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波亂結束
我的鋼鐵萌心:以德皇之名 作者:細雨牛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十五號晚上八點三十分,東普魯士的一座機場中燈火通明,士兵們在準備著登機和作戰,飛行員坐上自己的飛機做著起飛的準備,在機場的指揮室中,斯圖登特和博德以及其他軍官一起圍著華沙地圖對著上麵的內容討論著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這一次出擊對他們空降部隊來講太過於突然了,前兩天他們就拿到了華沙的地圖,當時他們製定的計劃是根據戰場情況幫助馬裏安的部隊消滅安德斯的部隊,結果昨晚馬裏安被趕出去了,這樣一來他們就要重新製定作戰規劃。
這件事還好,影響不大,他們預先想過馬裏安失敗被趕出華沙的情況,提前做好了一份預案用來應對馬裏安失敗的情況,在預案中他們會派出更多的兵力以占領整座華沙城,可隻過了一個晚上,華沙就又易主了,現在他們的敵人不是波蘭軍隊而是波蘭的革命者。
本來也沒什麽,革命者占領了華沙,他們稍微修改一下計劃就行,可晚上突然接到命令說改變計劃,計劃從占領華沙變為了先逮捕屠殺德國人的罪魁禍首無政府波蘭的領導人魯米斯基和占領華沙。
不久前魯米斯基知道德國出兵後直接在廣播中承認了自己的罪行,此人如此囂張狂妄的行為讓林尚舟第一次感受到了惱火,亞曆珊德琳要求空降兵活捉了這個惡魔和他身邊的劊子手們送回德國進行審判。
斯圖登特手上的地圖是馬裏安被趕出去時候的地圖,根據華沙城內特工的情報,他們知道魯米斯基在哪,他們也大概知道華沙城內的革命者數量有多少,但對方的兵力分布他們不清楚。
他們知道臨時組織起來的民兵再強也強不到哪去,斯圖登特他們仍不敢放鬆大意,他們作為牢林器重的空降部隊,他們希望搶先在陸軍和波蘭軍隊之前拿下華沙,至少要把魯米斯基給抓到手,軍隊出發的時間是九點半,而他們空降部隊將於九點起飛前往華沙,他們到華沙的時間肯定比陸軍和波蘭軍隊更早,這也就意味著在接敵的前幾個小時裏他們是沒有援軍的。
民兵對他們不成威脅,但謹慎一些不是壞事。
最終他們確定的計劃是空投魔力部隊去執行斬首行動,剩下的傘兵負責占領城內的其他要地和牽製敵軍。
製定好計劃後博德便帶著自己的人登上了飛機,等待著到達華沙上空,九點整,德國空降部隊在少量戰鬥機與魔力部隊的護航下前往華沙。
半小時後,二十五號晚上九點半,戰車的轟鳴打破了德波邊境上的寧靜,一輛輛德國的作戰車輛越過界碑快速行駛在波蘭的土地上,德國軍隊的推進十分順利,波蘭邊境的守軍接到了上方的命令,他們聽從馬裏安的指揮放下武器,沒有開一槍一炮的把德國人放了過去。
德國軍隊對於占領波蘭的城市沒有興趣,他們直接繞過途經的波蘭城鎮,直奔華沙而去,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消滅華沙的工團暴徒。
進入波蘭境內後,德國軍隊隻遇到了零星的抵抗,而抗擊他們的人員是波蘭工團的革命者們,與散沙無異的革命者們反抗著踏上波蘭國土的德國軍隊,他們的抵抗對德軍而言根本構不成任何威脅。
在無憂宮中的林尚舟時刻關注著前線的情況,當他知道波蘭軍隊放棄抵抗讓德國人順利通過,把德國人放進了波蘭,而波蘭的革命者們奮不顧身的反抗時,他的心情十分複雜。
坐在沙發上,林尚舟閉上眼睛,內心感到好笑的同時也湧現出了一陣惆悵。
幾十年前,德國反動派聯合法國反動派一起掐滅了巴黎公社的革命之火,現在同樣還是德國,而波蘭也依舊可以說是波蘭的反動派掐滅了華沙的革命之火,當時法國的反動派政府對德國人是大門敞開,而今天波蘭同樣也是,波蘭軍方對德國大門敞開。
阻止德軍的都是革命者。
雖然這一次出兵名正言順,並且他也給德軍下了命令,嚴令禁止傷害波蘭平民,禁止在行軍過程中對波蘭造成太大的損害,可這依舊改變不了他這個馬修掐滅波蘭革命的現實。
林尚舟以為自己能夠接受坦然這種事情,畢竟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個馬修,未來還要跟第三國際打二戰,但真正對革命者下手的時候,他卻發現自己內心十分難受。
這件事或許本不必讓德國陸軍進入波蘭,一個算是共贏的辦法是讓空降兵傘擊華沙,與波蘭軍隊消滅革命者,那時候他也是氣上頭了。
(事已至此,會因為出兵波蘭難受的大概也就隻有我自己了吧…)
林尚舟心中想道。
房間裏的氣氛十分沉重,林尚舟看向用手帕輕輕擦拭眼淚的亞曆珊德琳,她因為人民的逝去留下了傷心的眼淚,他張了張嘴想跟亞曆珊德琳聊聊該如何處置波蘭,不過最終沒把話說出來。
亞曆珊德琳注意到了他的動作,便問道:“菲裏茨,你剛剛想說什麽?”
