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戰國中期,趙國的實力其實也並沒有多強,甚至在三家分晉的初期,趙國一度比韓國還要虛弱,當時趙國要在魏國和齊國兩個大國中間左右逢源才能夠在夾縫中生存下來,曆史上趙國曾一度臣服於魏國,中途還有幾次被中山國暴打,趙國的真正強盛都是在胡服騎射以後。
其實在春秋末期,騎兵就已經在戰場上出現,列國中都建立了少量的騎軍部隊,主要用於巡邏、偵察、傳遞消息、小股偷襲等輔助性的工作,但騎兵在數量、質量、戰術使用上都很原始,完全無法左右戰爭的勝負。
當時中原各國普遍不重視騎兵部隊,倒是遊牧民族的騎兵非常強悍,時常掠奪中原國家的邊境。即便遭受到遊牧民族的侵襲,大多數中原國家都有一種民族自豪感,不願與蠻夷為伍學習蠻夷戰術,趙國當年也是這樣。
趙武靈王即位後,公孫衍推動五國相王,趙國正式稱王,稱王後的趙雍試圖率兵滅掉橫亙在趙國中間的中山,使趙國能真正的成為強國。結果趙國被中山的騎兵大敗,損失慘重。那一戰後趙王雍真正的認清現實,他看清楚了趙國和其他國家的差距。
而後趙武靈王痛定思痛,決心向遊牧民族學習,在胡服騎射改革成功以後,趙國將中山消滅,至此趙國才真正成為能夠和秦國並肩的強大國家。
正是在胡服騎射以後,騎兵部隊才在趙國大量出現,騎兵第一次以獨立軍種出現,並在趙滅中山的戰場上大放異彩。秦國緊隨其後也跟著建立了獨立的騎兵部隊,秦趙兩國成為中原國家中,唯二的成為兩支擁有萬騎的國家。
因為這兩個國家都和北方的遊牧民族接軌,不僅能從遊牧民族那裏學到先進的騎術,而且還有大量養馬的地區。
胡服騎射的作用,不僅僅是讓趙國擁有了一支能夠和秦國抗衡的強軍,同時也使的趙國的疆域向北方大大擴張,不僅吞並了中山國,並且將北邊的林胡、樓煩、東胡等遊牧民族的地盤都納入趙國的版圖內。趙國不僅是拓寬了數千裏土地,增加了百萬人口,而且還奪取了許多優質的馬場,另外遊牧民族大多驍勇善戰,加入趙國以後,也讓趙國的風氣變得更加尚武,這也是為什麽胡服騎士短短幾十年時間就能讓趙國從一個國力倒數的國家變成僅次於秦國的次強。
趙國胡服騎射後,秦國緊隨其後的建立了騎兵部隊,秦趙兩國都建立了騎兵部隊後,其他國家不甘落後也跟著建立了單獨的騎兵部隊。隻可惜齊魏楚缺少養馬的條件,國內沒有優質馬場因此無法大規模的組建騎兵部隊,燕國倒是靠近北地,但國力太弱,難以從遊牧民族那裏搶奪優質的養馬場,燕昭王曾經讓秦開大破東胡,但東胡寒冷燕國實質上並沒有得到多少好處。因此騎軍隻是在秦趙兩國獲得了較大發展,其他國家雖然也建立了一些騎兵部隊,但比起秦趙兩國的規模而言,實在是小的可憐。
另外值得一提的地方,即便是已經大規模成立騎軍的秦趙兩國,兩國的騎兵部隊也僅僅是初具規模,造成這些的原因很多其中一方麵是因為馬俱並不完善,限製了騎軍的發展壯大。另一方麵是騎軍的戰術、理論、經驗都不足,因此盡管騎軍已經展現出了他們在戰爭中的巨大潛力,但仍然還無法完全取代戰車的作用,各國中仍然裝配了大量的戰車。列國之間的戰鬥,仍然是以戰車或步兵為主,後來那種大規模騎兵會戰的情況,在目前的時空中並未出現過。
趙國的騎兵數量相比起其他國家已經非常龐大,但饒是如此,騎兵部隊的數量跟步兵比起來比例仍舊不大。司馬尚在鎮守代郡抵抗匈奴的時候,麾下軍隊的建製大概是戰車八百乘,精銳步兵人,弓箭手一萬,騎軍僅僅隻有3000騎,騎軍部隊在趙國軍隊中的占比小的可憐。
此刻趙國軍隊駐守的長平,共計雲集了45萬大軍,算上先前損失的一部分,趙國在長平的兵力仍然有恐怖的40萬,40萬趙軍大概擁有兩千乘戰車,但騎兵僅僅隻有一萬三千騎,不過趙軍中的馬匹還是很多的,目前趙軍中所擁有的戰馬達到了驚人的十萬匹,因為戰馬除了要給騎兵部隊使用外,戰車也是需要戰馬來牽引的,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戰馬要配給步兵使用,有時候步兵也是需要騎馬趕到戰場,然後下馬作戰,華陽之戰時白起就曾經用這種戰術一日急行軍百裏,出其不意地趕到戰場,一戰殲滅魏趙聯軍,那一仗也成為白起指揮生涯中的巔峰。
