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天下七雄並立,七國之中首推強秦,自商君變法以來,秦國取巴蜀敗三晉,伐楚擊齊,其意絕非是為成就晉文齊桓之霸業,乃為一王天下爾!”
田秀說到這裏,故意停頓了一下,環視大殿中齊國君臣的反應,大多數人都不以為然,隻有小部分人凝神思索。
秦國的確屢次攻打關東六國,但是到目前為止,秦國並沒有消滅六國中的任何一國,這就讓許多人認為,秦國不過是想攫取土地。
實際上直到秦國滅掉了周朝,關東六國才意識到秦國不是像從前列國爭霸那樣想當天下的扛把子,他們是奔著統一天下的目標去的。
反應過來的關東六國舉行了幾次合縱,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信陵君率領的那一次合縱。
信陵君在六國威望頗高,再加上當時關東六國已經看明白秦國的野心,那一次合縱六國的心最齊,隻差一點就攻入函穀滅了暴秦。
隻可惜在信陵君要率領六國滅掉秦國的時候,秦國又用出祖傳的反間計,魏王懷疑信陵君以魏將換之,結果關東六國再次離心離德,被秦國大敗,六國喪失了最後一次滅秦的機會,從此之後六國的滅亡真正開始了倒計時。
目前秦國還沒有滅掉周朝,在大多數人刻板的印象中,秦國似乎隻是想要成就霸業,並沒有掀桌子的意思。
“我知道諸公中不少人認為,秦國並沒有一統天下的心思,我這麽說不過是危言聳聽,想騙齊國援助趙國,如果你們這麽想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
說到這裏時,田秀故意提高了聲調繼續說道:
“昔日蘇子(蘇秦)曾對閔王說,三晉乃齊之屏障,三晉存則齊安,三晉亡則齊將直麵強秦。我試問諸位一句,假設趙國在長平戰敗,那麽三晉之中還有誰能當做屏障為齊國抵擋秦國?秦國會放過齊國嗎?如果會,那20年前的五國伐齊作何解釋?”
此言一出,齊國君臣不由得臉色一變。
20年前的五國伐齊之戰,是由燕國主導的,但是當時秦國作為幫凶也參與了五國伐齊,甚至秦國還在戰後從齊國身上割走了陶邑。
五國伐齊後,秦國執行範睢遠交近攻的戰略,有意拉攏齊國,於是齊國上下都認為秦國對齊國已經無害,畢竟兩國都不接壤,秦國怎麽可能危害到齊國?
田秀提起20年前的五國伐齊,又讓齊人心裏警覺起來。
如果真如田秀所說的,趙國在長平戰敗,秦國又真的打算一王天下,那秦國怎麽可能放過齊國?
齊國的朝臣們竊竊私語的時候,後勝不自覺看了看自己腰間掛著的錢袋,想到自己收了秦國兩萬金,急忙拱起手反駁道:“秦國未見得是要滅亡趙國吧!昨日本相曾經和秦國的使者見過麵,秦使說,秦國隻是想要消滅殘暴的趙國,逼迫趙國歸還攻打關東六國的失地,秦國也算是在替我們齊國出頭啊!”
後勝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很玄妙,意思就是秦國不是好東西,你趙國更不是,這麽多年以來你趙國打齊國打得比秦國狠多了,秦國不管怎麽說對我們來說都是遠慮,你趙國才是近憂。
許多朝臣也很認同後勝的話,畢竟秦國再強一時半會也夠不著齊國,趙國可是時刻跟齊國接壤的。
田秀冷笑一聲後說道:“我記得20年前五國伐齊,秦國也說是要為天下大義討伐殘暴的齊國!”
這話一出口,後勝瞬間沉默了。
當初五國伐齊的時候,秦國也說是要討伐齊國,逼迫齊國歸還關東六國的失地,然後秦國轉頭就從齊國身上割走了陶邑。
秦國這會兒又說要幫六國出頭打趙國,這跟20年前不是如出一轍嗎?
“大王!”趁著結果朝臣們低頭沉思,趁著後勝這種收了錢的鐵杆親秦派啞口無言,田秀再次開口:“大王可能有所不知,秦國實際上一直在執行一種叫遠交近攻的國策,意思就是拉攏距離秦國遠的國家,在攻打比較近的,他們現在就是想要麻痹齊國,從而攻打趙國,一旦趙國被秦國所滅,下一個必然就是齊國!”
