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凜的名字在文人中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至於他為何受人歡迎無非就是為了反抗強權辭官四處遊學。  蘇梧不太理解這有什麽好崇拜的,真正地反抗強權不應該同強權站在同樣的地位較量嗎?辭官不應該是逃避的表現嗎?  不過這些事情他理不理解都沒什麽關係,反正那群文人對趙凜的崇拜並不會消失。  自從這些人知道趙凜後,趙凜在槐樹村學堂的事情就傳開了,本來無人問津的的鄉試班和會試班,這兩日報名的人變得多了起來。  “難道這就是名人效應?”蘇梧看著登記冊上麵寫著的人名十分滿意的說道。  “一個狀元教授他們學問,他們都偷著樂吧。”魏崇淩將冊子合上交給了蘇梧:“人太多了得分開兩個班。”  “這些讓趙凜自己決定吧,現在學堂的事情就全部都交給他了,這段時間看他管理得挺不錯的。”蘇梧將冊子收起,一會交給趙凜。  趙凜是反抗過的,不過他一張嘴說不過蘇家那對夫夫的兩張嘴,最終隻好多要了一些銀錢,這才同意幫他們管理學堂的各項事宜,想著反正還有秦鳩可以用,也不用他太操勞。  自從有了學堂後,整個槐樹村都變得不一樣了,本來農閑時喜歡說閑話的人慢慢地都不去槐樹下了,說擔心吵著學習的孩子們。  可學堂和槐樹一個村頭一個村尾,如何能影響到孩子們的學習。  村中的孩子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讀書,那些隻是為了能多人幾個字的孩子,被趙凜重新分了一個班,那個班中隻教授識字。  一開始識字班是限定年齡的,後來村中人聽說了這個班後,不少人都偷偷跑來詢問他們能不能也去那個識字班學習一下。  村中的人想法其實很簡單,隻要能識字他們就不用總是一味的幹那些苦力活兒,多認幾個字還能去做個賬房先生什麽的,不用那麽累也能多賺一些銀錢。  蘇梧聽完後,這才意識到,學習並不一定非要參加科考,單純隻是識字讓一些人可以多一些工作選擇也是學堂修蓋的意義。  蘇梧同趙凜說了這件事,趙凜同意了他的想法,識字班並不一定要限定年齡,隻要願意不論年長老幼都可來學習。  後來識字班的人慢慢多了起來,一個班中,年紀最小的才五歲,年紀最大的居然有五十多歲。  這種類型的教學槐樹村算是獨一無二了,畢竟以前教書授業的都隻是為了科舉考試,還從未見過單純隻是為了教人識字的。  學堂的人越收越多,很快就滿員了,人要再多,授課的先生就要忙不過來了。  不過好在馬上就要到收獲的季節了,不少人都開始忙著田裏的活兒,學堂的事情被他們放在了一邊。  今年棉花種植得比較多,蘇梧提前騰出了兩間非常大的倉庫,而那些彈棉花的工人也被提前叫了回來。  黃瑞知道這些人都會離開,頂替他們的人也提前都找好了,他們一離開立馬就補上去。  田裏的棉花要收了,槐樹村一半的人家種的都是棉花,一眼望過去白茫茫的一片。  不少來學堂上課的人都對這些棉花感到好奇,有一些文人甚至對著這些棉花還吟誦了好幾首詩,不過田裏都是鄉野村夫,沒人能聽懂他的詩。  棉花今年豐收,兩間倉庫都堆的滿滿的,黃令嶸那邊的客戶提前一個多月就已經同他定製棉服,就怕今年晚了會訂不到。  去年可是有不少人冬日都換上了蘇夫郎家做的棉服,是好是壞一目了然,棉服不僅暖和穿脫還比較方便,這讓棉服成為了冬日必備的衣物。  之前買到的人炫耀了一個年都還沒有膩,天都還沒冷下來呢,第二輪的炫耀又開始了,氣的不少人提前去找黃家說什麽也要提前定上一批棉服。  別人找黃令嶸,黃令嶸就找蘇梧,蘇梧一看也不敢停歇,連忙開始處理收回來的棉花。  種子先留出來,然後將棉花中的雜質挑揀出去,隨後便送到彈棉花的工作間,讓工人開始彈棉花。  彈棉花的時候,棉花很容易吸入鼻子內,吸入鼻子裏麵對身體不太好,蘇梧便給所有人都做了口罩,一塊布拴上兩根繩子,雖然簡陋但是好歹能防一點是一點。  期初做工的漢子們都不願意帶,嫌棄太醜了不願意帶,不過彈上三四天他們自己就開始受不了了,這才將口罩帶上。  