自從打算了要單獨成立一支新的騎兵部隊後,田秀就和廉頗進行了分工,以後營中的日常訓練工作都由廉頗主持,田秀則全身心的負責訓練趙國這支新騎軍。
田秀叫來了劉三刀,他讓劉三刀把墨者的弟子和營中所有工匠集合起來,向他們詢問打造一千副配套的新式馬俱需要多久,最終得到一個數字,一個月,劉三刀保證一個月內將一千副新式馬俱打造完成。
營中的工匠們忙著打造馬俱時,田秀又開始了他的工作,他要親自去挑選士兵和戰馬,他要從一萬三千騎中挑選出1000人,在廉頗的幫助下,這項工作並不複雜,1000名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騎手很快被挑選出來,其中有一半都是跟隨田秀參加過燕國之戰的老兵。人倒是選出來了,馬就沒有那麽好選了。
因為在這個時候,中原各國的戰馬體型普遍都不大,平均的個頭隻有可憐的一米三,也僅僅是比一隻驢子大那麽一點點而已,這時代的戰馬和田秀在後世見到的那種高頭大馬根本不能比。
當然也不是說這個時代就沒有高頭大馬,田秀所騎乘的戰馬跟後世那種高頭大馬筆就差不了多少,但是找一匹這樣的戰馬容易,想找出1000匹可就困難了。
田秀實實在在帶領騎兵打過仗的,他很明白騎兵在作戰的時候主要就是靠戰馬的衝擊力,戰馬的衝擊力甚至比騎手本身還要重要,尤其是在正麵戰場對決的時候,提醒打的馬匹所運用的力量遠比小馬的力量要強得多,因此田秀在營中挑選戰馬的時候都是盡可能的挑選體型比較高大的戰馬。
兩天時間過去,200套新式的馬俱被打造完畢,人和馬早就已經選好,因此當馬俱被送過來的時候,田秀第一時間將他們編進了部隊中。
這個時期騎兵和步兵的編製相差並不大,同是按五人為一伍,十人為一什,五十人為一合,1000騎兵大概勉強能算作一旅,可以任命一名都尉。
不過田秀把這支騎兵部隊進行了拆分,500人為一旅,因此他任命了兩名都尉,這兩名都尉一個叫錢緊,一個叫沈鴿,這兩人都跟田秀打過燕國,算是他的老弟兄。
有了新式馬俱以後,田秀的騎術水平迅速提高,他以前本身就有一定的騎術經驗,加上他熟悉新式馬俱的特性,因此在教導士兵的時候,他這個教官還是非常遊刃有餘的。
田秀選出的士兵們和他一樣大都有實戰的經曆,教導這些人熟悉新式馬俱並不複雜,大部分人隻要簡單教一次就能迅速掌握新式馬俱,而且士兵們也普遍反映,有了新式馬俱,在馬上作戰的時候確實要比以前穩當很多。
看著士兵們騎著裝配了新式馬俱的戰馬在校場上馳騁,田秀產生了一種錯覺,此時他感覺自己像後世德國援華的教官專門教授中國的老兵熟悉德式武器。
不過田秀比起後世的德國教官,還是要察覺很多的,因為很多士兵在熟練掌握了新式馬俱後,他們就不需要再接受田秀的教導,田秀反而要跟著他們學習。許多士兵能夠在馬上做出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很多動作田秀都隻是在電視上看過,所以他也隻能向士兵們虛心學習。
訓練從來都不是輕鬆的,田秀跟著士兵們訓練的時候,吃了很多苦,從馬背上摔下來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每天騎在堅硬的馬鞍上訓練,有時候田秀的大腿根部都會被磨得紅腫,有些士兵從馬上下去的時候,屁股甚至都會被顛出血來,這些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不過田秀這個主將都在咬牙堅持,因此倒是沒有人叫苦,在訓練了差不多十來天以後,田秀和大多數士兵的騎術已經基本持平,隻是他稍微顯得生疏一些。
劉三刀倒是沒吹牛,就在第14天的時候,他交付了剩下所有的馬俱,隻不過馬掌卻並沒有全部交付,打造馬掌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劉三刀他們忙碌了半個月,一直打造了不到300副馬掌。
工匠們給戰馬訂馬蹄的時候吸引了許多士兵的目光,一些跟隨田秀訓練的士兵不明所以,看著工匠們把那麽長的釘子釘進馬掌裏,有些士兵心疼的不行:“將軍,我們為什麽要這樣折磨我們的戰馬?”
