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筠及四位師弟在宣國青城落腳的日子,是五月初五。


    休息了一夜後,次日,五人即帶上行李包袱來到縣府、各皆準備領受自己的官職。


    盡管的確很賞識墨家思想,經過一日的長談也證實了他們的身份、對他們並無懷疑,加上自己也向來言出必行,但畢竟還是初來乍到,身為縣尹的申正則並沒有任性的直接授予他們什麽高位。而是逐個考究、詢清了他們各自的能力及專擅的領域。


    最終,五位墨家弟子中,一人進了縣司馬府,掌軍事;


    一人進了縣司寇府,掌刑獄;


    包括羋筠在內的剩下三人則皆進了縣師府,掌民事。眾人對這番安排並無任何異議,同樣,這個位置也是在羋筠的期許之中。


    當然,當天做下的決定,依然隻有口頭效益而已。


    作為坐擁千裏江山的中原最大諸侯國,宣國的選官職爵製度曆經多年完善發展,已是十分嚴整。即便在最西境、貧瘠而荒涼的青城要任命幾個外國客卿做官,申縣尹也依然是要呈書大淄城朝堂、上報通稟中央過才可行的。


    而若是信使當日出發,宣王也立即給到回應的話,一來一回,也至少約需到五月底才能有明確答複。


    然墨家眾人對此則是頗有信心,與炎國獨尊法家不同的是,宣國地大物博、向來博采眾長。


    有墨家弟子願意為他們效力,他們應當不至於拒絕。


    ……


    當日傍晚,城北驛站。


    陪同著縣尹大人來此,目送著他派信使出發、寄出了那封送往宣都的信後,羋筠此時也想起了什麽,遂也當即取來紙筆、留下了兩封書信。


    一封,寄往位於樂國南山的墨家總院。


    向巨子、哥哥及一眾師弟們報平安的同時,也通知他們自己將在宣國青城為官的消息。


    另一封則寄去了炎國南境的櫟縣,尚具體未知地址,隻能寫是寄給兩位來自天門山的,一個姓範、一個姓榑的道長。隻期或許將消息給到這,信使就足以找到二位道長。


    這封信的內容與上封相差不大,或者可說除改了稱呼修辭外、剩下的內容皆完全相同。


    當然,還多附一句,對那日榑道長追趕太師儀仗的後續的詢問。


    即便綁架失敗了,但他寅侯謀反之心已然坐實、如今又的確還是掌有幾十萬樂國主力大軍實權的軍侯…


    他但凡有些任何動向或變化,同在樂國的墨家都是必須要關注的。


    寄出了兩封信後,羋筠便隨申縣尹回城去了。


    隨後,她與四位師弟一道在宣國為官,為墨家施展才華、宣揚思想的日子,也就真正的開始了…


    ……


    炎國南境,僅鄰炎都孟陽百裏外,有座人口同樣隻有數萬的小城——櫟縣。


    此城,便是天門山道士範遠的家鄉,是他父親、祖父,甚至範氏往上再曆數許多代的出生與成長之地。


    六歲以前,範遠生活在此。


    六歲那年,師父一心道人路過櫟縣,說服當時的範爺爺,將他帶去炎北的天門山、自此出家做了道士。


    十八年的修行,讓他沒有活在一個紛亂的大爭之世,而是逐漸養成了一個極是清心寡欲的心態,也讓他練成了一身下山以來、迄今為止,不僅自保綽綽有餘,更可說幾乎不曾遇到過什麽敵手的好劍法。


    當然,他的這份心態在遇到衛塵風後,便發生了改變。


    而他劍法雖無可指摘,更還會許多天門山道術、奇術,隨身還帶有些小法寶,可比起獨行千裏的衛大俠,他始終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別,甚至對於這個亂世而言、可說是“弱點”的地方——


    他做不到下手殺人,甚至連致人傷殘也不行。


    而在護送完了奶奶一家回櫟縣、並安置好他們後,接下來的他還要與師兄一道前往孟陽,向炎王匯報這近三個月以來一路上發生的一切。隨後,或許便是要繼續出發,去探查王子禹與公主元夕的下落…


    他們的“江湖之路”,還遠遠沒有結束。


    尚不知將來的他,是否終將遇到要他下手傷人、殺人的那天。


    而那時的他,會怎樣反應,會發生什麽,就更是不可預知、不敢想象了…


    ……


    櫟縣東臨王畿,南臨商澤大湖及宣北草原,西臨汕水,北通炎都孟陽,而其所位之處、與如上任何一處的距離都僅有百裏左右,加上又是丘陵地勢,居高臨下、平坦開闊,水草豐美、資源充沛,進可做炎國由此向南推進的中樞與前哨,退可做保衛孟陽的障城與陪都、互為犄角…


