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庭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這句話你們還記得嗎?”
眾人都點點頭,在座的人除了趙衛國,當時都在。
趙衛國問道:“這句話是不是有一點誅心之論?”
李玉庭搖搖頭:“不,我認為楊子倫這句話說得非常好,人心似水,民動如煙,它總是會順著有利自己的方向流淌。”
趙衛國點點頭:“李大人,你繼續說。”
李玉庭沉吟了一下:“諸位大人,那你們看,禁衛軍,京都行營,西北行營,東北行營統統由晉桓的人執掌。”
“刑部,戶部,吏部,禮部,工部都倒向他,你們認為現在他的條件具備了沒?”
封雲嵐感慨了一句:“李大人,這些大晉高官為何會如此啊?”
李玉庭搖搖頭:“肯定是晉桓有所許諾,他們自己也有所求。”
眾人沉默了起來,如果晉桓有不臣之心,這個局勢的確難解。
封雲嵐也搖搖頭,問道:“李大人,我有一個問題,還是想不明白。”
“封大人,你說。”
“這些尚書以及總督,他們已經是大晉的高官、身處高位了,他們這麽積極勸進,難道晉桓登基後,還能給他們封王封侯不成?”
李玉庭說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繼位後,他們未必能那麽穩當。”
“但晉桓上位了,他們就有勸進之功,至少可以再坐很久。”
“封大人,你是皇族一員,自然不會有這樣的顧慮。”
封雲嵐點點頭,不再說話。
眾人神色都很憂慮,隻有左中正端坐著沉默不語,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李玉庭見狀問道:“左侯爺,這個事你怎麽看?”
左中正猶豫了好一會:“諸位大人,我們都是大晉的臣子,就算攝政王有異心,也是晉家的事。”
“何況這些年來,他治國也算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麽大的失誤。”
“他如果想登基,也還是大晉王朝,估計一切照舊,並不會改朝換代,不會出什麽大事吧?”
“......”眾人不語。
李玉庭見狀說道:“左侯爺,你還有什麽想法,都說出來聽聽,大家都是自家人,沒關係的。”
左中正點點頭:“這些年來,聖上身體不佳,國事幾乎都是攝政王在處理,從這個角度而言,他不僅大權在握,也具備治國經驗”
“剛才你們也說了,大多數王朝重臣都在推他上位,我想,除了他們自身的謀劃外,這其實也是大家認可攝政王的一種表現,對吧?”
他停歇了一下,看看大家的反應如何。
大家也都不說話,就這麽看著他,左中正的話明顯還沒說完的。
左中正吸了一口氣:“固然,攝政王能恪守禮製與臣子本分,遵從王朝的規矩,讓太子繼位最佳。”
“但如果他真的鐵了心想自己登基的話,且不說目前對情況下,我們有沒有那個能力阻止了......”
說到這裏,左中正又停了一下,再度看了大家一眼。
眾人還是默不作聲,看來左中正真有不同的想法。
左中正吸了一口氣:“就算有能力阻止,我認為還是應該讓攝政王登基,這對大晉王朝而言,才是最佳選擇。”
楚向天終於忍不住了,出聲質問道:“左侯爺,那你豈不是支持他篡位,理由是什麽?”
左中正搖搖頭:“我當然不支持、也不希望晉桓篡位。”
“但如果最後就是這樣,那大家這麽做,對大晉王朝來說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平穩的。”
“你什麽意思?”
“諸位大人,我們沒有能力阻止他還好說,有能力阻止他,對大晉來說,才是一場大災難。”
“這又是為什麽?”
“大家想一想,為了阻止他登基,大晉肯定會出現分裂,甚至是內戰。”
“刀兵一起,血流成河,政局不穩,東邊羅刹帝國趁機入侵的話,這不符合大晉王朝的整體利益吧?”
