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根源在於大臣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息怒你大爺啊!”朱元璋又抄起奏折,唰的一下扔了下來。
朱標再次躲了過去。
可他身後的刑部尚書錢塘就沒有那麽幸運了。
被砸了個正著。
“哎呀!”
刑部尚書捂著被打疼的地方,低低的抽氣。
真疼啊。
朱元璋瞪了眼刑部尚書,氣呼呼的扭過頭去。
朱標眼看著朱元璋怒火奔騰,打算再火上澆油一把。
這老頭子拿他是沒有辦法的。
可對於其餘大臣就不一樣了。
即便是到了如今,這大臣們對老頭子也是害怕的。
正好,讓這些不作為的大臣感受一下皇家的怒氣。
免得就天天挺屍,能混一日算一日。
“百姓流離失所,對大明而言,是損失,卻不是很大的損失。一個縣城不過千萬人。哪怕是厲害的洪災,也不過是讓數十萬乃是百萬喪生而已。”
這口氣,輕鬆地就像是問你今日吃了幾碗一般。
朱元璋臉色繼續陰沉。
那陰冷的目光,靜靜的落在朱標的身上。
若是這目光能殺人的話,朱標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兒臣之力,不過一人之力,哪怕是今日想到了萬全的辦法,若是這執行不到位,對於百姓而言,同樣是災難。”
他這話倒是提醒了朱元璋。
這段時日的奏折,確實是有問題的。
但問題根源在於大臣們。
感覺是寫了要緊事,仔細一讀,卻發現都是口水言,毫無作用。
他的目光從朱標的身上轉變到了大臣的身上。
大臣感受到朱元璋這目光,惶恐不已。
刑部左侍郎連忙站出來:“啟稟皇上,剛剛殿下之言,以偏概全。實際情況真不是他所說的這般啊。”
戶部左侍郎也趕緊站出來:“微臣也這麽覺得。“
“還有微臣。”
“微臣附議!”
……
轉眼之間,大臣們就站出來了一半。
朱元璋眸色悠悠的落在大臣的身上。
“太子所言,並非是事實?你們,都這麽認為?”
那些大臣再次彎腰拱手:“是!”
“哼!”朱元璋冷笑一聲,隨手扔了一疊奏折下來。
砰砰砰!
奏折落在大臣的前方。
這怒火,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有一些膽子小的大臣已經開始顫抖了。
“看看,這些奏折!都是你們遞上來的!”
“誰能來告訴咱,你們都寫了什麽!”
“這朝中大事那麽多,平日也給了你們時辰去感受,就算這應天府沒問題,其他地方呢?”
“咱微服出巡都能發現不少問題,你們是聾了還是瞎了!”
大臣們被朱元璋這麽罵了一頓,趕緊磕頭下去,不敢抬起來。
“嗚嗚。”
“嘚嘚嘚嘚”
害怕的聲音,不斷從大臣中傳來。
這下朱元璋的怒火更甚。
“一個兩個的,都是拿著朝廷俸祿,卻不幹事的!咱怎就養了你們這群廢物!”
“微臣不敢!”
“皇上恕罪。”
朱元璋挑眉,陰惻惻的笑了。
“行啊,吃糧不辦事,那咱就讓你們拿不到俸祿!”
說著,朱元璋打手一拍。
“傳咱的命令,今日殿內所有跪著的大臣,俸祿減半,什麽時候咱高興了再恢複!”
此話一出,有一些大臣錯愕的抬起頭來。
但抬起頭來看了一眼,見其他大臣都沒抬頭,就趕緊低下頭去了。
哪怕是有意見,這時候也不敢發言了。
再發言,絕對會被當成典型,以皇上的脾氣,絕對是要死在殿外的。
“退朝!”丟下這二字,朱元璋氣呼呼的走了。
朱標目光落在朱元璋離去的憤怒背影上,表情深邃。
大臣們站起來,紛紛湊到朱標的麵前。
大家愁容滿麵。
“殿下,您說皇上發這火,是否……過分了些?”
“微臣不怕苦, 不怕累,可微臣家中還有八十老母,以及年幼的孩子,這俸祿少了,微臣實在是……”
“殿下您要不和皇上說一說,收回成命吧。”
“皇上最聽您的話了,隻要您去說,他定然會答應的。”
朱標靜靜的聽著大臣們訴說衷心,麵容無一點變化。
悠悠的眸色,靜靜的落在他們的身上。
他們這意思,是老頭子錯了?
