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居阿什菲爾德 4
阿加莎·克裏斯蒂自傳 作者:阿加莎·克裏斯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第一次受驚嚇是在不到五歲的時候。春日裏,姆媽帶我去采報春花。我們越過鐵路來到存放船具的大院,從籬笆上摘取報春花,那上麵長滿了這種花朵。
我們從一扇敞開的院門走進去,繼續采擷,籃子漸漸滿了起來。突然一個粗暴的聲音衝著我們吼道:“喂,你們怎麽跑到這兒來啦?”
那大漢看上去像個巨人,氣勢洶洶地滿臉漲得通紅。
姆媽辯解說我們沒有做什麽錯事,隻是采點報春花。
“侵入了別人的領地還不知錯?快滾開,快點從那扇門滾出去!要不我活煮了你們!聽見沒有?”
我死死地扯著姆媽的手向外走,姆媽走不快,實際上也不想快走,我越發害怕起來。當我們平安地回到小路上時,我幾乎垮了下來,麵色蒼白,四肢無力。姆媽轉過頭來發現了這一切。
“哦,寶貝,”她輕聲地問,”你是不是真的以為他會說到做到?要把你給煮了?”
我默默地點了點頭。這一可怕的場麵已經浮現在我的眼前:火上架著一口冒著熱氣的大鍋,我被扔進了滾燙的水中,極痛苦地尖聲叫著……這一切都跟真的似的。
姆媽寬慰我,說有的人就喜歡這樣說話,咋咋唬唬的。
他雖然脾氣不怎麽好,粗魯,討人嫌,但他決不會真就那麽幹,隻是嚇唬嚇唬你而已。
我可是把它當真了,即使在今天,走在田間,也總有點毛骨驚然的惶恐。在我的一生中,還從未受過如此大的驚嚇。
我四歲的時候愛情的種子萌發了。這是一場怯懦而甜美的懷春,我愛上了達特茅斯皇家海軍學校的一位學員,他是哥哥的朋友,他那金黃色的頭發,藍藍的眼睛撩撥起我浪漫的天性。他本人對這由他激起的情愛一無所知。他朋友的這位“小妹妹”全然沒有引起他更多的注意。如果有人向他提及我,他也許會說:“她不喜歡我。”過分的情感使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看到他迎麵走來,或者在餐桌旁落座,我就會立即將臉扭向一邊。母親和婉地嗔怪道:“我知道你害羞,親愛的,可還得講點禮節。一瞧見菲利普就把臉扭過去是不禮貌的。他一跟你說話,你總是愛理不理的。即使討厭他,也不能失禮呀。”
我討厭他?唉,誰又能看透我的心思啊!如今想起這件事來,我感到幼年的愛是多麽容易得到滿足嗬。它沒有一點過多的奢求——含情的一眼或一句話,僅僅是悄然的愛慕就心滿意足了,就足以讓人飄飄然,在想象的王國裏創造出英雄史詩般的壯麗場景:為自己的心上人勇敢獻身,或闖入被死亡所圍困的兵營去護理他!或從大火中把他拯救出來!
或用身體擋住向他飛來的子彈!一切想象得到的情景都被編織進去。這些想象沒有一個是喜劇的結局。你不是被烈火化為灰燼,就是中彈身亡,或者被瘟疫奪去了生命,而你鍾情的人對你所做的崇高犧牲一無所知。我坐在幼兒室的地板上與托尼玩耍,表情平靜而矜持,腦海中神奇的幻想卻奔騰不息。菲利普當上海軍後補生調離了英國。在他走後不長的一段時間裏,他的形象仍存留在我的腦海中,後來漸漸地淡漠了。愛情就這樣悄然逝去了。三年之後,我又無望地愛上了一位年輕的陸軍上尉。他高高的個子,深色的皮膚,當時正在向姐姐求愛。
如果說阿什菲爾德是我的故鄉的話,那麽伊林算得上是個激動人心的地方,充滿異域的情趣。最富於傳奇色彩的地方之一就是房子裏的衛生間,裏麵有一張富麗堂皇的紅鬆木坐椅。坐在上麵就如同女皇端坐在寶座上一般。迪基女士搖身變成了瑪格麗特女皇,迪基成了女皇的兒子——戈爾迪王子,未來的王位繼承人。他就坐在女皇左麵那個精致的彩陶扶手上。我每天一大早就躲在這裏,坐在“禦椅”上向朝拜者頻頻點頭,聽他們念奏折,伸出手來讓他們吻,就這樣一直坐到來解手的人在門外等得不耐煩了,氣憤地把我從便池上拽下來!
由於父親娶的是繼母的侄女,又因為他稱繼母為母親而妻子卻稱她為姨母,所以我們都叫她姨婆。我的祖父(我父親的爸爸,母親的姨夫)晚年來往於紐約與曼徹斯特之間,曼徹斯特有他的分公司。他曾是美國的一位“傳奇式人物”。他原來是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孩子,背井離鄉,由曼徹斯特來到紐約,當上了某辦公室的勤雜員,後來發跡成了公司的股東之一。“三代的時間裏,從穿小汗衫到坐旋轉椅”正是我們家族的真實寫照。祖父掙得了巨額財富,父親把它交給同事代理,財富在一點一點地消耗,等到哥哥手中的時候,就被閃電般地揮霍殆荊祖父去世前不久,在柴郡買下一幢房產。當時他已病人膏肓。不久,姨婆就守寡了。她那時還算年輕,在柴郡住了一段時間,受了一兩次盜賊的侵擾後,就在伊林買下一幢房子住了下來。當時那兒還算是鄉下,正像她說的那樣,房子四周都是農田。可是等到我去看她的時候,一切都變了,到處都是一排排新建的房子。
姨婆住的房子和庭院有無盡的魅力。我把幼兒室分割為幾片“領地”,靠前的部分是一個向外凸出的窗戶,下麵鋪著一條漂亮的條格台毯;靠後的部分是餐室,地上鋪著布魯塞爾地毯。我把各式各樣的蒲席和一塊塊亞麻地毯配備給各個“領地”,神情莊重地在各“領地”巡視,口中念念有詞地嘟囔著。姆媽安詳地坐在一旁織毛線。
姨婆的大床是令人迷戀的地方。床的四角鑲嵌著四根粗大的紅木床腿,四周是大紅的錦緞床圍,上麵鋪著羽絨被褥,每天清早,我還沒穿上衣服就跑過來,爬上姨婆的床。姨婆早晨六點鍾就醒了,總是高興地把我擁進她的被窩。客廳在樓下,擺滿了鑲嵌著五光十色裝飾品的家具和德累斯頓出產的瓷器。由於窗外就是花房,屋子裏總是光線陰暗。客廳僅用於聚會。隔壁是起居室,裏麵總有一位女裁縫坐在那兒。姨婆在餐室裏心滿意足地過著維多利亞時代的生活。全套家具都是笨重的紅鬆木的。屋子正中是一張餐桌,四周擺著靠背椅。窗上掛著精細的鉤織窗簾。姨婆有時坐在桌前那把皮背雕木大師椅上寫信;有時坐在壁爐旁的一張天鵝絨軟椅上烤火。桌子、沙發以及幾把椅子上都堆滿了書籍。
