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講述前,請允許我囉嗦兩句。
要解釋清楚一件具體的事情,首先需要厘清一個抽象的概念。
在這裏,我向各位提問一個問題:什麽是意識和非意識?
此前對於這個問題,我有過很多的抽象表達,其實說實話,這種抽象的表達可以有很多解釋,非意識包含無意識和潛意識兩個狀態。但因為之前我們已經經曆過意識短暫超前於現實的經曆,我無法肯定那到底還算不算幻覺。
所以,我用三叔一句具體的話來對這個抽象的概念做一總結:在數萬年以前,地球上的生靈不存在時間這個概念。
可以說,我們在腦中想象這樣一個坐標軸——在自然進化的過程之中,出現時間這個概念的時間段,代表著從無意識進化到潛意識的這個過程。而時間開始流逝,萬物生靈有了衰老這個概念所代表的時間段,對應著潛意識向意識的轉折。
也就是說,萬物生靈或者說人類走向衰老意味著一個非常清楚的概念,它說明:人類集體的某種潛意識開始運作了,由此產生了“會衰老”這個概念,於是時間緩緩開始流動。
當然,這一切前提有一個引發的契機,那就是一場遠古時候的疫災。這場史前災難的降臨,直接導致了當時土地上的所有生靈的壽命開始走向兩極分化。
現在,讓我們將時間線短暫拉回萬年以前。
遠古時期,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剛剛脫離了早期的動物形態,逐漸在自然發展過程中一點點進化。目前看來,當時世界的不同流域都曾誕生過不同的原始文明,但相同的一點在於,那時候的人類族群在當時的動物世界裏還屬於比較邊緣的種群。
打個比方,用胖子的話來說,那時候人類在動物中的地位,就相當於把二十一世紀的吳邪放進粽子堆裏一樣。
這些最為原始的古人類裏,有一支來自於昆侖山區的河穀中。
昆侖山有一處富饒肥沃的淨土,處處布滿甘泉和瀑布,因為環境與世隔絕,充足的自然條件能夠天然保證他們的自給自足,所以這裏的古人類進化的速度相比於其他文明流域的古人類來說,要更為遲緩。
這群人,也就是最早的類張家人。
當時在古人類中,或者說整片土地上萬物所有生靈來說,壽命都是非常長的,當然不至於萬年千年,但至少輕鬆活個上百年不成問題。
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場足以導致無數生靈集體滅絕的瘟疫逐漸蔓延開來,在這種危機下,早期古人類頭一次產生了一種“會死”的集體潛意識。於是從那一刻起,“衰老”的命運開始在人類身上應驗。除此之外,部分動物的身上也開始出現了異變。
當然,這個結論是否正確我不敢妄下定論,在當時更不會有人產生求證的意識,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可考察的證據可以證明其真假。
而那個時候,麵對同樣的瘟疫處境,昆侖山下的那處河穀卻顯得與別處不同——這處避世的地方,似乎根本沒有受到疫災的任何影響。
巧的是,這時在昆侖山下,有類張家人在河穀地下河的深處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天坑,在那裏找到了那塊遠古時期來自天外的隕石母體。
但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根本不可能理解隕石是什麽東西,也許他們天真的認為自己把地球挖穿了吧,所以圍繞這塊來曆不明的石頭,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展開了緊急的討論。
好巧不巧的是,一場天雷伴隨降雨正好命中那塊隕石母體,於是所有人親眼目睹了一場奇景:被雷劈中的石頭,竟然毫發無損,甚至能夠吸收和化解雷電。
要知道,在當時無論是大型動物還是早期人類中,自然災害是無可避免的,一旦遇上,無異於當場宣判你的死刑。
最後他們定下對策,將一部分隕石母體挖出來,但局限於人力和生產力的條件,石器時代的先民最終隻能將隕石弄成一根簡單的柱子形狀,佇立在河穀的最高處。
他們開始在裏麵挖孔打洞,將隕石打造成一個避難場所,這樣往後每回遇到打雷天氣,都可以平安度過。
聽到這裏,我不由感歎,心說一句牛逼,不愧是張家人的祖宗,打盜洞的技術還真是祖傳下來的,隻不過看起來祖宗要更牛逼,洞直接就打在隕石上了。
我忍不住看了一眼悶油瓶,發現他聽得非常認真,簡直一副乖乖學生的模樣。
好吧,我摸了摸鼻子,繼續聽下去。
很快,在經曆了數年累月的雷聲洗禮之後,有聰明的類張家人很快就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這些雷聲中,似乎有的雷聲在循環。神奇的是,不知道為什麽,他們躲進隕石打造的避雷針裏,那些聲音似乎直接就能翻譯過來,進入他們的大腦裏。
這些聲音集中表達了同一個含義:如果時間到了,那麽歡迎你們到城裏來。
隻是那時候的古人類根本沒有城邦的概念,更不知道這些信息代表著怎樣的具體含義。