老頭子可是皇上,哪怕真的錯了,也不容他們置喙。
等大臣們說的差不多了,朱標才收回視線,悠悠的開口。
“你們的意思,孤算是聽出來了。就是覺得,父皇對你們過於嚴苛了?”
大臣們趕緊否認。
朱標聞言,冷笑著勾唇:“若不是這個,又是什麽?還是說,你們覺得孤無法理解你們的意思?”
“額,這……”
大臣們不知該說什麽了。
朱標繼續發問。
“最近你們呈上來的奏折,不僅父皇看過,孤也是看過的。若不是那麽多奏折都在說一些無意義的小事,父皇又何必發火?難道你們還不知道,父皇和孤不是一條心的嗎?”
大臣們被朱標說得心虛,不敢再開口了。
朱標還在繼續。
“今日,孤難得的和父皇一條心,也請你們,稍微的理解一下。這朝廷,是大明的。大明是百姓的。若是沒有百姓的安居樂業,就沒有稅收,沒有你們的富貴日子,更無手中權利。”
“這權利,從來都不是你們拿來玩弄的,更不是讓你們優越感,高人一等。而是,記住自己的身份,記住手中的權利,能夠為百姓得到多少好處。”
說完,朱標眸色一冷,轉身揚長而去。
他離開的背影,是那樣,那樣的瀟灑。
他的離開,讓大臣們一個兩個的臉色都不太對。
他們互相看著。
不知接下來該如何?
最後,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劉伯溫的身上。
“劉大人,你是這朝中鮮少的,能夠在殿下和皇上麵前都說上話的官員了,此次事情其實我們也……”
劉伯溫聽懂了戶部侍郎的言外之意。
不過,他並未是或什麽,隻是淡然的笑了笑,就揚長而去。
你們究竟是作何打算,你們自己清楚。
我並不想因此事而被牽連。
另一邊。
難得的,呂氏找到了常氏。
“妹妹給姐姐請安。”呂氏走到常氏的麵前,款款行禮。
朱標再次躲了過去。
可他身後的刑部尚書錢塘就沒有那麽幸運了。
被砸了個正著。
“哎呀!”
刑部尚書捂著被打疼的地方,低低的抽氣。
真疼啊。
朱元璋瞪了眼刑部尚書,氣呼呼的扭過頭去。
朱標眼看著朱元璋怒火奔騰,打算再火上澆油一把。
這老頭子拿他是沒有辦法的。
可對於其餘大臣就不一樣了。
即便是到了如今,這大臣們對老頭子也是害怕的。
正好,讓這些不作為的大臣感受一下皇家的怒氣。
免得就天天挺屍,能混一日算一日。
“百姓流離失所,對大明而言,是損失,卻不是很大的損失。一個縣城不過千萬人。哪怕是厲害的洪災,也不過是讓數十萬乃是百萬喪生而已。”
這口氣,輕鬆地就像是問你今日吃了幾碗一般。
朱元璋臉色繼續陰沉。
那陰冷的目光,靜靜的落在朱標的身上。
若是這目光能殺人的話,朱標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兒臣之力,不過一人之力,哪怕是今日想到了萬全的辦法,若是這執行不到位,對於百姓而言,同樣是災難。”
他這話倒是提醒了朱元璋。
這段時日的奏折,確實是有問題的。
但問題根源在於大臣們。
感覺是寫了要緊事,仔細一讀,卻發現都是口水言,毫無作用。
他的目光從朱標的身上轉變到了大臣的身上。
大臣感受到朱元璋這目光,惶恐不已。
刑部左侍郎連忙站出來:“啟稟皇上,剛剛殿下之言,以偏概全。實際情況真不是他所說的這般啊。”
戶部左侍郎也趕緊站出來:“微臣也這麽覺得。“
“還有微臣。”
“微臣附議!”
……
轉眼之間,大臣們就站出來了一半。
朱元璋眸色悠悠的落在大臣的身上。
“太子所言,並非是事實?你們,都這麽認為?”
那些大臣再次彎腰拱手:“是!”
