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母後不在宮中?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絕對不是讓你們來阻止孤的。
他這個話,就是告訴在場的所有大臣,這件事,絕對沒有商量的餘地。
任何找他商量的,都得好好的思量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這個命了。
這下,大臣們再也不敢說什麽了。
朱標停頓了下,觀察著大臣們的反應。
見大臣們都規矩的一言不發,滿意的點點頭。
“好,此事就這般說定了。”
接下來,朱標告知大臣們,他的具體計劃。
“首先,是頒布法令,百姓可修繕房子,再定一個規格,一個人多少地,又有多少院子,用什麽樣的材料。地方不同,材料以及建房規格都有所不同。”
“另外,地域不同,對房子的要求也不同。孤沒有對地域有過研究。”
“工部你去,讓各地方的布政司交一份調查以及計劃上來。”
工部尚書站出來:“是,微臣遵旨。”
“此事,孤要在半年內看到明顯效果。”
夏元吉很無奈的歎息一聲,站了出來。
“啟稟皇上,微臣認為,此事有問題,還需要再思量。”
“為何這般說?”
“殿下您知道的,國庫並沒有太多銀子,如今商業確實是發展起來了,但農業的稅收很低。幾乎每年,各個地方都有災害發生。如此情形下,大明就隻能自給自足,其餘的都做不到。”
言下之意就是,隻能維持現狀。
比現狀好一點點的,那都做不到。
“此事孤之前就說過了,可以不動用國庫的銀子。”
再說了,這本就是百姓自己的事情,隻是把規矩定下,其他的,他們自己看著辦就好。
“不僅如此,一旦大規模的投入建築,那農民的生產生活呢?那些商賈呢?”
此次主要是對農民的恩惠。
商人絕對是有意見的。
“其他的微臣不敢說,但是商人絕對要鬧。難道又要用武力鎮壓嗎?”
倘若真的那樣,恐怕這事情也……
朱標如何沒有考慮過這些?
隻是相比較起來,商人的鬧事,可以不放在心上。
“鬧,是他們的權利,但如何管,就是孤說了算!此事現在多討論也無意義,等到商人真正鬧起來了,再來討論要如何處置。”
啊,這……
夏元吉徹底無語了。
看如今殿下這架勢,此事是隻能這般發展的。
要是發展得好,對農民來說是有好處的。
可若是發展不好呢?
他惆悵的看向其他大臣。
其他大臣在接觸到夏元吉的視線後,要麽搖頭,要麽直接低下頭去。
反正就一句話,我有意見,但是我不敢說啊。
“好了,此事結束。”
朱標根本就不給大家繼續說下去的機會。
“現在,第二件事吏考。”
“禮部,可在安排。”
禮部尚書站出來:“微臣已經做了些許安排,隻是怕不太合適,沒有頒布下去。”
說著禮部尚書就把折子遞了上來。
接過折子的朱標立刻翻看了起來。
先前已經定過框架了,禮部尚書隻是在框架裏麵填充細節。
不論是安排的人手,還是下發詔令的時機,都還比較成熟。
現在就看執行得如何了。
朱標滿意的點頭:“還不錯。”
禮部尚書這才鬆了一口氣。
“可還有其他事?”
大臣們互相看著。
有一些是有事的,但是怕說出來會被朱標責罰,也就閉嘴了。
掃了一圈的朱標確定的點點頭:“看來,是無事了。那就退朝。”
“微臣恭送太子殿下。”
朱標在大臣們的跪拜禮中揚長而去。
隻是他並未在皇宮停留,徑直走向了太子府。
回了太子府的他,一頭紮進書房,繼續處理政務。
就在朱標一心為了朝廷的時候,朱元璋在後宮收拾好東西, 拉著馬皇後溜之大吉。
此次他也學朱標,微服出巡。
當然,他和朱標不一樣,走向西北那等荒涼之地。
他要去的,必然是有不錯景象,繁華一點的。
這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蘇州杭州,自古以來便是經濟繁榮之地。
馬皇後跟著朱元璋一路向南,出了皇宮,又離開了應天府。
在確定朱標縱然知道,一時半會兒也不會追過來以後,才無奈的開口。
“重八,你這麽做,標兒定會有意見的。”
一聽到朱標的名字,朱元璋就氣不打一處來。
“提那混小子做什麽?”
