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草木皆兵的胡惟庸!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光飛逝,眨眼間就到了年關。
整個應天府都沉浸在除舊迎新的喜悅中。
而一條陋巷中,一間毫不起眼的宅子門上。
隻是簡陋的掛了胡府一塊牌匾。
任誰也不會想到,這就是當今大明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中書省丞相胡惟庸的府邸。
胡惟庸的府邸即便是看上去簡陋,但是卻不失雅致。
小小的宅院中,竹林,池塘,亭台,應有盡有。
既給人一種這位丞相乃是清廉如水的好官,又是一位不輸李太白的風雅之人。
而空印案以來,這位丞相仿佛是被朱棣打醒了一般。
如今的生活除了中書省,便是自家府邸,兩點一線的生活平淡無奇。
如今內閣早已正式開始運作,也幫中書省分擔了不少政務。
所以即便是胡惟庸這位統轄六部的丞相,其實平日裏公務也是少得可憐。
此時,胡惟庸正在大堂內靠著炭盆和熱茶取暖。
這位丞相再也沒有當初成為中書省獨相時的那種意氣風發,他的雙眼中,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經過大起大落之後的深邃。
這段時間以來,胡惟庸深居簡出,隻要出了衙門,便誰也不見。
就是他的恩師李善長,都斷了聯係。
“相爺,門外有人求見。”
胡惟庸頭也不抬地說道:
“不知道我現在誰也不見嗎?打發他走。”
“可是相爺,那位,小的勸您還是見見。”
“嗯?”
聽見這話,胡惟庸如鷹隼一般的目光落到門房的身上,頓時讓他遍體生寒。
“我的話,你聽不懂嗎?”
“本相這半年來,一直閉門謝客,什麽時候輪到你替我做決定了?”
門房硬著頭皮說道:
“可是,可是那人是您的恩師,韓國公。”
聞言,胡惟庸一愣。
“李善長?”
門房點了點頭,“正是!”
胡惟庸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自從太子對那些貪官汙吏下手之後。
他和李善長幾乎是十分有默契地斷了來往。
如今,那老東西怎麽又來找自己了?
這麽多年來,李善長親自來府上找自己的次數屈指可數。
而且以兩人敏感的身份,自然是應該避嫌再避嫌。
可是如今李善長親自登門拜訪,必然是有什麽事。
想到這裏,胡惟庸不禁有些犯難。
他心裏,其實是不想見李善長的。
之前空印案的時候,自己的在朝中的根基幾乎是被連根拔起。
所以如今他處處如履薄冰,生怕再次觸怒朱元璋。
而李善長早已不問朝中之事,他們師徒私下會麵,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若是被他知道,心中定然又生猜忌。
不過,若是李善長有了什麽破局之法呢?
說到底,其實如今淮西勳貴的領袖,依舊是李善長。
即便是他早已不理朝中之事,但是那些驕兵悍將,依舊對他馬首是瞻。
而他,也不會放任自己這些老弟兄過得如此憋屈。
如此一想,胡惟庸的眼睛瞬間一亮。
若是李善長找到重振淮西勳貴的辦法。
自己必然能回到曾經在朝中呼風喚雨的地位。
雖然如今胡惟庸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逾越。
但是說到底,那都是形勢所迫。
能夠有權有勢,誰願意躲起來裝孫子?
仔細想了想,胡惟庸對著門房吩咐道:
“隨我親自去迎韓國公,但是莫要聲張,從側門入。”
說罷,胡惟庸帶著門房便急急朝著府門外走去。
而胡府門外,一直焦急等待的李善長臉色已然不太好看。
胡惟庸是自己的弟子,如今自己見他,竟然還要等這麽久?
雖說這段時間以來,胡惟庸的所作所為他全都看在眼裏,覺得這個弟子仿佛是開竅了一般。
但是連自己要見他都要被拒之門外,未免有些太過托大了。
吱呀一聲。
胡府的門被打開。
但是看到打開的門之後,李善長的臉色就更不好看了。
竟然是側門,而不是迎接貴客的中門!
雖然胡惟庸這段時間謹慎是好事,但是這也未免太不把自己這個恩師放在眼裏了。
“恩師,快請進!”
不等李善長發難,看到了李善長陰沉的臉色,胡惟庸連忙恭敬地走到李善長身邊請他進去。
李善長冷哼一聲:“胡惟庸,你這是什麽意思?”