田秀看士兵們有點兒不理解,便耐著性子解釋:“我們這麽做不是在折磨戰馬,恰恰相反,我們是為了他們好,把馬掌釘進馬蹄裏,可以增強馬匹的損耗,這對戰馬是有益的。”
說話間,工匠已經把四隻馬蹄都定好,士兵仍然是麵露擔憂:“可是,這樣訂著不會疼嗎?”
“不會!”田秀溫柔的撫摸著馬頭,說道:“馬掌下麵都是死肉,就像我們手上的老繭,是不疼的!你們要相信我,更要相信戰馬,如果他們感受到疼痛的話,早就罷工了!”
馬掌訂完以後,田秀又接著領著士兵們訓練,田秀並不了解騎兵到底該使用什麽樣的戰術,在這個時代也沒有什麽成熟的騎兵理論,田秀還專門去請教過廉頗跟李牧,他倆也拿不出成熟的騎兵訓練理論。因此田秀隻能自己想辦法總結理論,將自己總結出的理論加入到訓練中去,田秀到底來自於後世,他知道很多古代經典的戰例,從古代那麽多騎兵的戰例中,他多少總結出了一些騎兵的戰術。
按照田秀的理解,騎兵最強悍的地方就來自於速度,也就是機動性,100年後的霍去病就曾憑借騎兵部隊的機動性,帶領著八百驃騎橫掃匈奴。騎兵的使用精髓就是要快,來去如風動如閃電,尤其是騎兵騎射結合,堪稱是冷兵器時代最為強大的兵種。
後世的蒙古帝國就是依靠著強大的騎兵部隊橫掃亞歐大陸,當時成吉思汗將騎兵部隊集中起來,尤其是重騎兵在正麵戰場上被集中起來突擊時,就像後世的坦克一樣,幾乎可以摧枯拉朽。
當然了,田秀負責訓練的這一千騎全部都是輕騎兵,田秀倒是想學習後世蒙古帝國那種重騎兵,但是趙國實在是沒有那樣強大的國力能打造出那麽多重騎兵需要的鎧甲,而且就算有鎧甲趙國的馬也不行,趙國想建立重騎兵部隊,必須得到草原上去找耐力更強的蒙古馬。
盡管輕騎兵在衝擊力和戰鬥力上都不如重騎兵,但是輕騎兵也有它的好處,比如說輕騎兵更加的靈活機動,不僅能夠正麵衝殺,還能夠迂回穿插,將敵人分割包圍,而且就算作戰失利,輕騎兵也可以迅速的化整為零突出重圍,這些都是重騎兵無法做到的。
因此田秀在訓練的時候,是將蒙古騎兵作為參考,又添加了一些輕騎兵的戰術理念進去,既然是以蒙古騎兵作為參考,那麽弓弩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利器。
這個時代主要還是以單體弓為主,分為長弓和短弓,兩種弓的射程都可以達到百米,不過長弓的射程稍微遠些,威力也更大些,但是長弓比較笨重,軍中一般會很少裝備,倒是短弓攜帶方便,隻是射程稍短一些。
而弩在這個時代發展的要比弓好一些,這時期已經出現了很多精巧的弩,盡管它們體積很小,但射程和威力都比弓要強很多,隻是弩在拉開的時候需要橫打拉力,但它的射程也更遠能夠達到200米。
最終權衡利弊的一番後,田秀將他的所有部隊都換裝成了易於攜帶的輕弩,每名士兵除了必要的盔甲外,隻攜帶一支長槍,一把長劍,一麵圓盾,以及一支短工和一把弩,每人攜帶30支箭頭。
其實在春秋末期,騎兵就已經在戰場上出現,列國中都建立了少量的騎軍部隊,主要用於巡邏、偵察、傳遞消息、小股偷襲等輔助性的工作,但騎兵在數量、質量、戰術使用上都很原始,完全無法左右戰爭的勝負。
當時中原各國普遍不重視騎兵部隊,倒是遊牧民族的騎兵非常強悍,時常掠奪中原國家的邊境。即便遭受到遊牧民族的侵襲,大多數中原國家都有一種民族自豪感,不願與蠻夷為伍學習蠻夷戰術,趙國當年也是這樣。
趙武靈王即位後,公孫衍推動五國相王,趙國正式稱王,稱王後的趙雍試圖率兵滅掉橫亙在趙國中間的中山,使趙國能真正的成為強國。結果趙國被中山的騎兵大敗,損失慘重。那一戰後趙王雍真正的認清現實,他看清楚了趙國和其他國家的差距。