姨婆從未間斷過買書,有的是留著自己讀,有的是贈送他人。後來書籍越來越多,以至於連她也搞不清哪些書是準備送給哪些人的。有時甚至發現某某人的那個逗人喜愛的小男孩已轉眼十八歲了,而她從前為他買的《聖人古爾德雷德的孩子們》和《蒂莫西老虎曆險記》兩本小人書一直還沒有送給他。
姨婆很喜愛孩子,常常擱下手頭還未寫完的字跡潦亂的長信,興致勃勃地跟我一起玩“維特利先生和小雞”的遊戲。不用說每次都由我充當小雞。姨婆到商店裏買小雞,挑中了我,詢問售貨員這隻小雞的肉是否細嫩,然後回家把小雞捆綁好,串起來(這時我總是忍不住大笑起來),放到爐灶上燒烤,翻個個兒再烤另一麵,然後端上餐桌。就在餐刀閃閃的霎那,小雞突然複活了,歡蹦亂跳,“這是我!”——遊戲至此進入了高潮。我和姨婆不厭其煩地重複這個遊戲。
每逢星期天,外祖母就到伊林來吃午飯,常常是帶著兩位舅舅一塊來。這是最快樂的一天。鮑愛莫外祖母是我母親的生身之母,她通常在十一點鍾到達。她比姨婆還要矮一些,由於身材矮小,一路走來難免有點氣喘籲籲。從倫敦到這裏,一路上要倒幾次火車和汽車。她到達後的一件事就是脫掉腳上那雙長筒靴子。她的女傭海麗特通常跟著她一塊來,跪在她麵前幫她把靴子脫掉,換上一雙鬆軟的羊絨拖鞋。外祖母深深地歎一口氣,坐到餐桌旁的靠背椅上。於是,姐妹倆就開始了周日上午的例行“公事”,談起一長串紛亂複雜的賬目。外祖母在維多利亞大街上的軍人商場為姨婆置買了大量的生活用品。對這姐妹倆來說,軍人商場就是她們心目中的宇宙中心。倆人饒有興致地研究著一串串數字,一條條賬目,一張張表格,討論著所購買的物品的質量。軍人商場實行定期付款製,零碎的小賬和維修費用都當麵了結。姨婆每次多付給外婆一些錢,作為辛苦的酬謝,姐妹倆關係很親熱,但相互間也小有妒忌。時而拌嘴,一有機會就互相抬杠、逗趣。外祖母自認為曾是她們家長得最漂亮的姑娘,姨婆總是不服氣。
波麗雖然身材矮小,但年僅十六歲時就被布萊克警衛團的一位上尉愛上了。家裏認為她還很年輕,不到結婚的年齡,可上尉卻說他所在的團就要移防國外,要在那兒駐紮很長一段時間,希望倆人能馬上完婚。這樣,波麗十六歲就結婚了。小兩口是完美的一對。波麗年輕嫵媚,丈夫是團隊裏公認的美男子。
波麗很快有了五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夭折了。她二十六歲開始守寡。姨婆結婚很晚,曾與一位年輕的海軍軍官發生過戀情,可惜兩人都很窮,無法完婚。後來,他找了一個有錢的遺孀,她也嫁給了已有一個孩子的美國富翁。波麗丈夫生前團隊裏的幾位軍官曾向她求愛,想要以她為妻,都被她婉言拒絕了。她不願讓別的男人來代替丈夫的位置,申言死後要葬在他的墓旁。
姐妹倆了結了上周的賬目,明確了下一周的采購任務後,舅舅們就該到了。歐內斯特舅舅在英國國民軍中任職,哈裏舅舅是軍人商場的管事。大舅弗雷德在駐防印度的一個團裏服役。桌子擺好後,大家就開始用午餐。
豐盛的午餐後,全家人除我之外,都要去小睡片刻。我躺在扶手搖椅裏悠閑自得地搖晃著。午睡醒來,大家開始玩“考校長”的遊戲。哈裏舅舅和歐內斯特舅舅都是能說會道的“校長”。大家坐成一排,榮任“校長”的人手裏拿一卷報紙在前麵來回踏步,裝腔作勢地大聲提問:“針是什麽時候發明的?”“亨利八世的第三個夫人是誰?”“威廉·魯弗斯是怎麽死的?”“麥黑病是怎麽回事?”誰要能回答上來,就可以升為“校長”,原來的校長自動讓賢。如今人們都喜歡的廣播電台組織的知識測驗節目大概就是由這種遊戲演變而來的。
遊戲結束後,兩位舅舅先走一步。外祖母留下來喝過下午茶才離去。
姨婆善於交際,社交活動頗為頻繁,家裏常常擠滿了退役的海陸軍將軍和校官,他們到伊林來是為了“呼吸新鮮空氣”,再說這地方離倫敦也近,挺方便。
在訓導社交知識方麵,姆媽也算是內行。
“吃晚飯的速度要再快一些。假如你長大了。去公爵家赴宴,席前會站著一位精幹的管家和幾個仆人。隻要時間一到,不管你吃完沒有,他都會把你的盤子撤走。”姆媽常把貴族們的鐵事掛在嘴邊,這方麵的教誨引起了我的奢望,幻想將來有一天會成為阿加莎公爵夫人。這成了我一生最美好的願望。
可是姆媽的社會知識無情地告訴我:“你永遠也當不上公爵夫人。”她說。
“是真的嗎?”我感到詫異。
“是真的。”姆媽是一個非常講究實際的人,“要想當公爵夫人,必須生來就是公爵、伯爵的女兒。隻有嫁給了公爵,才算得上公爵夫人,而那又不過是借了丈夫頭銜的光,不是你想當就當得上的。”
這即是我與命運的第一次遭際。世間許多事情是不可得的。在童年時代就意識到這一點是必要的,對自己有益無害。許多事情可望不可及——自然卷曲的秀發,烏黑的雙眸,甚至於公爵夫人的尊稱,那是不以人的意誌而存在的。
我在身世方麵的勢利之心,總的來說要大於其他方麵。
我把身世看得重於財富和才智。
小的時候,我有一種自卑感,甘於自己的現狀,意識到家底不很殷實等不利條件。這就像是分到手的一手牌,無法挑剔,隻能籌劃好,盡最大的努力一張張打出去。我敢肯定,我並不怎麽嫉妒和痛恨那些比我更富有、更聰穎的孩子。看到某個小朋友手裏拿著昂貴有趣的玩具,我不企望,也不鬧著要買。
與大多數朋友相比,我們算不上富戶。父親是美國人,別人都以為他很有錢,似乎所有的美國人都應該是富翁。他隻能湊合著撐起家裏的門麵。我們既沒有雇管家,也沒有雇男仆;既沒有馬車,也沒有車夫。家裏隻有三個女傭人,在當時算是最少的了。要是時逢雨天去朋友家喝茶,就不得不披上雨衣,穿著套鞋在雨中步行一英裏半。除了穿上好一點的衣服參加重要的聚會外,父母是不會專為孩子叫馬車的。
另一方麵,家中款待賓客的菜看卻又異常的奢侈——與現代的標準相比,該是邀請一位大廚師和幾位助手來製做了。
姐姐很早就被認為是家裏“最聰明”的孩子。布賴頓的女校長勸她進格爾頓深造,父親卻不高興地說:“不能叫麥琪去當女學者,還是送她去巴黎修完剩下的學業。”姐姐欣然去了巴黎,因為她自己從未打算到格爾頓深造,她有才智,談諧,機敏善辯,幹什麽事都成功。哥哥比姐姐小一歲,長得頗具男性的魅力,喜歡文學,但在其他方麵缺乏才氣。
