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文君看出田秀的心情不好,忍不住問道:“先生,你的心情似乎不太好。”
以往上官文君都是稱呼田秀武安君,不過田秀覺得這麽稱呼顯得太過生疏,要他稱呼自己的表字,上官文君覺得那樣稱呼不禮貌,故而改口稱呼田秀為先生。
田秀看著上官文君,道:“父親他剛才警告了我。”
“都平君警告了您?”上官文君微微有些驚愕。
不過她是個相當聰慧的女人,立即就猜出了田單為什麽要警告田秀。
田秀的改革,固然是能夠實實在在的改變趙國,可是正如同那些權貴所說的,這種改革是離經叛道。
就像這陣子,民間也出了不少謠言。說田秀乃趙國之商君。
趙國商君,這可不是什麽美稱。
商鞅為秦國改革,最後卻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田單找到田秀,想必也是在警告他,不要步了商鞅後塵。
“我自然明白父親的意思。”田秀歎了口氣,“但若不改革,趙國便沒有未來。如今大爭之勢,強則強,弱則亡。趙國若不變強,遲早會被他國吞並。”
上官文君點點頭,眼神堅定地看著田秀,“先生所言極是,妾身雖是女流之輩,但也明白其中道理。趙國若想強大,變革必不可少。隻是,變革之路定然艱難,先生需小心應對。”
田秀感激地看了上官文君一眼,“多謝夫人理解。我定當謹慎行事,不負父親和夫人的期望。”
兩人對視片刻,眼中皆有深意。田秀心中暗下決心,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要堅定地走下去,為趙國帶來光明的未來。
查考製度在趙國有條不紊的推行著,盡管遭受到了一些阻力,但總體上這條改革政策推行的還是相當順利。
田秀忙著推行查考製度的時候,樓昌講一份趙國的年度糧穀收支放到了他的麵前。
現在實際上剛剛七月份,還沒到年終。樓昌派人將這份糧穀收支送來,就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告訴田秀,趙國已經沒錢了。
田秀查看了去年的糧穀收支,趙國共計收獲了糧食67萬石,但支出就達到了82萬石!
也就是說,趙國正遭遇財政赤字,收支嚴重不平衡。
田秀有專門查看了前幾年的糧穀收支,幾乎每一年都有虧損。
趙國會有財政收支的原因,除了連年的災情之外,對軍隊的投資,也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就拿禁衛軍來說,禁衛軍一年所消耗的糧食就高達30萬石!
更不用說趙國還時常跟人打仗,而每次戰端一開,糧食又會減產,這樣財政的赤字隻會越來越大。
上官文君看著桌上的糧穀收支,也忍不住好奇。
趙國既然連年都有財政赤字,那為什麽還能支撐了這麽久國家都還能穩定運行。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田秀每年通過與他國貿易,為趙國賺來了驚人的財富,就拿去年來說僅僅是商業給趙國帶來的稅收,就高達三萬金!
而這些賺來的黃金,都被用來向齊魏韓等產糧大國購買糧食,用以緩解國內的壓力。
但是隨著近幾年趙國災情的愈加頻繁,以及商業的衰退,趙國的財政赤字正在變大。
僅僅通過經商所獲取的關稅,已經無法補貼國家財政每年的赤字。
上官文君幫田秀算了下,僅僅是今年,趙國就有40萬石糧的赤字。
這意味著,如果今年趙國搞不來這40萬石糧,將會餓死很多人!
田秀急匆匆的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趙王,趙王聽完之後也非常憂心。
兩人在一起商討著怎麽度過這次糧食危機的時候。
太子偃,居然表示他有主意。
這讓田秀和趙王都大為好奇,想聽聽太子偃能有什麽好主意。
然而太子偃的主意,差點讓田秀嗆死!
太子偃居然建議趙王,大量的鑄造五銖錢!
太子偃認為,隻要老百姓有足夠的錢,糧食危機就會迎刃而解。
對此,田秀隻能說嗬嗬。
五銖錢先不說隻能在趙國以及韓魏的部分地區流通。
就算這玩意兒是天下通用,也無法解決趙國遇到的糧食危機。
道理非常簡單,五銖錢鑄造多了,就會像鈔票一樣貶值!