    幾乎可說,櫟縣的存在,簡直是寫明在了紙麵上的“兵家必爭之地”,如此,此城在三年前被寅侯突襲攻打的緣故,卻是清晰明了得多了。


    而與湫陰、青城最大的截然不同之處…便是它與國都實在過於接近。由此便在國家發展中產生了一個嚴重問題——人口與資源的流動。


    學子、工匠、士卒,皆奔著更豐厚的回報、更多的機會與更寬闊的視野,便要到國都去闖蕩…


    同樣一批貨物,商販也幾乎都會選擇稍微拉到國都去傾銷。


    求學、做工、經商、入仕、為官、從軍,甚至是在那駐足停留、成家立業,相當於是直接移居了過去。


    由此也就導致了,盡管櫟縣交通發達、來往各國人員交流密切,可卻始終發展得非常緩慢,這一說來雖怪、卻也還解釋得清的現象。


    當然,也偶有些例外。


    譬如失敗了回來的,或是雖成功了,可接下來所走“商仕官軍”的方向、又偏是回到家鄉的…


    還有競爭實在過大、名額輩分排滿了,而不得不歸去的。


    這些或許也就如範榑二人般,度過重重山巒、方知青雲幻夢一場,兜了個大圈、最終回到原點罷。


    過商澤北關後,隻兩三日,範榑師兄弟二人便安全護送著範奶奶一家、回到了這個範遠的“原點”。


    不學兵法與縱橫家理論的二人不懂、也不怎麽關心上述那些,隻顧在城裏替他們安身而已。


    早在寅侯三年前攻下此城、遷走百姓時,範氏祖宅就遷居了他人進來,如今範遠再帶著奶奶一家回來,已是住不回原址了。


    於是,他隻得另想辦法,另尋位置給奶奶一家安身落腳。


    然不同於常年劫富的衛塵風的是,兩個清貧的道士身上,並沒有足以買下一座宅院的餘財。


    所幸這對於奶奶一家而言,並不成什麽問題。此時的嬸嬸站出來,拿出了範遠那神秘的父母之前派人寄來的剩餘銀票,在櫟縣同一家銀號的分店仍能取用。而那個餘額…往誇張了說,即便是讓嬸嬸不工作,也足以供養這一家三口,直到奶奶百年、或是小逸長大了。


    越是得知這類消息,就越是讓範遠對自己那久未謀麵的父母愈發充滿好奇…


    不過,若想去找他們,或許就得是再往後稍許多位的事了。


    於是,取出銀錢,在櫟縣城內購下了一處足以棲身的小院後,範奶奶一家即遷居進去,終於是完成了闊別三年的歸鄉。


    範遠來到新的裏屋,再次向爺爺牌位進香跪拜。


    同樣,仍是不拜失蹤的叔叔,堅決的相信他仍活在世上…


    ……


    數日過去,五月初八。


    羋筠第二位信使的快馬飛踏在宣北草原上,沿途經過了商澤大湖,經由商澤北關進入炎國,繼續向北直馳。


    這一路上浩廣平坦,數百裏路程,非是戰時,隻兩日便到了櫟縣。


    此時的範榑二人,剛巧還都留在城中。


    倒不是他們知道會有人寫信找到他們,而隻是範遠,打算在奶奶一家又經曆了一番攪擾與奔波後、自己繼續出發之前、再多陪伴他們一些時日罷了。


    這些日子,在堂弟小逸的連番求索之下,師兄弟二人教他練了不少劍招。嬸嬸也替他找到了新的師父與書院,給自己再次找到了染坊工作…


    在沒有什麽新的大事情報傳來之前,一切仿佛都這樣安泰平穩的進行下去了。


    直到…這位信使的到來。


    進了城後,信使自是遵囑找地方打探起了兩位天門山道長的下落,然而,若他是來早了些、可能還難找些,他偏是在這個時日到櫟縣,如今要找這兩人,便是一點也不難了。


    隻因數日之前,兩個道士、其中一個還背長弓的,護送著一輛駟車大轎進城,並在進城當天,到錢莊取了筆巨款,直接購下了一整座有四五座屋宇的院落作為宅府安身,此舉,就足以形同五個墨家弟子同時現身荒涼的青城般,引起是一陣的喧嘩與騷動,將消息傳遍滿城去了。


    因而,信使到來這天,隻隨便找個茶館一歇腿,不出半盞茶的功夫,就已掌握到範氏一家的詳細地址了。


    中午,休息完畢了的他隨即引馬前去。


    叩叩叩——


    “來了!”