父親和母親大概已經意識到他將來是個“難辦”的孩子。他酷愛工程學。父親原希望他將來進入金融界,卻發現他缺乏這方麵的才幹。為此,同意他選學工程學,可他在這方麵也出息不大,他的數學太差。
盡管家裏人對我都很好,但卻認為我“反應遲鈍”。母親和姐姐反應快得驚人,我總是跟不上她們。我口齒也很笨拙,要把想說的話說出來總是力不從心。“阿加莎的反應太慢了。”家裏人常這麽說。這是事實,我了解這點,也從未否認。這並沒有使我感到憂慮和苦惱,我已經甘拜下風了。直到十二歲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的反應能力相當於,甚至高於一般人的水平。並非我反應遲鈍,而是家裏人的標準太高了。我的口頭表達能力一直很差,這也許是促使我從事寫作的原因之一。
一生中第一次使我真正傷心的是與姆媽的分手、誰也不曉得她當時有多大年紀,也許已經八十歲高齡了吧。一位她從前照看過的人在薩默塞特有一處財產,一直勸她退休。
他在那兒為她準備了一幢舒適的小別墅,供她和她的妹妹共度晚年之用。最後她終於作出了決定,辭掉了這兒的工作。
我日夜思念著她,每天都給她寫一封信,通篇盡是拚寫錯誤——寫作和拚寫一直是最傷腦筋的事。信中沒有一點新意,翻來複去總是那幾句話:
親愛的姆媽:
我非常非常地想念您,但願您一切都好。托尼身上長了一隻跳蚤。我非常非常地愛您。吻您,吻您,吻您。
您的阿加莎
母親為這些信件提供郵票。不久,她有些不耐煩了:“我想你沒有必要每天都給她寫信,一周寫兩次總夠了吧?”我感到愕然。“可是我每天都在想念她呀。我不能不寫。”
母親歎了口氣,不再反對了。但她卻常常向我提出一些溫和的建議。我每日一封,一直堅持了幾個月,後來才聽從了母親的勸告,減至每周兩封。姆媽寫東西也很吃力,每個月給我寫兩封信,信的形式不倫不類,但字裏行間卻充溢著慈愛。母親對我如此情意纏綿地依戀姆媽感到不安。
早年天折和病殘是傳統小說的主要題材。如今暴力情節更合乎大眾的口味。那時候,年輕的女子都希望讓人覺得自己脆弱。姨婆總是自鳴得意地告訴我,她小的時候弱不經風,而外祖母卻說:“瑪格麗特一直很健壯,我倒是家裏極弱的一個。”
姨婆活到九十二歲,外祖母活了八十六年,我懷疑她們是否真那麽贏弱。不過,多情善感,不時地暈躍和早期肺病都曾是時髦的做作。姨婆深受其感染。我長大後,她又煞有介事地悄悄告訴與我接觸的青年男子,說我多麽多麽地脆弱,一定不會長壽。我十八歲的時候,情郎們就常會憂心忡忡地問我:“你不會著涼吧?你的姨婆告訴我說你弱不經風!”我總是忿忿地回答說,我的身體一直很健康,他臉上的憂慮頓然消失。“那你姨婆為什麽說你的體質很差呢?”我不得不解釋說,她是想讓我對別人更具有吸引力。在她那個時代,青年女子在有男人出席的晚宴上隻能吃上一點點,多一口也不吃。到了夜裏,由傭人再備置一點吃的送到她的臥室裏。
就連當時的兒童小說也充斥著病殘和早亡的故事情節。我最喜愛讀一本名叫《純潔的紫羅蘭》的小書。從第一頁開始,那位叫紫羅蘭的小姑娘就忍受著病痛的折磨,直到最地那富有寓意的早逝。全家人圍著她痛哭流涕。
《小姑娘們》是一本帶有喜劇色彩的小書,但作者還是讓臉頰紅潤的小貝思離開人世。《老古玩店》中小內爾的死令人毛骨悚然,不過狄更斯那個時代的人自然要對如此哀惋的結局悲痛不已。
另一本我愛讀的書,寫的是一位德國小姑娘,她是個殘廢,整日躺在床上,凝視著窗外,照料她的是一個喜愛享樂的自私的女人。有一天,她跑出去觀看節日遊行,小姑娘無人照管,從床上摔下來摔死了。那位自私的女人追悔莫及,抱您終生。我從這些情調憂鬱的書中獲得了情感上最大的滿足。
《聖經·舊約書》也是我最喜愛讀的書。還是在很小的時候,我就被書中的故事迷住了。從前家裏有些特定的書,隻允許在星期天讀(如《聖經》一類的書),還有一些是《聖經》故事眩對孩子們來說《舊約》裏充滿了奇妙的故事,故事情節人情人理,適合孩子們的口味。在“約瑟夫和他的兄弟們”中,約瑟夫身著五彩綴衣。他後來成了埃及的主宰,寬恕了他那幾位邪惡的兄弟。“摩西和燃燒的小樹林”也是我喜愛讀的故事。大衛和巨人歌利亞的故事則更是引人人勝。
小的時候,有許多知名有趣的人物來我家裏作客,盡管我常走下樓來跟客人們一道喝茶,但卻記不得他們的模樣了。我想象中的人物遠比在現實生活中邂逅的人們要生動得多。
至於我兒時的朋友,我能記起的沒有幾位,其中有多蘿西和達爾西。他們都比我小,呆頭呆腦的。我們一塊在院子裏喝茶,圍著聖櫟樹奔跑追逐,專挑甜點心上的奶油吃。我想象不出這在當時居然能給我們帶來歡樂。他們的父親b先生與我的父親是摯交。此外,我還有一位相好,叫瑪格麗特。兩人隻能算半個朋友,因為誰都不去對方家裏玩,隻是一起在外麵散步。大概我們兩人的保姆是朋友。瑪格麗特是位健談的小姑娘,為此曾使我非常尷尬。有一次,她剛剛掉了門牙。說起話來含混不清,叫人無法聽懂她說了些什麽。我擔心向她道出真情來未免太唐突,所以就隨便地跟她搭訕著。我越是這樣,就越感到失望。後來,瑪格麗特又主動提出要給我講個故事——一個關於“吐姆(湯姆)特(的)兔(毒)糖果”的故事。其內容我全然沒有聽清。故事很長,我糊裏糊塗地聽著。瑪格麗特終於眉飛色舞地講完了故事。
她間我:“怎麽樣,徹(這)個褲子(故事)挺有趣吧?”我感激地點點頭。“你認為特們(他們)沉(真)的要……”我發現她再這樣追問下去我就會展出馬腳,於是決定岔開話題:“我來給你講個故事吧,瑪格麗持。”她感到費解,茫然地望著我。她顯然是打算與我探討故事中的疑點,可我實在忍受不下去了。
“這是一個……一個……呢……石桃的故事,”我信口胡編起來,“從前有一位仙女,住在石桃中……”“她怎麽了?”瑪格麗特催促我講下去。
我邊想邊說,編造著故事,一直編到瑪格麗特家的院門口。
“這個故事真夠精彩的。”瑪格麗特居然被故事打動了。
“你是在哪本神話書中讀到的?”