也許到了後麵,老百姓背著一麻袋的五銖錢,也買不來一個饅頭。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在西漢後期,王莽改製的時候,王莽濫發貨幣,就曾經導致過糧價的飛漲。
結果就是在西漢末年,一萬枚銅錢,居然買不到一斤糧食。
趙國想渡過這次糧食危機,就隻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迅速提高國內的糧產,第二個方式就是從其他國家獲取糧食。
短時間之內提高量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田秀又不是袁隆平,而且就算是穿越者,也沒聽說過哪個穿越者有辦法讓國內的糧產暴漲的!
提高糧食產量,是個長期過程,無法做到一蹴而就。
所以趙國想度過這次危機,唯一的辦法就隻有從其他國家獲取糧食。
從其他國家獲取糧食,無外乎三個辦法,買、借和搶。
首先搶最先被田秀排除,想從其他國家搶糧,就必須出動軍隊,但出動軍隊就會消耗更多糧食,這樣趙國就會陷入死循環。
至於說借糧,借糧趙國倒是能借到,韓魏齊都願意把糧食借給趙國。
但問題就是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趙國每年都財政赤字,拿什麽來還人家的糧食?
趙國逾期不還,國家的信譽就會破產,下次再遇到危機,誰還會把糧食借給趙國?
田秀也想過學後世的德國,反手消滅債主國。
但這樣一搞的話,趙國勢必會淪為天下公敵。
所以趙國如今就一條出路,向其他國家買糧。
買糧必須使用硬通貨,黃金、白銀、絲綢等等,至於五銖錢,你看哪個冤大頭會讓你用五銖錢來買他們的糧食。
趙國的中央銀行所發行的信票,倒是具有相當的信譽,但這東西的信譽剛剛建立起來,田秀不可能去濫發信票,把剛剛建立起來的信譽消磨殆盡。
想要買糧,還得拿真金白銀。但這就又回到了原來的問題,趙國有著嚴重的財政危機,根本沒那麽多真金白銀去買糧食。
田秀沉思片刻,眼神漸漸明亮起來。
他想到可以利用趙國的優勢產業去換取糧食,比如絲綢和鐵器。
趙國的絲綢聞名遐邇,而鐵器的質量也是上乘。
他決定派出使者前往各國,用絲綢和鐵器去交換糧食。
同時,他也打算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合作,擴大貿易規模,增加收入。
此外,田秀還計劃在國內推行節儉之風,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以節省資金用於購買糧食。
趙王對田秀的想法表示讚同,並給予了他全力的支持。
於是,趙國開始了一場緊張而有序的行動,為度過糧食危機而努力。
時間來到九月份,九月秋高氣爽,同時也是收獲的季節。
今年趙國的糧產,有些差強人意,比起去年又下降了10%,這主要還是因為今年趙國遭遇了罕見的大旱,許多地方顆粒無收。
這意味著許多百姓又要麵臨餓肚子的風險,到了冬天,恐怕各地又會爆發糧荒。
解決糧荒的最好方式,就是加大稅收,趙國最主要的稅收就是向農民收取的農業稅。
而農業稅並不是交錢,上繳的就是糧食。
也就是說,隻要有足夠的糧食,就能度過這次糧荒。
然而今年,趙國其他地方的農民,日子也不好過。如果向他們收取重稅,隻會加重糧荒,沒準今年冬天整個趙國都會餓殍滿地。
田秀先前搞出的政策,倒是節省了一些糧食,也通過貿易向其他國家換取了一些糧食,可今年趙國的糧食缺口,依然有幾十萬石。
“主君!”毛遂憂心忡忡的找到田秀:“如果我們不盡快想辦法弄糧食,恐怕今年將會爆發一場嚴重的災情。”
上官文君也跟著說道:“先生剛剛接任丞相,就讓趙國發生這麽嚴重的災情,隻怕那些權貴會以此為借口,對您進行攻擊,那個時候,大王恐怕也保不住您。”
田秀自然也明白這些道理,可他又不是哆啦a夢,上哪去搞那麽多糧食來?
