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請皇上三思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哪裏想到,這個劉伯溫,竟然對他指指點點。
就算他真的有錯,也不該被這般指責。
“咱可警告你,你別以為自己是開國功臣,咱一向對你禮遇有加,就肆無忌憚了!”
劉伯溫低頭,跪下。
“微臣從沒有肆無忌憚,更沒有貪贓枉法,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了您,為了大明好。倘若微臣真有徇私舞弊,犯上作亂等行徑,根本就活不到今日。”
“你……”
朱元璋氣得兩眼一翻,差點要暈過去了。
這該死的劉伯溫!
咱一定要找個由頭,罷了他的官!
“還請皇上三思。”
劉伯溫砰的一聲磕頭。
“咱三思你大爺啊。”朱元璋怒氣騰騰。
這劉伯溫一向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的。
他已經給了這老家夥機會了。
“來人啊,把劉伯溫拖下去,給咱狠狠的打!”
片刻後,帶刀侍衛進來了。
劉伯溫回眸,很淡然的看著眼帶刀侍衛,目光又落在朱元璋的身上。
此刻,他的目光,堅定到了極致。
“皇上,若您非要這般對微臣,微臣也沒有辦法反抗您。但您確定要這麽做了嗎?”
朱元璋斜眼看過來,冷嗤一聲:“怎麽?你還敢威脅咱?”
“微臣不敢。隻是微臣對您所提的建議,都是發自內心的,若是您願意聽,對朝廷,對大明的萬千百姓,都是有好處的。”
說完,劉伯溫砰的一聲,繼續磕頭。
皺紋縱橫的老臉上,平和中又帶著幾分堅決。
朱元璋拳頭捏得哢哢作響。
他如何不知劉伯溫是肺腑之言。
奈何在這朝堂之上,也得給他留點麵子。
這番說,他縱然是想給這老頭子幾分薄麵,他也拉不下這麵子!
夏元吉先看看朱元璋,又看看劉伯溫,以及其他的大臣。
大臣的臉色他收在眼底後,這才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站出來。
緊接著,跪下來。
“啟稟皇上,微臣也認為,劉大人的話,有幾分道理。”
朱元璋:!!!
劉伯溫都還沒收拾完,這又來一個。
夏元吉能感覺到朱元璋落在自己身上的視線充滿了憤怒。
此刻也顧不得那麽多了,必須要往下說!
“您和太子殿下之間的吵鬧,本是家事,可奈何你們國事家事不分,為了那一點點的麵子,就肆意妄為。本該早就解決好的問題也是一直拖延。此等情況,也並非一日兩日就結束的。”
“您和殿下倒也是隨意,如何做都可以,身為身份尊貴之人,又怎會懂得百姓的悲哀?”
“別說您和殿下了,就連我們這些大臣,一個月的俸祿看似很少,可就三成,也足夠普通家庭生活兩個月了。”
“所以微臣也希望,皇上能以大局為重!”
錢塘眼看著夏元吉頂著朱元璋的怒火站了出來,隻略微的思考了片刻,也站了出來。
“啟稟皇上,微臣認為夏大人和劉大人的話有道理。”
錢塘都站出來了,毛驤自然也不能繼續當縮頭烏龜了。
“皇上,微臣的想法和他們的差不多。如今這大明,看似是盛世,可仔細一想,倒也是比不過唐朝啊。”
劉伯溫:“百姓的想法很簡單,不過是安居樂業罷了。而這,對我等就是巨大的挑戰。太子殿下勵精圖治,花費了那麽多年,才造就了如今局麵。若是韃靼,倭寇入侵,又會有百姓流離失所。”
夏元吉:“這麽些年來,百姓是稍稍富裕了,可朝廷沒有多富裕。也不敢過於富裕。天災人禍是處處,朝廷所能做的,到底也是有限的。所以微臣認為,您可殿下切不可再胡作非為。”
說罷,他撲通一聲,磕了頭。
其他還站著的大臣也在這個時候跪了下來。
大家一起大聲的說。
“還請皇上,不要再一意孤行,胡作非為。”
朱元璋臉色黑沉到了極致。
這是他的錯嗎?
分明就是朱標那臭小子的問題!
這下倒是好了。
那家夥拍拍屁股走人,所有的問題都留給了他。
簡直該死!
