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角落裏看熱鬧的朱棣:??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仁德的目的,是讓百姓安居樂業。九五之尊又如何,若是不能讓百姓過得幸福,也不過是個昏君罷了。”
“韓鐸等人利用修建行宮之便,私相授受,中飽私囊,確實是錯了,得了他好處的人,都有錯,都該受到懲罰,可這懲罰不是直接一刀把人都殺了。”
“大明不過萬萬人,如何能經得住你殺?再者,死亦是解脫,何不讓那些人活著痛苦呢?”
朱標的這一番話讓朱元璋清醒了過來。
他確實是酷愛殺人,朝中大臣殺得多了,要填補上來就會變得困難。
再者,他能大業功成,不就是那些年積累了不少的聲望嗎?
但,朱標這臭小子,明晃晃的說出來,根本就是在打他的臉。
朱元璋端著,表情逐漸陰狠。
老頭子不說話就代表默認了。
他這人愛麵子,今日又下他麵子了,定要不高興個幾日。
朱標思慮了片刻,又說:“父皇能平定這天下,是無上的功德,兒臣會努力的讓這份功德延續下去。”
說完了以後,他就回去了。
劉伯溫觀察了下局勢,猜測了下朱元璋的想法,也回去了。
而朱元璋呢,端著的臉色在悄無聲息中逐漸好轉。
片刻後:“諸位愛卿可還有事啟奏?”
大臣們依舊是你看我,我看你,時不時的小聲討論,但就是沒有站出來的。
到此,朱元璋揮手,退朝。
錢塘在退朝後追上了朱標。
“太子殿下,韓鐸以及親眷還未抓到,微臣拜托了錦衣衛,也暫且沒結果,現在當如何?”
朱標:“韓鐸自知是死罪,定然會選擇一條自己覺得最安全的路。”
“如今這大城,得消息最快,也是全城戒備,想要逃跑根本不易。而他最終,會選擇一個偏僻的,無人認識的地方安頓下來。”
錢塘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他和他的家人一定是分開的,那麽多人一起行走,太過於顯眼。”
錢塘再點頭:“多謝殿下。”
雖說錢塘此人有點能耐,這等小事定能處理得不錯,可朱標也擔心會出現岔子,就讓錦衣衛暗中盯著。
在錦衣衛的幫助下,效率一下子就上來了。
韓鐸的家人以及韓鐸前後被抓住。
朱元璋聽取了朱標的建議,對韓鐸,高行,李禎等人處以五馬分屍的極刑,其餘人等流放,充軍。
夏原吉也趁著這次的機會,將戶部狠狠的整頓了一番,陳年舊賬也都翻出來,查清楚了。
這一查,又查出了不少貪贓枉法的。
隻是這些官員做得十分謹慎,隻敢貪少的。
如此一來,殺也不是,流放也不是。
在朱元璋的心中,就隻有這兩個懲罰是好用的,其他的,用和不用都差不多。
就在朱元璋一籌莫展之際,朱標提議,不動官員們的官職,讓他們打工來填補虧空。
打工這詞一出,朱元璋來了興致。
大明是禁止官員經商的。
標兒十分聰明,定不會在律法上反複橫跳。
那就隻能用其他的方式來獲得銀子。
朱標告訴朱元璋,宮女,太監們,工部的匠人等,都是有月例的。
可以按照一個月三十天,三十天,均分成做一日有多少。
再細分,則會有,半日多少。
細分以後,讓官員去做苦力,做多少有多少銀子。
若是做得不夠好,也按照規矩,扣銀子或者是其餘懲罰。
太監宮女們所做的,都是辛苦活兒。
而官員呢,多是動腦的,並不費力。更有甚者是閑職,根本不操心。
朱元璋聽了朱標這解釋,立刻拍手決定下。
官員們去做了苦力,就會知道百姓的辛苦,切身體會過的,總比想象的要實際不少。
也免得這群家夥成天張嘴亂說,務實的事根本不幹。