“媽的!惹急了老子,我辭職不幹了!”
辭職不幹,自然也是個辦法。隻是現在辭職的話,等於給趙王留下個爛攤子,趙王不扒了田秀的皮,那才是有鬼。
思來想去之下,田秀隻能劍走偏鋒了。
他決定動用自己的先知能力,去開采趙坤境內的金礦,用黃金來買糧,以渡過這次的糧荒。
黃金的數量是相當有限的,不到萬不得已,田秀也不想去開采這些有限的黃金,可是這都火燒眉毛了,除了這種辦法,田秀實在想不出別的辦法。
至於鼓勵耕種,做出一些農業改革,田秀也想過,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
糧荒在冬季就會來臨,田秀必須得讓趙國的百姓能扛過這個冬天,得先讓他們活下來,才能跟他們說將來怎麽改革。
依照記憶,田秀從地圖上,找到了幾處金礦的標記點,這都是在後世,趙國境內發現的大金礦。
金礦的地點被標注出來以後,接下來就是開采了。
好消息是,田秀標注出來的金礦,全部都被證實存在黃金。
壞消息是,這些金礦埋的有點深,開采需要時間。
按照孫禮做出的估計,這些黃金想被開采出來,至少也得半年時間。
目前已經九月份了,半年時間黃金才能被開采出來,也就是說至少明年的三月,這些金礦才能帶來收益。
“距離入冬最多還剩一個月,半年時間,我們等不起了。”
田秀說完了之後,在場的眾人都陷入到沉默中。
這時,上官文君開口了:“先生,我覺得我們可以找其他國家來借點糧食,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這個想法一出,田秀也是眼前一亮。
之前趙國沒找其他國家借糧,無非是擔心無力償還,但現在趙國已經有了金礦,自然不用擔心償還不上貸款。
而且,就算是沒有金礦,田秀也隻有借糧這一條路可走了。
如果不借糧,趙國今年將會爆發一場嚴重災情,相比之下國家的信譽,就顯得沒那麽重要了。
田秀將借糧的事情上報了趙王,得到了允許之後,使者馬上到周邊幾個國家去借糧。
然而今年遭遇旱災的,不光是趙國,除了楚國的江東地區,各國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災。
韓魏今年也沒多少餘糧,他們的百姓也要餓肚子,韓王和魏王自然不會把糧食借給趙國。
齊國那邊,齊王手裏倒是還有餘糧,齊王建原本是想把糧食借給趙國的,結果後勝想把齊國的糧食在各國災情爆發的時候,高價賣出去賺取暴利。
在後勝的攪和下,趙國最終沒從齊國借到一粒糧。
燕國就更不用說了,燕國比趙國還要慘,武成後寫了好幾封信給趙王,請趙國支援的糧食給燕國。
趙國本來是去借糧的,反過來還被人家借糧食,倒反天罡了屬於是。
趙國,魏國,齊國,燕國都借不到糧,趙國隻能把希望放在秦國跟楚國兩個國家身上。
趙王先派人去了秦國,趙國的使者好話說盡,呂不韋的態度也很誠懇,但結果就是,秦國無糧可借。
呂不韋表示,關中也遭遇了大旱,秦國同樣麵臨缺糧的困境,對於趙國的困難,秦國很同情,可是同情歸同情,借糧食是不可能的。
當然了,如果趙國願意買的話,秦國可以賣一些高價糧給趙國。
田秀表示,買高價糧還不如買齊國的,買你秦國的幹什麽?
呂不韋則表示,要買就拿錢,不買就拉倒。
趙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趙王下令斷絕和秦國的貿易來往。
不過被田秀阻止了,秦國可是大國,每年跟秦國做生意,趙國都能得到一大筆關稅。
這種情況下,跟秦國斷交,實在稱不上明智。
最後無奈之下,趙國隻能去找楚國借糧了。
趙王終於求到自己頭上,楚王都快樂瘋了。
楚王當即表示,想要借糧沒有問題,借多少都可以。
但唯一的條件,趙國必須對楚國稱臣,趙王還要親自到楚國去朝見,不然免談!