而後趙武靈王痛定思痛,決心向遊牧民族學習,在胡服騎射改革成功以後,趙國將中山消滅,至此趙國才真正成為能夠和秦國並肩的強大國家。
正是在胡服騎射以後,騎兵部隊才在趙國大量出現,騎兵第一次以獨立軍種出現,並在趙滅中山的戰場上大放異彩。秦國緊隨其後也跟著建立了獨立的騎兵部隊,秦趙兩國成為中原國家中,唯二的成為兩支擁有萬騎的國家。
因為這兩個國家都和北方的遊牧民族接軌,不僅能從遊牧民族那裏學到先進的騎術,而且還有大量養馬的地區。
胡服騎射的作用,不僅僅是讓趙國擁有了一支能夠和秦國抗衡的強軍,同時也使的趙國的疆域向北方大大擴張,不僅吞並了中山國,並且將北邊的林胡、樓煩、東胡等遊牧民族的地盤都納入趙國的版圖內。趙國不僅是拓寬了數千裏土地,增加了百萬人口,而且還奪取了許多優質的馬場,另外遊牧民族大多驍勇善戰,加入趙國以後,也讓趙國的風氣變得更加尚武,這也是為什麽胡服騎士短短幾十年時間就能讓趙國從一個國力倒數的國家變成僅次於秦國的次強。
趙國胡服騎射後,秦國緊隨其後的建立了騎兵部隊,秦趙兩國都建立了騎兵部隊後,其他國家不甘落後也跟著建立了單獨的騎兵部隊。隻可惜齊魏楚缺少養馬的條件,國內沒有優質馬場因此無法大規模的組建騎兵部隊,燕國倒是靠近北地,但國力太弱,難以從遊牧民族那裏搶奪優質的養馬場,燕昭王曾經讓秦開大破東胡,但東胡寒冷燕國實質上並沒有得到多少好處。因此騎軍隻是在秦趙兩國獲得了較大發展,其他國家雖然也建立了一些騎兵部隊,但比起秦趙兩國的規模而言,實在是小的可憐。
另外值得一提的地方,即便是已經大規模成立騎軍的秦趙兩國,兩國的騎兵部隊也僅僅是初具規模,造成這些的原因很多其中一方麵是因為馬俱並不完善,限製了騎軍的發展壯大。另一方麵是騎軍的戰術、理論、經驗都不足,因此盡管騎軍已經展現出了他們在戰爭中的巨大潛力,但仍然還無法完全取代戰車的作用,各國中仍然裝配了大量的戰車。列國之間的戰鬥,仍然是以戰車或步兵為主,後來那種大規模騎兵會戰的情況,在目前的時空中並未出現過。
趙國的騎兵數量相比起其他國家已經非常龐大,但饒是如此,騎兵部隊的數量跟步兵比起來比例仍舊不大。司馬尚在鎮守代郡抵抗匈奴的時候,麾下軍隊的建製大概是戰車八百乘,精銳步兵人,弓箭手一萬,騎軍僅僅隻有3000騎,騎軍部隊在趙國軍隊中的占比小的可憐。
此刻趙國軍隊駐守的長平,共計雲集了45萬大軍,算上先前損失的一部分,趙國在長平的兵力仍然有恐怖的40萬,40萬趙軍大概擁有兩千乘戰車,但騎兵僅僅隻有一萬三千騎,不過趙軍中的馬匹還是很多的,目前趙軍中所擁有的戰馬達到了驚人的十萬匹,因為戰馬除了要給騎兵部隊使用外,戰車也是需要戰馬來牽引的,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戰馬要配給步兵使用,有時候步兵也是需要騎馬趕到戰場,然後下馬作戰,華陽之戰時白起就曾經用這種戰術一日急行軍百裏,出其不意地趕到戰場,一戰殲滅魏趙聯軍,那一仗也成為白起指揮生涯中的巔峰。
自從打算了要單獨成立一支新的騎兵部隊後,田秀就和廉頗進行了分工,以後營中的日常訓練工作都由廉頗主持,田秀則全身心的負責訓練趙國這支新騎軍。
田秀叫來了劉三刀,他讓劉三刀把墨者的弟子和營中所有工匠集合起來,向他們詢問打造一千副配套的新式馬俱需要多久,最終得到一個數字,一個月,劉三刀保證一個月內將一千副新式馬俱打造完成。
