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還有事要奏。”


    楚鴻沉穩啟奏,黨爭這事一開啟便是你死我活,沒有停下的可能。


    “哎,一並吧!”


    趙禎微微歎了口氣。


    他知道這是黨爭,但知道歸知道,憤怒也是真憤怒。


    楚鴻深深的望向王欽若,“當年戶部內部財政出了問題,以王閣老為首的一幹人等力推將淮水一帶的稻田改為桑田,讓淮南黎民百姓改稻為桑。


    這事人人怨憤悼罵,以至天下徒起紛亂,民間動動蕩不已,盜賊流寇激增,有了數年前無數的民變。王欽若之政,毒害淮水黎民久矣。內閣大學士當為天下計,無才無德、私心盈溢者當貶黜!”


    這是韓係準備的大殺招,拉下王欽若的殺招。


    王欽若當即神色大變,袖口裏的手止不住的顫抖。


    他是真的怕了!


    在陳端被搞走,到處攀咬的時候他都沒有這麽怕!


    他是文臣,也是寵臣,內參的事情自然是有那麽點欺君的意思,但他完全可以用沒怎麽注意賬目的詳細內容的理由搪塞過去。


    可改稻為桑這事不一樣啊!


    這事,與趙禎死後的評價緊密相關!


    趙禎的袖袍也有些輕微顫動,這事他自認有那麽一點點責任。


    “改稻為桑,天下黎民盡皆稱讚,何來動蕩?”


    陳端被拉下去了,刑部尚書趙吉不得不硬著頭皮頂上。


    楚鴻靜靜答道:“改稻為桑,則淮水百姓無糧可食。”


    “養桑產絲,賣絲可得錢,以錢買糧怎會無糧可食?”


    刑部尚書發現這次的難度好像沒那麽高,楚鴻的氣勢好像也沒之前那麽咄咄逼人。


    “這改稻為桑的初衷的確如此,這也是陛下同意施以此政的緣故。政本為良政,可官不為好官。”


    “怎麽說?”


    趙禎微眯著的眸光亮起來,這些年淮水一帶造反的人可不少,那是一塊極為肥沃的地方,偏偏造反不斷,這讓趙禎一直認為可能是自己當年決策的問題。


    也因此,對於自己死後的身後名,他其實也有那麽點預測。


    仁慈是一定的,有沒有庸政就不一定了。


    或者說,大概率有個庸政,甚至有“仁慈有之,卻也愚蠢”這樣類似的評價。


    如今,竟然聽到了不同的答案?


    “淮水養桑,當時陛下也考慮到了糧食的問題,便讓戶部撥下糧食,以兼濟淮水百姓。”


    趙禎邊聽邊點頭,心裏則是動蕩不已。


    難道,這政治黑點還能變上一變?


    這身後之名,還能更改?


    楚鴻接著訴說:“可惜,王欽若私下讓當地官員將朝廷的糧食高價售賣,又哄抬糧價,改稻為桑為表麵功夫,實則讓他那在淮水為官的弟弟,壞我大周朝國運。”


    “表麵功夫?”


    “這是陛下當年親自下令,侍讀學士難道有什麽質疑的不成?”


    王欽若又下場了,他聽到這裏再也待不住了。


    “王閣老為何這麽驚慌,難不成是不準人說話?”


    韓章悠然站出,與王欽若相對而視。


    “繼續說!”


    趙禎一看這情形就知道肯定是王欽若那邊有問題,當即有點小激動。


    當初,他是將“改稻為桑”一事是作為重要政績來幹的,就連這良策的對話,都讓人在史書上寫了足足近一頁紙。


    偏偏這“改稻為桑”的結果並不好,要是流傳後世.......


    他快要老死了,最怕的就是後世評價有那麽點偏差,改稻為桑一事也是他心底的一道坎,這事最容易讓人說事。


    如今,既然有了改變定性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陛下,民以食為天,若是吃不飽飯,再是美好的治政也是枉然。改稻為桑,這卻是使得百姓沒有時間種地沒有糧食,有的僅是養桑賺取的少許錢財。


    若是依照陛下的安排,糧食分發下去,當地百姓定然可以衣食無憂,又能從養桑一事賺點小錢。屆時,朝堂有了蠶絲,可以海運高價賣給他國,財物問題迎刃而解,百姓有了安寧,兩全其美。


    可王欽若那弟弟在王閣老的暗中授意下........”


    “這是汙蔑!”


    王欽若直接打斷,不讓再說。


    “不錯,這定然是汙蔑啊!”


    “王閣老清風亮節人盡皆知,豈容汙蔑?”


    “這事已然定性,沒什麽好說的,陛下,臣有事啟奏。”


    “陛下,臣也有事啟奏。”


    王係的人也待不住了,王欽若親族那邊的事情他們門清,連忙阻攔。


    “住嘴!”


    趙禎怒了,這是什麽意思,居然怕到不讓人說話嗎?


    侍讀學士少說一句話,朕到後世就得被多罵千句萬句!


    “陛下........”


    “住嘴!”