哪本書上也沒有寫這個故事,是我自己現編的。我覺得那個故事並不十分有趣,但它畢竟使我從尷尬之中解脫出來,避免了因為她口齒不清而讓她難堪。
我五歲那年,姐姐從巴黎“學成”歸來.我還記得在伊林看到她走下四輪馬車時那激動人心的場麵。她頭部一頂裝飾華麗的小草帽,麵部罩著一方白底黑點的紗巾,看上去完全是一位新的女性。姐姐待我很好,常給我講故事,她也參與了對我的教育,用一本《袖珍家庭教師手冊》教我法語。她不太懂得教學藝術,我也憎惡那本手冊,曾經兩次將它悄悄地藏在書架上其他書的後麵,可是不久就被找了出來。
我覺得應該藏在更難找見的地方。在房間的一個角落裏擺著一個大玻璃罩,裏麵放著一隻大禿頭鷹的標本,那是父親的光榮和驕傲。我巧妙地將《袖珍家庭教師手冊》塞到禿鷹後麵的一個不易被人看見的角落裏。這一次幹得很成功,幾天過去了,盡管大家搜遍了全屋,還是沒有找到我那本手冊。
可是不久,母親就輕而易舉地粉碎了我的計謀。她宣布,誰要能找到那本手冊,就賞給他(她)一大塊美味巧克力。嘴饞使我墮入了母親的圈套。我裝模作樣地在屋子裏四處搜尋一番,然後爬上一張椅子,查看禿鷹的後麵,故作驚訝地大聲喊道:“噢,原來在這兒呀!”然而,繼之而來的卻是懲罰,一頓斥責之後,我被強迫躺在床上,一天不許下地玩耍。當時我竟覺得蒙受了委屈。受到懲罰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全家人都知道這是我藏起來的。但是不賞給我那塊巧克力是不公正的,因為事先已經說好了,誰找見書就獎給誰,而我發現了卻沒有賞給我。
姐姐常跟我玩一種叫“瘋子大姐”的遊戲。這個遊戲既吸引人,又讓人感到恐懼。遊戲的大意是我們家有一位大姐姐,比我和姐姐都年長,是個瘋子,棲身於科爾賓角的一個岩洞裏,偶爾回到娘家裏來。她的長像和打扮與姐姐毫無兩樣,隻是嗓音完全不同,陰陽怪氣的,相當可怖。
“難道你不認識我了嗎?我是姐姐麥琪呀,你可別當真以為我是瘋子大姐呀:千萬別把遊戲當真叼。”
我常常感到難以名狀的驚恐,盡管我心裏也明白那是麥琪裝扮的,可難道就不會是真的嗎?那副似鬼非鬼的腔調,狐狸一樣眯縫著的吊眼,怎麽能不叫我相信她的確是那個瘋子大姐呢?母親時常為此惱火:“麥琪,不許用這個愚蠢的把戲嚇唬妹妹!”麥琪滿有理由地分辯道;“是她自己要玩的。”
姐姐頗具講故事的天才,在她小的時候,哥哥就纏著她不放,“再給我講一遍吧。”
“不講了!”
“再講一遍嘛。”
“不講了,我不想再講了。”
“求求你,再講一遍,你讓我幹什麽都可以。”
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寫的第一個故事。它有點像情節劇,很短,因為寫作和拚寫是我感到頭痛的事。故事中有兩個人物:品德高尚的麥琪夫人(好人)和凶狠殘暴的阿加莎夫人(壞蛋),情節是有關一座城堡繼承權之爭。
我先拿給姐姐看,提議兩人一起表演。姐姐立刻提出她情願充當殘暴的麥琪夫人,讓我來扮演高尚的阿加莎夫人。
“難道你不喜歡當好人嗎?”我有些惶惑。姐姐回答說,當一個邪惡的家夥更來勁。我自然也很高興。起初,我是出於禮貌才把好人的角色讓給姐姐的。
記得父親看了我的劇,笑得前仰後合,但卻是出於善意。母親建議我最好不用“殘暴”這個詞。“可她的確非常殘暴,”我解釋道,“她跟那個把許多人綁在火刑柱上燒死的暴君瑪麗一樣,殺了好多好多人。”
神話故事集在我的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每逢生日和聖誕節,姨婆總要送我許多諸如《黃色的神話故事》、《藍色的神話故事》一類小書。我看這些書非常入迷,讀了——遍又一遍。後來,我有了一本安德魯·蘭格寫的動物故事集,裏麵有一個我特別愛讀的故事,“安德諾克與雄獅”。
大概從那時起,我開始讀默爾斯伍斯夫人的課本,她當時是著名的兒童小說家。她的書我讀了許多年,今天讀來仍感到趣味盎然。當然羅,如今的孩子們可能會覺得這些書老掉牙了,不過書中的故事仍是可取的,有許多獨到之處。書中輯有為幼兒寫的《紅頭發的孩子》、《小男孩》、《嬰孩》及各種神話故事。我當時愛讀的是《四麵皆風的農撤現在讀來頗感乏味,不知當年為什麽那麽喜歡它。
在家裏,讀小說被當作一種消遣,不算“正業”,上午是不允許看的。在這段時間裏必須幹點“正經事”。即使是現在,要是早餐後就捧起小說來,仍會有一種負疚感。星期天打牌也照例如此。姆媽把撲克斥為“魔鬼的連環畫”。我並不把此話當真,但星期天不許打牌卻是家裏的規矩。許多年後,要是碰巧在星期天打橋牌,我總免不了產生一種犯罪感。
我們從一扇敞開的院門走進去,繼續采擷,籃子漸漸滿了起來。突然一個粗暴的聲音衝著我們吼道:“喂,你們怎麽跑到這兒來啦?”
