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鬥一向是慘烈的。


    相比於武將上戰場的刀刀見血,文人的嘴皮子一向殺人不見血。


    偏偏,卻又滿是鮮血。


    王氏一族做了一個天大的錯誤決定——將顧廷燁和楚鴻的事情搬上朝堂。


    顧廷燁殺了王若與,這自然是讓王氏一族的人悲憤。


    但,王氏一族也不乏明事理的人,認為王若與的確是有錯在先,人都已經死去,不應過於激化。


    顧廷燁殺人讓人悲憤,可他也是盛明蘭的丈夫,雙方也是親戚關係,沒必要將這些事情搬上朝堂。


    相比於將這事搬上朝堂,明事理的王氏族人傾向於私底下商量這些事情。


    不管王若與怎樣惡毒,她的確是讓顧廷燁殺了。


    如今,王氏一族式微,不如找到顧廷燁,雙方好好商談。


    顧廷燁殺了人,適當給點補償。


    王氏一族則可以借助這些補償,稍稍壯大,息事寧人。


    這個方案在王氏一族內極為通行,甚至就連王若與的丈夫康海豐也傾向於這個方案。


    人都死了,就算是真的將顧廷燁絆倒,又有什麽意義?


    與其如此,不如從中獲利,解決家族漸漸衰微的困境。


    至少,從大局和家族利益上講,這是極好的選擇。


    楚鴻被彈劾的事情,那其實就更簡單。


    不少王氏一族的耆老都分析過,就是王老太太高傲的態度讓人心生厭惡,王素那不遠不近的態度讓人家不再顧忌親戚關係。


    楚鴻當時可是巡查天下的內閣大學士,文官集團的二把手,一把手的宰輔大相公韓章又是他的老師。


    這種情況下,說句漲他人威風的話,當年王氏一族的老太師巔峰時期也真未必比得過。


    這樣的人物,二十八九歲。


    你擺一個高傲的態度,人家不厭煩才怪。


    事情也好解決,王老太太親自上門服個軟就行。


    好歹盛華蘭是那位的正妻,盛華蘭又是王老太師的外孫女,王氏一族論關係和那位真的是相當親近。


    楚鴻的嫡長子楚瑞,真論起來也有王氏血脈。


    這種情況下,一方服軟,親戚自然是可以好好的做下去的。


    至於王素被貶的事情.


    王素本就有三品大員的經曆,以那位的地位,官複原職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甚至,那位要是心情好,有了簡拔親戚的意思,或者在一些地方有要安插自己人的心思,王素一定是位列前茅的人選。


    這也是一條興盛王氏一族的路子。


    嗯.這幾種建議,王老太太都沒選。


    王老太太在王氏一族可是土霸王,有個軟弱聽話的兒子王素,她在王氏一族一向是說一不二。


    家族耆老固然有好的見解意見,但王老太太不聽,你能怎麽辦?


    王老太太實在太恩寵長女王若與,當知道顧廷燁殺了長女的時候,也不想長女的人品,也不想家族利益,就想著報仇。


    一怒之下,顧廷燁被她狀告上了朝堂。


    楚鴻的事情也是如此,王老太太一直端著太師的架子,在地方上橫行霸道習慣,麵臨楚鴻這個閣老的時候也沒將思想轉變。


    當得知楚鴻無視了她,甚至將王素貶官的時候,怒氣衝衝,一紙罪狀告上朝堂。


    一樣的事情,沒上朝堂是一個性質,上了朝堂又是一個性質。


    沒上朝堂,大家都是親戚,前麵不管鬧得怎麽僵,總有回旋的餘地。


    譬如,讓盛紘從中間作和,讓盛老太太出麵.


    但是,上了朝堂,那就沒有親戚之分,裁判是皇帝,觀眾是文武百官。


    上了朝堂,就有了輸贏之分。


    毫無疑問,王老太太輸了。


    王氏一族自王老太師去世,已然二十年有餘。


    也就是說,王老太太也有二十餘年沒有進京。


    二十年,變化的東西實在太多,王老太師的影響力早已消弭。


    王老太太一介婦人,也從不熟悉朝堂政鬥,便將宅鬥那一套引到朝堂。


    兩個對手,一個是進士本事的侯爺顧廷燁,這個她耍賴勉強可以招架。


    一個是在內閣都可以馳騁的楚鴻,文官辯駁的巔峰人物,兩句話她都招架不住。


    如此,怎能不敗?