此事決定下,朱標提出自己去下聖旨。
朱元璋沒有意見。
聖旨下達,犯法的官員們一覺得輕鬆,二覺得難受。
輕鬆的是,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性的懲罰。
難受的是,做苦力,這地位一下子就下來了,很丟臉的。
然,朝野上下因這等動作,變得清明了不少。
大臣們都兢兢業業的做事,不敢有怠慢。
日子,就這麽平和的過了一段。
這一日,朱標看到了一本丟在角落的奏折。
奏折上雖沒有灰塵,卻皺皺巴巴的,想來是經過了不少風雨才到他這裏的。
打開一看,發現記錄的也是小事——倭國偷襲沿海,被全部剿滅,得了船上的物資,士兵也沒有傷亡。
這等小事,按道理是不該到他這裏的。
隻是,到了也不能說是壞事。
嘿嘿~
朱標眼前一亮。
他正在惆,自己做的火銃沒有用武之地。
這下倒是好了,送上門來的用武之地啊。
既然倭國如此看得起大明,那便讓他們好好看看大明的厲害。
第二天早朝,朱標就跟朱元璋告假。
朱元璋自然是不準的。
這朱標不在朝廷,他會不習慣的。
而且,許多事都得自己操心。
這樣就跟要了他的老命一樣。
可在知道朱標是請假去沿海實驗火銃的威力,朱元璋一口答應下來,還表示,自己要跟著去。
之前他是見識過火銃威力的。
隻是他聽朱標這臭小子說,這東西還不能量產。
不能量產,那就意味著將士們暫時用不上。
這麽好的東西總不能放在軍火庫裏積灰吧。
大臣們對朱標去沿海沒有太多意見,畢竟這朝廷還有個皇上在,不至於會亂的。
可皇上也要跟著去,又不是什麽大事,根本不用這麽興師動眾的。
於是,大臣們紛紛出來勸阻。
朱元璋決定好了,怎會因為大臣們的幾句話就有所改變呢?
他大手一揮,直接下令朱棣監國。
角落裏看熱鬧的朱棣:???
監國?
那是累死個人還沒有半點好處的。
他不要!
朱棣趕緊站出來,撲通一聲跪下,緊接著就開始聲淚俱下的哭訴:“兒臣不要,絕對絕對不要!”
“先前監國時,便是各種小事,兒臣沒有那麽大的本事,更不能和大皇兄一樣,還請父皇重新找人。”
笑話,監國這可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已經受過一次罪了,又怎麽會再去受罪第二次?
朱元璋:“你不願意那也沒有辦法。”
hash\":\"?=???du
“韓鐸等人利用修建行宮之便,私相授受,中飽私囊,確實是錯了,得了他好處的人,都有錯,都該受到懲罰,可這懲罰不是直接一刀把人都殺了。”
“大明不過萬萬人,如何能經得住你殺?再者,死亦是解脫,何不讓那些人活著痛苦呢?”
朱標的這一番話讓朱元璋清醒了過來。
他確實是酷愛殺人,朝中大臣殺得多了,要填補上來就會變得困難。
再者,他能大業功成,不就是那些年積累了不少的聲望嗎?
但,朱標這臭小子,明晃晃的說出來,根本就是在打他的臉。
朱元璋端著,表情逐漸陰狠。
老頭子不說話就代表默認了。
他這人愛麵子,今日又下他麵子了,定要不高興個幾日。
朱標思慮了片刻,又說:“父皇能平定這天下,是無上的功德,兒臣會努力的讓這份功德延續下去。”
說完了以後,他就回去了。
劉伯溫觀察了下局勢,猜測了下朱元璋的想法,也回去了。
而朱元璋呢,端著的臉色在悄無聲息中逐漸好轉。
片刻後:“諸位愛卿可還有事啟奏?”
大臣們依舊是你看我,我看你,時不時的小聲討論,但就是沒有站出來的。
到此,朱元璋揮手,退朝。
錢塘在退朝後追上了朱標。
“太子殿下,韓鐸以及親眷還未抓到,微臣拜托了錦衣衛,也暫且沒結果,現在當如何?”