“我想跟你聊聊該如何處置波蘭。”
聽到這個問題,亞曆珊德琳抽了下因為哭泣而發紅的鼻子,壓下內心的傷感,認真思考著這件事情。
房間裏其他人靜靜等待著亞曆珊德琳回答,她的想法將決定波蘭這個國家的命運。
心情平複了一些後的林尚舟也決定隻要亞曆珊德琳不是提出什麽太過激進的想法,他都會將其執行下去
雖然可能會很對不起波蘭人民,但他是德國人,同時也是東大人,並不是一個波蘭人,他會盡心盡力的為德國謀利,對其他國家則是在不影響德國利益的情況下以一種雙方平等的態度對待對方以求共贏,但如果會損害到德國的利益(短期有害長期有利的除外),那他就要以德國利益為主。
不過東大是個例外,他會避免讓德國和東大發生會損害德國切身利益的矛盾。
亞曆珊德琳思考著這件事情,在剛知道華沙發生了針對德國人的屠殺後,處在氣頭上的她腦子裏率先冒出來的想法是非常簡單直接的——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
也就是波蘭人屠殺德國人,那德國也要用同樣的方式還擊回去。
不過這畢竟是氣頭上的想法,它隻存在了一瞬就被亞曆珊德琳扔掉了,她很生氣,也很傷心,但亞曆珊德琳知道,她對安人暴徒的憤怒不應由波蘭人民來承擔,她作為一名君主希望讓德國人民過上好日子,同時她也希望世界人民能過上好日子。
對於波蘭,她內心有了自己的想法。
幾分鍾後,她開口說道:“華沙的慘劇讓我很痛心,也很憤怒,但那個劊子手所犯下的惡行與波蘭人民沒有關係,我們不應該把憤怒施加到無辜波蘭人民身上。”
聽到這裏,林尚舟的嘴角微微勾起,他的內心也感到十分的欣慰,其他人也都發自內心的感到高興。
林尚舟看向坐在演講桌前寫稿子的戈培爾,二人的目光對視在一起,戈培爾朝他點點頭,向林尚舟表示他知道接下來要如何引導輿論走向什麽方向。
“但波蘭這幾天發生的事情說明波蘭需要一個穩定的政府,不然等這次的波蘭內亂結束後波蘭還會再次發生新一輪的動蕩,所以在消滅華沙的暴徒後,讓波蘭軍方接管波蘭政府吧,讓軍隊去保證波蘭的穩定。”
“嗯,我知道了。”
林尚舟點點頭,德國軍事占領波蘭不是個很好的選擇,那會耗費德國的精力,過去把暴徒消滅然後把爛攤子丟給波蘭政府是一個十分正確的選擇。
在兩人的言語間,波蘭這個國家未來幾十年的命運就被決定了下來。
……
德皇與林尚舟商量如何處理波蘭的同時,空降兵的飛機也已經快要抵達華沙上空,一路上他們沒有遇到任何阻攔,德國對波蘭的製空權是絕對的,波蘭沒有自己的空軍,能夠攔截飛機的魔力部隊被要求放下武器把德國人放進來,而革命者手上隻有少量用來對付魔力部隊的防空機槍,他們自己沒有魔力部隊。
又過了幾分鍾的時間,運輸機隊伍飛抵華沙上空,緊接著鋪天蓋地的德國空降兵就從飛機上一躍而下。
大部分空投魔力部隊在博德的帶領下落到一定高度後便聚集在一棟建築物的房頂按照地圖尋找魯米斯基所在的位置,幾分鍾後他們出發前去抓捕魯米斯基。
剩下的空投魔力部隊幫助空降兵同伴肅清降落點的敵軍。
又過了一段時間,空降兵們成功在華沙城內降落,他們簡單把降落傘給收起來後便按照計劃行動。
當格利瓦科和他的騎兵部隊即將抵達華沙城南方的時候,他們聽到了華沙城內的交火聲,格利瓦科立刻意識到他們還是晚了一步,德軍空降兵先他們一步趕到華沙,於是格利瓦科以自己都沒有想到的速度消滅了阻攔他們的革命者,衝進華沙城中與無政府波蘭的民兵戰鬥。
半小時後,格利瓦科的隊伍與德國空降兵相遇了,他在見到那夥德國空降兵身後有華沙平民後差一點對對方開槍,他下意識的認為德國人聚集平民的目的是為了殺害他們泄憤,不過幸好他最終沒有扣下扳機,理智製約了他的行動。
他隻會一點德語,但他的部下有會德語的,在部下充當翻譯與對方交流了一番後,格利瓦科的內心感到一陣輕鬆,這一夥德國空降兵似乎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麽壞,他遇到的這批德國空降兵的任務是負責保護華沙城內的德國人和德裔居民,順帶也保護了一大批華沙的波蘭平民。