滿朝文武都跪了下來,要想處置誰,倒也不太可能了。
這口氣,哪怕是他不想咽下去,也不得不咽下去。
閉上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又暗自多次調整呼吸。
朱元璋這才覺得順暢了些許。
他抬手,語氣不太好的說:“都起來。”
然,大臣們互相看著,猶豫著要不要起來。
這會兒起來呢,也是可以的。
畢竟皇上沒有發火,說明他們的話還是有作用的。
比起之前,不過是說了兩句皇上不愛聽的,就被皇上責罰已經好了很多。
可,若是起來的話,豈不是就說明,這件事到此結束了?
萬一日後皇上還這般,不就等於他們沒有說嗎?
膽子好不容易才大了那麽一點,可不能大得毫無意義啊。
劉伯溫保持著跪地的姿勢,沒有半點起來的樣子。
朱元璋和朱標的性格他都是了解的。
絕對不會就因為這簡單的幾句話就有所收斂的。
再者,皇上並沒有答應。
不管如何,都得讓皇上答應了才行。
夏元吉也是一樣的想法。
如今的朝廷,算起來也不錯了。
可關乎百姓,那該表態還是要表態的。
至於日後,事情到底要怎麽做,又另當別論了。
朱元璋惱了。
“咱都讓你們起來了,你們還跪著,到底要如何?是不是要咱親自請你們?”
這口氣,又是帶著怒火的。
除了夏元吉和劉伯溫以外的大臣,你看我,我看你的。
都在看別人會怎麽做。
皇上今日發了不少火,萬一就這會兒全然不顧了呢?
要不,還是起來吧。
我們可不比劉大人和夏大人,他們得皇上和殿下器重,哪怕是鬧得過分些,皇上終究也會看在他們勤勤懇懇為了大明的份兒上,不去計較的。
於是,大臣們陸陸續續的起來。
就隻有劉伯溫和夏元吉。
朱元璋看到其他大臣都起來了,臉色稍微的好轉了一些。
目光落在劉伯溫和夏元吉身上,他拳頭緊緊捏著。
要是眼神能殺人的話,這兩個家夥早死了。
“怎麽?咱都答應你們了,卻還是不願起來,是覺得,咱說話不算話?”
就算他真的有錯,也不該被這般指責。
“咱可警告你,你別以為自己是開國功臣,咱一向對你禮遇有加,就肆無忌憚了!”
劉伯溫低頭,跪下。
“微臣從沒有肆無忌憚,更沒有貪贓枉法,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了您,為了大明好。倘若微臣真有徇私舞弊,犯上作亂等行徑,根本就活不到今日。”
“你……”
朱元璋氣得兩眼一翻,差點要暈過去了。
這該死的劉伯溫!
咱一定要找個由頭,罷了他的官!
“還請皇上三思。”
劉伯溫砰的一聲磕頭。
“咱三思你大爺啊。”朱元璋怒氣騰騰。
這劉伯溫一向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的。
他已經給了這老家夥機會了。
“來人啊,把劉伯溫拖下去,給咱狠狠的打!”
片刻後,帶刀侍衛進來了。
劉伯溫回眸,很淡然的看著眼帶刀侍衛,目光又落在朱元璋的身上。
此刻,他的目光,堅定到了極致。
“皇上,若您非要這般對微臣,微臣也沒有辦法反抗您。但您確定要這麽做了嗎?”
朱元璋斜眼看過來,冷嗤一聲:“怎麽?你還敢威脅咱?”
“微臣不敢。隻是微臣對您所提的建議,都是發自內心的,若是您願意聽,對朝廷,對大明的萬千百姓,都是有好處的。”
說完,劉伯溫砰的一聲,繼續磕頭。
皺紋縱橫的老臉上,平和中又帶著幾分堅決。
朱元璋拳頭捏得哢哢作響。
他如何不知劉伯溫是肺腑之言。
奈何在這朝堂之上,也得給他留點麵子。
這番說,他縱然是想給這老頭子幾分薄麵,他也拉不下這麵子!
夏元吉先看看朱元璋,又看看劉伯溫,以及其他的大臣。
大臣的臉色他收在眼底後,這才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站出來。
緊接著,跪下來。
“啟稟皇上,微臣也認為,劉大人的話,有幾分道理。”
朱元璋:!!!