趙王對此的回複隻有四個字:“寡人趙帝!”
以往上官文君都是稱呼田秀武安君,不過田秀覺得這麽稱呼顯得太過生疏,要他稱呼自己的表字,上官文君覺得那樣稱呼不禮貌,故而改口稱呼田秀為先生。
田秀看著上官文君,道:“父親他剛才警告了我。”
“都平君警告了您?”上官文君微微有些驚愕。
不過她是個相當聰慧的女人,立即就猜出了田單為什麽要警告田秀。
田秀的改革,固然是能夠實實在在的改變趙國,可是正如同那些權貴所說的,這種改革是離經叛道。
就像這陣子,民間也出了不少謠言。說田秀乃趙國之商君。
趙國商君,這可不是什麽美稱。
商鞅為秦國改革,最後卻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田單找到田秀,想必也是在警告他,不要步了商鞅後塵。
“我自然明白父親的意思。”田秀歎了口氣,“但若不改革,趙國便沒有未來。如今大爭之勢,強則強,弱則亡。趙國若不變強,遲早會被他國吞並。”
上官文君點點頭,眼神堅定地看著田秀,“先生所言極是,妾身雖是女流之輩,但也明白其中道理。趙國若想強大,變革必不可少。隻是,變革之路定然艱難,先生需小心應對。”
田秀感激地看了上官文君一眼,“多謝夫人理解。我定當謹慎行事,不負父親和夫人的期望。”
兩人對視片刻,眼中皆有深意。田秀心中暗下決心,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要堅定地走下去,為趙國帶來光明的未來。
查考製度在趙國有條不紊的推行著,盡管遭受到了一些阻力,但總體上這條改革政策推行的還是相當順利。
田秀忙著推行查考製度的時候,樓昌講一份趙國的年度糧穀收支放到了他的麵前。
現在實際上剛剛七月份,還沒到年終。樓昌派人將這份糧穀收支送來,就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告訴田秀,趙國已經沒錢了。
田秀查看了去年的糧穀收支,趙國共計收獲了糧食67萬石,但支出就達到了82萬石!
也就是說,趙國正遭遇財政赤字,收支嚴重不平衡。
田秀有專門查看了前幾年的糧穀收支,幾乎每一年都有虧損。
趙國會有財政收支的原因,除了連年的災情之外,對軍隊的投資,也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就拿禁衛軍來說,禁衛軍一年所消耗的糧食就高達30萬石!
更不用說趙國還時常跟人打仗,而每次戰端一開,糧食又會減產,這樣財政的赤字隻會越來越大。
上官文君看著桌上的糧穀收支,也忍不住好奇。
趙國既然連年都有財政赤字,那為什麽還能支撐了這麽久國家都還能穩定運行。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田秀每年通過與他國貿易,為趙國賺來了驚人的財富,就拿去年來說僅僅是商業給趙國帶來的稅收,就高達三萬金!
而這些賺來的黃金,都被用來向齊魏韓等產糧大國購買糧食,用以緩解國內的壓力。
但是隨著近幾年趙國災情的愈加頻繁,以及商業的衰退,趙國的財政赤字正在變大。
僅僅通過經商所獲取的關稅,已經無法補貼國家財政每年的赤字。
上官文君幫田秀算了下,僅僅是今年,趙國就有40萬石糧的赤字。
這意味著,如果今年趙國搞不來這40萬石糧,將會餓死很多人!
田秀急匆匆的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趙王,趙王聽完之後也非常憂心。
兩人在一起商討著怎麽度過這次糧食危機的時候。
太子偃,居然表示他有主意。
這讓田秀和趙王都大為好奇,想聽聽太子偃能有什麽好主意。
然而太子偃的主意,差點讓田秀嗆死!
太子偃居然建議趙王,大量的鑄造五銖錢!
太子偃認為,隻要老百姓有足夠的錢,糧食危機就會迎刃而解。
對此,田秀隻能說嗬嗬。
五銖錢先不說隻能在趙國以及韓魏的部分地區流通。
就算這玩意兒是天下通用,也無法解決趙國遇到的糧食危機。
道理非常簡單,五銖錢鑄造多了,就會像鈔票一樣貶值!
