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了一陣後槽牙後,學子咬牙切齒地點頭:“當然算。”鄭平總算“大發慈悲”地給了他回應:“相互包庇,因利而為也;相互攻訐,亦是因利而為也。”不管是互相包庇還是互相揭發,都離不開“利益”二字。根據現代博弈論,囚徒困境假設,要增加囚徒背叛的可能,勢必要讓天平做出正確的傾向。單純隻是打人一事,犯了治安罪,因為結果不嚴重,沒有致殘致死,得到的懲罰也是不痛不癢。在這種情況下,學子幾人很有可能會為了所謂的“共謀者的義氣”,拒絕認罪即便最終被人拆穿,逃不過懲罰,但因為後果較輕,幾人心中並不存在敬畏。比起“因為膽小怕事沒義氣,背叛朋友”這個惡名,他們也許更願意一同承擔後果。哪怕得知覃綽已經“認罪背叛”,剩下的人也會繼續遮掩、包庇。而若是這隊伍中有半數與覃綽關係好,便更有可能傾向對方,信任對方,增加冒險的概率。所以鄭平從未想過用單純的詐唬手段哄人認罪。博弈論之所以產生,正是因為人性接受不住考驗。“覃綽所犯下的並不僅僅是‘惡意傷人’這一項罪名。他與你們共謀,偷走極珍貴的寶物,並供認寶物在你們其中某一人的身上……”學子腦中“嗡”的一聲,懵了。“什麽寶物?”他們和覃綽不是打禰衡泄憤嗎?隻是情節輕微的傷人罪,關寶物什麽事?學子隱約有了不好的預感,不等他再次詢問,便聽到鄭平的聲音仿佛地府催命的閻羅,驚得他冷汗暴出。“藏匿禦賜之物者,會遭到怎樣的懲罰?”鄭平語氣和緩,仿佛極普通的詢問。可學子在聽清他說的這句話後,隻覺得眼前一黑,幾乎要厥過去。打人還能說是個人糾紛,行為失當,若無嚴重的結果,基本可以輕拿輕放,最多說一句擾亂治安。可盜竊罪……盜竊關乎一個人的根本品行,是比傷人更嚴重的汙點。何況盜竊的量罪,和所竊寶物的價值有關。盜竊普通的寶物已經足夠嚴重,合夥盜竊禦賜之物……他雖然對律法不太精通,卻也知道,一旦涉及皇家的事,嚴重性不可同日而語,若真有人執意追究,甚至能硬扯上“對君王不敬”。哪怕現在諸侯並起,漢室傾頹,對天子不敬的人已經排了個長隊……可那是在建安元年之前。自從去歲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以來,為了表達忠於漢室的態度,曹操對天子格外尊重,不僅明麵上恪守臣子之禮,還優先緊著天子的各項需求,將一切好的事物都奉到禦前。初迎天子之時,因為宮殿未建,曹操還將自己的宅邸送了出去,給天子居住,自己則與家人縮在一間農院小舍,成就了一段佳話。不管曹操對天子的恭敬有幾分真實,至少明麵上是從不懈怠的。上行下效,這次的事竟牽扯到“禦賜之物”,勢必會引起縣衙的重視,嚴加查審。更別說曹操那邊……或許為了天子而橫插一手,狠狠處罰他們,以儆效尤?學子滿身冷汗,聲音無意識地變得尖利:“禦賜之物?怎會有禦賜之物?”沒得到鄭平的回答,他不由又加了一句,“覃綽當真動了禦賜之物?”這句質問沒有等來鄭平的回應,先一步被協助審理案件的主簿冷言怒斥道:“縣衙乃清淨之所,若無此事,誰敢用禦賜之物造次?”聽完這話,學子再不複原有的沉著之態,對覃綽的恨意達到頂峰:他們幾人根本不知道什麽寶物,更別提所謂的禦賜之物!覃綽慫恿他們對付禰衡,竟是為了趁機謀算禦賜之物嗎?很快,學子又意識到另外一件嚴重的事:那件禦賜之物若為“禰衡”所有,禰衡的來曆定然不簡單。他們毆打禰衡,豈不是……第22章 狂士楚歌哪怕學子已經隱約意識到深層次的問題,開始後悔自己過多的坦白,此刻也無濟於事。他不能收回已經說出口的話,更不可能決定他人的選擇。最終,如他所預料的那樣,在得知坦白從寬,且覃綽利用他們盜竊稀有珍寶後,所有同夥者供認不諱,承認了罪行。一部分人單純不忿覃綽挑唆利用他們,還想讓他們背鍋;另一部分人則暗恨覃綽竟然獨吞寶物,沒有分給他們半點好處。不管出發點是什麽,出於利己本性,他們都不會搭上自己,和覃綽一起承擔他們事先並不知情的“盜竊罪”。被晾在案堂的覃綽絞盡腦汁地想辦法為自己脫罪,剛想出些許頭緒,就收到了同謀幾人的認罪書與檢舉書,不由傻眼。同謀幾人自以為撇清了盜竊之事,單論傷人罪最多被羈押幾天,略作處罰。哪知他們寫完認罪書與檢舉書,竟被告知他們“打傷銅侯,等候發落”,同樣傻了眼。不是,這銅侯是哪裏來的?難不成說的是禰衡?禰衡他是銅侯!?傷人者震驚無措,縣尉與縣令也好不到哪裏去。他們原先聽“禰衡”報案說他不但被打,還丟了禦賜之物盡管因為涉及禦賜之物而不得不予以重視,但他們根本沒往“禰衡”的身份上想,隻以為他出自簪纓之家,祖上有人做過官,得過皇帝的賞賜,這才有一件禦賜的瓚。因此,縣尉與縣令對鄭平雖然客氣,但這客氣隻是基於禰衡本人的惡劣名聲,是為了避免麻煩,不願招惹對方的假客氣,極度浮於表麵。當最後收集好犯事者的證詞,縣官們準備結案的時候,鄭平突然取出代表銅侯的金印,差點把所有縣官嚇得忘記呼吸。世人常說“天下輻裂,諸侯並起”,可這時候的諸侯並非真正的“諸侯”,不過是一個戲稱。真要說起來,唯有徹侯才能及得上“諸侯”二字。秦漢爵製,徹侯為首。徹侯又分縣、鄉(都鄉)、亭(都亭),以縣為尊。銅侯正是縣侯,享有封邑,甚至能以縣立國,非鄉侯、亭侯可比。雖說整個大漢江山,可以拎出的縣有一大堆,但是能封縣侯的,若不是宗室,便是於漢朝有大功勞的功臣及功臣的後裔。以東漢特殊的立國背景,除了個別幾個權勢滔天的宦官,能成為縣侯的人,身家背景與世家人脈都不會簡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得罪魏國全員後我走上了人生巔峰/狂士楚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積羽成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積羽成扇並收藏得罪魏國全員後我走上了人生巔峰/狂士楚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