劉伯溫都還沒收拾完,這又來一個。
夏元吉能感覺到朱元璋落在自己身上的視線充滿了憤怒。
此刻也顧不得那麽多了,必須要往下說!
“您和太子殿下之間的吵鬧,本是家事,可奈何你們國事家事不分,為了那一點點的麵子,就肆意妄為。本該早就解決好的問題也是一直拖延。此等情況,也並非一日兩日就結束的。”
“您和殿下倒也是隨意,如何做都可以,身為身份尊貴之人,又怎會懂得百姓的悲哀?”
“別說您和殿下了,就連我們這些大臣,一個月的俸祿看似很少,可就三成,也足夠普通家庭生活兩個月了。”
“所以微臣也希望,皇上能以大局為重!”
錢塘眼看著夏元吉頂著朱元璋的怒火站了出來,隻略微的思考了片刻,也站了出來。
“啟稟皇上,微臣認為夏大人和劉大人的話有道理。”
錢塘都站出來了,毛驤自然也不能繼續當縮頭烏龜了。
“皇上,微臣的想法和他們的差不多。如今這大明,看似是盛世,可仔細一想,倒也是比不過唐朝啊。”
劉伯溫:“百姓的想法很簡單,不過是安居樂業罷了。而這,對我等就是巨大的挑戰。太子殿下勵精圖治,花費了那麽多年,才造就了如今局麵。若是韃靼,倭寇入侵,又會有百姓流離失所。”
夏元吉:“這麽些年來,百姓是稍稍富裕了,可朝廷沒有多富裕。也不敢過於富裕。天災人禍是處處,朝廷所能做的,到底也是有限的。所以微臣認為,您可殿下切不可再胡作非為。”
說罷,他撲通一聲,磕了頭。
其他還站著的大臣也在這個時候跪了下來。
大家一起大聲的說。
“還請皇上,不要再一意孤行,胡作非為。”
朱元璋臉色黑沉到了極致。
這是他的錯嗎?
分明就是朱標那臭小子的問題!
這下倒是好了。
那家夥拍拍屁股走人,所有的問題都留給了他。
簡直該死!
滿朝文武都跪了下來,要想處置誰,倒也不太可能了。
這口氣,哪怕是他不想咽下去,也不得不咽下去。
閉上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又暗自多次調整呼吸。
朱元璋這才覺得順暢了些許。
他抬手,語氣不太好的說:“都起來。”
然,大臣們互相看著,猶豫著要不要起來。
這會兒起來呢,也是可以的。
畢竟皇上沒有發火,說明他們的話還是有作用的。
比起之前,不過是說了兩句皇上不愛聽的,就被皇上責罰已經好了很多。
可,若是起來的話,豈不是就說明,這件事到此結束了?
萬一日後皇上還這般,不就等於他們沒有說嗎?
膽子好不容易才大了那麽一點,可不能大得毫無意義啊。
劉伯溫保持著跪地的姿勢,沒有半點起來的樣子。
朱元璋和朱標的性格他都是了解的。
絕對不會就因為這簡單的幾句話就有所收斂的。
再者,皇上並沒有答應。
不管如何,都得讓皇上答應了才行。
夏元吉也是一樣的想法。
如今的朝廷,算起來也不錯了。
可關乎百姓,那該表態還是要表態的。
至於日後,事情到底要怎麽做,又另當別論了。
朱元璋惱了。
“咱都讓你們起來了,你們還跪著,到底要如何?是不是要咱親自請你們?”
這口氣,又是帶著怒火的。
除了夏元吉和劉伯溫以外的大臣,你看我,我看你的。
都在看別人會怎麽做。
皇上今日發了不少火,萬一就這會兒全然不顧了呢?
要不,還是起來吧。
我們可不比劉大人和夏大人,他們得皇上和殿下器重,哪怕是鬧得過分些,皇上終究也會看在他們勤勤懇懇為了大明的份兒上,不去計較的。
於是,大臣們陸陸續續的起來。
就隻有劉伯溫和夏元吉。
朱元璋看到其他大臣都起來了,臉色稍微的好轉了一些。
目光落在劉伯溫和夏元吉身上,他拳頭緊緊捏著。
要是眼神能殺人的話,這兩個家夥早死了。
“怎麽?咱都答應你們了,卻還是不願起來,是覺得,咱說話不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