朱標:“韓鐸自知是死罪,定然會選擇一條自己覺得最安全的路。”
“如今這大城,得消息最快,也是全城戒備,想要逃跑根本不易。而他最終,會選擇一個偏僻的,無人認識的地方安頓下來。”
錢塘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他和他的家人一定是分開的,那麽多人一起行走,太過於顯眼。”
錢塘再點頭:“多謝殿下。”
雖說錢塘此人有點能耐,這等小事定能處理得不錯,可朱標也擔心會出現岔子,就讓錦衣衛暗中盯著。
在錦衣衛的幫助下,效率一下子就上來了。
韓鐸的家人以及韓鐸前後被抓住。
朱元璋聽取了朱標的建議,對韓鐸,高行,李禎等人處以五馬分屍的極刑,其餘人等流放,充軍。
夏原吉也趁著這次的機會,將戶部狠狠的整頓了一番,陳年舊賬也都翻出來,查清楚了。
這一查,又查出了不少貪贓枉法的。
隻是這些官員做得十分謹慎,隻敢貪少的。
如此一來,殺也不是,流放也不是。
在朱元璋的心中,就隻有這兩個懲罰是好用的,其他的,用和不用都差不多。
就在朱元璋一籌莫展之際,朱標提議,不動官員們的官職,讓他們打工來填補虧空。
打工這詞一出,朱元璋來了興致。
大明是禁止官員經商的。
標兒十分聰明,定不會在律法上反複橫跳。
那就隻能用其他的方式來獲得銀子。
朱標告訴朱元璋,宮女,太監們,工部的匠人等,都是有月例的。
可以按照一個月三十天,三十天,均分成做一日有多少。
再細分,則會有,半日多少。
細分以後,讓官員去做苦力,做多少有多少銀子。
若是做得不夠好,也按照規矩,扣銀子或者是其餘懲罰。
太監宮女們所做的,都是辛苦活兒。
而官員呢,多是動腦的,並不費力。更有甚者是閑職,根本不操心。
朱元璋聽了朱標這解釋,立刻拍手決定下。
官員們去做了苦力,就會知道百姓的辛苦,切身體會過的,總比想象的要實際不少。
也免得這群家夥成天張嘴亂說,務實的事根本不幹。
此事決定下,朱標提出自己去下聖旨。
朱元璋沒有意見。
聖旨下達,犯法的官員們一覺得輕鬆,二覺得難受。
輕鬆的是,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性的懲罰。
難受的是,做苦力,這地位一下子就下來了,很丟臉的。
然,朝野上下因這等動作,變得清明了不少。
大臣們都兢兢業業的做事,不敢有怠慢。
日子,就這麽平和的過了一段。
這一日,朱標看到了一本丟在角落的奏折。
奏折上雖沒有灰塵,卻皺皺巴巴的,想來是經過了不少風雨才到他這裏的。
打開一看,發現記錄的也是小事——倭國偷襲沿海,被全部剿滅,得了船上的物資,士兵也沒有傷亡。
這等小事,按道理是不該到他這裏的。
隻是,到了也不能說是壞事。
嘿嘿~
朱標眼前一亮。
他正在惆,自己做的火銃沒有用武之地。
這下倒是好了,送上門來的用武之地啊。
既然倭國如此看得起大明,那便讓他們好好看看大明的厲害。
第二天早朝,朱標就跟朱元璋告假。
朱元璋自然是不準的。
這朱標不在朝廷,他會不習慣的。
而且,許多事都得自己操心。
這樣就跟要了他的老命一樣。
可在知道朱標是請假去沿海實驗火銃的威力,朱元璋一口答應下來,還表示,自己要跟著去。
之前他是見識過火銃威力的。
隻是他聽朱標這臭小子說,這東西還不能量產。
不能量產,那就意味著將士們暫時用不上。
這麽好的東西總不能放在軍火庫裏積灰吧。
大臣們對朱標去沿海沒有太多意見,畢竟這朝廷還有個皇上在,不至於會亂的。
可皇上也要跟著去,又不是什麽大事,根本不用這麽興師動眾的。
於是,大臣們紛紛出來勸阻。
朱元璋決定好了,怎會因為大臣們的幾句話就有所改變呢?
他大手一揮,直接下令朱棣監國。
角落裏看熱鬧的朱棣:???
監國?
那是累死個人還沒有半點好處的。
他不要!
朱棣趕緊站出來,撲通一聲跪下,緊接著就開始聲淚俱下的哭訴:“兒臣不要,絕對絕對不要!”
“先前監國時,便是各種小事,兒臣沒有那麽大的本事,更不能和大皇兄一樣,還請父皇重新找人。”
笑話,監國這可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已經受過一次罪了,又怎麽會再去受罪第二次?
朱元璋:“你不願意那也沒有辦法。”
hash\":\"?=???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