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明未來的皇帝隻會越來越不能吃苦!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標淡然道:“皇帝是人,不是神!”
“如果皇帝真的是萬能的,那他就不需要有百官,更不需要有各級衙門!”
“說到底,再勤政,總歸有處理不過來的事。”
朱元璋沉聲道:“咱宵衣旰食,夙興夜寐,朝政之事不敢有絲毫懈怠,你以後是要當皇帝的!”
“咋就不能跟咱學學呢?”
聞言,朱標差點一口老血吐了出來。
還跟你學學?
原身八成就是學你勤政給累死的!
“可是父皇您想過沒有?”
“您身強體壯即便是操勞一些,也是無妨。”
“可兒臣,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若是每日被這些政務纏身,身體會出毛病的。”
聞言,朱元璋一陣無語。
朱標當時打藍玉時露那一手他自然早就聽說了。
你一腳能把兩個久經沙場的大漢踹得半天爬不起來,你說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咱信嗎?
朱元璋此刻大概已經猜到了。
那些折子,根本就不是朱標批的,而是他東宮的那些屬官的手筆。
咱就說這字跡怎麽還變了呢。
“標兒,咱告訴你,這當皇帝的,絕對不能讓手下的大臣拿到太多權柄。”
“不然,到底你是皇帝,還是那臣子是皇帝?”
朱標輕笑道:“父皇的擔憂不足為慮。”
“所謂皇帝被臣子架空,無外乎臣子手中權柄過大,一來無人製衡,而來,權利這東西,給出去容易收回來難。”
“隻要做到這兩點,便不會出現皇帝被架空的情況。”
對此,朱元璋深有同感,他冷哼道:“可不是,咱現在就有一種被架空的感覺。”
“你這個太子,比咱這個皇帝手中權利還大。”
聽著朱元璋酸溜溜的話,朱標不以為意。
“兒臣可跟那些大臣不一樣。”
“他們是臣子,我不一樣,說到底,他們都是為咱們家打工的,而我,是要接您的班,繼承家業的。”
聞言,朱元璋差點一口老血噴了出來。
他還頭一次聽說這個比喻。
不過好像也沒錯。
“那你說,咱算不算一個好皇帝?”
還不等朱標開口。
朱棣等人七嘴八舌地說道:
“父皇是自古以來最好的皇帝!千古一帝!”
“就是就是,父皇功蓋三皇,威壓五帝!”
朱元璋瞪了他們一眼。
“閉嘴,小兔崽子,好的不學,學拍馬?”
等都朱棣等人閉嘴,朱標這才說道:“當然算!”
“父皇可以出去看看,大明各地的百姓,有哪一個不稱讚您?”
朱元璋聞言頗為自豪地捋了捋胡子。
“既然咱是個好皇帝,那你這個未來的皇帝,是不是應該向咱學習?”
朱標翻了個白眼。
“那你怎麽就知道,我這個未來的皇帝,一定不如你這個好皇帝呢?”
“再說了,父皇要知道,不是未來的每個皇帝,都有您這種能力,十年如一日地兢兢業業處理政務。”
“若是因個人精力有限導致某項政務沒處理好,江山傾覆,這就是您願意看到的?”
朱元璋咬牙斥道:
“胡說八道!”
“若是真的兢兢業業處理政務,豈能處理不完?”
“白天處理不完,晚上不睡覺也要處理,怎麽可能會處理不完?”
朱標無奈道:“父皇,您想的太簡單了。”
“您是當年吃過苦的,兒臣也是看著您打天下的。”
他指了指朱元璋懷裏的朱雄英。
“可是您再看看雄英,他會是大明的第三任皇帝。”
“可是這第三任皇帝,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自小養尊處優,能吃得住整宿批改奏折的苦嗎?”
朱標說完,朱元璋看了看懷裏笑咯咯的朱雄英,莫名有些心疼。
但是心疼歸心疼。
這都是生在帝王家的命!
寵溺地摸了摸朱雄英的小腦袋。
朱元璋無奈道:“咱方才不是說了嗎?”
“有舍有得,得到了天底下最大的權勢,也得付出相應的東西才是。”
朱標帶著朱元璋向前走去。
“你要帶咱去哪?”
