕還鄉。
小兒子如今在杭州的為官也是順風順水,未來文官高層必然有其一席之地。
如此,就更沒什麽可擔憂的。
“我沒問你這些,我說的是玉璽。”
看著宰輔大相公竟然在轉移話題,也不提玉璽,反而說起皇帝德行的事情,太後心裏就止不住的慌,一股不妙的感覺湧上心頭。
“治理天下,事務繁重,每每用到玉璽,不免麻煩太後。陛下實在於心不忍,便將玉璽留下,省卻日後諸般麻煩。”
韓章微微躬身,也不再轉移話題。
“你伱這是明搶啊?”
太後一陣心慌,忍不住嗬斥了一句。
韓章笑了,絲毫不懼,“大娘娘,陛下乃是天下之主,執掌玉璽本就是名正言順,何來明搶之說?”
“你!”
“枉你為兩朝老臣,當初先帝更是稱你為【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的賢良之人,你就這般誆騙我一個老婆子?”
太後氣得直搖頭,玉璽可是她有資格和新帝黨競爭的底氣之一,就這般讓人騙取了?
韓章沉默了,靜靜矗立了約莫十個呼吸。
他深思了不短的時間,旋即認真的望向太後,“當今陛下是個勵精圖治的人,老臣也不怕大娘娘的叱罵,便多說兩句。大娘娘,自古以來,太後攝政都是大忌,往往可得一時的勝利,可卻沒一個獲得最終勝利的。”
韓章頓了口氣,認真的繼續訴說,“大娘娘沒有骨肉血親,何必如此這般同陛下爭鬥?陛下是個良善的人,定然是願意供養大娘娘的。您,多想想吧!”
太後臉色一陣變換,一陣語塞,冷哼一聲,也不再與韓章辯駁。
韓章見太後沒有多說的意思,當即微微躬身,“既然大娘娘沒有別的事,那老臣就告退了?”
看著韓章那蒼白的鬢發,太後微微歎息。
她心裏也莫名有點發怵。
宰輔大相公的影響力實在太大,文官第一派係傾盡一切倒向新帝黨,這更是千載難逢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一個毫無根基的新帝登基,文官是斷然不敢全力倒向的。
一來,不清楚新帝的性子,也不清楚新帝的手段,不敢胡亂下注。
二來,即便有了偏向,多半也有所保留,頂層人物一定是有幾位偏向,但其餘幾位傾向於中立。
這樣一來,哪怕是有明確偏向的那幾位倒台,保持中立的那幾位也不太可能被直接貶官。
可這次的韓係不一樣,那是真正的全力偏向,沒有任何保留。
誰能想到,一個偏僻之地的遠房宗室子弟,外甥竟然是文官第一派係的唯一繼承人?
太後靜靜的望著韓章漸漸走到殿外的身影,心裏莫名有點煩躁。
“韓章他不可能想出這種法子。這種法子,皇帝和桓王身邊的人,除了顧廷燁也沒誰了吧?”
“顧廷燁?”
大太監心裏早有揣測,話裏卻滿是不解。
“顧廷燁從小就混跡於勾欄瓦舍,除了他,除了他能想出這種不要臉的法子,還能有誰?”
太後的語氣滿是篤定,不是顧廷燁,難不成還能是楚子鳳?
韓章的話讓她有點觸動,但並不代表她不會先解決目前的問題。
觸動歸觸動,卻也不能代表她舍得放棄那些東西。
“把他給我叫來,把顧廷燁給我叫來!”
“是!”
桓王府
小河池塘邊上,一座依河而生的小亭子。
一壺清茶,一張桌子,兩個人,三張凳子,三個杯子。
楚鴻望著前方來向顧廷燁報信的仆從,輕笑著抿了一口茶水,“仲懷是要被太後叫去嗎?”
“當是如此。”趙策英望了望遠方,安靜的環境讓人能聽得到一點淺淺的交流聲。
不出所料,約莫十來個呼吸,顧廷燁大步走向亭子。
“玉璽的事情讓太後有點慌,此番詔我入宮。”
“將玉璽給直接騙過來,強行留著。這一招固然有些粗鄙,卻也是實實在在的良策。
如今,我父親本就掌握神器,在文武兩方也占據優勢,又有大義環身,這玉璽強行留著,也是義之所在。”趙策英一臉歉意,“隻是,仲懷你怕是要受一點苦。”
“刀山血海都下來了,區區一點苦算什麽?”