遠交近攻一直都是秦國的國策,這個國策是秘密的,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世人才明白當初秦國的戰略。
許多人以為是始皇發明了遠交近攻的國策,其實是錯誤的,遠交近攻是從秦昭襄王開始的,而給他出這個主意的人就是範睢。
當聽到秦國正在執行遠交近攻這一戰略時,大殿上瞬間沸騰了!田秀說的遠交近攻,和近幾十年來秦國的所作所為簡直如出一轍!
最近幾十年來秦國就一直在攻打和他們接壤的三晉以及楚國,然後不停拉攏偏遠的齊國、燕國。
田秀沒有明確說出秦國的戰略時,還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田秀一說出來,大家仔細一琢磨,發現秦國還真就是在玩遠交近攻!
照著這個思路推理下去,秦國是想搞遠交近攻先滅三晉,等三晉玩完,那齊國……
齊國內部還是有一批有識之士的,想明白這一層的都已經是直冒冷汗,大司田周禮拱起手說道:“大王不如借糧以退秦兵,不借糧秦兵不卻,是秦之計重而齊之計過也,且趙之與齊,屏藩也,猶唇之有齒也,唇亡則齒寒,今日趙之敗,明日必惠之以齊,夫將救趙,高義也,卻秦兵,顯名也,不務此而惜粟,為國之計過也!”
說話的周禮看起來已經60多歲,發須皆白,看起來是一副年老糊塗的樣子。
但是周禮說出的這番話可不糊塗,周禮這番話的意思就是,大王不如把糧食借給齊國,如果不借的話秦國是不會從趙國退兵的,讓我們不借糧食給趙國這是人家的計策,我們真的不借那就中了秦國的計。
趙國相對於齊國是抵擋秦國的屏障,我們真的看趙國玩完,下一個就該輪到我們自己了,我們現在救趙國是從天下大義的角度出發,而且還能讓齊國在六國揚名,您如果吝惜一點糧食,那簡直就是誤國!
周禮這一番話說的鞭辟入裏,令人深思。
而且由周禮說出這番話和田秀說出這番話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周禮是齊國的大司田,掌管著農事,相當於今天的農業部長。在封建時代農業始終處於第一位,能當上農業部長,那絕對是深得信任,屬於是齊王的近臣。
周禮這種齊王的自己人主張去救趙國,對齊王和齊國的朝臣來說,說服力要比田秀這個“外人”大的多。
“周子之言有理啊!”王座上的齊王建,這時也忍不住發出感慨。
其實話說到這個地步,隻要不是後勝那種被秦王用錢砸傻了的,都能想明白齊國該救趙國了。
趙國玩完下一個肯定就是齊國,齊國要是也玩完了,對他們這些齊國權貴有什麽好處?
就算是為了自己,他們也應該讚成救援趙國。
於是,一大群齊國的朝臣都紛紛附和周子,主張救趙。
當然,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被秦王用金錢蒙蔽了雙眼力主不可借糧救趙,比如後勝,後勝這種人是典型的鼠目寸光,他們隻注重眼前的利益,不會看得長遠。
打個比方,在45年鬼子投降前兩天,還有人賣身投靠鬼子,這種人和後勝一樣,他們並不是認不清形勢,相反他們比任何人看的都清楚。但是內心的貪欲蒙蔽了他們的眼睛,也戰勝了他們心中僅剩的理智。
原曆史上,秦國要滅齊國時,齊國的主力居然被布置到了北麵,而南部防禦形同虛設。
是誰做出了如此無腦的布置?不言而喻。
這個人或許不是後勝,道理卻是相通的,齊國滅亡對他們有好處嗎?當然沒有,可是在利益麵前,他們還是出賣了齊國。
秦王用糖果裹著毒藥賄賂像後勝這樣的權臣,在明知有毒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毫不猶豫的吃下了秦王的毒糖果,哪怕明知會毒發,這些人也義無反顧。
田秀看著短視的後勝,無奈的搖了搖頭,也不知道原曆史上齊國滅亡之後,他的下場如何?