也許到了後麵,老百姓背著一麻袋的五銖錢,也買不來一個饅頭。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在西漢後期,王莽改製的時候,王莽濫發貨幣,就曾經導致過糧價的飛漲。
結果就是在西漢末年,一萬枚銅錢,居然買不到一斤糧食。
趙國想渡過這次糧食危機,就隻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迅速提高國內的糧產,第二個方式就是從其他國家獲取糧食。
短時間之內提高量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田秀又不是袁隆平,而且就算是穿越者,也沒聽說過哪個穿越者有辦法讓國內的糧產暴漲的!
提高糧食產量,是個長期過程,無法做到一蹴而就。
所以趙國想度過這次危機,唯一的辦法就隻有從其他國家獲取糧食。
從其他國家獲取糧食,無外乎三個辦法,買、借和搶。
首先搶最先被田秀排除,想從其他國家搶糧,就必須出動軍隊,但出動軍隊就會消耗更多糧食,這樣趙國就會陷入死循環。
至於說借糧,借糧趙國倒是能借到,韓魏齊都願意把糧食借給趙國。
但問題就是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趙國每年都財政赤字,拿什麽來還人家的糧食?
趙國逾期不還,國家的信譽就會破產,下次再遇到危機,誰還會把糧食借給趙國?
田秀也想過學後世的德國,反手消滅債主國。
但這樣一搞的話,趙國勢必會淪為天下公敵。
所以趙國如今就一條出路,向其他國家買糧。
買糧必須使用硬通貨,黃金、白銀、絲綢等等,至於五銖錢,你看哪個冤大頭會讓你用五銖錢來買他們的糧食。
趙國的中央銀行所發行的信票,倒是具有相當的信譽,但這東西的信譽剛剛建立起來,田秀不可能去濫發信票,把剛剛建立起來的信譽消磨殆盡。
想要買糧,還得拿真金白銀。但這就又回到了原來的問題,趙國有著嚴重的財政危機,根本沒那麽多真金白銀去買糧食。
田秀沉思片刻,眼神漸漸明亮起來。
他想到可以利用趙國的優勢產業去換取糧食,比如絲綢和鐵器。
趙國的絲綢聞名遐邇,而鐵器的質量也是上乘。
他決定派出使者前往各國,用絲綢和鐵器去交換糧食。
同時,他也打算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合作,擴大貿易規模,增加收入。
此外,田秀還計劃在國內推行節儉之風,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以節省資金用於購買糧食。
趙王對田秀的想法表示讚同,並給予了他全力的支持。
於是,趙國開始了一場緊張而有序的行動,為度過糧食危機而努力。
時間來到九月份,九月秋高氣爽,同時也是收獲的季節。
今年趙國的糧產,有些差強人意,比起去年又下降了10%,這主要還是因為今年趙國遭遇了罕見的大旱,許多地方顆粒無收。
這意味著許多百姓又要麵臨餓肚子的風險,到了冬天,恐怕各地又會爆發糧荒。
解決糧荒的最好方式,就是加大稅收,趙國最主要的稅收就是向農民收取的農業稅。
而農業稅並不是交錢,上繳的就是糧食。
也就是說,隻要有足夠的糧食,就能度過這次糧荒。
然而今年,趙國其他地方的農民,日子也不好過。如果向他們收取重稅,隻會加重糧荒,沒準今年冬天整個趙國都會餓殍滿地。
田秀先前搞出的政策,倒是節省了一些糧食,也通過貿易向其他國家換取了一些糧食,可今年趙國的糧食缺口,依然有幾十萬石。
“主君!”毛遂憂心忡忡的找到田秀:“如果我們不盡快想辦法弄糧食,恐怕今年將會爆發一場嚴重的災情。”
上官文君也跟著說道:“先生剛剛接任丞相,就讓趙國發生這麽嚴重的災情,隻怕那些權貴會以此為借口,對您進行攻擊,那個時候,大王恐怕也保不住您。”
田秀自然也明白這些道理,可他又不是哆啦a夢,上哪去搞那麽多糧食來?