顧廷燁滿是不在意的罷了罷手,他覺得這事有轉機,他未必遭受毒打。
楚鴻將茶一口抿幹淨,從懷裏取出一篇文章,“等你出來的時候,將這封《治安疏》呈遞太後。我要與太後在朝堂上公然相辯!”
“《治安疏》?”
“公然辯駁?”
顧廷燁好奇的將文章取過來,也不著急入宮覲見,反而是看起了文章。
趙策英也慢慢走到顧廷燁背後,他可是知道的,表弟這篇文章早早就有策劃,為的就是大敗太後一黨的氣勢,再輔以大勢相壓,不戰而屈人之兵。
“臣文淵閣大學士、參知副相、吏部尚書、禮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太常寺卿、光祿大夫楚鴻請奏,為言君臣後宮之事,以正後宮不幹政之道、明忠臣之職,求天下安寧。”
趙策英認真的看了起來,這種文章可是少見。
“太後者,帝王之母也。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
以孝道論之,太後當頤養天年,皇帝尊而養之。
以君臣論之,太後為皇帝之臣,當以皇帝為尊。
然,古今以來,皇帝太後之事,爭端不休。
臣有兩全之法”
“太後乃先帝之妻,維穩朝綱,實乃先帝之幸。然,太後意在維穩先帝之政,安寧天下,朝貢求和。新帝宏圖大誌,意在掃蕩異域,推陳出新,力求太祖不凡之功績。
此二者相衝,太後心急如焚,為求先帝之政,實乃常情。然,此時不同往日,政事亦非一如既往,不可更變。”
“若推論一朝,則臣至愛漢武一朝。景帝固然極好,則頗受太後製衡,漢武固然窮兵黷武,則去母留子,為子嗣掃蕩隱晦,大義蓋孝,此為千古之功。”
“景帝亦為仁善之帝,休養生息百年有餘,方有武帝橫掃異域。今仁宗皇帝為大周之景帝,新帝則為大周之武帝。”
“休養生息,本為戰事。戰事之爭,本為修養,此為千古之道。今生息已養,當展宏圖之誌,而為後世開萬年修養生息”
“今新帝一朝,太後垂簾聽政,遲遲不退,民間眾說紛紜,同武帝、景帝之母何其相似。然自武帝去母留子,太後終無大義,不可威臨皇帝.”
“今日之間,竟有小民不敢直言,暗呼‘貴婦人’,暗地譏諷,膽大妄為。臣師韓章,天下名士,諸般內閣大學士亦有相勸,恐太後不願撤簾還政之事早已遍布天下,人人危言聳聽,擔驚受怕。
臣為太後言事,請撤簾換政。則太後養尊處優,兩朝賢母,皇帝勵精圖治!
仁宗新帝,或可為大周之景、武帝,再造千古佳話。
奏罷!”
趙策英和顧廷燁相視一眼,麵麵相覷。
漢景帝、漢武帝,周仁宗、新帝,這四個毫不相關的人,經楚鴻這一說,好像真有那麽點相似。
漢景帝長時間受太後製衡,漢武帝早年沒有掌權的時候,更是差點讓太後害死。
周仁宗早年的太後格外強勢,這也就有了當初的太後之爭,有了範文正公、韓大相公、英國公老將軍這一撥人的崛起。
如今,又是何其的相似。
太後垂簾聽政,一看又是一場強勢太後和弱小皇帝的爭端。
隻是,這一次的太後沒有以前的那麽強勢,皇帝也沒有以前的那麽弱小。
景帝休養生息,武帝大刀闊斧,千古功績。
仁宗安穩求和三四十年,新帝欲一展宏圖之誌。
太像了。
這文章前部分就直言了皇帝和太後的分工。
在皇帝這個大義前麵,太後的“孝”算不得什麽,自漢武帝去母留子,大義已然穩穩的壓製孝道。
這部分語氣還行,至少是個陳訴的語氣。
中間部分,語氣慢慢有了變化,有點諷刺勸和的意思。
最後部分,有點警告,有點謾罵,有點相勸。
這.
“子鳳,這要是呈遞上去,太後不得氣死啊?”
顧廷燁嘖嘖稱奇,目前的情況還真就如楚鴻所說。
太後是前朝賢後,相信認可她的人還不少,盡管諸多內閣大學士相勸,太後沒有答應一定程度影響了她的聲譽。
但,目前太後垂簾聽政的時間不長不短,太後的名聲整體上還是正向的。
要是久一點,大方向一變.