營中的工匠們忙著打造馬俱時,田秀又開始了他的工作,他要親自去挑選士兵和戰馬,他要從一萬三千騎中挑選出1000人,在廉頗的幫助下,這項工作並不複雜,1000名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騎手很快被挑選出來,其中有一半都是跟隨田秀參加過燕國之戰的老兵。人倒是選出來了,馬就沒有那麽好選了。
因為在這個時候,中原各國的戰馬體型普遍都不大,平均的個頭隻有可憐的一米三,也僅僅是比一隻驢子大那麽一點點而已,這時代的戰馬和田秀在後世見到的那種高頭大馬根本不能比。
當然也不是說這個時代就沒有高頭大馬,田秀所騎乘的戰馬跟後世那種高頭大馬筆就差不了多少,但是找一匹這樣的戰馬容易,想找出1000匹可就困難了。
田秀實實在在帶領騎兵打過仗的,他很明白騎兵在作戰的時候主要就是靠戰馬的衝擊力,戰馬的衝擊力甚至比騎手本身還要重要,尤其是在正麵戰場對決的時候,提醒打的馬匹所運用的力量遠比小馬的力量要強得多,因此田秀在營中挑選戰馬的時候都是盡可能的挑選體型比較高大的戰馬。
兩天時間過去,200套新式的馬俱被打造完畢,人和馬早就已經選好,因此當馬俱被送過來的時候,田秀第一時間將他們編進了部隊中。
這個時期騎兵和步兵的編製相差並不大,同是按五人為一伍,十人為一什,五十人為一合,1000騎兵大概勉強能算作一旅,可以任命一名都尉。
不過田秀把這支騎兵部隊進行了拆分,500人為一旅,因此他任命了兩名都尉,這兩名都尉一個叫錢緊,一個叫沈鴿,這兩人都跟田秀打過燕國,算是他的老弟兄。
有了新式馬俱以後,田秀的騎術水平迅速提高,他以前本身就有一定的騎術經驗,加上他熟悉新式馬俱的特性,因此在教導士兵的時候,他這個教官還是非常遊刃有餘的。
田秀選出的士兵們和他一樣大都有實戰的經曆,教導這些人熟悉新式馬俱並不複雜,大部分人隻要簡單教一次就能迅速掌握新式馬俱,而且士兵們也普遍反映,有了新式馬俱,在馬上作戰的時候確實要比以前穩當很多。
看著士兵們騎著裝配了新式馬俱的戰馬在校場上馳騁,田秀產生了一種錯覺,此時他感覺自己像後世德國援華的教官專門教授中國的老兵熟悉德式武器。
不過田秀比起後世的德國教官,還是要察覺很多的,因為很多士兵在熟練掌握了新式馬俱後,他們就不需要再接受田秀的教導,田秀反而要跟著他們學習。許多士兵能夠在馬上做出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很多動作田秀都隻是在電視上看過,所以他也隻能向士兵們虛心學習。
訓練從來都不是輕鬆的,田秀跟著士兵們訓練的時候,吃了很多苦,從馬背上摔下來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每天騎在堅硬的馬鞍上訓練,有時候田秀的大腿根部都會被磨得紅腫,有些士兵從馬上下去的時候,屁股甚至都會被顛出血來,這些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不過田秀這個主將都在咬牙堅持,因此倒是沒有人叫苦,在訓練了差不多十來天以後,田秀和大多數士兵的騎術已經基本持平,隻是他稍微顯得生疏一些。
劉三刀倒是沒吹牛,就在第14天的時候,他交付了剩下所有的馬俱,隻不過馬掌卻並沒有全部交付,打造馬掌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劉三刀他們忙碌了半個月,一直打造了不到300副馬掌。
工匠們給戰馬訂馬蹄的時候吸引了許多士兵的目光,一些跟隨田秀訓練的士兵不明所以,看著工匠們把那麽長的釘子釘進馬掌裏,有些士兵心疼的不行:“將軍,我們為什麽要這樣折磨我們的戰馬?”