    獸首銅環敲響,門內一青年男子應聲罷,便聞其腳步聲由遠及近,隨後,門閂開啟,兩門向外打開…


    “嗯?閣下是…”


    開門見到是位陌生男子,範遠隨即疑惑詢問。


    “敢問,天門山的範遠道長與榑景明道長,可是住在此地?”


    “我是範遠,閣下是誰?有何貴幹?”


    “喔!範道長,失敬…”


    信使得知目標正是眼前人,驚喜之餘,連忙轉身由馬鞍扣上取來竹筒,打開拿出信件,遞給了道長、同時還邊解釋說道,“小的是宣國青城差役,青城縣師府新來的客卿‘羋筠’小姐托我到此地來,向道長轉交這封信件。”


    “羋筠?”


    範遠對這個名字有印象,才剛接過信件、聽到話語的下一刹,結合起這位信使所言,便已立即明白。


    “宣國,青城…”


    將信紙托在手中展開,一目十行的讀下來,範遠隻覺也與他所猜測的內容是相差不大,於是便很快讀完、收了起來,“多謝你這趟來送信了,你吃飯了嗎?要不要在我這歇一下?”


    “哈,不必,多謝道長好意。”


    信使恭敬作揖、客氣回絕過後,隨即轉身回去,踩鐙騎上了馬、執韁便直接要動身了,“小的已經用過午飯了,這下便直接回青城複命去,就不多叨擾道長了,道長告辭。”


    “好,告辭!”


    “駕。”


    範遠送別了這位信使,便目送著他從院前小巷緩蹄離去,上路出發了。


    ……


    當日,入夜。


    範氏新宅的裏屋,榑景明、範遠師兄弟二人正盤膝對坐,各皆麵前擺放著一部線裝藍皮書,做著“打坐”姿勢、閉目凝神。


    嗡嗡嗡——


    “呼…”


    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深呼吸聲間,還有便是神奇的一些怪響,以及發出著微弱青光的、盤旋縈繞在二人周身的一些點點星螢。


    照如往常,此時的二人,正在打坐對練。


    練的是他們出師時,經由師父順便帶下山來的許多部心法。這些心法能助他們舒筋活絡、提氣養神,除了最基本的從外在上加深了他們的內功外,更重要的還是讓他們在本來一天比一天煩惱和攘亂的江湖之路上,每天都能保持回到一個清淨而專注的心態。


    而即便隻言內功,卻也是類多而雜,有陰陽,有五行,有五靈,甚至還有同醫家著作般,走靈榷、樞穴等位出發的…


    對尋常人而言或許是有如天書,但對這兩位天門山道長而言,則是剛剛好,完全是還處在他們當前正修煉到的境界。


    今日,他們正翻閱著的這部典籍,已攤開到了最後一頁。


    而這部典籍,又是他們帶出的包袱、所有的心法裏,已閱讀完、修煉過的最後一本了。


    接下來,要麽他們是重新練習這些,要麽…便是失去方向了。


    “師兄。”


    範遠睜開眼來,氣息恢複如常,榑景明也應聲睜眼。


    此時,盤旋在二人周圍的青光也消散了。


    “今日,我收到羋姑娘來信了。”


    出乎榑景明意料的是,師弟突然結束今日修行、所提起的卻又非是與修行有關,“她已在宣國一個叫‘青城’的地方謀到官職了,據她說,那地方貧瘠荒涼,但卻有一位有著大才遠誌的縣尹。按她的理解,情況與寅城可說是完全相反,正適合她推行自己與墨家的思想及技術了!”


    “哦?”


    榑景明當然是記得她,但眼下卻更在意的是師弟之所以提起此事、以及這樣提及的緣由,“所以呢?”


    “我看,我們不如到青城去一趟吧。”


    範遠興奮直言,“出來兩個多月了,寅城的事眼下又已全部了結,王子禹和公主元夕的消息還是沒有半分頭緒。我看,我們就照往日約定,到宣國去探望她一趟,也順帶在宣國打探一番消息,也未嚐不可吧?”


    “…當然好了。”


    榑景明笑應,師弟這回的答複則完全是在他料想中了,“那…我們不去孟陽了?”


    “還不必去。”


    範遠搖頭,“不論怎麽說,現在…我們還是弄丟了一個紅玉玦的,在沒有任何進展之前,我想我們還是沒必要去見王上為好,不然…”


    “沒事。”


    榑景明爽快答應,“就青城吧,也正合我意。”


    “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雲重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泓燒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泓燒鴨並收藏青雲重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