但似乎隕石確實有一種特殊的功能,於是類張家人開始產生這樣一個念頭,他們認為這種石頭是天上掉下來的(實際上也的確是),並且這種石頭可以和上天聯絡。
文明就是在這樣的進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
最早期的一批張家人開始集中聽雷,他們將最早總結出的雷聲的經曆,用一種特殊的文字符號記錄在岩畫上。當然,在後來原始苯教開始發展之後,苯教徒逐漸將這種原始的岩畫符號匯編成經文,也就是最早的《九炯經》。
在重複聽雷和采集狩獵兩點一線循環的生活中,類張家人逐漸有了早期人類部落的雛形。但在這時,忽然有人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的屍體變少了,並且那些屍體之上發生了奇特的變化,或多或少看起來身體都變得非常長。
當然這句話的含義表達的並不是一個驚悚的概念,而是在述說一個事實:在歲月的更迭中,河穀裏死去的人變少了。
換句話說,他們的壽命似乎在不知不覺間延長了。
說到這裏,我用一句話來形容一下,你就能感到萬年以前的人類和我們現在的思維差異。在當時發現壽命變長以後,類張家人想到的第一點不是對於壽命和屍變的質疑,而是產生了一個天問:死的人越來越少了,活人就會越來越多,能住的地方會越來越少,包括水和食物也是。
此前我們就集中討論過,關於新石器時代的人類祭祀時的觀念,統一都是覺得因為神吃不飽肚子了。
所以可以說,類張家人在當時幾乎就是一群大饞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坐在一起對著屍體發愁,思考著未來吃什麽的問題。
在這時,有一位智者站出來了,他指著河穀的盡頭說道:這裏住不下了,我們可以走出去。
各位,請注意,我不是故意在開玩笑。事實如此,在當時能做出這樣的決斷是很英明的,因為別忘了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古人類在動物種群中隻是位於底層和邊緣的位置。
即使是類張家人,也不見得能打過大型的野獸,實際上在河穀裏,他們占據的隻是一小部分位置。
所以,裏麵住不下了,自然就要走出去了。
現在,時間從舊石器時代末期來到了新石器時代,也就是距今1萬多年以前。
河穀之外,瘟疫仍在持續。
就在這時,一位早期的尼安德特人,或者說早期進化出來的原始猿人,沿著地下山脈中一條似乎會吸食屍體的黑色岩帶,一路來到了昆侖山外。
於是,一個避世生活的族群,和一個遠從他鄉前來尋找瘟疫解決之法的猿人,在這個時刻相遇了。
要解釋清楚一件具體的事情,首先需要厘清一個抽象的概念。
在這裏,我向各位提問一個問題:什麽是意識和非意識?
此前對於這個問題,我有過很多的抽象表達,其實說實話,這種抽象的表達可以有很多解釋,非意識包含無意識和潛意識兩個狀態。但因為之前我們已經經曆過意識短暫超前於現實的經曆,我無法肯定那到底還算不算幻覺。
所以,我用三叔一句具體的話來對這個抽象的概念做一總結:在數萬年以前,地球上的生靈不存在時間這個概念。
可以說,我們在腦中想象這樣一個坐標軸——在自然進化的過程之中,出現時間這個概念的時間段,代表著從無意識進化到潛意識的這個過程。而時間開始流逝,萬物生靈有了衰老這個概念所代表的時間段,對應著潛意識向意識的轉折。
也就是說,萬物生靈或者說人類走向衰老意味著一個非常清楚的概念,它說明:人類集體的某種潛意識開始運作了,由此產生了“會衰老”這個概念,於是時間緩緩開始流動。
當然,這一切前提有一個引發的契機,那就是一場遠古時候的疫災。這場史前災難的降臨,直接導致了當時土地上的所有生靈的壽命開始走向兩極分化。
現在,讓我們將時間線短暫拉回萬年以前。
遠古時期,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剛剛脫離了早期的動物形態,逐漸在自然發展過程中一點點進化。目前看來,當時世界的不同流域都曾誕生過不同的原始文明,但相同的一點在於,那時候的人類族群在當時的動物世界裏還屬於比較邊緣的種群。
打個比方,用胖子的話來說,那時候人類在動物中的地位,就相當於把二十一世紀的吳邪放進粽子堆裏一樣。
這些最為原始的古人類裏,有一支來自於昆侖山區的河穀中。
昆侖山有一處富饒肥沃的淨土,處處布滿甘泉和瀑布,因為環境與世隔絕,充足的自然條件能夠天然保證他們的自給自足,所以這裏的古人類進化的速度相比於其他文明流域的古人類來說,要更為遲緩。
這群人,也就是最早的類張家人。
當時在古人類中,或者說整片土地上萬物所有生靈來說,壽命都是非常長的,當然不至於萬年千年,但至少輕鬆活個上百年不成問題。
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場足以導致無數生靈集體滅絕的瘟疫逐漸蔓延開來,在這種危機下,早期古人類頭一次產生了一種“會死”的集體潛意識。於是從那一刻起,“衰老”的命運開始在人類身上應驗。除此之外,部分動物的身上也開始出現了異變。