你可別忘了,先前那混小子是怎麽對咱的。
這回宮一段時日,就把他氣得夠嗆。
左右不是那混小子的對手,不如找個機會開溜。
自己消停了,混小子也不用束手束腳,在朝廷大力改革,為百姓謀福祉,這有何不好的?
馬皇後看著朱元璋那自以為是的模樣,無奈得連連搖頭。
這兩個人啊,就這般對著幹。
朱標進了書房,就一直忙碌。
直到常氏來敲門。
“殿下,臣妾給您準備了點心,您出來品嚐一點吧。”
朱標聞言,隨即停下。
他出來,常氏對他做了個請的姿勢:“請跟臣妾來。”
朱標頷首,跟著常氏去了。
“殿下您可累了?”
在路上,常氏溫柔關切的聲音響起。
朱標苦澀的勾唇一笑。
如何能不累呢?
他離開這段時日,朝廷可謂是亂七八糟。
要想弄好,還需一段時日。
“那可能,您會更累的。”
常氏那話,帶著某種深意。
朱標一下子就意識到這不對了。
“你這個話是什麽意思?”
常氏回眸看過來,對著他眨眨眼:“您不知道嗎?”
“孤知道什麽?”
朱標還在想,是不是朝廷又出了什麽問題。
這不應該啊。
他在朝廷,一切都該在他的控製中,不應該在現在出現問題。
“是剛剛,宮裏的太監來傳旨,讓臣妾等,不必半月進宮拜見一次母後了。”
半月進宮一次,這是規矩。
隻要母後在,都不曾更改。
原先是一月三次的,考慮到規矩過於繁瑣,會為母後增加負擔,這才減少的。
所以這是……
母後走了?
母後去哪裏了?
這不是才回來嗎?
“母後去了什麽地方?”朱標直接問道。
常氏眨眨眼,一臉無辜。
她怎會知道?
這太子府,將她困的死死的。
他這個話,就是告訴在場的所有大臣,這件事,絕對沒有商量的餘地。
任何找他商量的,都得好好的思量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這個命了。
這下,大臣們再也不敢說什麽了。
朱標停頓了下,觀察著大臣們的反應。
見大臣們都規矩的一言不發,滿意的點點頭。
“好,此事就這般說定了。”
接下來,朱標告知大臣們,他的具體計劃。
“首先,是頒布法令,百姓可修繕房子,再定一個規格,一個人多少地,又有多少院子,用什麽樣的材料。地方不同,材料以及建房規格都有所不同。”
“另外,地域不同,對房子的要求也不同。孤沒有對地域有過研究。”
“工部你去,讓各地方的布政司交一份調查以及計劃上來。”
工部尚書站出來:“是,微臣遵旨。”
“此事,孤要在半年內看到明顯效果。”
夏元吉很無奈的歎息一聲,站了出來。
“啟稟皇上,微臣認為,此事有問題,還需要再思量。”
“為何這般說?”
“殿下您知道的,國庫並沒有太多銀子,如今商業確實是發展起來了,但農業的稅收很低。幾乎每年,各個地方都有災害發生。如此情形下,大明就隻能自給自足,其餘的都做不到。”
言下之意就是,隻能維持現狀。
比現狀好一點點的,那都做不到。
“此事孤之前就說過了,可以不動用國庫的銀子。”
再說了,這本就是百姓自己的事情,隻是把規矩定下,其他的,他們自己看著辦就好。
“不僅如此,一旦大規模的投入建築,那農民的生產生活呢?那些商賈呢?”
此次主要是對農民的恩惠。
商人絕對是有意見的。
“其他的微臣不敢說,但是商人絕對要鬧。難道又要用武力鎮壓嗎?”
倘若真的那樣,恐怕這事情也……
朱標如何沒有考慮過這些?