胡惟庸左看右看,見到四下無人,這才鬆了一口氣,但是依舊語氣焦急地說道:
“恩師,還是快進去,有話堂內再說。”
李善長看了他一眼,不由得有一種虎落平原被犬欺的感覺。
要不是這次和孔希學商量出了一個扳倒劉伯溫的辦法,他怎麽會不要臉麵親自來見胡惟庸?甚至還被胡惟庸如此羞辱!
“哼!”
李善長冷哼一聲,一甩袍袖!
也不用胡惟庸引路,自顧自地徑直向會客堂內走去。
胡惟庸的府邸李善長雖然來得少,但是依舊熟門熟路。
看著李善長走了進去,胡惟庸這才擦了把汗,趕緊吩咐門房把門關上,然後快速跟上李善長。、
“恩師,非是學生不敬,實在是怕了。”
李善長停下腳步,看向胡惟庸,正要說一句身正不怕影子斜。
但是猛然想起來自己這趟來,確實是要讓胡惟庸做一件見不得人的事,頓時就把話咽了回去。
“嗯,謹慎一些,也是好事。”
李善長雙手負後,一邊向前走,一邊以座師的身份對胡惟庸說教道。
見狀,胡惟庸知道這位老恩師雖然還是介意方才的事,但是明顯是有更重要的事,不想在這種小事上過多糾纏。
其實按理說,李善長親自登門拜訪,胡惟庸於情於理都要開中門迎接。
但是這段時間以來,他太過小心謹慎,生怕有什麽把柄落到朱元璋手上。
而開中門動靜太大,絕對瞞不過遍布整個應天府的錦衣衛。
走進大堂之後,李善長也不用胡惟庸招呼,徑自端坐在客位上。
胡惟庸親自為李善長斟了一杯茶,小心翼翼地說道:
“不知恩師登門,可是有何要事?”
李善長端起茶杯,冷冷看了他一眼。
“怎麽?”
“胡相的大門,老夫還登不起了?”
“是不是還要我寫個折子求見胡相啊?”
聽著李善長有些陰陽怪氣的話,胡惟庸抽了抽嘴角。
“恩師,真不是學生故意怠慢,實在是這段時間,由不得我不謹慎。”
李善長也不願意在這件事上過多糾纏。
冷哼一聲。
“行了,老夫來這裏不是找你閑聊的,說正事。”
ac`?#t
整個應天府都沉浸在除舊迎新的喜悅中。
而一條陋巷中,一間毫不起眼的宅子門上。
隻是簡陋的掛了胡府一塊牌匾。
任誰也不會想到,這就是當今大明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中書省丞相胡惟庸的府邸。
胡惟庸的府邸即便是看上去簡陋,但是卻不失雅致。
小小的宅院中,竹林,池塘,亭台,應有盡有。
既給人一種這位丞相乃是清廉如水的好官,又是一位不輸李太白的風雅之人。
而空印案以來,這位丞相仿佛是被朱棣打醒了一般。
如今的生活除了中書省,便是自家府邸,兩點一線的生活平淡無奇。
如今內閣早已正式開始運作,也幫中書省分擔了不少政務。
所以即便是胡惟庸這位統轄六部的丞相,其實平日裏公務也是少得可憐。
此時,胡惟庸正在大堂內靠著炭盆和熱茶取暖。
這位丞相再也沒有當初成為中書省獨相時的那種意氣風發,他的雙眼中,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經過大起大落之後的深邃。
這段時間以來,胡惟庸深居簡出,隻要出了衙門,便誰也不見。
就是他的恩師李善長,都斷了聯係。
“相爺,門外有人求見。”
胡惟庸頭也不抬地說道:
“不知道我現在誰也不見嗎?打發他走。”
“可是相爺,那位,小的勸您還是見見。”
“嗯?”
聽見這話,胡惟庸如鷹隼一般的目光落到門房的身上,頓時讓他遍體生寒。
“我的話,你聽不懂嗎?”
“本相這半年來,一直閉門謝客,什麽時候輪到你替我做決定了?”
門房硬著頭皮說道:
“可是,可是那人是您的恩師,韓國公。”
聞言,胡惟庸一愣。
“李善長?”
門房點了點頭,“正是!”
胡惟庸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自從太子對那些貪官汙吏下手之後。
他和李善長幾乎是十分有默契地斷了來往。
如今,那老東西怎麽又來找自己了?
