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起來四周看了看,發現沒有任何可能下去的方法,一時間心涼了半截,危機感重新爬遍全身,就對下麵悶油瓶道:“你是怎麽下去的?”


    悶油瓶回他也不知道,他和杜三狼兩個人在之前的打鬥中誤觸了機關,杜三狼現在半死不活昏迷過去,他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出去的方法,順勢就在這裏休整恢複體力。然後我就也來了。


    我心情稍微平靜了一點,此時也感覺到巨大的疲憊湧上來。


    人困過頭首先感受到的其實是清醒,然後才是一種劇烈嘔吐的感覺。接著就會進入癲狂狀態,身體會自己欺騙自己,最後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悶油瓶沉吟一會,就道:“你休息片刻,我守著你。”


    我點頭,我確實急需要恢複體力,眼下雖然我倆不在同一間墓室,但好在能聽到彼此聲音,悶油瓶的聽力雖然不如劉喪變態,但有個萬一他絕對第一時間就能察覺到。


    於是未作猶豫,靠著墓室中心那根巨木,眼睛一閉,立即就睡著了。


    這一覺睡得酣暢淋漓,醒來的時候人都不再癲了,之前那種神誌不清的感覺消退不少,我動了下腿,爬起來,敲敲地板:“小哥,我醒了。”


    悶油瓶很快傳來回音,讓我查看四周,把發現報給他。


    我起來搓了搓臉,打起熒光棒去看四周。


    很快我就有了新的發現,“嘖”了一聲,對下麵道:“不對,這好像是座古塔啊。”


    之所以我說是塔,有兩個判斷依據。


    其一,是基於我和悶油瓶所待的兩間墓室的上下層結構。先秦兩漢時期的帝王陵墓講究封土為墳,是在地宮之上用黃土層層夯築而成,呈覆鬥形,不會出現這樣上下重疊的墓室。


    其二,我跟悶油瓶交流後發現,他所在的下方墓室,中心也有這根巨木柱,並且底部沒有柱礎——柱礎其實是中國古代建築構件的一種,俗稱磉盤,是用來承受屋柱壓力的墊基石。一般來說,凡是木結構的建築,必須在柱腳處添上一塊石墩,以此起到防潮的作用。


    因此,這也就說明我此前的推測是完全正確的:這巨木是一直向下延伸的,下麵有多少層我不確定,但至少能看出,這是座塔了。


    看樣子,這還是座磚木混合結構的古塔,恐怕得有千年曆史了,怎麽會保存的如此完好?更何況還是在地下。它靠什麽扛過千百年來的地質災難?要知道廣西地下河水豐富,如果真是深入地底的古塔,還是木質結構,早就該泡爛了。


    難道說我們已經回到地上了?


    可我並不記得廣西哪裏有這種規模的建築。


    從古至今,廣西到東南亞這一帶曆來就有諸多古國遺跡。其實說是古國,大部分都是一些已經消亡的民族,這當中就不乏有像植家人信仰的弘陽教等邪術的儀軌文化。


    嚴格來說,廣西的地質特點決定了它不可能存在巨大的皇陵。


    所以從一開始下盲塚時,我就有種矛盾的感覺,其實就在這裏。一般提到塚,雖然規模不如皇陵大,但也是高於一般達官的諸侯王的。


    也就是說,這下麵的排水係統必然也是非常健全的。


    廣西,佛塔。


    我第一想到的就是當年老海給我講過的關於第三條蛇眉銅魚的事。是陳皮阿四從廣西一座北宋佛塔地宮裏帶上來的。


    但那地方在貓兒山附近,我們現在恐怕已經到了廣西和越南交界處,那塔早就倒了。眼前這座塔,卻保存的非常完整。


    想了想,我忽然靈光一閃,朝下麵說道:“我知道了,這的確是一座在地底修建的佛塔,之所以保存千年還如此完整,是因為其內部的這種特殊結構。”


    我邊比劃邊給他分析。


    首先,中間這根巨木,其實是塔的心柱,這整座塔應該都被這根心柱貫穿了。心柱在這裏就相當於一個平衡器,如果塔身受到地質災難,晃動較大的時候,它可以通過與每層塔身的接觸避免某一層塔簷橫向擺動過度從而引起的倒塌。


    簡單來說,你可以把這根巨木想象成一個巨大的鍾表擺錘,能夠來回左右牽製平衡。


    想到這,我忽然愣住了。


    曆史上早期的木塔,多用中心柱作為塔身的骨幹,從上串聯塔刹直通到底部。但目前中國現存實物中,我隻知道宋代正定天寧寺的淩霄塔尚存在著這種結構方式。眼前這座塔,難道也是宋代的?那怎麽會在這裏?


    我努力回憶,是否錯漏了哪段曆史,但大腦已經一片混沌了。


    於是當下先不去糾結,繼續道:“所以這座塔的外部結構,必然是每層塔簷向外延伸的寬度要占到塔身寬度的一半。從塔底到塔頂,塔的重量由心柱周圍的其他柱子承受,而心柱不承受塔的重量。


    也就是說,這座塔身的結構是多腔空筒式的,我們隻是在中間這層,往下的通道就在外麵這層空腔裏,這裏一定有開啟機關。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還藏著一個麵積差不多大的密室空間,能夠上下相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盜筆:雨村碎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煲仔飯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煲仔飯大王並收藏盜筆:雨村碎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