如今這口罩都帶習慣了,有些甚至直接讓家中的婆娘重新給他做了一個不那麽花花綠綠的。  彈棉花的漢子都是熟練工了,去年就已經做過,今年手藝更加熟練。  繡工們也是嚴陣以待,認真做好手中的棉衣,今年棉衣的款式增加了好幾種,他們都是第一次做,所以格外的認真。  棉衣剛做好黃家來人直接拿走,比蘇梧都還要著急。  “我能不急嗎?那些人鬧的不是你,我這兩日都快被他們吵的頭疼死了,我家的大門也快被踏爛了。”黃令嶸歎了口氣,這生意好了也讓人發愁啊。  今年的訂單不隻是江北道內,其他道內也都有商戶來詢問棉衣如何售賣,就連京中的商人都找來了。  這事黃令嶸做不了主,直接將這些人都推給了蘇家。  蘇梧忙著棉花加工廠的事情,每日都忙進忙出查看各處的細節,就怕哪裏有錯誤沒有及時發現。  那些商人來的時候蘇梧正在工廠內同繡工商量新的棉衣款式,款式多一些才好讓買家多一些選擇。  人是魏崇淩招待的,這些人來的目的也很簡單,想要在他們所在的地方售賣棉衣,條件給的也很優越,隻是具體的事情還需要進步的詳談。  今日蘇梧在忙,進一步肯定是談不成了,魏崇淩便重新同他們約了時間。  幾人反複確認了時間,這才離開。第一百章   棉花加工廠忙完後蘇梧才知道這邊的事情,不過他多少還是有些準備的。  隻是讓他沒想到他們製作的棉衣居然已經傳到京城了。  棉衣隻是售賣了幾個月,京城距離粱宿縣距離又有段距離,棉衣是如何能傳到京城的。  魏崇淩對這件事倒是沒有那麽驚奇,京城中的商戶很多,大部分都是走南闖北,哪裏有什麽新奇玩意兒就去哪兒,消息最靈通的就是他們了。  其實就算這些商戶不自己找來,蘇梧也有計劃要將棉衣售賣出去,隻是如今的規模還沒有形成,所以計劃並沒有開始實行。  “選幾戶靠譜的合作,今年的棉花收成很多,可還是不足以供應那麽多商戶的,等過兩年可以大規模售賣到各地時,在多合作各地的商戶,也能單獨將棉花售賣出去。”蘇梧說著將手中的一團棉花塞入他不久前縫製的一個小的布偶娃娃內。  布偶娃娃是蘇梧做的魏崇淩,他專門找繡工的嬸子教他縫的,不過學習得有點笨,學了好多天也就隻能做出如今這個模樣。  嬸子們委婉地勸過他別做了,大概是他做得真的很難看吧。  棉花塞入娃娃後,拿針線縫口,回頭直接丟在魏崇淩手裏。  魏崇淩看著手中的娃娃,愣了半天:“這是?”  “你,”蘇梧忍著不讓自己發出笑聲:“很像吧,英俊瀟灑,風流倜儻。”  魏崇淩盯著看了許久,最後妥協的點頭:“像……吧……”  “哈哈哈哈哈,”蘇梧實在是忍不住大聲笑了出來:“行了,別勉強自己了,雖然醜了一點,但也是我做的,好好收著。”  魏崇淩點頭,將娃娃放入了自己的衣襟內。  商戶們按時約定的時間再次來到了蘇家,這次他們見到了蘇家做主的蘇夫郎。  蘇夫郎的模樣十分年輕,這讓他們都吃了一驚,畢竟誰能想到生意做這麽大的人不僅是個夫郎還如此年輕。  蘇夫郎對這種表情已經見怪不怪了,所有第一次見他的人都是這幅表情,或許沒有人能想到一個夫郎可以做到這種地步吧。  他記得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不少人認為他不過是站在表麵的人,真正做主的其實是魏崇淩。  這麽多年了,蘇梧在商談方麵進步了很多,這些老油條們的陷阱不用擺在明麵上他都能看出來了。  商談的結果蘇梧很滿意,來的那幾個商戶卻默默的擦掉了額頭的汗,這個夫郎不簡單啊。  不過,衝著他這份不簡單,他們對這次的合作也有了保障,畢竟誰也不希望合作的對象是個愣頭青不是。  先來的那批商戶,符合蘇家條件的很快簽訂了契約,接下來再找來的商戶蘇梧又談妥了幾個後,就沒再繼續同後麵的商戶見麵了。  京城來的商戶需要的數量是最多的,因為距離有些遠,他也沒來回跑,而是在縣城等著棉衣做完後直接找商隊拉回京城去。  棉花加工廠的工作忙碌起來,原來的人手有些不夠,蘇家又招了工人,好保障棉衣能盡快做出來。  棉衣的大賣在周邊的村中也不是個秘密,誰不知道槐樹村種的那麽一大片白花花的東西賺了不少錢。  “聽說槐樹村那些種棉花的人家,今年都賺了不少,我兄弟他閨女就在那槐樹村,他那老丈人家今年就種了棉花,聽說是蘇家給他們種子,然後教他們怎麽種,收獲後再花錢買回去。”  旁邊的人不太相信:“還有這種好事,你那丈人具體賺了多少啊?”  “這個我也不太清楚,不過聽說幾百兩呢?不過今年是第一年,蘇家教他們如何種,還給他們提供種子,所以蘇家收的時候價格比較低,聽說連續種夠五年會漲錢。”  “嘖,這槐樹村也太好了吧,有這麽一個能賺錢的夫郎,哎,你說我們村怎麽就沒有呢?”  “你說說,我怎麽就沒生一個夫郎呢,要我生個這樣的夫郎,我這輩子不就不愁吃喝了。”  “你家那婆娘又不是沒給你生過,你轉頭就給賣了,如今跑這兒來做夢。”  “你……”  有了這次的經驗,蘇梧想要再擴大種植的麵積就容易了不少,畢竟有人已經做過了,並且賺了錢。  兩年內周圍的村中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起了棉花,而同蘇家合作的商戶也越來越多,就連南方的商人也都找上了門。  棉花越來越多,每年種植的棉花光靠他們自己是沒辦法消化的,後來便不再隻是單純的售賣棉衣,棉花也會單獨出售給需要的商戶。  棉花可以售賣後,和蘇家的訂單又增加了一倍多。  蘇家的工廠越來越大,需要的工人也越來越多,周圍村中的人又因種了棉花,每年都能得到相當可觀的銀錢。  這幾年的生活也開始越來越好,家中但凡小孩能跑能跳的就送去學堂讀書,姑娘和哥兒去識字班,兒子去啟蒙班,如果學習可以便讓他們參加科舉考試。  學堂的先生有幾個人去年考中了進士,如今已經在朝中做官,學堂又重新找了先生。  這幾年學堂不斷有人考中,不管是秀才還是舉人又或者是進士這都給槐樹村這個學堂增加了不少的知名度。  家中所有的生意逐漸穩定後,蘇梧每日琢磨起了種花,仿佛提前進入了養老階段。  魏崇承本來想跟著蘇梧身後學習做生意的方法,卻沒想到每日除了種花就是種菜,關於生意的事情他根本什麽都學不到。  蘇梧也被他吵煩了將他推給了魏崇淩:“你弟弟,你帶,別讓他來煩我。”  魏崇淩將魏崇承從蘇梧身邊提走了,後來便一直跟在他身後。  蘇梧種了不少的花,家中的院子慢慢的沒地方種了,他便開始種門外,圍著門口靠牆種了一排。  或許是看蘇家門口種花挺好看的,村中不少人家都開始學著去後山采一些花來種在門口,雖然顏色五顏六色的,但看著這些花心情都能好上不少。  槐樹村如今是周圍幾個村子的榜樣,這邊槐樹村家家戶戶門口才剛種上花,很快別的村也有模有樣地學著也種上了花。  很快這種在門口種花的行為就在縣城內傳開了,如今出門走哪兒都能看到花花綠綠的景象。  蘇梧在知道這是因為自己一時興起造成時,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  不過這樣也好,縣城各處因為家家門口中的花一眼望過去生機勃勃的。  縣太爺做官已經十多年了,在粱宿縣呆了五年,如今看著縣城慢慢的變了模樣心中滿是歡喜。  這段時間上報的折子一次比一次還要寫得多,順便他還寫信詢問了自家老師田地增收的事情為何這麽些年還沒有動靜。  粱宿縣的上峰也知道粱宿縣的變化,畢竟他所在的管轄範圍內也受到了粱宿縣的影響,這兩日他都已經看到好幾戶人家將花種在門口了。  粱宿縣的現狀經過層層上報早已經傳到了京城,按照往常來說當地的官員肯定是要受到封賞的,可如今朝中卻一點動靜都沒有。  其實朝中的官員都隱約知道為何,如今朝中的情況有些緊張,鄰王爺蠢蠢欲動,暗中也不知道在計劃著什麽,這種情況皇上哪裏還有心情關粱宿縣這個小縣城的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種田養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發跡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發跡獸並收藏穿到古代種田養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