文人的文章,殺人不眨眼啊!
楚鴻微微笑了笑,靜靜的望向遠方,“諸多內閣大學士裏麵,就我一個沒有勸太後了吧?”
“子鳳是準備勸和?”
顧廷燁好奇一問,這文章字裏行間可都是勸和的意思。
楚鴻微微點了點頭,“她當年也是個賢良的人,又是先帝政治的代表,如果能安穩相處,便是將她送到南京修養生息,當一個土皇帝又如何?至少,舅舅是需要她的,先帝的老臣也是需要她的。”
趙策英意識到什麽,當即讚成的點了點頭,“若是沒權,自然是以權優先,不擇手段。可既然有了權,又是神器大義占盡,那就得考慮身後之名,得位之正啊!”
顧廷燁當即了然,當今大周文官集團,從根本上講,各個都是受過仁宗恩惠的,哪怕是楚鴻,早年也是仁宗大力提拔欣賞。
這種情況下,新帝黨又是注定贏的優勢一方,要是連讓太後有個體麵的退場,頤養天年都做不到,怕是會讓一些人寒心。
皇帝永遠是天下人的皇帝,要是不主動接納老皇帝的人,那以後的幾十年便隻能是禹州的皇帝。
這樣,不太好!
要是沒有楚鴻這個皇帝的親外甥鏈接文官集團,那自然是想方設法的全力奪權為好。
畢竟,哪怕是韓大相公偏向,但沒有了楚鴻這個外甥,皇帝和宰輔從來都不認識,也必然嫌隙不淺。
皇帝為了自保,自然隻能不擇手段。
可有了楚鴻這個外甥,文官集團大半都穩穩的倒向新帝,也不必擔憂前程什麽的,安心跟著楚閣老混就是。
這一來,文武匯聚,新帝黨優勢巨大,太後敗局早已注定,卻是要考慮的更多。
譬如,太後怎麽輸?
太後怎麽處置?
太後這事不能太粗魯。
顧廷燁莫名想到了齊衡那個直愣愣的侍禦史,當即為他悲傷。
這段時間,齊衡可是沒少抓捕“逆王餘黨”,就連寧遠侯府,也被抓走了好幾個子弟。
此外,越國公、令國公、懷遠侯,忠正侯
這些勳爵人家裏不乏有實權的,齊小公爺也照抓不誤。
要是沒記錯,前段時間私底下好幾個國公都在謾罵齊衡,隱隱有孤立齊國公一家的架勢。
有了子鳳和韓大相公的謀劃,不論以何等方式,太後肯定是可以有一個安穩的退場的。
至少,不管朝堂上鬥得怎麽狠,太後的名聲都不至於被汙名化。
黨爭過後,大娘娘依舊是大娘娘。
侍禦史,哪怕有一個前朝閣老的嶽丈,怕也未必是侍禦史。
甚至,未必是小公爺.
壽康宮
“臣忠於先帝,忠於陛下,萬死不悔!”
顧廷燁直直的爬在板凳上,等候太後的行刑。
“好一個萬死不悔,你讓我打你都打得不能理直氣壯。”
太後看著顧廷燁那滿背的傷痕個,著實是不忍心打。
當初,就是顧廷燁神兵天降,救了她一命。
太後微微歎息一聲,將刑杖丟到地上,“你去吧!”
說著,太後轉身,準備離去。
顧廷燁連忙叫住,“大娘娘,楚閣老托我送一封奏疏給您。”
顧廷燁飛快披上一層上衣,從袖袍裏取出一張紙。
“楚鴻?他不打算親自來勸我?”
太後將信接過,有些驚奇。
內閣諸多內閣大學士,大多數都來勸過她,就差這位文淵閣大學士了。
而她,最看重的就是和楚鴻的爭辯。
那是一個十年前就力辯內閣大學士的人,前段時間一句話就將正直的齊元若嗆住,可見其有多麽的了不得。
顧廷燁一看太後有立即看信的意思,當即微微躬身,“臣且先退下了。”
“嗯。”
太後看著手裏的信,一時間也沒興趣管顧廷燁的事情,當即罷了罷手。
她倒是要看看,這位文淵閣大學士會上奏些什麽。
約莫兩刻鍾,壽康宮內傳出不可置信的嘶吼聲,“反了,反了!將人給我抓來,抓來!”