那大漢看上去像個巨人,氣勢洶洶地滿臉漲得通紅。
姆媽辯解說我們沒有做什麽錯事,隻是采點報春花。
“侵入了別人的領地還不知錯?快滾開,快點從那扇門滾出去!要不我活煮了你們!聽見沒有?”
我死死地扯著姆媽的手向外走,姆媽走不快,實際上也不想快走,我越發害怕起來。當我們平安地回到小路上時,我幾乎垮了下來,麵色蒼白,四肢無力。姆媽轉過頭來發現了這一切。
“哦,寶貝,”她輕聲地問,”你是不是真的以為他會說到做到?要把你給煮了?”
我默默地點了點頭。這一可怕的場麵已經浮現在我的眼前:火上架著一口冒著熱氣的大鍋,我被扔進了滾燙的水中,極痛苦地尖聲叫著……這一切都跟真的似的。
姆媽寬慰我,說有的人就喜歡這樣說話,咋咋唬唬的。
他雖然脾氣不怎麽好,粗魯,討人嫌,但他決不會真就那麽幹,隻是嚇唬嚇唬你而已。
我可是把它當真了,即使在今天,走在田間,也總有點毛骨驚然的惶恐。在我的一生中,還從未受過如此大的驚嚇。
我四歲的時候愛情的種子萌發了。這是一場怯懦而甜美的懷春,我愛上了達特茅斯皇家海軍學校的一位學員,他是哥哥的朋友,他那金黃色的頭發,藍藍的眼睛撩撥起我浪漫的天性。他本人對這由他激起的情愛一無所知。他朋友的這位“小妹妹”全然沒有引起他更多的注意。如果有人向他提及我,他也許會說:“她不喜歡我。”過分的情感使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看到他迎麵走來,或者在餐桌旁落座,我就會立即將臉扭向一邊。母親和婉地嗔怪道:“我知道你害羞,親愛的,可還得講點禮節。一瞧見菲利普就把臉扭過去是不禮貌的。他一跟你說話,你總是愛理不理的。即使討厭他,也不能失禮呀。”
我討厭他?唉,誰又能看透我的心思啊!如今想起這件事來,我感到幼年的愛是多麽容易得到滿足嗬。它沒有一點過多的奢求——含情的一眼或一句話,僅僅是悄然的愛慕就心滿意足了,就足以讓人飄飄然,在想象的王國裏創造出英雄史詩般的壯麗場景:為自己的心上人勇敢獻身,或闖入被死亡所圍困的兵營去護理他!或從大火中把他拯救出來!
或用身體擋住向他飛來的子彈!一切想象得到的情景都被編織進去。這些想象沒有一個是喜劇的結局。你不是被烈火化為灰燼,就是中彈身亡,或者被瘟疫奪去了生命,而你鍾情的人對你所做的崇高犧牲一無所知。我坐在幼兒室的地板上與托尼玩耍,表情平靜而矜持,腦海中神奇的幻想卻奔騰不息。菲利普當上海軍後補生調離了英國。在他走後不長的一段時間裏,他的形象仍存留在我的腦海中,後來漸漸地淡漠了。愛情就這樣悄然逝去了。三年之後,我又無望地愛上了一位年輕的陸軍上尉。他高高的個子,深色的皮膚,當時正在向姐姐求愛。
如果說阿什菲爾德是我的故鄉的話,那麽伊林算得上是個激動人心的地方,充滿異域的情趣。最富於傳奇色彩的地方之一就是房子裏的衛生間,裏麵有一張富麗堂皇的紅鬆木坐椅。坐在上麵就如同女皇端坐在寶座上一般。迪基女士搖身變成了瑪格麗特女皇,迪基成了女皇的兒子——戈爾迪王子,未來的王位繼承人。他就坐在女皇左麵那個精致的彩陶扶手上。我每天一大早就躲在這裏,坐在“禦椅”上向朝拜者頻頻點頭,聽他們念奏折,伸出手來讓他們吻,就這樣一直坐到來解手的人在門外等得不耐煩了,氣憤地把我從便池上拽下來!
由於父親娶的是繼母的侄女,又因為他稱繼母為母親而妻子卻稱她為姨母,所以我們都叫她姨婆。我的祖父(我父親的爸爸,母親的姨夫)晚年來往於紐約與曼徹斯特之間,曼徹斯特有他的分公司。他曾是美國的一位“傳奇式人物”。他原來是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孩子,背井離鄉,由曼徹斯特來到紐約,當上了某辦公室的勤雜員,後來發跡成了公司的股東之一。“三代的時間裏,從穿小汗衫到坐旋轉椅”正是我們家族的真實寫照。祖父掙得了巨額財富,父親把它交給同事代理,財富在一點一點地消耗,等到哥哥手中的時候,就被閃電般地揮霍殆荊祖父去世前不久,在柴郡買下一幢房產。當時他已病人膏肓。不久,姨婆就守寡了。她那時還算年輕,在柴郡住了一段時間,受了一兩次盜賊的侵擾後,就在伊林買下一幢房子住了下來。當時那兒還算是鄉下,正像她說的那樣,房子四周都是農田。可是等到我去看她的時候,一切都變了,到處都是一排排新建的房子。
姨婆住的房子和庭院有無盡的魅力。我把幼兒室分割為幾片“領地”,靠前的部分是一個向外凸出的窗戶,下麵鋪著一條漂亮的條格台毯;靠後的部分是餐室,地上鋪著布魯塞爾地毯。我把各式各樣的蒲席和一塊塊亞麻地毯配備給各個“領地”,神情莊重地在各“領地”巡視,口中念念有詞地嘟囔著。姆媽安詳地坐在一旁織毛線。
姨婆的大床是令人迷戀的地方。床的四角鑲嵌著四根粗大的紅木床腿,四周是大紅的錦緞床圍,上麵鋪著羽絨被褥,每天清早,我還沒穿上衣服就跑過來,爬上姨婆的床。姨婆早晨六點鍾就醒了,總是高興地把我擁進她的被窩。客廳在樓下,擺滿了鑲嵌著五光十色裝飾品的家具和德累斯頓出產的瓷器。由於窗外就是花房,屋子裏總是光線陰暗。客廳僅用於聚會。隔壁是起居室,裏麵總有一位女裁縫坐在那兒。姨婆在餐室裏心滿意足地過著維多利亞時代的生活。全套家具都是笨重的紅鬆木的。屋子正中是一張餐桌,四周擺著靠背椅。窗上掛著精細的鉤織窗簾。姨婆有時坐在桌前那把皮背雕木大師椅上寫信;有時坐在壁爐旁的一張天鵝絨軟椅上烤火。桌子、沙發以及幾把椅子上都堆滿了書籍。
姨婆從未間斷過買書,有的是留著自己讀,有的是贈送他人。後來書籍越來越多,以至於連她也搞不清哪些書是準備送給哪些人的。有時甚至發現某某人的那個逗人喜愛的小男孩已轉眼十八歲了,而她從前為他買的《聖人古爾德雷德的孩子們》和《蒂莫西老虎曆險記》兩本小人書一直還沒有送給他。
