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祭天儀式他不想參加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水患是控製不了,那是否可以引導呢?”
引導?
朱標回眸看來。
他的眼神深邃了不少。
這,是個辦法。
“可還是要等兒臣過去,好好的看過了才知道要如何引導啊。”
就算是當地的百姓上了折子,提出了有效辦法,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調整的。
那不成就由著他們。
隻要提出辦法,就統統答應啊?
朱元璋歪著腦袋看朱標。
朱標重重的點頭。
嗯嗯,就是這樣的。
片刻後,朱元璋苦笑:“罷了,你總有自己的理由,不論咱如何阻止,你都會一意孤行。”
頓了頓,他歎息道:“此事,就按照你的想法來吧。”
“是父皇。”
返回應天府的路,也並非順暢。
延綿的陰雨有南移的跡象。
他們回去這一路,都是雨。
隊伍是走走停停。
明明不長的一段距離,卻用了足足三日。
而這三日,朱元璋沒有少收到淮河水患的急報。
這可把朱元璋急得跳腳,早早的拉著朱標就要商議此事。
朱標一臉的淡定。
仿佛這出事的不是自己,就無關痛癢一般。
還因此他被朱元璋狠狠地訓了一頓。
朱標也沒開口解釋什麽。
一直到回了應天府。
留守在應天府的朱棣早就著急了。
以聽說他們進了城,連忙帶著留守的官員出來迎接。
迎接到以後,朱棣把朱標給拽到了一旁。
“你聽說了嗎?淮河水患!”
朱標頷首:“我們就是為了此事才回來的。”
進鳳陽的路都被堵住了,根本走不通。
退回來又遇上了延綿不斷的雨,這才耽擱了這幾日。
他也有想過,在路上的時候就做出決斷,讓人先去處置。
可奈何這一路,他都不曾想到有效辦法。
隻得,先派遣兩人過去,了解情況的同時做一下疏導。
其餘的,等他到了再說。
“父皇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已經發放了糧食賑災,隻要那邊的雨不繼續大,就有所緩解。”
朱棣看著朱標那樣,沒好氣的輕哼:“估摸著因此也沒有少被父皇說吧。”
朱標苦笑著點頭:“不過,你且安心,都能過去的。”
被拆穿心事的朱棣,故作無所謂的聳聳肩:“我有什麽不放心的?朝廷有你,有父皇足夠了,我呢,就躲在後麵,安樂的享受好時光,多自由,多愜意!”
朱標苦笑著搖頭。
他太了解朱棣了。
表麵故作輕鬆,實際上在心裏,比誰都在意。
“不要在這裏堵著了,先回去吧。”
他把常氏和英兒安頓好,再和父皇商量一下具體的對策,就要出發了。
他們回了皇宮。
大臣們也先回家,第二天還要上朝。
禦書房內,朱元璋以及藍玉等朝中重臣都在。
“如今已經確定了,是淮河水患。”朱元璋把折子遞下來。
劉伯溫順勢接過,打開看了起來。
朱元璋:“淮河近幾年來,水位不停的在漲,今年夏季開始幹旱,如今卻多雨,這才導致了水患。水患所蔓延的,乃是整個鳳陽以及周邊,波及大概幾萬人,其中有幾千人因此受傷,幾百人喪命。”
這不是小數目。
朱標靜靜的站著,此刻他並不打算開口。
劉伯溫在看了奏折以後,也沒有立刻開口,而是詢問的目光落在了朱標的身上。
其餘幾人的目光也是差不多的。
朱標被看得不好意思,扭動了下身體。
朱元璋默默的看了過來。
眼神犀利,還帶著某種感覺。
朱標汗顏,尷尬的笑著打破安靜:“你,你們這樣看著我做什麽?難道我臉上有答案啊。”
朱元璋冷笑一聲:“你是早就有了定論,隻是需要咱主動問你罷了。”
你這破脾氣!