    王氏一族敗落,王老太師成為了大周朝有史以來第一個被抬出太廟的人。


    太廟,享受帝王供奉祭拜。


    當初,王老太師那一屆的名臣高官不少,大名鼎鼎的範文正公也是那個時代的人。


    除了範文正公,其餘還有幾位名相,譽滿天下的內閣大學士。


    這太廟供奉,無論從哪裏看都輪不到王老太師。


    嗯.結果,範文正公變法失敗,當時的韓章一書奏罷四宰執。


    一下子清空,牛逼的大佬一個不剩,都有被貶的經曆。


    競爭一下子小了許多,王老太師資曆高,上位!


    說實話,有點水分!


    王老太師入太廟,本就有點爭議。


    不過,當時仁宗鬥贏太後、新進掌權沒多久,也急於展示影響力。


    這就有點類似於趙宗全有意要推楚鴻上位宰輔大相公一樣,贏了,那就要有贏了的動作。


    因此,這事也就有了定論,王老太師順利入住太廟。


    王老太師的影響力真心一般,他那一派係也在曇花一現,不如其餘幾個立國時就存在的派係。


    偏偏,他上了。


    從理論上講,太廟位置有限,位置要是滿了,那就是進一出一。


    前朝時就有這樣的說法,滿了就進一退一。


    不過,說歸說,真要將人無緣無故的抬出來,其實不大可能。


    如今,大周朝曆經五位君王,趙宗全這一朝尚且沒有動作,實際上也就四朝。


    四朝,攏共也就不到十位入住太廟的大佬,完全裝得下一個王老太師!


    也就是,但凡王氏一族安生,王老太師將受曆代香火供奉。


    嗯.這次出來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趙宗全這個太祖血脈登基,皇位也坐穩,楚鴻、韓章這兩個師徒和顧廷燁就是關鍵人物。


    韓章作為宰輔大相公,明確的偏向使得黨爭沒有懸念。


    未來,韓章入太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甚至,等入了太廟,韓章的含金量還會上升。


    太祖血脈重掌山河,未來注定需要擴大太祖血脈是江山正統的思想,也需要考慮太祖血脈和太宗血脈的關係。


    楚鴻和韓章這兩個師徒就是交替時期的人物。


    韓章是仁宗時期太宗血脈宰執天下,楚鴻是太祖血脈宰執天下。


    兩個師徒,將會是以後曆代皇帝最吹捧的人,以此證實太祖一脈江山穩固,正統繼承。


    這兩人,注定在太祖血脈坐江山的時候會是被大力吹捧的人物。


    王老太師什麽鬼?也敢胡亂碰瓷?


    王老太師移去太師之名,從太廟移除。


    王老太太的一品誥命夫人自然也是收了回去。


    女子的誥命,一般來說是隨同夫君或者子嗣增長。


    如今,王老太師沒了,她自然也就沒了。


    王氏一族也遭受牽連,誣告當朝頂級官員,這可是大罪。


    要是皇帝不仁慈,抄家滅門都是淺的。


    王氏一族三代不得為官,沒有權力,也注定廢了。


    不是誰都是楚鴻和韓章師徒,既是千古佳話,也代表著政治正確,影響力可預見性的將遍布曆代君王。


    王老太師,慘!


    小秦氏涉及誣告,但她到底是有一個寧遠侯繼母的頭銜,懲罰沒那麽重,僅僅是誥命被脫了。


    不過,她兒子注定沒機會襲承爵位,她的餘生也注定在顧廷燁的陰影籠罩下活著,這比殺了她還難受。


    顧氏三房,顧廷燁的三叔則是流放,他可沒有誥命這玩意抵擋一層傷害護身。


    大宗正這一次沒有上前,但並不意味著他沒事。


    皇帝血脈都不一樣,趙宗全可是太祖血脈出身,需要一個太宗血脈的大宗正?


    這事沒過幾天,有關於大宗正的各種各樣的黑料彈劾上了朝堂。


    皇帝甚至都不演了,連彈劾內容都不看。


    一個字,貶!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從知否宰執天下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雪飄飄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雪飄飄飛並收藏諸天:從知否宰執天下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