姨婆很喜愛孩子,常常擱下手頭還未寫完的字跡潦亂的長信,興致勃勃地跟我一起玩“維特利先生和小雞”的遊戲。不用說每次都由我充當小雞。姨婆到商店裏買小雞,挑中了我,詢問售貨員這隻小雞的肉是否細嫩,然後回家把小雞捆綁好,串起來(這時我總是忍不住大笑起來),放到爐灶上燒烤,翻個個兒再烤另一麵,然後端上餐桌。就在餐刀閃閃的霎那,小雞突然複活了,歡蹦亂跳,“這是我!”——遊戲至此進入了高潮。我和姨婆不厭其煩地重複這個遊戲。
每逢星期天,外祖母就到伊林來吃午飯,常常是帶著兩位舅舅一塊來。這是最快樂的一天。鮑愛莫外祖母是我母親的生身之母,她通常在十一點鍾到達。她比姨婆還要矮一些,由於身材矮小,一路走來難免有點氣喘籲籲。從倫敦到這裏,一路上要倒幾次火車和汽車。她到達後的一件事就是脫掉腳上那雙長筒靴子。她的女傭海麗特通常跟著她一塊來,跪在她麵前幫她把靴子脫掉,換上一雙鬆軟的羊絨拖鞋。外祖母深深地歎一口氣,坐到餐桌旁的靠背椅上。於是,姐妹倆就開始了周日上午的例行“公事”,談起一長串紛亂複雜的賬目。外祖母在維多利亞大街上的軍人商場為姨婆置買了大量的生活用品。對這姐妹倆來說,軍人商場就是她們心目中的宇宙中心。倆人饒有興致地研究著一串串數字,一條條賬目,一張張表格,討論著所購買的物品的質量。軍人商場實行定期付款製,零碎的小賬和維修費用都當麵了結。姨婆每次多付給外婆一些錢,作為辛苦的酬謝,姐妹倆關係很親熱,但相互間也小有妒忌。時而拌嘴,一有機會就互相抬杠、逗趣。外祖母自認為曾是她們家長得最漂亮的姑娘,姨婆總是不服氣。
波麗雖然身材矮小,但年僅十六歲時就被布萊克警衛團的一位上尉愛上了。家裏認為她還很年輕,不到結婚的年齡,可上尉卻說他所在的團就要移防國外,要在那兒駐紮很長一段時間,希望倆人能馬上完婚。這樣,波麗十六歲就結婚了。小兩口是完美的一對。波麗年輕嫵媚,丈夫是團隊裏公認的美男子。
波麗很快有了五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夭折了。她二十六歲開始守寡。姨婆結婚很晚,曾與一位年輕的海軍軍官發生過戀情,可惜兩人都很窮,無法完婚。後來,他找了一個有錢的遺孀,她也嫁給了已有一個孩子的美國富翁。波麗丈夫生前團隊裏的幾位軍官曾向她求愛,想要以她為妻,都被她婉言拒絕了。她不願讓別的男人來代替丈夫的位置,申言死後要葬在他的墓旁。
姐妹倆了結了上周的賬目,明確了下一周的采購任務後,舅舅們就該到了。歐內斯特舅舅在英國國民軍中任職,哈裏舅舅是軍人商場的管事。大舅弗雷德在駐防印度的一個團裏服役。桌子擺好後,大家就開始用午餐。
豐盛的午餐後,全家人除我之外,都要去小睡片刻。我躺在扶手搖椅裏悠閑自得地搖晃著。午睡醒來,大家開始玩“考校長”的遊戲。哈裏舅舅和歐內斯特舅舅都是能說會道的“校長”。大家坐成一排,榮任“校長”的人手裏拿一卷報紙在前麵來回踏步,裝腔作勢地大聲提問:“針是什麽時候發明的?”“亨利八世的第三個夫人是誰?”“威廉·魯弗斯是怎麽死的?”“麥黑病是怎麽回事?”誰要能回答上來,就可以升為“校長”,原來的校長自動讓賢。如今人們都喜歡的廣播電台組織的知識測驗節目大概就是由這種遊戲演變而來的。
遊戲結束後,兩位舅舅先走一步。外祖母留下來喝過下午茶才離去。
姨婆善於交際,社交活動頗為頻繁,家裏常常擠滿了退役的海陸軍將軍和校官,他們到伊林來是為了“呼吸新鮮空氣”,再說這地方離倫敦也近,挺方便。
在訓導社交知識方麵,姆媽也算是內行。
“吃晚飯的速度要再快一些。假如你長大了。去公爵家赴宴,席前會站著一位精幹的管家和幾個仆人。隻要時間一到,不管你吃完沒有,他都會把你的盤子撤走。”姆媽常把貴族們的鐵事掛在嘴邊,這方麵的教誨引起了我的奢望,幻想將來有一天會成為阿加莎公爵夫人。這成了我一生最美好的願望。
可是姆媽的社會知識無情地告訴我:“你永遠也當不上公爵夫人。”她說。
“是真的嗎?”我感到詫異。
“是真的。”姆媽是一個非常講究實際的人,“要想當公爵夫人,必須生來就是公爵、伯爵的女兒。隻有嫁給了公爵,才算得上公爵夫人,而那又不過是借了丈夫頭銜的光,不是你想當就當得上的。”
這即是我與命運的第一次遭際。世間許多事情是不可得的。在童年時代就意識到這一點是必要的,對自己有益無害。許多事情可望不可及——自然卷曲的秀發,烏黑的雙眸,甚至於公爵夫人的尊稱,那是不以人的意誌而存在的。
我在身世方麵的勢利之心,總的來說要大於其他方麵。
我把身世看得重於財富和才智。
小的時候,我有一種自卑感,甘於自己的現狀,意識到家底不很殷實等不利條件。這就像是分到手的一手牌,無法挑剔,隻能籌劃好,盡最大的努力一張張打出去。我敢肯定,我並不怎麽嫉妒和痛恨那些比我更富有、更聰穎的孩子。看到某個小朋友手裏拿著昂貴有趣的玩具,我不企望,也不鬧著要買。
與大多數朋友相比,我們算不上富戶。父親是美國人,別人都以為他很有錢,似乎所有的美國人都應該是富翁。他隻能湊合著撐起家裏的門麵。我們既沒有雇管家,也沒有雇男仆;既沒有馬車,也沒有車夫。家裏隻有三個女傭人,在當時算是最少的了。要是時逢雨天去朋友家喝茶,就不得不披上雨衣,穿著套鞋在雨中步行一英裏半。除了穿上好一點的衣服參加重要的聚會外,父母是不會專為孩子叫馬車的。
另一方麵,家中款待賓客的菜看卻又異常的奢侈——與現代的標準相比,該是邀請一位大廚師和幾位助手來製做了。
姐姐很早就被認為是家裏“最聰明”的孩子。布賴頓的女校長勸她進格爾頓深造,父親卻不高興地說:“不能叫麥琪去當女學者,還是送她去巴黎修完剩下的學業。”姐姐欣然去了巴黎,因為她自己從未打算到格爾頓深造,她有才智,談諧,機敏善辯,幹什麽事都成功。哥哥比姐姐小一歲,長得頗具男性的魅力,喜歡文學,但在其他方麵缺乏才氣。