隻是相比較起來,商人的鬧事,可以不放在心上。
“鬧,是他們的權利,但如何管,就是孤說了算!此事現在多討論也無意義,等到商人真正鬧起來了,再來討論要如何處置。”
啊,這……
夏元吉徹底無語了。
看如今殿下這架勢,此事是隻能這般發展的。
要是發展得好,對農民來說是有好處的。
可若是發展不好呢?
他惆悵的看向其他大臣。
其他大臣在接觸到夏元吉的視線後,要麽搖頭,要麽直接低下頭去。
反正就一句話,我有意見,但是我不敢說啊。
“好了,此事結束。”
朱標根本就不給大家繼續說下去的機會。
“現在,第二件事吏考。”
“禮部,可在安排。”
禮部尚書站出來:“微臣已經做了些許安排,隻是怕不太合適,沒有頒布下去。”
說著禮部尚書就把折子遞了上來。
接過折子的朱標立刻翻看了起來。
先前已經定過框架了,禮部尚書隻是在框架裏麵填充細節。
不論是安排的人手,還是下發詔令的時機,都還比較成熟。
現在就看執行得如何了。
朱標滿意的點頭:“還不錯。”
禮部尚書這才鬆了一口氣。
“可還有其他事?”
大臣們互相看著。
有一些是有事的,但是怕說出來會被朱標責罰,也就閉嘴了。
掃了一圈的朱標確定的點點頭:“看來,是無事了。那就退朝。”
“微臣恭送太子殿下。”
朱標在大臣們的跪拜禮中揚長而去。
隻是他並未在皇宮停留,徑直走向了太子府。
回了太子府的他,一頭紮進書房,繼續處理政務。
就在朱標一心為了朝廷的時候,朱元璋在後宮收拾好東西, 拉著馬皇後溜之大吉。
此次他也學朱標,微服出巡。
當然,他和朱標不一樣,走向西北那等荒涼之地。
他要去的,必然是有不錯景象,繁華一點的。
這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蘇州杭州,自古以來便是經濟繁榮之地。
馬皇後跟著朱元璋一路向南,出了皇宮,又離開了應天府。
在確定朱標縱然知道,一時半會兒也不會追過來以後,才無奈的開口。
“重八,你這麽做,標兒定會有意見的。”
一聽到朱標的名字,朱元璋就氣不打一處來。
“提那混小子做什麽?”
你可別忘了,先前那混小子是怎麽對咱的。
這回宮一段時日,就把他氣得夠嗆。
左右不是那混小子的對手,不如找個機會開溜。
自己消停了,混小子也不用束手束腳,在朝廷大力改革,為百姓謀福祉,這有何不好的?
馬皇後看著朱元璋那自以為是的模樣,無奈得連連搖頭。
這兩個人啊,就這般對著幹。
朱標進了書房,就一直忙碌。
直到常氏來敲門。
“殿下,臣妾給您準備了點心,您出來品嚐一點吧。”
朱標聞言,隨即停下。
他出來,常氏對他做了個請的姿勢:“請跟臣妾來。”
朱標頷首,跟著常氏去了。
“殿下您可累了?”
在路上,常氏溫柔關切的聲音響起。
朱標苦澀的勾唇一笑。
如何能不累呢?
他離開這段時日,朝廷可謂是亂七八糟。
要想弄好,還需一段時日。
“那可能,您會更累的。”
常氏那話,帶著某種深意。
朱標一下子就意識到這不對了。
“你這個話是什麽意思?”
常氏回眸看過來,對著他眨眨眼:“您不知道嗎?”
“孤知道什麽?”
朱標還在想,是不是朝廷又出了什麽問題。
這不應該啊。
他在朝廷,一切都該在他的控製中,不應該在現在出現問題。
“是剛剛,宮裏的太監來傳旨,讓臣妾等,不必半月進宮拜見一次母後了。”
半月進宮一次,這是規矩。
隻要母後在,都不曾更改。
原先是一月三次的,考慮到規矩過於繁瑣,會為母後增加負擔,這才減少的。
所以這是……
母後走了?
母後去哪裏了?
這不是才回來嗎?
“母後去了什麽地方?”朱標直接問道。
常氏眨眨眼,一臉無辜。
她怎會知道?
這太子府,將她困的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