在確認對方不會傷害平民後,格利瓦科以為對方會把保護平民的任務交給自己,結果他沒想到他向對方說明了自己的任務後,對方表示會與隊友溝通,讓他去配合德國傘兵作戰。
在又過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後,魯米斯基外逃的途中被博德親手抓獲,而華沙城內的民兵也在之後的半小時裏陸續投降。
晚上十一點十七分,德國傘兵成功在己方陸軍與波蘭軍隊主力到達之前生擒魯米斯基並控製了華沙,而魯米斯基白天所宣布建立的無政府波蘭也在不到十二小時的時間裏宣告覆滅。
法蘭西公社那邊本身對波蘭的革命就不上心,瓦盧瓦沒有幫助華沙起義的打算,他現在的主要心思忙著對付國內的其他派係,低地國家他還能幫個忙,但波蘭他是真幫不上忙,太遠了,法國人想去也沒法去。
不過即使如此,公社也沒想到不到一天的時間裏,新生的安人波蘭就宣告覆滅,當然這對公社沒什麽影響,畢竟本來就不在意那裏的革命。
翌日早晨七點,戈培爾通過廣播向德國人民宣讀了昨夜的好消息,慘劇的罪魁禍首被成功抓獲並且將於近日在柏林接受公審,這樣的好消息一掃昨夜籠罩在德國人心頭上的悲痛,讓人們的內心感到極大的慰藉。
二十六號白天,德國軍隊控製了波蘭全境,在波蘭內戰中可以稱之為叛軍的安德斯將軍自知已無任何成事的可能選擇了投降以保全自己一命,而另一方的馬裏安將軍接管了被德軍控製的華沙,並會在日後的時間裏陸續從德國手中接管波蘭全境。
德國的空降兵也因為傘擊華沙而一戰成名,從德國軍隊出動到拿下波蘭連二十四小時都沒有過去,空降兵以極低的損失在兩個半小時內拿下華沙的成績更是讓東牆感到顫抖,波蘭的動亂向東牆諸國說明了德國即使經曆了重大的動蕩,它依舊有能力幹涉其他國家。
盡管波蘭被速通離不開波蘭國土麵積小,離德國太近和波蘭軍方幫助德軍這三個因素,但東牆的反德人士依舊感到害怕,他們擔心波蘭的事情會在自己身上複現,而東牆除了烏克蘭之外的其他國家似乎要結束最困難的時期,穩定度肉眼可見的上升,革命與政變的條件正逐漸消失。
在波蘭軍隊和德軍在二十六日肅清華沙城內剩下的工團主義者和幫忙安撫群眾的過程中發生了很有意思的事情,相較於用重火力打擊過自己的本國軍隊,波蘭人民似乎更喜歡好像是以侵略者的身份踏上波蘭的領土,但並沒有做侵略之事的德軍。
畢竟前者是確確實實的在華沙之亂中給華沙人民帶去了沉重的傷害,而德軍的戰鬥雖然也不可避免的誤傷到了平民,但跟波軍比起來要好上太多太多。
華沙人民會對德軍產生好感也離不開牢林前兩年讓德軍進行的軍改,林尚舟本人對軍改還算上心,他在一次去總參謀部的時候把結合了德國情況的德國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文章交給了總參謀部,希望他們在軍改中能夠將這項內容給推行下去。
將領們看了看牢林寫的東西,覺得還挺好的,就一致同意將其作為軍隊建設的一環給推行下去。
起源於偉人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林尚舟看來適用於建設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主義的軍隊,即使軍隊前麵沒有people也可以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用來建設軍隊。
而在軍中推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好處就在德國幹涉波蘭中體現了出來。
時間又過了一天來到三月二十七日,這天上午,林尚舟與亞曆珊德琳和其他人乘坐飛機前往華沙,在華沙機場,馬裏安將軍帶著他的人親自接待了德國皇帝與宰相的到來。
在見到德國的女皇和林尚舟後,馬裏安的內心五味雜陳,在好幾天前,他還有機會讓波蘭獲得獨立,可他親手放棄了這個機會,換來的是自己的失敗,華沙的起義和德國人的到來,現在波蘭的未來就完全由德國人來決定了。