“大娘娘,這是閣老,楚閣老啊!”
“啊~!”
“也罷,他要辯,那就辯!我看他能怎麽辯?”
說是這樣說,但壽康宮裏的人明顯沒有安寧.
親愛讀者,當你看到這一張的時候我正在趕車。想哭。
八點鍾坐車,晚上八點到家……
今天5k,委屈一下大家,明天中門對狙。
中門對狙是真不怎麽好寫,文言文之類的也查的比較多,所以寫的有的慢。
明天或者後天正式加更,要是明天中門對狙寫的順利,那就明天加更,要是明天寫的不順利,那就後天。
主要是今天在坐車,寫的時間可能會少。
中門對狙之後,就是祁同偉哭墳,主角會以閣老的身份巡查天下,衣錦還鄉。
巡查完畢,韓大相公也就退休了。
太後的事情不會留的久的,相比於原著,如今新帝黨優勢太大,讓太後慢慢退場就行。
基本上就中門對狙這一次,早解決早變革,早當仲父。
說實話,在趙策英的子嗣和趙策英的孫子輩,我有點想寫。
四朝或者五朝元老,是真特麽嚇人啊!
此外,趙策英托孤我也想寫,主要是趙策英的心理變化。畢竟,理論上講,趙策英死之前絕對會召見主角,刀斧手等候,有帶走主角的想法。
畢竟,主角這種情況也是真嚇人,身體好,又年輕,留著的話,當代皇帝根本壓不住。
說到這裏,我是真想寫那部分內容.有點類似於曹睿托孤,哎嘿嘿。
太後撤簾還政的聲音越來越強烈,不少人都降低存在感,等待著結局出現的那一天。
文德殿
這一日,早朝過後,太後將宰輔大相公韓章單獨留下,有事相問。
“大相公,幾日前你在奏章中言道:天下久旱無雨,皇帝心中擔憂,願出城去太乙宮,進香祈雨,上表神靈。要用帝印,便拿走了玉璽,這麽多日,也該還回來了吧?”
太後的聲音看似平靜,實則微微動蕩的些許語氣,將她那有些緊張的心徹底顯露。
皇帝天生占著大義,一些特殊的情況,玉璽也不得不放出去。
隻是這一次,格外的有點久了。
以前,都是當天借當天還的。
玉璽不在手,太後說話的底氣都明顯不足。
“啟稟太後,陛下繼位以來,勤政愛民,聖德完備,今番秋雨,京城百姓瞻仰龍顏,無不歡心鼓舞,交口稱讚。”
韓章也不慌,他的學生是新帝黨絕對的核心,隻要將這次的新帝和太後之爭處理好,他便可以安然致仕還鄉。
不是人走茶涼的那種致仕還鄉,是百官相送的那種致仕還鄉。
小兒子如今在杭州的為官也是順風順水,未來文官高層必然有其一席之地。
如此,就更沒什麽可擔憂的。
“我沒問你這些,我說的是玉璽。”
看著宰輔大相公竟然在轉移話題,也不提玉璽,反而說起皇帝德行的事情,太後心裏就止不住的慌,一股不妙的感覺湧上心頭。
“治理天下,事務繁重,每每用到玉璽,不免麻煩太後。陛下實在於心不忍,便將玉璽留下,省卻日後諸般麻煩。”
韓章微微躬身,也不再轉移話題。
“你伱這是明搶啊?”
太後一陣心慌,忍不住嗬斥了一句。
韓章笑了,絲毫不懼,“大娘娘,陛下乃是天下之主,執掌玉璽本就是名正言順,何來明搶之說?”
“你!”
“枉你為兩朝老臣,當初先帝更是稱你為【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的賢良之人,你就這般誆騙我一個老婆子?”
太後氣得直搖頭,玉璽可是她有資格和新帝黨競爭的底氣之一,就這般讓人騙取了?
韓章沉默了,靜靜矗立了約莫十個呼吸。
他深思了不短的時間,旋即認真的望向太後,“當今陛下是個勵精圖治的人,老臣也不怕大娘娘的叱罵,便多說兩句。大娘娘,自古以來,太後攝政都是大忌,往往可得一時的勝利,可卻沒一個獲得最終勝利的。”
韓章頓了口氣,認真的繼續訴說,“大娘娘沒有骨肉血親,何必如此這般同陛下爭鬥?陛下是個良善的人,定然是願意供養大娘娘的。您,多想想吧!”