父親和母親大概已經意識到他將來是個“難辦”的孩子。他酷愛工程學。父親原希望他將來進入金融界,卻發現他缺乏這方麵的才幹。為此,同意他選學工程學,可他在這方麵也出息不大,他的數學太差。
盡管家裏人對我都很好,但卻認為我“反應遲鈍”。母親和姐姐反應快得驚人,我總是跟不上她們。我口齒也很笨拙,要把想說的話說出來總是力不從心。“阿加莎的反應太慢了。”家裏人常這麽說。這是事實,我了解這點,也從未否認。這並沒有使我感到憂慮和苦惱,我已經甘拜下風了。直到十二歲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的反應能力相當於,甚至高於一般人的水平。並非我反應遲鈍,而是家裏人的標準太高了。我的口頭表達能力一直很差,這也許是促使我從事寫作的原因之一。
一生中第一次使我真正傷心的是與姆媽的分手、誰也不曉得她當時有多大年紀,也許已經八十歲高齡了吧。一位她從前照看過的人在薩默塞特有一處財產,一直勸她退休。
他在那兒為她準備了一幢舒適的小別墅,供她和她的妹妹共度晚年之用。最後她終於作出了決定,辭掉了這兒的工作。
我日夜思念著她,每天都給她寫一封信,通篇盡是拚寫錯誤——寫作和拚寫一直是最傷腦筋的事。信中沒有一點新意,翻來複去總是那幾句話:
親愛的姆媽:
我非常非常地想念您,但願您一切都好。托尼身上長了一隻跳蚤。我非常非常地愛您。吻您,吻您,吻您。
您的阿加莎
母親為這些信件提供郵票。不久,她有些不耐煩了:“我想你沒有必要每天都給她寫信,一周寫兩次總夠了吧?”我感到愕然。“可是我每天都在想念她呀。我不能不寫。”
母親歎了口氣,不再反對了。但她卻常常向我提出一些溫和的建議。我每日一封,一直堅持了幾個月,後來才聽從了母親的勸告,減至每周兩封。姆媽寫東西也很吃力,每個月給我寫兩封信,信的形式不倫不類,但字裏行間卻充溢著慈愛。母親對我如此情意纏綿地依戀姆媽感到不安。
早年天折和病殘是傳統小說的主要題材。如今暴力情節更合乎大眾的口味。那時候,年輕的女子都希望讓人覺得自己脆弱。姨婆總是自鳴得意地告訴我,她小的時候弱不經風,而外祖母卻說:“瑪格麗特一直很健壯,我倒是家裏極弱的一個。”
姨婆活到九十二歲,外祖母活了八十六年,我懷疑她們是否真那麽贏弱。不過,多情善感,不時地暈躍和早期肺病都曾是時髦的做作。姨婆深受其感染。我長大後,她又煞有介事地悄悄告訴與我接觸的青年男子,說我多麽多麽地脆弱,一定不會長壽。我十八歲的時候,情郎們就常會憂心忡忡地問我:“你不會著涼吧?你的姨婆告訴我說你弱不經風!”我總是忿忿地回答說,我的身體一直很健康,他臉上的憂慮頓然消失。“那你姨婆為什麽說你的體質很差呢?”我不得不解釋說,她是想讓我對別人更具有吸引力。在她那個時代,青年女子在有男人出席的晚宴上隻能吃上一點點,多一口也不吃。到了夜裏,由傭人再備置一點吃的送到她的臥室裏。
就連當時的兒童小說也充斥著病殘和早亡的故事情節。我最喜愛讀一本名叫《純潔的紫羅蘭》的小書。從第一頁開始,那位叫紫羅蘭的小姑娘就忍受著病痛的折磨,直到最地那富有寓意的早逝。全家人圍著她痛哭流涕。
《小姑娘們》是一本帶有喜劇色彩的小書,但作者還是讓臉頰紅潤的小貝思離開人世。《老古玩店》中小內爾的死令人毛骨悚然,不過狄更斯那個時代的人自然要對如此哀惋的結局悲痛不已。
另一本我愛讀的書,寫的是一位德國小姑娘,她是個殘廢,整日躺在床上,凝視著窗外,照料她的是一個喜愛享樂的自私的女人。有一天,她跑出去觀看節日遊行,小姑娘無人照管,從床上摔下來摔死了。那位自私的女人追悔莫及,抱您終生。我從這些情調憂鬱的書中獲得了情感上最大的滿足。
《聖經·舊約書》也是我最喜愛讀的書。還是在很小的時候,我就被書中的故事迷住了。從前家裏有些特定的書,隻允許在星期天讀(如《聖經》一類的書),還有一些是《聖經》故事眩對孩子們來說《舊約》裏充滿了奇妙的故事,故事情節人情人理,適合孩子們的口味。在“約瑟夫和他的兄弟們”中,約瑟夫身著五彩綴衣。他後來成了埃及的主宰,寬恕了他那幾位邪惡的兄弟。“摩西和燃燒的小樹林”也是我喜愛讀的故事。大衛和巨人歌利亞的故事則更是引人人勝。
小的時候,有許多知名有趣的人物來我家裏作客,盡管我常走下樓來跟客人們一道喝茶,但卻記不得他們的模樣了。我想象中的人物遠比在現實生活中邂逅的人們要生動得多。
至於我兒時的朋友,我能記起的沒有幾位,其中有多蘿西和達爾西。他們都比我小,呆頭呆腦的。我們一塊在院子裏喝茶,圍著聖櫟樹奔跑追逐,專挑甜點心上的奶油吃。我想象不出這在當時居然能給我們帶來歡樂。他們的父親b先生與我的父親是摯交。此外,我還有一位相好,叫瑪格麗特。兩人隻能算半個朋友,因為誰都不去對方家裏玩,隻是一起在外麵散步。大概我們兩人的保姆是朋友。瑪格麗特是位健談的小姑娘,為此曾使我非常尷尬。有一次,她剛剛掉了門牙。說起話來含混不清,叫人無法聽懂她說了些什麽。我擔心向她道出真情來未免太唐突,所以就隨便地跟她搭訕著。我越是這樣,就越感到失望。後來,瑪格麗特又主動提出要給我講個故事——一個關於“吐姆(湯姆)特(的)兔(毒)糖果”的故事。其內容我全然沒有聽清。故事很長,我糊裏糊塗地聽著。瑪格麗特終於眉飛色舞地講完了故事。
她間我:“怎麽樣,徹(這)個褲子(故事)挺有趣吧?”我感激地點點頭。“你認為特們(他們)沉(真)的要……”我發現她再這樣追問下去我就會展出馬腳,於是決定岔開話題:“我來給你講個故事吧,瑪格麗持。”她感到費解,茫然地望著我。她顯然是打算與我探討故事中的疑點,可我實在忍受不下去了。
“這是一個……一個……呢……石桃的故事,”我信口胡編起來,“從前有一位仙女,住在石桃中……”“她怎麽了?”瑪格麗特催促我講下去。
我邊想邊說,編造著故事,一直編到瑪格麗特家的院門口。
“這個故事真夠精彩的。”瑪格麗特居然被故事打動了。
“你是在哪本神話書中讀到的?”