他帶人迎接亞曆珊德琳,亞曆珊德琳對他們沒有興趣,她來這裏的目的也是為了哀悼慘劇中死去的德國人與德裔居民,簡單跟馬裏安客套了幾句後她就把馬裏安交給了林尚舟。
相較於德皇對馬裏安的不感興趣,林尚舟倒是臉上帶著公式化的笑容對馬裏安說道:“馬裏安將軍,明天我就會派人來跟波蘭談這件事的後續處理,希望到時候波蘭能給我國一個滿意的結果。”
“放心吧,這是一定的。”
馬裏安強擠出一個笑臉,內心卻是無比憂愁。
向馬裏安交代簽合約的事情後,林尚舟就準備邁步向前走去,在要邁出腳步的時候他注意到了馬裏安身邊的一名軍官,那人有著一頭金發,秀氣的麵孔中帶著幾分堅毅,銳利的金黃色的眼眸深處透露著那不易被人察覺的敵意。
“馬裏安將軍,這位是…”
不等馬裏安回答,軍官就昂首挺胸的用不算太流利的德語答道:“宰相先生,我是波蘭翼騎兵部隊的指揮官,容格·格利瓦科上校。”
“翼騎兵部隊的指揮官啊…”
林尚舟上下打量著格利瓦科,前兩天的報告裏提到過這個名字,攻占華沙的過程中翼騎兵部隊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
他看著麵前的軍官,總覺得冥冥中好像有些什麽,但林尚舟又說不上來這種感覺是什麽,就好像他在哪聽過這個名字,就是想不起來那樣。(ps:這個配角容格·格利瓦科的名字是我以前寫過的舟遊同人的主角名,在那本裏他的身份是卡西米爾的貴族騎士,剛好卡西米爾指代波蘭,我懶得想別人,就夠拿過來用了)
思索一番後沒有結果,林尚舟索性就不再去想,他對格利瓦科說了幾句鼓勵的話後就邁步向前走去,至於格利瓦科眼中的敵意,林尚舟並不在意,波蘭的將領對德國有敵意很正常。
亞曆珊德琳一行人來到了慘劇發生的街道,這裏的屍體已經被清空,但街道上的殘骸還沒有被徹底清理,在當時受害人遺體堆積的地方擺放著數捧鮮花,華沙人民對這件慘案也感到十分的痛心。
站在這裏的土地上,亞曆珊德琳仿佛能感受到幾天前慘劇發生時受害人的絕望情緒,在原地默哀了三分鍾之後,她捧著鮮花來到了民眾獻花的地方把手中的那捧鮮花放了下去,林尚舟其他人也獻上了手中的花朵以悼念逝者。
隨行的《前進報》記者記錄下了這一幕。
在獻花之後亞曆珊德琳等人就離開波蘭回到了德國,她去華沙的目的就是為了獻花與悼念逝者,其他事情她並不想管。
一天後,三月二十八日,德國的代表來到了華沙與波蘭軍方的人商談這件事的後續處理事宜,德國方麵表示將在不久後撤軍將波蘭交予波蘭軍方,並要求波蘭軍方接管波蘭政府,實施軍政統治以保證波蘭的穩定,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對此,波蘭軍方沒有拒絕的權利,隻能同意。
緊接著便是德國要求重新修訂與波蘭簽訂的條約,波蘭軍方依舊是沒有辦法,隻能同意,並做好了同意條約中一切內容的準備,但隨著德國代表念出條約內容,波蘭代表愣住了。
德國要求簽署新的《華沙條約》,內容是德國尊重波蘭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主權,保證波蘭的獨立和政權安危,而波蘭需要繼續留在帝國公約與中歐同盟內……
一整個條約已經可以用平等條約去看待,波蘭代表完全沒有想到發生了這種事,德國居然沒想著從波蘭手裏攫取更多的利益,而是選擇將波蘭釋放為一個受到德國控製的獨立國家。
波蘭代表把這事講給馬裏安的時候他不信,再次談判的時候親自和格利瓦科去了談判桌上,結果事實還真是那樣。
充滿誠意的條約讓馬裏安感到不現實,而現實讓他意識到,希佩爾宰相與亞曆珊德琳女皇共同領導的德意誌帝國確實不是從前的那個隻會趾高氣昂羞辱他人的德意誌帝國了。
新的《華沙條約》讓馬裏安和他的身邊人產生了對德國的好感,不至於忠誠於德國,但也絕對不會再反對德國。
又過了一天,三月二十九日,魯米斯基在柏林進行公審,最終他被判處絞刑,當天下午執行。