朱標輕笑道:“父皇不是擔心,兒臣將政務交給臣子會被他們把持權柄嗎?”
“那兒臣就帶父皇去看看,兒臣是怎麽既將政務交給臣子,同時還能將權柄握在手中的。”
朱元璋不以為意地跟著朱標向前走去。
無外乎就是想顯擺一下自己的帝王心術,怎麽製衡臣子?
跟咱比,你小子還差著遠呢!
可是當朱元璋跟著朱標來到東宮書房時,卻直接傻眼了!
隻見整個東宮的書房中,數個身穿素衣的年輕人正在忙前忙後。
不是懷中抱著一遝奏折,就是伏在案上奮筆疾書。
朱元璋幾人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睛,還仔細辨別了一下。
因為這些人,對朱元璋來說都是生麵孔,並不是他曾經冊封的東宮屬官,他一個也不認識。
而且這些人,太年輕了!
朱元璋難以置信地問道:“他們這是在做什麽?那些折子,都是他們批的?”
這幾日送過去的那些折子,朱元璋一個不漏的都看過。
回複得當處置得體,完全不像是一個剛接觸政務的人處理的。
朱元璋還以為朱標是去請假了宋濂等人。
可沒想到,竟全是這些年輕人的手筆!
“他們這是……”
朱元璋一眼就能看出這些人的身份。
是翰林院的一些舉子,尚未接觸朝堂的那種,白身!
朱標輕笑道:
“他們都是兒臣從翰林院找來的有才能之人。”
“父皇這兩日看的奏折,都是出自他們之手。”
聞言,朱元璋的臉頓時就拉了下來。
“胡鬧!”
朱標對此不以為意,繼續待著朱元璋向前。
一圈下來,朱元璋等人驚訝的發現,整個東宮的書房中,焉然分成了三波。
這些翰林院出來的士子,一波負責處理日常政務,一波負責處理軍政事務,一波負責處理各地的行政政務。
三波人分工明確,處置得當,一旦遇到一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也都會湊在一起商議。
但是盡管如此,朱元璋仍舊有些不滿。
畢竟這可是全國的政務啊,你就這麽交給這些臣子了?
萬一他們把你架空怎麽辦?
\"?\\????
“如果皇帝真的是萬能的,那他就不需要有百官,更不需要有各級衙門!”
“說到底,再勤政,總歸有處理不過來的事。”
朱元璋沉聲道:“咱宵衣旰食,夙興夜寐,朝政之事不敢有絲毫懈怠,你以後是要當皇帝的!”
“咋就不能跟咱學學呢?”
聞言,朱標差點一口老血吐了出來。
還跟你學學?
原身八成就是學你勤政給累死的!
“可是父皇您想過沒有?”
“您身強體壯即便是操勞一些,也是無妨。”
“可兒臣,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若是每日被這些政務纏身,身體會出毛病的。”
聞言,朱元璋一陣無語。
朱標當時打藍玉時露那一手他自然早就聽說了。
你一腳能把兩個久經沙場的大漢踹得半天爬不起來,你說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咱信嗎?
朱元璋此刻大概已經猜到了。
那些折子,根本就不是朱標批的,而是他東宮的那些屬官的手筆。
咱就說這字跡怎麽還變了呢。
“標兒,咱告訴你,這當皇帝的,絕對不能讓手下的大臣拿到太多權柄。”
“不然,到底你是皇帝,還是那臣子是皇帝?”
朱標輕笑道:“父皇的擔憂不足為慮。”
“所謂皇帝被臣子架空,無外乎臣子手中權柄過大,一來無人製衡,而來,權利這東西,給出去容易收回來難。”
“隻要做到這兩點,便不會出現皇帝被架空的情況。”
對此,朱元璋深有同感,他冷哼道:“可不是,咱現在就有一種被架空的感覺。”
“你這個太子,比咱這個皇帝手中權利還大。”
聽著朱元璋酸溜溜的話,朱標不以為意。
“兒臣可跟那些大臣不一樣。”
“他們是臣子,我不一樣,說到底,他們都是為咱們家打工的,而我,是要接您的班,繼承家業的。”
聞言,朱元璋差點一口老血噴了出來。
他還頭一次聽說這個比喻。
不過好像也沒錯。
“那你說,咱算不算一個好皇帝?”