哪本書上也沒有寫這個故事,是我自己現編的。我覺得那個故事並不十分有趣,但它畢竟使我從尷尬之中解脫出來,避免了因為她口齒不清而讓她難堪。
我五歲那年,姐姐從巴黎“學成”歸來.我還記得在伊林看到她走下四輪馬車時那激動人心的場麵。她頭部一頂裝飾華麗的小草帽,麵部罩著一方白底黑點的紗巾,看上去完全是一位新的女性。姐姐待我很好,常給我講故事,她也參與了對我的教育,用一本《袖珍家庭教師手冊》教我法語。她不太懂得教學藝術,我也憎惡那本手冊,曾經兩次將它悄悄地藏在書架上其他書的後麵,可是不久就被找了出來。
我覺得應該藏在更難找見的地方。在房間的一個角落裏擺著一個大玻璃罩,裏麵放著一隻大禿頭鷹的標本,那是父親的光榮和驕傲。我巧妙地將《袖珍家庭教師手冊》塞到禿鷹後麵的一個不易被人看見的角落裏。這一次幹得很成功,幾天過去了,盡管大家搜遍了全屋,還是沒有找到我那本手冊。
可是不久,母親就輕而易舉地粉碎了我的計謀。她宣布,誰要能找到那本手冊,就賞給他(她)一大塊美味巧克力。嘴饞使我墮入了母親的圈套。我裝模作樣地在屋子裏四處搜尋一番,然後爬上一張椅子,查看禿鷹的後麵,故作驚訝地大聲喊道:“噢,原來在這兒呀!”然而,繼之而來的卻是懲罰,一頓斥責之後,我被強迫躺在床上,一天不許下地玩耍。當時我竟覺得蒙受了委屈。受到懲罰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全家人都知道這是我藏起來的。但是不賞給我那塊巧克力是不公正的,因為事先已經說好了,誰找見書就獎給誰,而我發現了卻沒有賞給我。
姐姐常跟我玩一種叫“瘋子大姐”的遊戲。這個遊戲既吸引人,又讓人感到恐懼。遊戲的大意是我們家有一位大姐姐,比我和姐姐都年長,是個瘋子,棲身於科爾賓角的一個岩洞裏,偶爾回到娘家裏來。她的長像和打扮與姐姐毫無兩樣,隻是嗓音完全不同,陰陽怪氣的,相當可怖。
“難道你不認識我了嗎?我是姐姐麥琪呀,你可別當真以為我是瘋子大姐呀:千萬別把遊戲當真叼。”
我常常感到難以名狀的驚恐,盡管我心裏也明白那是麥琪裝扮的,可難道就不會是真的嗎?那副似鬼非鬼的腔調,狐狸一樣眯縫著的吊眼,怎麽能不叫我相信她的確是那個瘋子大姐呢?母親時常為此惱火:“麥琪,不許用這個愚蠢的把戲嚇唬妹妹!”麥琪滿有理由地分辯道;“是她自己要玩的。”
姐姐頗具講故事的天才,在她小的時候,哥哥就纏著她不放,“再給我講一遍吧。”
“不講了!”
“再講一遍嘛。”
“不講了,我不想再講了。”
“求求你,再講一遍,你讓我幹什麽都可以。”
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寫的第一個故事。它有點像情節劇,很短,因為寫作和拚寫是我感到頭痛的事。故事中有兩個人物:品德高尚的麥琪夫人(好人)和凶狠殘暴的阿加莎夫人(壞蛋),情節是有關一座城堡繼承權之爭。
我先拿給姐姐看,提議兩人一起表演。姐姐立刻提出她情願充當殘暴的麥琪夫人,讓我來扮演高尚的阿加莎夫人。
“難道你不喜歡當好人嗎?”我有些惶惑。姐姐回答說,當一個邪惡的家夥更來勁。我自然也很高興。起初,我是出於禮貌才把好人的角色讓給姐姐的。
記得父親看了我的劇,笑得前仰後合,但卻是出於善意。母親建議我最好不用“殘暴”這個詞。“可她的確非常殘暴,”我解釋道,“她跟那個把許多人綁在火刑柱上燒死的暴君瑪麗一樣,殺了好多好多人。”
神話故事集在我的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每逢生日和聖誕節,姨婆總要送我許多諸如《黃色的神話故事》、《藍色的神話故事》一類小書。我看這些書非常入迷,讀了——遍又一遍。後來,我有了一本安德魯·蘭格寫的動物故事集,裏麵有一個我特別愛讀的故事,“安德諾克與雄獅”。
大概從那時起,我開始讀默爾斯伍斯夫人的課本,她當時是著名的兒童小說家。她的書我讀了許多年,今天讀來仍感到趣味盎然。當然羅,如今的孩子們可能會覺得這些書老掉牙了,不過書中的故事仍是可取的,有許多獨到之處。書中輯有為幼兒寫的《紅頭發的孩子》、《小男孩》、《嬰孩》及各種神話故事。我當時愛讀的是《四麵皆風的農撤現在讀來頗感乏味,不知當年為什麽那麽喜歡它。
在家裏,讀小說被當作一種消遣,不算“正業”,上午是不允許看的。在這段時間裏必須幹點“正經事”。即使是現在,要是早餐後就捧起小說來,仍會有一種負疚感。星期天打牌也照例如此。姆媽把撲克斥為“魔鬼的連環畫”。我並不把此話當真,但星期天不許打牌卻是家裏的規矩。許多年後,要是碰巧在星期天打橋牌,我總免不了產生一種犯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