“哼!”朱元璋冷笑一聲,隨手扔了一疊奏折下來。
砰砰砰!
奏折落在大臣的前方。
這怒火,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有一些膽子小的大臣已經開始顫抖了。
“看看,這些奏折!都是你們遞上來的!”
“誰能來告訴咱,你們都寫了什麽!”
“這朝中大事那麽多,平日也給了你們時辰去感受,就算這應天府沒問題,其他地方呢?”
“咱微服出巡都能發現不少問題,你們是聾了還是瞎了!”
大臣們被朱元璋這麽罵了一頓,趕緊磕頭下去,不敢抬起來。
“嗚嗚。”
“嘚嘚嘚嘚”
害怕的聲音,不斷從大臣中傳來。
這下朱元璋的怒火更甚。
“一個兩個的,都是拿著朝廷俸祿,卻不幹事的!咱怎就養了你們這群廢物!”
“微臣不敢!”
“皇上恕罪。”
朱元璋挑眉,陰惻惻的笑了。
“行啊,吃糧不辦事,那咱就讓你們拿不到俸祿!”
說著,朱元璋打手一拍。
“傳咱的命令,今日殿內所有跪著的大臣,俸祿減半,什麽時候咱高興了再恢複!”
此話一出,有一些大臣錯愕的抬起頭來。
但抬起頭來看了一眼,見其他大臣都沒抬頭,就趕緊低下頭去了。
哪怕是有意見,這時候也不敢發言了。
再發言,絕對會被當成典型,以皇上的脾氣,絕對是要死在殿外的。
“退朝!”丟下這二字,朱元璋氣呼呼的走了。
朱標目光落在朱元璋離去的憤怒背影上,表情深邃。
大臣們站起來,紛紛湊到朱標的麵前。
大家愁容滿麵。
“殿下,您說皇上發這火,是否……過分了些?”
“微臣不怕苦, 不怕累,可微臣家中還有八十老母,以及年幼的孩子,這俸祿少了,微臣實在是……”
“殿下您要不和皇上說一說,收回成命吧。”
“皇上最聽您的話了,隻要您去說,他定然會答應的。”
朱標靜靜的聽著大臣們訴說衷心,麵容無一點變化。
悠悠的眸色,靜靜的落在他們的身上。
他們這意思,是老頭子錯了?
老頭子可是皇上,哪怕真的錯了,也不容他們置喙。
等大臣們說的差不多了,朱標才收回視線,悠悠的開口。
“你們的意思,孤算是聽出來了。就是覺得,父皇對你們過於嚴苛了?”
大臣們趕緊否認。
朱標聞言,冷笑著勾唇:“若不是這個,又是什麽?還是說,你們覺得孤無法理解你們的意思?”
“額,這……”
大臣們不知該說什麽了。
朱標繼續發問。
“最近你們呈上來的奏折,不僅父皇看過,孤也是看過的。若不是那麽多奏折都在說一些無意義的小事,父皇又何必發火?難道你們還不知道,父皇和孤不是一條心的嗎?”
大臣們被朱標說得心虛,不敢再開口了。
朱標還在繼續。
“今日,孤難得的和父皇一條心,也請你們,稍微的理解一下。這朝廷,是大明的。大明是百姓的。若是沒有百姓的安居樂業,就沒有稅收,沒有你們的富貴日子,更無手中權利。”
“這權利,從來都不是你們拿來玩弄的,更不是讓你們優越感,高人一等。而是,記住自己的身份,記住手中的權利,能夠為百姓得到多少好處。”
說完,朱標眸色一冷,轉身揚長而去。
他離開的背影,是那樣,那樣的瀟灑。
他的離開,讓大臣們一個兩個的臉色都不太對。
他們互相看著。
不知接下來該如何?
最後,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劉伯溫的身上。
“劉大人,你是這朝中鮮少的,能夠在殿下和皇上麵前都說上話的官員了,此次事情其實我們也……”
劉伯溫聽懂了戶部侍郎的言外之意。
不過,他並未是或什麽,隻是淡然的笑了笑,就揚長而去。
你們究竟是作何打算,你們自己清楚。
我並不想因此事而被牽連。
另一邊。
難得的,呂氏找到了常氏。
“妹妹給姐姐請安。”呂氏走到常氏的麵前,款款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