“媽的!惹急了老子,我辭職不幹了!”
辭職不幹,自然也是個辦法。隻是現在辭職的話,等於給趙王留下個爛攤子,趙王不扒了田秀的皮,那才是有鬼。
思來想去之下,田秀隻能劍走偏鋒了。
他決定動用自己的先知能力,去開采趙坤境內的金礦,用黃金來買糧,以渡過這次的糧荒。
黃金的數量是相當有限的,不到萬不得已,田秀也不想去開采這些有限的黃金,可是這都火燒眉毛了,除了這種辦法,田秀實在想不出別的辦法。
至於鼓勵耕種,做出一些農業改革,田秀也想過,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
糧荒在冬季就會來臨,田秀必須得讓趙國的百姓能扛過這個冬天,得先讓他們活下來,才能跟他們說將來怎麽改革。
依照記憶,田秀從地圖上,找到了幾處金礦的標記點,這都是在後世,趙國境內發現的大金礦。
金礦的地點被標注出來以後,接下來就是開采了。
好消息是,田秀標注出來的金礦,全部都被證實存在黃金。
壞消息是,這些金礦埋的有點深,開采需要時間。
按照孫禮做出的估計,這些黃金想被開采出來,至少也得半年時間。
目前已經九月份了,半年時間黃金才能被開采出來,也就是說至少明年的三月,這些金礦才能帶來收益。
“距離入冬最多還剩一個月,半年時間,我們等不起了。”
田秀說完了之後,在場的眾人都陷入到沉默中。
這時,上官文君開口了:“先生,我覺得我們可以找其他國家來借點糧食,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這個想法一出,田秀也是眼前一亮。
之前趙國沒找其他國家借糧,無非是擔心無力償還,但現在趙國已經有了金礦,自然不用擔心償還不上貸款。
而且,就算是沒有金礦,田秀也隻有借糧這一條路可走了。
如果不借糧,趙國今年將會爆發一場嚴重災情,相比之下國家的信譽,就顯得沒那麽重要了。
田秀將借糧的事情上報了趙王,得到了允許之後,使者馬上到周邊幾個國家去借糧。
然而今年遭遇旱災的,不光是趙國,除了楚國的江東地區,各國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災。
韓魏今年也沒多少餘糧,他們的百姓也要餓肚子,韓王和魏王自然不會把糧食借給趙國。
齊國那邊,齊王手裏倒是還有餘糧,齊王建原本是想把糧食借給趙國的,結果後勝想把齊國的糧食在各國災情爆發的時候,高價賣出去賺取暴利。
在後勝的攪和下,趙國最終沒從齊國借到一粒糧。
燕國就更不用說了,燕國比趙國還要慘,武成後寫了好幾封信給趙王,請趙國支援的糧食給燕國。
趙國本來是去借糧的,反過來還被人家借糧食,倒反天罡了屬於是。
趙國,魏國,齊國,燕國都借不到糧,趙國隻能把希望放在秦國跟楚國兩個國家身上。
趙王先派人去了秦國,趙國的使者好話說盡,呂不韋的態度也很誠懇,但結果就是,秦國無糧可借。
呂不韋表示,關中也遭遇了大旱,秦國同樣麵臨缺糧的困境,對於趙國的困難,秦國很同情,可是同情歸同情,借糧食是不可能的。
當然了,如果趙國願意買的話,秦國可以賣一些高價糧給趙國。
田秀表示,買高價糧還不如買齊國的,買你秦國的幹什麽?
呂不韋則表示,要買就拿錢,不買就拉倒。
趙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趙王下令斷絕和秦國的貿易來往。
不過被田秀阻止了,秦國可是大國,每年跟秦國做生意,趙國都能得到一大筆關稅。
這種情況下,跟秦國斷交,實在稱不上明智。
最後無奈之下,趙國隻能去找楚國借糧了。
趙王終於求到自己頭上,楚王都快樂瘋了。
楚王當即表示,想要借糧沒有問題,借多少都可以。
但唯一的條件,趙國必須對楚國稱臣,趙王還要親自到楚國去朝見,不然免談!
趙王對此的回複隻有四個字:“寡人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