這一次出擊對他們空降部隊來講太過於突然了,前兩天他們就拿到了華沙的地圖,當時他們製定的計劃是根據戰場情況幫助馬裏安的部隊消滅安德斯的部隊,結果昨晚馬裏安被趕出去了,這樣一來他們就要重新製定作戰規劃。
這件事還好,影響不大,他們預先想過馬裏安失敗被趕出華沙的情況,提前做好了一份預案用來應對馬裏安失敗的情況,在預案中他們會派出更多的兵力以占領整座華沙城,可隻過了一個晚上,華沙就又易主了,現在他們的敵人不是波蘭軍隊而是波蘭的革命者。
本來也沒什麽,革命者占領了華沙,他們稍微修改一下計劃就行,可晚上突然接到命令說改變計劃,計劃從占領華沙變為了先逮捕屠殺德國人的罪魁禍首無政府波蘭的領導人魯米斯基和占領華沙。
不久前魯米斯基知道德國出兵後直接在廣播中承認了自己的罪行,此人如此囂張狂妄的行為讓林尚舟第一次感受到了惱火,亞曆珊德琳要求空降兵活捉了這個惡魔和他身邊的劊子手們送回德國進行審判。
斯圖登特手上的地圖是馬裏安被趕出去時候的地圖,根據華沙城內特工的情報,他們知道魯米斯基在哪,他們也大概知道華沙城內的革命者數量有多少,但對方的兵力分布他們不清楚。
他們知道臨時組織起來的民兵再強也強不到哪去,斯圖登特他們仍不敢放鬆大意,他們作為牢林器重的空降部隊,他們希望搶先在陸軍和波蘭軍隊之前拿下華沙,至少要把魯米斯基給抓到手,軍隊出發的時間是九點半,而他們空降部隊將於九點起飛前往華沙,他們到華沙的時間肯定比陸軍和波蘭軍隊更早,這也就意味著在接敵的前幾個小時裏他們是沒有援軍的。
民兵對他們不成威脅,但謹慎一些不是壞事。
最終他們確定的計劃是空投魔力部隊去執行斬首行動,剩下的傘兵負責占領城內的其他要地和牽製敵軍。
製定好計劃後博德便帶著自己的人登上了飛機,等待著到達華沙上空,九點整,德國空降部隊在少量戰鬥機與魔力部隊的護航下前往華沙。
半小時後,二十五號晚上九點半,戰車的轟鳴打破了德波邊境上的寧靜,一輛輛德國的作戰車輛越過界碑快速行駛在波蘭的土地上,德國軍隊的推進十分順利,波蘭邊境的守軍接到了上方的命令,他們聽從馬裏安的指揮放下武器,沒有開一槍一炮的把德國人放了過去。
德國軍隊對於占領波蘭的城市沒有興趣,他們直接繞過途經的波蘭城鎮,直奔華沙而去,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消滅華沙的工團暴徒。
進入波蘭境內後,德國軍隊隻遇到了零星的抵抗,而抗擊他們的人員是波蘭工團的革命者們,與散沙無異的革命者們反抗著踏上波蘭國土的德國軍隊,他們的抵抗對德軍而言根本構不成任何威脅。
在無憂宮中的林尚舟時刻關注著前線的情況,當他知道波蘭軍隊放棄抵抗讓德國人順利通過,把德國人放進了波蘭,而波蘭的革命者們奮不顧身的反抗時,他的心情十分複雜。
坐在沙發上,林尚舟閉上眼睛,內心感到好笑的同時也湧現出了一陣惆悵。
幾十年前,德國反動派聯合法國反動派一起掐滅了巴黎公社的革命之火,現在同樣還是德國,而波蘭也依舊可以說是波蘭的反動派掐滅了華沙的革命之火,當時法國的反動派政府對德國人是大門敞開,而今天波蘭同樣也是,波蘭軍方對德國大門敞開。
阻止德軍的都是革命者。
雖然這一次出兵名正言順,並且他也給德軍下了命令,嚴令禁止傷害波蘭平民,禁止在行軍過程中對波蘭造成太大的損害,可這依舊改變不了他這個馬修掐滅波蘭革命的現實。
林尚舟以為自己能夠接受坦然這種事情,畢竟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個馬修,未來還要跟第三國際打二戰,但真正對革命者下手的時候,他卻發現自己內心十分難受。
這件事或許本不必讓德國陸軍進入波蘭,一個算是共贏的辦法是讓空降兵傘擊華沙,與波蘭軍隊消滅革命者,那時候他也是氣上頭了。
(事已至此,會因為出兵波蘭難受的大概也就隻有我自己了吧…)
林尚舟心中想道。
房間裏的氣氛十分沉重,林尚舟看向用手帕輕輕擦拭眼淚的亞曆珊德琳,她因為人民的逝去留下了傷心的眼淚,他張了張嘴想跟亞曆珊德琳聊聊該如何處置波蘭,不過最終沒把話說出來。
亞曆珊德琳注意到了他的動作,便問道:“菲裏茨,你剛剛想說什麽?”