左中正此話一出,眾人都沉默了起來。
雖然太子才是正統,但從實際情況而言,他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
攝政王治國多年,他如果自行登基了,也是大晉王朝的聖上。
雖然他這樣做,算是篡國,但畢竟他也是晉室一員。
主要是國內會保持平穩,不會出現內亂,大晉的整體利益不會受損。
楚向天搖搖頭:“左侯爺,你說的固然有理,但你這是隻看到了其一,沒看到其二啊。”
“楚侯爺,其二是什麽?”
楚向天沒有正麵回答左中正,反而問了他一個問題。
“左侯爺,聖上當年身為大夏王朝的異性王,手握重兵。”
“在大夏內亂四起,王朝將傾之時,聖上為何甘於被人詬病,也不救大夏於水火?”
“難道不是聖上想自立?”
“但聖上下定決心自立的原因,你知道嗎?”
左中正搖搖頭:“楚侯爺,你說來聽聽。”
“聖上本來可以做挽救大夏王朝的千古忠臣,但他卻背負罵名自立,是因為,聖上想改變夏製。”
“改變夏製?”
“沒錯,大夏貴族世襲、圈地、將封地內百姓作為奴隸的製度,左侯爺應該知道吧?”
左中正點點頭:“那大晉已經改變了啊,這跟攝政王意圖登基有何關係?”
楚向天沉重地說道:“你不知道,攝政王他一直意圖恢複夏製。”
左中正大驚:“什麽?楚侯爺,你是怎麽知道的?”
“左侯爺,我軍情司不是吃幹飯的,自從因為周平的事情,楊子倫提醒之後,我專門加大了對晉桓的情報搜集。”
“你搜集到些什麽?”
“不僅是他自己想恢複夏製,他還以此為誘惑,讓朝中重臣支持他上位。”
“你有實際證據嗎?”
楚向天搖搖頭:“這種隻是人的想法,哪來的實際證據?”
“那你給聖上報告過嗎?”
“左侯爺,你也知道,聖上這些年來,身體是越來越差。”
“我也借機匯報過,但聖上仁慈,認為不可拿日常言語作誅心之論來揣測重臣。”
“如你所言,攝政王在任上也一直表現得中規中矩。”
眾人都點點頭,在座的人除了趙衛國,當時都在。
趙衛國問道:“這句話是不是有一點誅心之論?”
李玉庭搖搖頭:“不,我認為楊子倫這句話說得非常好,人心似水,民動如煙,它總是會順著有利自己的方向流淌。”
趙衛國點點頭:“李大人,你繼續說。”
李玉庭沉吟了一下:“諸位大人,那你們看,禁衛軍,京都行營,西北行營,東北行營統統由晉桓的人執掌。”
“刑部,戶部,吏部,禮部,工部都倒向他,你們認為現在他的條件具備了沒?”
封雲嵐感慨了一句:“李大人,這些大晉高官為何會如此啊?”
李玉庭搖搖頭:“肯定是晉桓有所許諾,他們自己也有所求。”
眾人沉默了起來,如果晉桓有不臣之心,這個局勢的確難解。
封雲嵐也搖搖頭,問道:“李大人,我有一個問題,還是想不明白。”
“封大人,你說。”
“這些尚書以及總督,他們已經是大晉的高官、身處高位了,他們這麽積極勸進,難道晉桓登基後,還能給他們封王封侯不成?”
李玉庭說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繼位後,他們未必能那麽穩當。”
“但晉桓上位了,他們就有勸進之功,至少可以再坐很久。”
“封大人,你是皇族一員,自然不會有這樣的顧慮。”
封雲嵐點點頭,不再說話。
眾人神色都很憂慮,隻有左中正端坐著沉默不語,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李玉庭見狀問道:“左侯爺,這個事你怎麽看?”
左中正猶豫了好一會:“諸位大人,我們都是大晉的臣子,就算攝政王有異心,也是晉家的事。”
“何況這些年來,他治國也算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麽大的失誤。”
“他如果想登基,也還是大晉王朝,估計一切照舊,並不會改朝換代,不會出什麽大事吧?”