這麽多年來,李善長親自來府上找自己的次數屈指可數。
而且以兩人敏感的身份,自然是應該避嫌再避嫌。
可是如今李善長親自登門拜訪,必然是有什麽事。
想到這裏,胡惟庸不禁有些犯難。
他心裏,其實是不想見李善長的。
之前空印案的時候,自己的在朝中的根基幾乎是被連根拔起。
所以如今他處處如履薄冰,生怕再次觸怒朱元璋。
而李善長早已不問朝中之事,他們師徒私下會麵,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若是被他知道,心中定然又生猜忌。
不過,若是李善長有了什麽破局之法呢?
說到底,其實如今淮西勳貴的領袖,依舊是李善長。
即便是他早已不理朝中之事,但是那些驕兵悍將,依舊對他馬首是瞻。
而他,也不會放任自己這些老弟兄過得如此憋屈。
如此一想,胡惟庸的眼睛瞬間一亮。
若是李善長找到重振淮西勳貴的辦法。
自己必然能回到曾經在朝中呼風喚雨的地位。
雖然如今胡惟庸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逾越。
但是說到底,那都是形勢所迫。
能夠有權有勢,誰願意躲起來裝孫子?
仔細想了想,胡惟庸對著門房吩咐道:
“隨我親自去迎韓國公,但是莫要聲張,從側門入。”
說罷,胡惟庸帶著門房便急急朝著府門外走去。
而胡府門外,一直焦急等待的李善長臉色已然不太好看。
胡惟庸是自己的弟子,如今自己見他,竟然還要等這麽久?
雖說這段時間以來,胡惟庸的所作所為他全都看在眼裏,覺得這個弟子仿佛是開竅了一般。
但是連自己要見他都要被拒之門外,未免有些太過托大了。
吱呀一聲。
胡府的門被打開。
但是看到打開的門之後,李善長的臉色就更不好看了。
竟然是側門,而不是迎接貴客的中門!
雖然胡惟庸這段時間謹慎是好事,但是這也未免太不把自己這個恩師放在眼裏了。
“恩師,快請進!”
不等李善長發難,看到了李善長陰沉的臉色,胡惟庸連忙恭敬地走到李善長身邊請他進去。
李善長冷哼一聲:“胡惟庸,你這是什麽意思?”
胡惟庸左看右看,見到四下無人,這才鬆了一口氣,但是依舊語氣焦急地說道:
“恩師,還是快進去,有話堂內再說。”
李善長看了他一眼,不由得有一種虎落平原被犬欺的感覺。
要不是這次和孔希學商量出了一個扳倒劉伯溫的辦法,他怎麽會不要臉麵親自來見胡惟庸?甚至還被胡惟庸如此羞辱!
“哼!”
李善長冷哼一聲,一甩袍袖!
也不用胡惟庸引路,自顧自地徑直向會客堂內走去。
胡惟庸的府邸李善長雖然來得少,但是依舊熟門熟路。
看著李善長走了進去,胡惟庸這才擦了把汗,趕緊吩咐門房把門關上,然後快速跟上李善長。、
“恩師,非是學生不敬,實在是怕了。”
李善長停下腳步,看向胡惟庸,正要說一句身正不怕影子斜。
但是猛然想起來自己這趟來,確實是要讓胡惟庸做一件見不得人的事,頓時就把話咽了回去。
“嗯,謹慎一些,也是好事。”
李善長雙手負後,一邊向前走,一邊以座師的身份對胡惟庸說教道。
見狀,胡惟庸知道這位老恩師雖然還是介意方才的事,但是明顯是有更重要的事,不想在這種小事上過多糾纏。
其實按理說,李善長親自登門拜訪,胡惟庸於情於理都要開中門迎接。
但是這段時間以來,他太過小心謹慎,生怕有什麽把柄落到朱元璋手上。
而開中門動靜太大,絕對瞞不過遍布整個應天府的錦衣衛。
走進大堂之後,李善長也不用胡惟庸招呼,徑自端坐在客位上。
胡惟庸親自為李善長斟了一杯茶,小心翼翼地說道:
“不知恩師登門,可是有何要事?”
李善長端起茶杯,冷冷看了他一眼。
“怎麽?”
“胡相的大門,老夫還登不起了?”
“是不是還要我寫個折子求見胡相啊?”
聽著李善長有些陰陽怪氣的話,胡惟庸抽了抽嘴角。
“恩師,真不是學生故意怠慢,實在是這段時間,由不得我不謹慎。”
李善長也不願意在這件事上過多糾纏。
冷哼一聲。
“行了,老夫來這裏不是找你閑聊的,說正事。”
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