“我想跟你聊聊該如何處置波蘭。”
聽到這個問題,亞曆珊德琳抽了下因為哭泣而發紅的鼻子,壓下內心的傷感,認真思考著這件事情。
房間裏其他人靜靜等待著亞曆珊德琳回答,她的想法將決定波蘭這個國家的命運。
心情平複了一些後的林尚舟也決定隻要亞曆珊德琳不是提出什麽太過激進的想法,他都會將其執行下去
雖然可能會很對不起波蘭人民,但他是德國人,同時也是東大人,並不是一個波蘭人,他會盡心盡力的為德國謀利,對其他國家則是在不影響德國利益的情況下以一種雙方平等的態度對待對方以求共贏,但如果會損害到德國的利益(短期有害長期有利的除外),那他就要以德國利益為主。
不過東大是個例外,他會避免讓德國和東大發生會損害德國切身利益的矛盾。
亞曆珊德琳思考著這件事情,在剛知道華沙發生了針對德國人的屠殺後,處在氣頭上的她腦子裏率先冒出來的想法是非常簡單直接的——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
也就是波蘭人屠殺德國人,那德國也要用同樣的方式還擊回去。
不過這畢竟是氣頭上的想法,它隻存在了一瞬就被亞曆珊德琳扔掉了,她很生氣,也很傷心,但亞曆珊德琳知道,她對安人暴徒的憤怒不應由波蘭人民來承擔,她作為一名君主希望讓德國人民過上好日子,同時她也希望世界人民能過上好日子。
對於波蘭,她內心有了自己的想法。
幾分鍾後,她開口說道:“華沙的慘劇讓我很痛心,也很憤怒,但那個劊子手所犯下的惡行與波蘭人民沒有關係,我們不應該把憤怒施加到無辜波蘭人民身上。”
聽到這裏,林尚舟的嘴角微微勾起,他的內心也感到十分的欣慰,其他人也都發自內心的感到高興。
林尚舟看向坐在演講桌前寫稿子的戈培爾,二人的目光對視在一起,戈培爾朝他點點頭,向林尚舟表示他知道接下來要如何引導輿論走向什麽方向。
“但波蘭這幾天發生的事情說明波蘭需要一個穩定的政府,不然等這次的波蘭內亂結束後波蘭還會再次發生新一輪的動蕩,所以在消滅華沙的暴徒後,讓波蘭軍方接管波蘭政府吧,讓軍隊去保證波蘭的穩定。”
“嗯,我知道了。”
林尚舟點點頭,德國軍事占領波蘭不是個很好的選擇,那會耗費德國的精力,過去把暴徒消滅然後把爛攤子丟給波蘭政府是一個十分正確的選擇。
在兩人的言語間,波蘭這個國家未來幾十年的命運就被決定了下來。
……
德皇與林尚舟商量如何處理波蘭的同時,空降兵的飛機也已經快要抵達華沙上空,一路上他們沒有遇到任何阻攔,德國對波蘭的製空權是絕對的,波蘭沒有自己的空軍,能夠攔截飛機的魔力部隊被要求放下武器把德國人放進來,而革命者手上隻有少量用來對付魔力部隊的防空機槍,他們自己沒有魔力部隊。
又過了幾分鍾的時間,運輸機隊伍飛抵華沙上空,緊接著鋪天蓋地的德國空降兵就從飛機上一躍而下。
大部分空投魔力部隊在博德的帶領下落到一定高度後便聚集在一棟建築物的房頂按照地圖尋找魯米斯基所在的位置,幾分鍾後他們出發前去抓捕魯米斯基。
剩下的空投魔力部隊幫助空降兵同伴肅清降落點的敵軍。
又過了一段時間,空降兵們成功在華沙城內降落,他們簡單把降落傘給收起來後便按照計劃行動。
當格利瓦科和他的騎兵部隊即將抵達華沙城南方的時候,他們聽到了華沙城內的交火聲,格利瓦科立刻意識到他們還是晚了一步,德軍空降兵先他們一步趕到華沙,於是格利瓦科以自己都沒有想到的速度消滅了阻攔他們的革命者,衝進華沙城中與無政府波蘭的民兵戰鬥。
半小時後,格利瓦科的隊伍與德國空降兵相遇了,他在見到那夥德國空降兵身後有華沙平民後差一點對對方開槍,他下意識的認為德國人聚集平民的目的是為了殺害他們泄憤,不過幸好他最終沒有扣下扳機,理智製約了他的行動。
他隻會一點德語,但他的部下有會德語的,在部下充當翻譯與對方交流了一番後,格利瓦科的內心感到一陣輕鬆,這一夥德國空降兵似乎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麽壞,他遇到的這批德國空降兵的任務是負責保護華沙城內的德國人和德裔居民,順帶也保護了一大批華沙的波蘭平民。