劉伯溫:“殿下,先前在路上的時候,您就很淡然的表示要打道回府,路上的時候,皇上隻下了一道聖旨,那就是,開倉賑災。此舉,隻能緩解,並不能根治。受災的麵積大了,受苦的不僅僅是百姓,還有大明。”
所以微臣想,這等時候您還如此冷靜,向來是有了萬全之策。
朱標:“也非什麽絕對有用的辦法,隻是咱覺得,既然淮河水患是多種原因導致的,而鳳陽又有很重要的戰略位置,那不如就趁著這一次,引導水患,平息水患,順帶再修建堤壩,徹底的保證鳳陽的安全。”
他這話說出來,大家夥兒湊在一起討論上了。
“你覺得呢?”
“我覺得還行,隻是引導水患,這定然不簡單。祭天儀式在即,若殿下去了,恐怕就回不來了。這祭天的儀式豈不是要空缺了?”
“可如今水患才是最重要的,平息了水患,才能有安寧啊。想來殿下也是考慮到了這些,才不顧自身的安危,親自前去。”
“引導水患這很難的。”
“有誌者事竟成吧。”
劉伯溫在前麵沒有和他們一起討論。
隻是待幾人討論得差不多以後,拱手跟朱元璋說:“微臣覺得,殿下能去,隻是這祭天儀式需要有所補充和調整。”
這就不在他們能力範圍了。
最好就是請欽天監過來。
朱元璋也明白,抬了抬手:“叫欽天監。”
朱標卻道:“父皇,不可。”
“何為不妥?”
祭天儀式不想有問題,淮河水患也要解決,找欽天監是唯一的折中的法子。
朱標卻說:“欽天監算半天,有用沒用您知道嗎?”
朱元璋臉瞬間黑了。
他忘不掉這臭小子先前曾說過的狂言。
其他幾位臉色變化,卻不置可否。
就隻有劉伯溫狐疑的看過來:“殿下您的意思是,祭天儀式也隨便一點?”
其他的能隨便,但就是這個,堅決不能。
這是對神靈不敬!
朱標頷首:“事急從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就請大家不要諸多計較。”
劉伯溫搖頭,確定的告知朱標:“微臣知道,您是一個隨便的人。對規矩傳統等,一向是不放在心上的。但,祭天儀式,使我們的信仰,您如何討厭,那也是您的事,微臣並不希望混為一談。”
言下之意就是,祭天儀式必須濃重,精彩。
引導?
朱標回眸看來。
他的眼神深邃了不少。
這,是個辦法。
“可還是要等兒臣過去,好好的看過了才知道要如何引導啊。”
就算是當地的百姓上了折子,提出了有效辦法,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調整的。
那不成就由著他們。
隻要提出辦法,就統統答應啊?
朱元璋歪著腦袋看朱標。
朱標重重的點頭。
嗯嗯,就是這樣的。
片刻後,朱元璋苦笑:“罷了,你總有自己的理由,不論咱如何阻止,你都會一意孤行。”
頓了頓,他歎息道:“此事,就按照你的想法來吧。”
“是父皇。”
返回應天府的路,也並非順暢。
延綿的陰雨有南移的跡象。
他們回去這一路,都是雨。
隊伍是走走停停。
明明不長的一段距離,卻用了足足三日。
而這三日,朱元璋沒有少收到淮河水患的急報。
這可把朱元璋急得跳腳,早早的拉著朱標就要商議此事。
朱標一臉的淡定。
仿佛這出事的不是自己,就無關痛癢一般。
還因此他被朱元璋狠狠地訓了一頓。
朱標也沒開口解釋什麽。
一直到回了應天府。
留守在應天府的朱棣早就著急了。
以聽說他們進了城,連忙帶著留守的官員出來迎接。
迎接到以後,朱棣把朱標給拽到了一旁。
“你聽說了嗎?淮河水患!”
朱標頷首:“我們就是為了此事才回來的。”
進鳳陽的路都被堵住了,根本走不通。
退回來又遇上了延綿不斷的雨,這才耽擱了這幾日。
他也有想過,在路上的時候就做出決斷,讓人先去處置。
可奈何這一路,他都不曾想到有效辦法。
隻得,先派遣兩人過去,了解情況的同時做一下疏導。
其餘的,等他到了再說。
“父皇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已經發放了糧食賑災,隻要那邊的雨不繼續大,就有所緩解。”
朱棣看著朱標那樣,沒好氣的輕哼:“估摸著因此也沒有少被父皇說吧。”
朱標苦笑著點頭:“不過,你且安心,都能過去的。”
被拆穿心事的朱棣,故作無所謂的聳聳肩:“我有什麽不放心的?朝廷有你,有父皇足夠了,我呢,就躲在後麵,安樂的享受好時光,多自由,多愜意!”