依著始皇的涼薄,後勝這種人的下場估計好不到哪去。
此時大殿上,後勝和周子已經分裂成了兩派,雙方對於是否借糧救趙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駁,兩方人吵得麵紅耳赤,一時間竟誰也說服不了誰。
現在的場麵好比是一場辯論,當兩方誰也說服不了誰時,就需要裁判來決定誰說的更有道理,而這個裁判自然就是齊王建跟君王後了。
果然,當兩方人誰也無法說服誰時,都把目光轉向了上麵坐著的齊王建。
齊王建麵對著分成兩派的朝臣,隻感到一個頭兩個大。
許多年來齊王建都生活在母親的庇護下,他很少會獨立的處理朝政,像今天這種場麵,齊王建從未遇到過。
一時之間齊王建有些不知所措,他將一個求助的目光看向身後的君王後。
君王後看著齊王建向自己投來求助的眼神,並沒有貿然表態,而是問道:“大王之意如何?”
這明顯就是在考驗齊王建了,君王後很想讓齊王建自己拿個主意,哪怕這個主意拿錯了也不要緊。
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家耐著性子等了半天,結果齊王建嘴裏隻蹦出一句話:“孩兒全憑母親做主!”
君王後的心一下掉進了冰窟窿裏,拔涼拔涼的!
隻是拿一個主意這麽簡單的小事,齊王建都要來問自己,要是今後自己不在了,他又該去問誰呢?
“依著老婦看,此事事關重大,老婦還要再想上一想!”君王後將目光意向田秀,道:“使君,請你暫且回去,容我齊國君臣考慮一下,明日給你答複,你看如何?”
借糧的確不是小事,君王後要跟朝臣們商量一下也很合理。田秀在行完一禮後,就告辭離開了。
田秀一走,剛安靜下來的齊國朝臣又吵翻了天,大家都嚷嚷著盡快讓太後拿個主意出來。
至於為什麽不讓齊王拿,君王後讓他拿了呀,他拿得出主意?
“你們都不要吵了!”君王後扶著額頭,焦慮的說道:“二三子且去,朕今晚要好好想想!”
一句話,我現在也拿不定主意,大家先散會吧,有事明天再說!
君王後都發話了,朝臣們隻能散去。
等朝臣們走完了,君王後還坐在席上頭疼,“孤立政策”是齊襄王留下的國策,齊襄王臨死的時候還抓著君王後的手叮囑,今後齊國不能貿然參與到列國的糾紛中。
但今天田秀說的那一番話真的很有道理,君王後感覺真的應該去救趙國。可是齊國真的去救了趙國,又會違反齊襄王製定的政策……
這時,默默陪坐在一旁的齊王建開口道:“阿母,其實我們不應該去救趙國,昨天晚上兒臣和秦國來的使者談了一宿,秦使保證,等到秦國打敗了趙國,就會把陶邑奉還給我國!”
這下君王後明白了,難怪齊王建會不跟自己商量就驅逐趙國的使團,感情原因是這樣。
君王後看著自己的傻兒子瞬間氣笑:“大王!你怎麽能相信秦使的鬼話?”
齊王建撓了撓頭,道:“我們不出一兵一卒就能收複陶邑,您認為不是好事嗎?”
秦王承諾的打敗趙國就奉還陶邑,意思就是讓秦國不要借糧食給趙國,這樣我們才能打敗趙國把陶邑還你們。
聽起來好像很不錯,齊國隻要見死不救就能把陶邑收回。
但君王後可不是齊王建這種三言兩語就能被騙倒的小傻瓜。
秦王現在給開的就是空頭保證,跟蘇代開給後勝的一樣。
鬼知道秦國打敗了趙國還會不會歸還陶邑,秦國出了名的不講信用,這種事情他們真幹的出來。
當初張儀還說隻要楚國和齊國絕交就要割600裏地給楚懷王,結果最後割了嗎?
想著,君王後搖了搖頭,歎息道:“大王,永遠不要相信別人的空頭保證,不管是秦國還是趙國,在他們沒有拿出實際利益前,都是不足以取信的。”
“可是阿母,您所說的實際利益是什麽呢?”齊王建不解的問道。
君王後從席上站了起來,即便已經40多歲,她的身體也沒有發福,連身體的曲線都還能看得出來。
“等明天你就知道阿母說的實際利益是什麽了!”