在確認對方不會傷害平民後,格利瓦科以為對方會把保護平民的任務交給自己,結果他沒想到他向對方說明了自己的任務後,對方表示會與隊友溝通,讓他去配合德國傘兵作戰。
在又過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後,魯米斯基外逃的途中被博德親手抓獲,而華沙城內的民兵也在之後的半小時裏陸續投降。
晚上十一點十七分,德國傘兵成功在己方陸軍與波蘭軍隊主力到達之前生擒魯米斯基並控製了華沙,而魯米斯基白天所宣布建立的無政府波蘭也在不到十二小時的時間裏宣告覆滅。
法蘭西公社那邊本身對波蘭的革命就不上心,瓦盧瓦沒有幫助華沙起義的打算,他現在的主要心思忙著對付國內的其他派係,低地國家他還能幫個忙,但波蘭他是真幫不上忙,太遠了,法國人想去也沒法去。
不過即使如此,公社也沒想到不到一天的時間裏,新生的安人波蘭就宣告覆滅,當然這對公社沒什麽影響,畢竟本來就不在意那裏的革命。
翌日早晨七點,戈培爾通過廣播向德國人民宣讀了昨夜的好消息,慘劇的罪魁禍首被成功抓獲並且將於近日在柏林接受公審,這樣的好消息一掃昨夜籠罩在德國人心頭上的悲痛,讓人們的內心感到極大的慰藉。
二十六號白天,德國軍隊控製了波蘭全境,在波蘭內戰中可以稱之為叛軍的安德斯將軍自知已無任何成事的可能選擇了投降以保全自己一命,而另一方的馬裏安將軍接管了被德軍控製的華沙,並會在日後的時間裏陸續從德國手中接管波蘭全境。
德國的空降兵也因為傘擊華沙而一戰成名,從德國軍隊出動到拿下波蘭連二十四小時都沒有過去,空降兵以極低的損失在兩個半小時內拿下華沙的成績更是讓東牆感到顫抖,波蘭的動亂向東牆諸國說明了德國即使經曆了重大的動蕩,它依舊有能力幹涉其他國家。
盡管波蘭被速通離不開波蘭國土麵積小,離德國太近和波蘭軍方幫助德軍這三個因素,但東牆的反德人士依舊感到害怕,他們擔心波蘭的事情會在自己身上複現,而東牆除了烏克蘭之外的其他國家似乎要結束最困難的時期,穩定度肉眼可見的上升,革命與政變的條件正逐漸消失。
在波蘭軍隊和德軍在二十六日肅清華沙城內剩下的工團主義者和幫忙安撫群眾的過程中發生了很有意思的事情,相較於用重火力打擊過自己的本國軍隊,波蘭人民似乎更喜歡好像是以侵略者的身份踏上波蘭的領土,但並沒有做侵略之事的德軍。
畢竟前者是確確實實的在華沙之亂中給華沙人民帶去了沉重的傷害,而德軍的戰鬥雖然也不可避免的誤傷到了平民,但跟波軍比起來要好上太多太多。
華沙人民會對德軍產生好感也離不開牢林前兩年讓德軍進行的軍改,林尚舟本人對軍改還算上心,他在一次去總參謀部的時候把結合了德國情況的德國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文章交給了總參謀部,希望他們在軍改中能夠將這項內容給推行下去。
將領們看了看牢林寫的東西,覺得還挺好的,就一致同意將其作為軍隊建設的一環給推行下去。
起源於偉人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林尚舟看來適用於建設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主義的軍隊,即使軍隊前麵沒有people也可以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用來建設軍隊。
而在軍中推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好處就在德國幹涉波蘭中體現了出來。
時間又過了一天來到三月二十七日,這天上午,林尚舟與亞曆珊德琳和其他人乘坐飛機前往華沙,在華沙機場,馬裏安將軍帶著他的人親自接待了德國皇帝與宰相的到來。
在見到德國的女皇和林尚舟後,馬裏安的內心五味雜陳,在好幾天前,他還有機會讓波蘭獲得獨立,可他親手放棄了這個機會,換來的是自己的失敗,華沙的起義和德國人的到來,現在波蘭的未來就完全由德國人來決定了。