太後臉色一陣變換,一陣語塞,冷哼一聲,也不再與韓章辯駁。
韓章見太後沒有多說的意思,當即微微躬身,“既然大娘娘沒有別的事,那老臣就告退了?”
看著韓章那蒼白的鬢發,太後微微歎息。
她心裏也莫名有點發怵。
宰輔大相公的影響力實在太大,文官第一派係傾盡一切倒向新帝黨,這更是千載難逢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一個毫無根基的新帝登基,文官是斷然不敢全力倒向的。
一來,不清楚新帝的性子,也不清楚新帝的手段,不敢胡亂下注。
二來,即便有了偏向,多半也有所保留,頂層人物一定是有幾位偏向,但其餘幾位傾向於中立。
這樣一來,哪怕是有明確偏向的那幾位倒台,保持中立的那幾位也不太可能被直接貶官。
可這次的韓係不一樣,那是真正的全力偏向,沒有任何保留。
誰能想到,一個偏僻之地的遠房宗室子弟,外甥竟然是文官第一派係的唯一繼承人?
太後靜靜的望著韓章漸漸走到殿外的身影,心裏莫名有點煩躁。
“韓章他不可能想出這種法子。這種法子,皇帝和桓王身邊的人,除了顧廷燁也沒誰了吧?”
“顧廷燁?”
大太監心裏早有揣測,話裏卻滿是不解。
“顧廷燁從小就混跡於勾欄瓦舍,除了他,除了他能想出這種不要臉的法子,還能有誰?”
太後的語氣滿是篤定,不是顧廷燁,難不成還能是楚子鳳?
韓章的話讓她有點觸動,但並不代表她不會先解決目前的問題。
觸動歸觸動,卻也不能代表她舍得放棄那些東西。
“把他給我叫來,把顧廷燁給我叫來!”
“是!”
桓王府
小河池塘邊上,一座依河而生的小亭子。
一壺清茶,一張桌子,兩個人,三張凳子,三個杯子。
楚鴻望著前方來向顧廷燁報信的仆從,輕笑著抿了一口茶水,“仲懷是要被太後叫去嗎?”
“當是如此。”趙策英望了望遠方,安靜的環境讓人能聽得到一點淺淺的交流聲。
不出所料,約莫十來個呼吸,顧廷燁大步走向亭子。
“玉璽的事情讓太後有點慌,此番詔我入宮。”
“將玉璽給直接騙過來,強行留著。這一招固然有些粗鄙,卻也是實實在在的良策。
如今,我父親本就掌握神器,在文武兩方也占據優勢,又有大義環身,這玉璽強行留著,也是義之所在。”趙策英一臉歉意,“隻是,仲懷你怕是要受一點苦。”
“刀山血海都下來了,區區一點苦算什麽?”
顧廷燁滿是不在意的罷了罷手,他覺得這事有轉機,他未必遭受毒打。
楚鴻將茶一口抿幹淨,從懷裏取出一篇文章,“等你出來的時候,將這封《治安疏》呈遞太後。我要與太後在朝堂上公然相辯!”
“《治安疏》?”
“公然辯駁?”
顧廷燁好奇的將文章取過來,也不著急入宮覲見,反而是看起了文章。
趙策英也慢慢走到顧廷燁背後,他可是知道的,表弟這篇文章早早就有策劃,為的就是大敗太後一黨的氣勢,再輔以大勢相壓,不戰而屈人之兵。
“臣文淵閣大學士、參知副相、吏部尚書、禮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太常寺卿、光祿大夫楚鴻請奏,為言君臣後宮之事,以正後宮不幹政之道、明忠臣之職,求天下安寧。”
趙策英認真的看了起來,這種文章可是少見。
“太後者,帝王之母也。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
以孝道論之,太後當頤養天年,皇帝尊而養之。
以君臣論之,太後為皇帝之臣,當以皇帝為尊。
然,古今以來,皇帝太後之事,爭端不休。
臣有兩全之法”
“太後乃先帝之妻,維穩朝綱,實乃先帝之幸。然,太後意在維穩先帝之政,安寧天下,朝貢求和。新帝宏圖大誌,意在掃蕩異域,推陳出新,力求太祖不凡之功績。
此二者相衝,太後心急如焚,為求先帝之政,實乃常情。然,此時不同往日,政事亦非一如既往,不可更變。”
“若推論一朝,則臣至愛漢武一朝。景帝固然極好,則頗受太後製衡,漢武固然窮兵黷武,則去母留子,為子嗣掃蕩隱晦,大義蓋孝,此為千古之功。”
“景帝亦為仁善之帝,休養生息百年有餘,方有武帝橫掃異域。今仁宗皇帝為大周之景帝,新帝則為大周之武帝。”
“休養生息,本為戰事。戰事之爭,本為修養,此為千古之道。今生息已養,當展宏圖之誌,而為後世開萬年修養生息”
“今新帝一朝,太後垂簾聽政,遲遲不退,民間眾說紛紜,同武帝、景帝之母何其相似。然自武帝去母留子,太後終無大義,不可威臨皇帝.”