君王後緩緩走出大殿,留下了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田秀說到這裏,故意停頓了一下,環視大殿中齊國君臣的反應,大多數人都不以為然,隻有小部分人凝神思索。
秦國的確屢次攻打關東六國,但是到目前為止,秦國並沒有消滅六國中的任何一國,這就讓許多人認為,秦國不過是想攫取土地。
實際上直到秦國滅掉了周朝,關東六國才意識到秦國不是像從前列國爭霸那樣想當天下的扛把子,他們是奔著統一天下的目標去的。
反應過來的關東六國舉行了幾次合縱,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信陵君率領的那一次合縱。
信陵君在六國威望頗高,再加上當時關東六國已經看明白秦國的野心,那一次合縱六國的心最齊,隻差一點就攻入函穀滅了暴秦。
隻可惜在信陵君要率領六國滅掉秦國的時候,秦國又用出祖傳的反間計,魏王懷疑信陵君以魏將換之,結果關東六國再次離心離德,被秦國大敗,六國喪失了最後一次滅秦的機會,從此之後六國的滅亡真正開始了倒計時。
目前秦國還沒有滅掉周朝,在大多數人刻板的印象中,秦國似乎隻是想要成就霸業,並沒有掀桌子的意思。
“我知道諸公中不少人認為,秦國並沒有一統天下的心思,我這麽說不過是危言聳聽,想騙齊國援助趙國,如果你們這麽想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
說到這裏時,田秀故意提高了聲調繼續說道:
“昔日蘇子(蘇秦)曾對閔王說,三晉乃齊之屏障,三晉存則齊安,三晉亡則齊將直麵強秦。我試問諸位一句,假設趙國在長平戰敗,那麽三晉之中還有誰能當做屏障為齊國抵擋秦國?秦國會放過齊國嗎?如果會,那20年前的五國伐齊作何解釋?”
此言一出,齊國君臣不由得臉色一變。
20年前的五國伐齊之戰,是由燕國主導的,但是當時秦國作為幫凶也參與了五國伐齊,甚至秦國還在戰後從齊國身上割走了陶邑。
五國伐齊後,秦國執行範睢遠交近攻的戰略,有意拉攏齊國,於是齊國上下都認為秦國對齊國已經無害,畢竟兩國都不接壤,秦國怎麽可能危害到齊國?
田秀提起20年前的五國伐齊,又讓齊人心裏警覺起來。
如果真如田秀所說的,趙國在長平戰敗,秦國又真的打算一王天下,那秦國怎麽可能放過齊國?
齊國的朝臣們竊竊私語的時候,後勝不自覺看了看自己腰間掛著的錢袋,想到自己收了秦國兩萬金,急忙拱起手反駁道:“秦國未見得是要滅亡趙國吧!昨日本相曾經和秦國的使者見過麵,秦使說,秦國隻是想要消滅殘暴的趙國,逼迫趙國歸還攻打關東六國的失地,秦國也算是在替我們齊國出頭啊!”
後勝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很玄妙,意思就是秦國不是好東西,你趙國更不是,這麽多年以來你趙國打齊國打得比秦國狠多了,秦國不管怎麽說對我們來說都是遠慮,你趙國才是近憂。
許多朝臣也很認同後勝的話,畢竟秦國再強一時半會也夠不著齊國,趙國可是時刻跟齊國接壤的。
田秀冷笑一聲後說道:“我記得20年前五國伐齊,秦國也說是要為天下大義討伐殘暴的齊國!”
這話一出口,後勝瞬間沉默了。
當初五國伐齊的時候,秦國也說是要討伐齊國,逼迫齊國歸還關東六國的失地,然後秦國轉頭就從齊國身上割走了陶邑。
秦國這會兒又說要幫六國出頭打趙國,這跟20年前不是如出一轍嗎?
“大王!”趁著結果朝臣們低頭沉思,趁著後勝這種收了錢的鐵杆親秦派啞口無言,田秀再次開口:“大王可能有所不知,秦國實際上一直在執行一種叫遠交近攻的國策,意思就是拉攏距離秦國遠的國家,在攻打比較近的,他們現在就是想要麻痹齊國,從而攻打趙國,一旦趙國被秦國所滅,下一個必然就是齊國!”