“......”眾人不語。
李玉庭見狀說道:“左侯爺,你還有什麽想法,都說出來聽聽,大家都是自家人,沒關係的。”
左中正點點頭:“這些年來,聖上身體不佳,國事幾乎都是攝政王在處理,從這個角度而言,他不僅大權在握,也具備治國經驗”
“剛才你們也說了,大多數王朝重臣都在推他上位,我想,除了他們自身的謀劃外,這其實也是大家認可攝政王的一種表現,對吧?”
他停歇了一下,看看大家的反應如何。
大家也都不說話,就這麽看著他,左中正的話明顯還沒說完的。
左中正吸了一口氣:“固然,攝政王能恪守禮製與臣子本分,遵從王朝的規矩,讓太子繼位最佳。”
“但如果他真的鐵了心想自己登基的話,且不說目前對情況下,我們有沒有那個能力阻止了......”
說到這裏,左中正又停了一下,再度看了大家一眼。
眾人還是默不作聲,看來左中正真有不同的想法。
左中正吸了一口氣:“就算有能力阻止,我認為還是應該讓攝政王登基,這對大晉王朝而言,才是最佳選擇。”
楚向天終於忍不住了,出聲質問道:“左侯爺,那你豈不是支持他篡位,理由是什麽?”
左中正搖搖頭:“我當然不支持、也不希望晉桓篡位。”
“但如果最後就是這樣,那大家這麽做,對大晉王朝來說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平穩的。”
“你什麽意思?”
“諸位大人,我們沒有能力阻止他還好說,有能力阻止他,對大晉來說,才是一場大災難。”
“這又是為什麽?”
“大家想一想,為了阻止他登基,大晉肯定會出現分裂,甚至是內戰。”
“刀兵一起,血流成河,政局不穩,東邊羅刹帝國趁機入侵的話,這不符合大晉王朝的整體利益吧?”
左中正此話一出,眾人都沉默了起來。
雖然太子才是正統,但從實際情況而言,他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
攝政王治國多年,他如果自行登基了,也是大晉王朝的聖上。
雖然他這樣做,算是篡國,但畢竟他也是晉室一員。
主要是國內會保持平穩,不會出現內亂,大晉的整體利益不會受損。
楚向天搖搖頭:“左侯爺,你說的固然有理,但你這是隻看到了其一,沒看到其二啊。”
“楚侯爺,其二是什麽?”
楚向天沒有正麵回答左中正,反而問了他一個問題。
“左侯爺,聖上當年身為大夏王朝的異性王,手握重兵。”
“在大夏內亂四起,王朝將傾之時,聖上為何甘於被人詬病,也不救大夏於水火?”
“難道不是聖上想自立?”
“但聖上下定決心自立的原因,你知道嗎?”
左中正搖搖頭:“楚侯爺,你說來聽聽。”
“聖上本來可以做挽救大夏王朝的千古忠臣,但他卻背負罵名自立,是因為,聖上想改變夏製。”
“改變夏製?”
“沒錯,大夏貴族世襲、圈地、將封地內百姓作為奴隸的製度,左侯爺應該知道吧?”
左中正點點頭:“那大晉已經改變了啊,這跟攝政王意圖登基有何關係?”
楚向天沉重地說道:“你不知道,攝政王他一直意圖恢複夏製。”
左中正大驚:“什麽?楚侯爺,你是怎麽知道的?”
“左侯爺,我軍情司不是吃幹飯的,自從因為周平的事情,楊子倫提醒之後,我專門加大了對晉桓的情報搜集。”
“你搜集到些什麽?”
“不僅是他自己想恢複夏製,他還以此為誘惑,讓朝中重臣支持他上位。”
“你有實際證據嗎?”
楚向天搖搖頭:“這種隻是人的想法,哪來的實際證據?”
“那你給聖上報告過嗎?”
“左侯爺,你也知道,聖上這些年來,身體是越來越差。”
“我也借機匯報過,但聖上仁慈,認為不可拿日常言語作誅心之論來揣測重臣。”
“如你所言,攝政王在任上也一直表現得中規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