朱標苦笑著搖頭。
他太了解朱棣了。
表麵故作輕鬆,實際上在心裏,比誰都在意。
“不要在這裏堵著了,先回去吧。”
他把常氏和英兒安頓好,再和父皇商量一下具體的對策,就要出發了。
他們回了皇宮。
大臣們也先回家,第二天還要上朝。
禦書房內,朱元璋以及藍玉等朝中重臣都在。
“如今已經確定了,是淮河水患。”朱元璋把折子遞下來。
劉伯溫順勢接過,打開看了起來。
朱元璋:“淮河近幾年來,水位不停的在漲,今年夏季開始幹旱,如今卻多雨,這才導致了水患。水患所蔓延的,乃是整個鳳陽以及周邊,波及大概幾萬人,其中有幾千人因此受傷,幾百人喪命。”
這不是小數目。
朱標靜靜的站著,此刻他並不打算開口。
劉伯溫在看了奏折以後,也沒有立刻開口,而是詢問的目光落在了朱標的身上。
其餘幾人的目光也是差不多的。
朱標被看得不好意思,扭動了下身體。
朱元璋默默的看了過來。
眼神犀利,還帶著某種感覺。
朱標汗顏,尷尬的笑著打破安靜:“你,你們這樣看著我做什麽?難道我臉上有答案啊。”
朱元璋冷笑一聲:“你是早就有了定論,隻是需要咱主動問你罷了。”
你這破脾氣!
劉伯溫:“殿下,先前在路上的時候,您就很淡然的表示要打道回府,路上的時候,皇上隻下了一道聖旨,那就是,開倉賑災。此舉,隻能緩解,並不能根治。受災的麵積大了,受苦的不僅僅是百姓,還有大明。”
所以微臣想,這等時候您還如此冷靜,向來是有了萬全之策。
朱標:“也非什麽絕對有用的辦法,隻是咱覺得,既然淮河水患是多種原因導致的,而鳳陽又有很重要的戰略位置,那不如就趁著這一次,引導水患,平息水患,順帶再修建堤壩,徹底的保證鳳陽的安全。”
他這話說出來,大家夥兒湊在一起討論上了。
“你覺得呢?”
“我覺得還行,隻是引導水患,這定然不簡單。祭天儀式在即,若殿下去了,恐怕就回不來了。這祭天的儀式豈不是要空缺了?”
“可如今水患才是最重要的,平息了水患,才能有安寧啊。想來殿下也是考慮到了這些,才不顧自身的安危,親自前去。”
“引導水患這很難的。”
“有誌者事竟成吧。”
劉伯溫在前麵沒有和他們一起討論。
隻是待幾人討論得差不多以後,拱手跟朱元璋說:“微臣覺得,殿下能去,隻是這祭天儀式需要有所補充和調整。”
這就不在他們能力範圍了。
最好就是請欽天監過來。
朱元璋也明白,抬了抬手:“叫欽天監。”
朱標卻道:“父皇,不可。”
“何為不妥?”
祭天儀式不想有問題,淮河水患也要解決,找欽天監是唯一的折中的法子。
朱標卻說:“欽天監算半天,有用沒用您知道嗎?”
朱元璋臉瞬間黑了。
他忘不掉這臭小子先前曾說過的狂言。
其他幾位臉色變化,卻不置可否。
就隻有劉伯溫狐疑的看過來:“殿下您的意思是,祭天儀式也隨便一點?”
其他的能隨便,但就是這個,堅決不能。
這是對神靈不敬!
朱標頷首:“事急從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就請大家不要諸多計較。”
劉伯溫搖頭,確定的告知朱標:“微臣知道,您是一個隨便的人。對規矩傳統等,一向是不放在心上的。但,祭天儀式,使我們的信仰,您如何討厭,那也是您的事,微臣並不希望混為一談。”
言下之意就是,祭天儀式必須濃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