當然,這個結論是否正確我不敢妄下定論,在當時更不會有人產生求證的意識,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可考察的證據可以證明其真假。
而那個時候,麵對同樣的瘟疫處境,昆侖山下的那處河穀卻顯得與別處不同——這處避世的地方,似乎根本沒有受到疫災的任何影響。
巧的是,這時在昆侖山下,有類張家人在河穀地下河的深處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天坑,在那裏找到了那塊遠古時期來自天外的隕石母體。
但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根本不可能理解隕石是什麽東西,也許他們天真的認為自己把地球挖穿了吧,所以圍繞這塊來曆不明的石頭,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展開了緊急的討論。
好巧不巧的是,一場天雷伴隨降雨正好命中那塊隕石母體,於是所有人親眼目睹了一場奇景:被雷劈中的石頭,竟然毫發無損,甚至能夠吸收和化解雷電。
要知道,在當時無論是大型動物還是早期人類中,自然災害是無可避免的,一旦遇上,無異於當場宣判你的死刑。
最後他們定下對策,將一部分隕石母體挖出來,但局限於人力和生產力的條件,石器時代的先民最終隻能將隕石弄成一根簡單的柱子形狀,佇立在河穀的最高處。
他們開始在裏麵挖孔打洞,將隕石打造成一個避難場所,這樣往後每回遇到打雷天氣,都可以平安度過。
聽到這裏,我不由感歎,心說一句牛逼,不愧是張家人的祖宗,打盜洞的技術還真是祖傳下來的,隻不過看起來祖宗要更牛逼,洞直接就打在隕石上了。
我忍不住看了一眼悶油瓶,發現他聽得非常認真,簡直一副乖乖學生的模樣。
好吧,我摸了摸鼻子,繼續聽下去。
很快,在經曆了數年累月的雷聲洗禮之後,有聰明的類張家人很快就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這些雷聲中,似乎有的雷聲在循環。神奇的是,不知道為什麽,他們躲進隕石打造的避雷針裏,那些聲音似乎直接就能翻譯過來,進入他們的大腦裏。
這些聲音集中表達了同一個含義:如果時間到了,那麽歡迎你們到城裏來。
隻是那時候的古人類根本沒有城邦的概念,更不知道這些信息代表著怎樣的具體含義。
但似乎隕石確實有一種特殊的功能,於是類張家人開始產生這樣一個念頭,他們認為這種石頭是天上掉下來的(實際上也的確是),並且這種石頭可以和上天聯絡。
文明就是在這樣的進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
最早期的一批張家人開始集中聽雷,他們將最早總結出的雷聲的經曆,用一種特殊的文字符號記錄在岩畫上。當然,在後來原始苯教開始發展之後,苯教徒逐漸將這種原始的岩畫符號匯編成經文,也就是最早的《九炯經》。
在重複聽雷和采集狩獵兩點一線循環的生活中,類張家人逐漸有了早期人類部落的雛形。但在這時,忽然有人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的屍體變少了,並且那些屍體之上發生了奇特的變化,或多或少看起來身體都變得非常長。
當然這句話的含義表達的並不是一個驚悚的概念,而是在述說一個事實:在歲月的更迭中,河穀裏死去的人變少了。
換句話說,他們的壽命似乎在不知不覺間延長了。
說到這裏,我用一句話來形容一下,你就能感到萬年以前的人類和我們現在的思維差異。在當時發現壽命變長以後,類張家人想到的第一點不是對於壽命和屍變的質疑,而是產生了一個天問:死的人越來越少了,活人就會越來越多,能住的地方會越來越少,包括水和食物也是。
此前我們就集中討論過,關於新石器時代的人類祭祀時的觀念,統一都是覺得因為神吃不飽肚子了。
所以可以說,類張家人在當時幾乎就是一群大饞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坐在一起對著屍體發愁,思考著未來吃什麽的問題。
在這時,有一位智者站出來了,他指著河穀的盡頭說道:這裏住不下了,我們可以走出去。
各位,請注意,我不是故意在開玩笑。事實如此,在當時能做出這樣的決斷是很英明的,因為別忘了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古人類在動物種群中隻是位於底層和邊緣的位置。
即使是類張家人,也不見得能打過大型的野獸,實際上在河穀裏,他們占據的隻是一小部分位置。
所以,裏麵住不下了,自然就要走出去了。
現在,時間從舊石器時代末期來到了新石器時代,也就是距今1萬多年以前。
河穀之外,瘟疫仍在持續。
就在這時,一位早期的尼安德特人,或者說早期進化出來的原始猿人,沿著地下山脈中一條似乎會吸食屍體的黑色岩帶,一路來到了昆侖山外。
於是,一個避世生活的族群,和一個遠從他鄉前來尋找瘟疫解決之法的猿人,在這個時刻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