還不等朱標開口。
朱棣等人七嘴八舌地說道:
“父皇是自古以來最好的皇帝!千古一帝!”
“就是就是,父皇功蓋三皇,威壓五帝!”
朱元璋瞪了他們一眼。
“閉嘴,小兔崽子,好的不學,學拍馬?”
等都朱棣等人閉嘴,朱標這才說道:“當然算!”
“父皇可以出去看看,大明各地的百姓,有哪一個不稱讚您?”
朱元璋聞言頗為自豪地捋了捋胡子。
“既然咱是個好皇帝,那你這個未來的皇帝,是不是應該向咱學習?”
朱標翻了個白眼。
“那你怎麽就知道,我這個未來的皇帝,一定不如你這個好皇帝呢?”
“再說了,父皇要知道,不是未來的每個皇帝,都有您這種能力,十年如一日地兢兢業業處理政務。”
“若是因個人精力有限導致某項政務沒處理好,江山傾覆,這就是您願意看到的?”
朱元璋咬牙斥道:
“胡說八道!”
“若是真的兢兢業業處理政務,豈能處理不完?”
“白天處理不完,晚上不睡覺也要處理,怎麽可能會處理不完?”
朱標無奈道:“父皇,您想的太簡單了。”
“您是當年吃過苦的,兒臣也是看著您打天下的。”
他指了指朱元璋懷裏的朱雄英。
“可是您再看看雄英,他會是大明的第三任皇帝。”
“可是這第三任皇帝,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自小養尊處優,能吃得住整宿批改奏折的苦嗎?”
朱標說完,朱元璋看了看懷裏笑咯咯的朱雄英,莫名有些心疼。
但是心疼歸心疼。
這都是生在帝王家的命!
寵溺地摸了摸朱雄英的小腦袋。
朱元璋無奈道:“咱方才不是說了嗎?”
“有舍有得,得到了天底下最大的權勢,也得付出相應的東西才是。”
朱標帶著朱元璋向前走去。
“你要帶咱去哪?”
朱標輕笑道:“父皇不是擔心,兒臣將政務交給臣子會被他們把持權柄嗎?”
“那兒臣就帶父皇去看看,兒臣是怎麽既將政務交給臣子,同時還能將權柄握在手中的。”
朱元璋不以為意地跟著朱標向前走去。
無外乎就是想顯擺一下自己的帝王心術,怎麽製衡臣子?
跟咱比,你小子還差著遠呢!
可是當朱元璋跟著朱標來到東宮書房時,卻直接傻眼了!
隻見整個東宮的書房中,數個身穿素衣的年輕人正在忙前忙後。
不是懷中抱著一遝奏折,就是伏在案上奮筆疾書。
朱元璋幾人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睛,還仔細辨別了一下。
因為這些人,對朱元璋來說都是生麵孔,並不是他曾經冊封的東宮屬官,他一個也不認識。
而且這些人,太年輕了!
朱元璋難以置信地問道:“他們這是在做什麽?那些折子,都是他們批的?”
這幾日送過去的那些折子,朱元璋一個不漏的都看過。
回複得當處置得體,完全不像是一個剛接觸政務的人處理的。
朱元璋還以為朱標是去請假了宋濂等人。
可沒想到,竟全是這些年輕人的手筆!
“他們這是……”
朱元璋一眼就能看出這些人的身份。
是翰林院的一些舉子,尚未接觸朝堂的那種,白身!
朱標輕笑道:
“他們都是兒臣從翰林院找來的有才能之人。”
“父皇這兩日看的奏折,都是出自他們之手。”
聞言,朱元璋的臉頓時就拉了下來。
“胡鬧!”
朱標對此不以為意,繼續待著朱元璋向前。
一圈下來,朱元璋等人驚訝的發現,整個東宮的書房中,焉然分成了三波。
這些翰林院出來的士子,一波負責處理日常政務,一波負責處理軍政事務,一波負責處理各地的行政政務。
三波人分工明確,處置得當,一旦遇到一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也都會湊在一起商議。
但是盡管如此,朱元璋仍舊有些不滿。
畢竟這可是全國的政務啊,你就這麽交給這些臣子了?
萬一他們把你架空怎麽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