    趙禎從龍椅上站起身,指著一個還試圖攪混水的官員,“若是再胡攪蠻纏,貶官流放,滅門抄家!”


    趙禎真的怒了,就連陳端欺君的時候都沒有這種表現,也沒有這麽在意過。


    這下,沒人敢說了。


    楚鴻沉穩的點了點頭,“王欽若授意弟弟售賣本應賑濟的糧食,又夥同當地豪紳哄抬物價。


    淮水大多數地方養桑,糧食卻是更為稀少,百姓家裏種的糧食不多,養桑的錢財因為糧價上漲也買不了多少糧食。


    如此,當地豪紳再壓低土地價格,讓百姓不得不賣田為生,一時固然吃飽了肚子,來年卻是無地可種,斷無生路,民變無數。即使是譽滿天下的範文正公親自安撫,卻也民變不斷,以至今朝動蕩紛亂不斷。


    黎民百姓苦楚不斷,王閣老家卻是得利頗多,如今田產共計四十萬餘畝。”


    趙禎臉色刹然陰沉,田產沒了,黎民百姓可不就沒了出路?


    最關鍵的是,土地兼並了四十萬餘畝。


    這個數量實在是太誇張,基本上就是淮水一帶所有耕地的麵積了!


    趙禎並不特別在意王欽若的貪,四十萬畝也在他的承受範圍內,可他不能忍受的是王家居然將淮水土地占完了,一點也不留給淮水黎民百姓。


    這讓黎民百姓能怎麽辦?


    要不當王家的走狗奴隸,要不造反唄。


    太絕了,一點活路都不留,難怪天下紛亂不斷,又以淮水最多!


    好家夥,他一直以為是自己的問題,沒想到啊!


    這招真絕,本地大族做了斷子絕孫的事,悄悄把事情隱瞞,汴京禦史認為是皇帝的決策導致,彈劾一兩次以後也就不敢再說,這事就此煙消雲散,唯有百姓遭災,大族得利。


    “好好好!實在是高啊!”


    趙禎微眯著眼睛歎了口氣,什麽也沒說,什麽也說了。


    “王愛卿有何解釋?”


    “陛下,臣在淮水.......”


    王欽若被這事搞得有點慌亂恐懼,但他的反應還是很快的,當即準備辯駁。


    “唉!別說了,朕不想聽!”


    趙禎並不打算讓王欽若說話,他可不想被後世之人詬病千年萬年,他要將這事定性。


    這事就是王欽若的錯,皇帝趙禎是沒錯的!


    錯的是王欽若的奸佞,皇帝趙禎“改稻為桑”是良政,隻是被奸臣破壞了。


    後世之人要罵,就罵王欽若!


    “內閣文愛卿,殿前司指揮使富昌何在?”


    “臣在!”


    “臣在!”


    內閣大學士文彥博和殿前司指揮使富昌連忙站出。


    “查,查個底朝天!”


    “諾!”


    “諾!”


    王欽若一直顫抖的手不再顫抖,心裏涼到極致,腿軟的有點站不住。


    文彥博和富昌,一個是有派係的內閣大學士,一個是貴妃親哥哥,兩位在文武雙方都是頂層的人物,基本上沒有什麽能影響這兩位。


    他,內閣大學士王欽若,這次怕是懸了........


    “退朝!”


    趙禎也不看王欽若,大步離去。


    楚鴻暗自咂舌,改稻為桑......


    嗯,怎麽說呢?肯定沒有那麽差,可也絕對沒有他之前誇的那樣好。


    生產力起不來,地方大族不給力,改稻為桑這種依托於商業的事情就很難起效。


    所以,自己居然將改稻為桑說成良策了嗎?


    不對勁,自己是不是有那麽一點奸臣的屬性啊?


    不過,真不愧是韓係一重核心人員想出來的頂級陽謀殺招。


    這是真能將王欽若拉下來。


    這一招,也是真的殺進了這位仁宗皇帝的心裏。


    趙禎一生仁慈,這“改稻為桑”算是他少有的政績錯誤點。


    恰好趙禎又沒有子嗣,最怕後人亂編排。


    這一下,將王欽若和淮水政績黑點綁定,趙禎又有了重新定性“改稻為桑”的機會。


    且不說這事和趙禎的後世評價掛鉤,就算趙禎不考慮身後之名,這事也是真的和王欽若有莫大幹係,王氏也真是這樣幹的。


    單憑這點,王欽若就上不去宰輔大相公。


    楚鴻長舒一口氣,今天說的話有點多,有點口幹舌燥。


    王欽若注定翻不了身了!


    ........


    一直降低存在感的盛紘驚呆了


    這就是汴京的激烈爭端嗎?


    前段時間逼君,這段時間又是內閣大學士爭宰輔位置?


    太殘暴了!這對六品小官也太不友好了!


    不過,賢婿居然能在這麽多大佬裏遊刃有餘?


    可是,賢婿的那些話會不會太傷人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從知否宰執天下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雪飄飄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雪飄飄飛並收藏諸天:從知否宰執天下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