遠交近攻一直都是秦國的國策,這個國策是秘密的,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世人才明白當初秦國的戰略。
許多人以為是始皇發明了遠交近攻的國策,其實是錯誤的,遠交近攻是從秦昭襄王開始的,而給他出這個主意的人就是範睢。
當聽到秦國正在執行遠交近攻這一戰略時,大殿上瞬間沸騰了!田秀說的遠交近攻,和近幾十年來秦國的所作所為簡直如出一轍!
最近幾十年來秦國就一直在攻打和他們接壤的三晉以及楚國,然後不停拉攏偏遠的齊國、燕國。
田秀沒有明確說出秦國的戰略時,還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田秀一說出來,大家仔細一琢磨,發現秦國還真就是在玩遠交近攻!
照著這個思路推理下去,秦國是想搞遠交近攻先滅三晉,等三晉玩完,那齊國……
齊國內部還是有一批有識之士的,想明白這一層的都已經是直冒冷汗,大司田周禮拱起手說道:“大王不如借糧以退秦兵,不借糧秦兵不卻,是秦之計重而齊之計過也,且趙之與齊,屏藩也,猶唇之有齒也,唇亡則齒寒,今日趙之敗,明日必惠之以齊,夫將救趙,高義也,卻秦兵,顯名也,不務此而惜粟,為國之計過也!”
說話的周禮看起來已經60多歲,發須皆白,看起來是一副年老糊塗的樣子。
但是周禮說出的這番話可不糊塗,周禮這番話的意思就是,大王不如把糧食借給齊國,如果不借的話秦國是不會從趙國退兵的,讓我們不借糧食給趙國這是人家的計策,我們真的不借那就中了秦國的計。
趙國相對於齊國是抵擋秦國的屏障,我們真的看趙國玩完,下一個就該輪到我們自己了,我們現在救趙國是從天下大義的角度出發,而且還能讓齊國在六國揚名,您如果吝惜一點糧食,那簡直就是誤國!
周禮這一番話說的鞭辟入裏,令人深思。
而且由周禮說出這番話和田秀說出這番話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周禮是齊國的大司田,掌管著農事,相當於今天的農業部長。在封建時代農業始終處於第一位,能當上農業部長,那絕對是深得信任,屬於是齊王的近臣。
周禮這種齊王的自己人主張去救趙國,對齊王和齊國的朝臣來說,說服力要比田秀這個“外人”大的多。
“周子之言有理啊!”王座上的齊王建,這時也忍不住發出感慨。
其實話說到這個地步,隻要不是後勝那種被秦王用錢砸傻了的,都能想明白齊國該救趙國了。
趙國玩完下一個肯定就是齊國,齊國要是也玩完了,對他們這些齊國權貴有什麽好處?
就算是為了自己,他們也應該讚成救援趙國。
於是,一大群齊國的朝臣都紛紛附和周子,主張救趙。
當然,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被秦王用金錢蒙蔽了雙眼力主不可借糧救趙,比如後勝,後勝這種人是典型的鼠目寸光,他們隻注重眼前的利益,不會看得長遠。
打個比方,在45年鬼子投降前兩天,還有人賣身投靠鬼子,這種人和後勝一樣,他們並不是認不清形勢,相反他們比任何人看的都清楚。但是內心的貪欲蒙蔽了他們的眼睛,也戰勝了他們心中僅剩的理智。
原曆史上,秦國要滅齊國時,齊國的主力居然被布置到了北麵,而南部防禦形同虛設。
是誰做出了如此無腦的布置?不言而喻。
這個人或許不是後勝,道理卻是相通的,齊國滅亡對他們有好處嗎?當然沒有,可是在利益麵前,他們還是出賣了齊國。
秦王用糖果裹著毒藥賄賂像後勝這樣的權臣,在明知有毒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毫不猶豫的吃下了秦王的毒糖果,哪怕明知會毒發,這些人也義無反顧。
田秀看著短視的後勝,無奈的搖了搖頭,也不知道原曆史上齊國滅亡之後,他的下場如何?