“今日之間,竟有小民不敢直言,暗呼‘貴婦人’,暗地譏諷,膽大妄為。臣師韓章,天下名士,諸般內閣大學士亦有相勸,恐太後不願撤簾還政之事早已遍布天下,人人危言聳聽,擔驚受怕。
臣為太後言事,請撤簾換政。則太後養尊處優,兩朝賢母,皇帝勵精圖治!
仁宗新帝,或可為大周之景、武帝,再造千古佳話。
奏罷!”
趙策英和顧廷燁相視一眼,麵麵相覷。
漢景帝、漢武帝,周仁宗、新帝,這四個毫不相關的人,經楚鴻這一說,好像真有那麽點相似。
漢景帝長時間受太後製衡,漢武帝早年沒有掌權的時候,更是差點讓太後害死。
周仁宗早年的太後格外強勢,這也就有了當初的太後之爭,有了範文正公、韓大相公、英國公老將軍這一撥人的崛起。
如今,又是何其的相似。
太後垂簾聽政,一看又是一場強勢太後和弱小皇帝的爭端。
隻是,這一次的太後沒有以前的那麽強勢,皇帝也沒有以前的那麽弱小。
景帝休養生息,武帝大刀闊斧,千古功績。
仁宗安穩求和三四十年,新帝欲一展宏圖之誌。
太像了。
這文章前部分就直言了皇帝和太後的分工。
在皇帝這個大義前麵,太後的“孝”算不得什麽,自漢武帝去母留子,大義已然穩穩的壓製孝道。
這部分語氣還行,至少是個陳訴的語氣。
中間部分,語氣慢慢有了變化,有點諷刺勸和的意思。
最後部分,有點警告,有點謾罵,有點相勸。
這.
“子鳳,這要是呈遞上去,太後不得氣死啊?”
顧廷燁嘖嘖稱奇,目前的情況還真就如楚鴻所說。
太後是前朝賢後,相信認可她的人還不少,盡管諸多內閣大學士相勸,太後沒有答應一定程度影響了她的聲譽。
但,目前太後垂簾聽政的時間不長不短,太後的名聲整體上還是正向的。
要是久一點,大方向一變.
文人的文章,殺人不眨眼啊!
楚鴻微微笑了笑,靜靜的望向遠方,“諸多內閣大學士裏麵,就我一個沒有勸太後了吧?”
“子鳳是準備勸和?”
顧廷燁好奇一問,這文章字裏行間可都是勸和的意思。
楚鴻微微點了點頭,“她當年也是個賢良的人,又是先帝政治的代表,如果能安穩相處,便是將她送到南京修養生息,當一個土皇帝又如何?至少,舅舅是需要她的,先帝的老臣也是需要她的。”
趙策英意識到什麽,當即讚成的點了點頭,“若是沒權,自然是以權優先,不擇手段。可既然有了權,又是神器大義占盡,那就得考慮身後之名,得位之正啊!”
顧廷燁當即了然,當今大周文官集團,從根本上講,各個都是受過仁宗恩惠的,哪怕是楚鴻,早年也是仁宗大力提拔欣賞。
這種情況下,新帝黨又是注定贏的優勢一方,要是連讓太後有個體麵的退場,頤養天年都做不到,怕是會讓一些人寒心。
皇帝永遠是天下人的皇帝,要是不主動接納老皇帝的人,那以後的幾十年便隻能是禹州的皇帝。
這樣,不太好!