他帶人迎接亞曆珊德琳,亞曆珊德琳對他們沒有興趣,她來這裏的目的也是為了哀悼慘劇中死去的德國人與德裔居民,簡單跟馬裏安客套了幾句後她就把馬裏安交給了林尚舟。
相較於德皇對馬裏安的不感興趣,林尚舟倒是臉上帶著公式化的笑容對馬裏安說道:“馬裏安將軍,明天我就會派人來跟波蘭談這件事的後續處理,希望到時候波蘭能給我國一個滿意的結果。”
“放心吧,這是一定的。”
馬裏安強擠出一個笑臉,內心卻是無比憂愁。
向馬裏安交代簽合約的事情後,林尚舟就準備邁步向前走去,在要邁出腳步的時候他注意到了馬裏安身邊的一名軍官,那人有著一頭金發,秀氣的麵孔中帶著幾分堅毅,銳利的金黃色的眼眸深處透露著那不易被人察覺的敵意。
“馬裏安將軍,這位是…”
不等馬裏安回答,軍官就昂首挺胸的用不算太流利的德語答道:“宰相先生,我是波蘭翼騎兵部隊的指揮官,容格·格利瓦科上校。”
“翼騎兵部隊的指揮官啊…”
林尚舟上下打量著格利瓦科,前兩天的報告裏提到過這個名字,攻占華沙的過程中翼騎兵部隊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
他看著麵前的軍官,總覺得冥冥中好像有些什麽,但林尚舟又說不上來這種感覺是什麽,就好像他在哪聽過這個名字,就是想不起來那樣。(ps:這個配角容格·格利瓦科的名字是我以前寫過的舟遊同人的主角名,在那本裏他的身份是卡西米爾的貴族騎士,剛好卡西米爾指代波蘭,我懶得想別人,就夠拿過來用了)
思索一番後沒有結果,林尚舟索性就不再去想,他對格利瓦科說了幾句鼓勵的話後就邁步向前走去,至於格利瓦科眼中的敵意,林尚舟並不在意,波蘭的將領對德國有敵意很正常。
亞曆珊德琳一行人來到了慘劇發生的街道,這裏的屍體已經被清空,但街道上的殘骸還沒有被徹底清理,在當時受害人遺體堆積的地方擺放著數捧鮮花,華沙人民對這件慘案也感到十分的痛心。
站在這裏的土地上,亞曆珊德琳仿佛能感受到幾天前慘劇發生時受害人的絕望情緒,在原地默哀了三分鍾之後,她捧著鮮花來到了民眾獻花的地方把手中的那捧鮮花放了下去,林尚舟其他人也獻上了手中的花朵以悼念逝者。
隨行的《前進報》記者記錄下了這一幕。
在獻花之後亞曆珊德琳等人就離開波蘭回到了德國,她去華沙的目的就是為了獻花與悼念逝者,其他事情她並不想管。
一天後,三月二十八日,德國的代表來到了華沙與波蘭軍方的人商談這件事的後續處理事宜,德國方麵表示將在不久後撤軍將波蘭交予波蘭軍方,並要求波蘭軍方接管波蘭政府,實施軍政統治以保證波蘭的穩定,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對此,波蘭軍方沒有拒絕的權利,隻能同意。
緊接著便是德國要求重新修訂與波蘭簽訂的條約,波蘭軍方依舊是沒有辦法,隻能同意,並做好了同意條約中一切內容的準備,但隨著德國代表念出條約內容,波蘭代表愣住了。
德國要求簽署新的《華沙條約》,內容是德國尊重波蘭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主權,保證波蘭的獨立和政權安危,而波蘭需要繼續留在帝國公約與中歐同盟內……
一整個條約已經可以用平等條約去看待,波蘭代表完全沒有想到發生了這種事,德國居然沒想著從波蘭手裏攫取更多的利益,而是選擇將波蘭釋放為一個受到德國控製的獨立國家。
波蘭代表把這事講給馬裏安的時候他不信,再次談判的時候親自和格利瓦科去了談判桌上,結果事實還真是那樣。
充滿誠意的條約讓馬裏安感到不現實,而現實讓他意識到,希佩爾宰相與亞曆珊德琳女皇共同領導的德意誌帝國確實不是從前的那個隻會趾高氣昂羞辱他人的德意誌帝國了。
新的《華沙條約》讓馬裏安和他的身邊人產生了對德國的好感,不至於忠誠於德國,但也絕對不會再反對德國。
又過了一天,三月二十九日,魯米斯基在柏林進行公審,最終他被判處絞刑,當天下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