田秀看士兵們有點兒不理解,便耐著性子解釋:“我們這麽做不是在折磨戰馬,恰恰相反,我們是為了他們好,把馬掌釘進馬蹄裏,可以增強馬匹的損耗,這對戰馬是有益的。”
說話間,工匠已經把四隻馬蹄都定好,士兵仍然是麵露擔憂:“可是,這樣訂著不會疼嗎?”
“不會!”田秀溫柔的撫摸著馬頭,說道:“馬掌下麵都是死肉,就像我們手上的老繭,是不疼的!你們要相信我,更要相信戰馬,如果他們感受到疼痛的話,早就罷工了!”
馬掌訂完以後,田秀又接著領著士兵們訓練,田秀並不了解騎兵到底該使用什麽樣的戰術,在這個時代也沒有什麽成熟的騎兵理論,田秀還專門去請教過廉頗跟李牧,他倆也拿不出成熟的騎兵訓練理論。因此田秀隻能自己想辦法總結理論,將自己總結出的理論加入到訓練中去,田秀到底來自於後世,他知道很多古代經典的戰例,從古代那麽多騎兵的戰例中,他多少總結出了一些騎兵的戰術。
按照田秀的理解,騎兵最強悍的地方就來自於速度,也就是機動性,100年後的霍去病就曾憑借騎兵部隊的機動性,帶領著八百驃騎橫掃匈奴。騎兵的使用精髓就是要快,來去如風動如閃電,尤其是騎兵騎射結合,堪稱是冷兵器時代最為強大的兵種。
後世的蒙古帝國就是依靠著強大的騎兵部隊橫掃亞歐大陸,當時成吉思汗將騎兵部隊集中起來,尤其是重騎兵在正麵戰場上被集中起來突擊時,就像後世的坦克一樣,幾乎可以摧枯拉朽。
當然了,田秀負責訓練的這一千騎全部都是輕騎兵,田秀倒是想學習後世蒙古帝國那種重騎兵,但是趙國實在是沒有那樣強大的國力能打造出那麽多重騎兵需要的鎧甲,而且就算有鎧甲趙國的馬也不行,趙國想建立重騎兵部隊,必須得到草原上去找耐力更強的蒙古馬。
盡管輕騎兵在衝擊力和戰鬥力上都不如重騎兵,但是輕騎兵也有它的好處,比如說輕騎兵更加的靈活機動,不僅能夠正麵衝殺,還能夠迂回穿插,將敵人分割包圍,而且就算作戰失利,輕騎兵也可以迅速的化整為零突出重圍,這些都是重騎兵無法做到的。
因此田秀在訓練的時候,是將蒙古騎兵作為參考,又添加了一些輕騎兵的戰術理念進去,既然是以蒙古騎兵作為參考,那麽弓弩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利器。
這個時代主要還是以單體弓為主,分為長弓和短弓,兩種弓的射程都可以達到百米,不過長弓的射程稍微遠些,威力也更大些,但是長弓比較笨重,軍中一般會很少裝備,倒是短弓攜帶方便,隻是射程稍短一些。
而弩在這個時代發展的要比弓好一些,這時期已經出現了很多精巧的弩,盡管它們體積很小,但射程和威力都比弓要強很多,隻是弩在拉開的時候需要橫打拉力,但它的射程也更遠能夠達到200米。
最終權衡利弊的一番後,田秀將他的所有部隊都換裝成了易於攜帶的輕弩,每名士兵除了必要的盔甲外,隻攜帶一支長槍,一把長劍,一麵圓盾,以及一支短工和一把弩,每人攜帶30支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