要是沒有楚鴻這個皇帝的親外甥鏈接文官集團,那自然是想方設法的全力奪權為好。
畢竟,哪怕是韓大相公偏向,但沒有了楚鴻這個外甥,皇帝和宰輔從來都不認識,也必然嫌隙不淺。
皇帝為了自保,自然隻能不擇手段。
可有了楚鴻這個外甥,文官集團大半都穩穩的倒向新帝,也不必擔憂前程什麽的,安心跟著楚閣老混就是。
這一來,文武匯聚,新帝黨優勢巨大,太後敗局早已注定,卻是要考慮的更多。
譬如,太後怎麽輸?
太後怎麽處置?
太後這事不能太粗魯。
顧廷燁莫名想到了齊衡那個直愣愣的侍禦史,當即為他悲傷。
這段時間,齊衡可是沒少抓捕“逆王餘黨”,就連寧遠侯府,也被抓走了好幾個子弟。
此外,越國公、令國公、懷遠侯,忠正侯
這些勳爵人家裏不乏有實權的,齊小公爺也照抓不誤。
要是沒記錯,前段時間私底下好幾個國公都在謾罵齊衡,隱隱有孤立齊國公一家的架勢。
有了子鳳和韓大相公的謀劃,不論以何等方式,太後肯定是可以有一個安穩的退場的。
至少,不管朝堂上鬥得怎麽狠,太後的名聲都不至於被汙名化。
黨爭過後,大娘娘依舊是大娘娘。
侍禦史,哪怕有一個前朝閣老的嶽丈,怕也未必是侍禦史。
甚至,未必是小公爺.
壽康宮
“臣忠於先帝,忠於陛下,萬死不悔!”
顧廷燁直直的爬在板凳上,等候太後的行刑。
“好一個萬死不悔,你讓我打你都打得不能理直氣壯。”
太後看著顧廷燁那滿背的傷痕個,著實是不忍心打。
當初,就是顧廷燁神兵天降,救了她一命。
太後微微歎息一聲,將刑杖丟到地上,“你去吧!”
說著,太後轉身,準備離去。
顧廷燁連忙叫住,“大娘娘,楚閣老托我送一封奏疏給您。”
顧廷燁飛快披上一層上衣,從袖袍裏取出一張紙。
“楚鴻?他不打算親自來勸我?”
太後將信接過,有些驚奇。
內閣諸多內閣大學士,大多數都來勸過她,就差這位文淵閣大學士了。
而她,最看重的就是和楚鴻的爭辯。
那是一個十年前就力辯內閣大學士的人,前段時間一句話就將正直的齊元若嗆住,可見其有多麽的了不得。
顧廷燁一看太後有立即看信的意思,當即微微躬身,“臣且先退下了。”
“嗯。”
太後看著手裏的信,一時間也沒興趣管顧廷燁的事情,當即罷了罷手。
她倒是要看看,這位文淵閣大學士會上奏些什麽。
約莫兩刻鍾,壽康宮內傳出不可置信的嘶吼聲,“反了,反了!將人給我抓來,抓來!”
“大娘娘,這是閣老,楚閣老啊!”
“啊~!”
“也罷,他要辯,那就辯!我看他能怎麽辯?”
說是這樣說,但壽康宮裏的人明顯沒有安寧.
親愛讀者,當你看到這一張的時候我正在趕車。想哭。
八點鍾坐車,晚上八點到家……
今天5k,委屈一下大家,明天中門對狙。
中門對狙是真不怎麽好寫,文言文之類的也查的比較多,所以寫的有的慢。
明天或者後天正式加更,要是明天中門對狙寫的順利,那就明天加更,要是明天寫的不順利,那就後天。
主要是今天在坐車,寫的時間可能會少。
中門對狙之後,就是祁同偉哭墳,主角會以閣老的身份巡查天下,衣錦還鄉。
巡查完畢,韓大相公也就退休了。
太後的事情不會留的久的,相比於原著,如今新帝黨優勢太大,讓太後慢慢退場就行。
基本上就中門對狙這一次,早解決早變革,早當仲父。
說實話,在趙策英的子嗣和趙策英的孫子輩,我有點想寫。
四朝或者五朝元老,是真特麽嚇人啊!
此外,趙策英托孤我也想寫,主要是趙策英的心理變化。畢竟,理論上講,趙策英死之前絕對會召見主角,刀斧手等候,有帶走主角的想法。
畢竟,主角這種情況也是真嚇人,身體好,又年輕,留著的話,當代皇帝根本壓不住。
說到這裏,我是真想寫那部分內容.有點類似於曹睿托孤,哎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