依著始皇的涼薄,後勝這種人的下場估計好不到哪去。
此時大殿上,後勝和周子已經分裂成了兩派,雙方對於是否借糧救趙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駁,兩方人吵得麵紅耳赤,一時間竟誰也說服不了誰。
現在的場麵好比是一場辯論,當兩方誰也說服不了誰時,就需要裁判來決定誰說的更有道理,而這個裁判自然就是齊王建跟君王後了。
果然,當兩方人誰也無法說服誰時,都把目光轉向了上麵坐著的齊王建。
齊王建麵對著分成兩派的朝臣,隻感到一個頭兩個大。
許多年來齊王建都生活在母親的庇護下,他很少會獨立的處理朝政,像今天這種場麵,齊王建從未遇到過。
一時之間齊王建有些不知所措,他將一個求助的目光看向身後的君王後。
君王後看著齊王建向自己投來求助的眼神,並沒有貿然表態,而是問道:“大王之意如何?”
這明顯就是在考驗齊王建了,君王後很想讓齊王建自己拿個主意,哪怕這個主意拿錯了也不要緊。
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家耐著性子等了半天,結果齊王建嘴裏隻蹦出一句話:“孩兒全憑母親做主!”
君王後的心一下掉進了冰窟窿裏,拔涼拔涼的!
隻是拿一個主意這麽簡單的小事,齊王建都要來問自己,要是今後自己不在了,他又該去問誰呢?
“依著老婦看,此事事關重大,老婦還要再想上一想!”君王後將目光意向田秀,道:“使君,請你暫且回去,容我齊國君臣考慮一下,明日給你答複,你看如何?”
借糧的確不是小事,君王後要跟朝臣們商量一下也很合理。田秀在行完一禮後,就告辭離開了。
田秀一走,剛安靜下來的齊國朝臣又吵翻了天,大家都嚷嚷著盡快讓太後拿個主意出來。
至於為什麽不讓齊王拿,君王後讓他拿了呀,他拿得出主意?
“你們都不要吵了!”君王後扶著額頭,焦慮的說道:“二三子且去,朕今晚要好好想想!”
一句話,我現在也拿不定主意,大家先散會吧,有事明天再說!
君王後都發話了,朝臣們隻能散去。
等朝臣們走完了,君王後還坐在席上頭疼,“孤立政策”是齊襄王留下的國策,齊襄王臨死的時候還抓著君王後的手叮囑,今後齊國不能貿然參與到列國的糾紛中。
但今天田秀說的那一番話真的很有道理,君王後感覺真的應該去救趙國。可是齊國真的去救了趙國,又會違反齊襄王製定的政策……
這時,默默陪坐在一旁的齊王建開口道:“阿母,其實我們不應該去救趙國,昨天晚上兒臣和秦國來的使者談了一宿,秦使保證,等到秦國打敗了趙國,就會把陶邑奉還給我國!”
這下君王後明白了,難怪齊王建會不跟自己商量就驅逐趙國的使團,感情原因是這樣。
君王後看著自己的傻兒子瞬間氣笑:“大王!你怎麽能相信秦使的鬼話?”
齊王建撓了撓頭,道:“我們不出一兵一卒就能收複陶邑,您認為不是好事嗎?”
秦王承諾的打敗趙國就奉還陶邑,意思就是讓秦國不要借糧食給趙國,這樣我們才能打敗趙國把陶邑還你們。
聽起來好像很不錯,齊國隻要見死不救就能把陶邑收回。
但君王後可不是齊王建這種三言兩語就能被騙倒的小傻瓜。
秦王現在給開的就是空頭保證,跟蘇代開給後勝的一樣。
鬼知道秦國打敗了趙國還會不會歸還陶邑,秦國出了名的不講信用,這種事情他們真幹的出來。
當初張儀還說隻要楚國和齊國絕交就要割600裏地給楚懷王,結果最後割了嗎?
想著,君王後搖了搖頭,歎息道:“大王,永遠不要相信別人的空頭保證,不管是秦國還是趙國,在他們沒有拿出實際利益前,都是不足以取信的。”
“可是阿母,您所說的實際利益是什麽呢?”齊王建不解的問道。
君王後從席上站了起來,即便已經40多歲,她的身體也沒有發福,連身體的曲線都還能看得出來。
“等明天你就知道阿母說的實際利益是什麽了!”
君王後緩緩走出大殿,留下了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