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想起和風園
穿越星空隻為你,我在古代做錦鯉 作者:紅塵嘻嘻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了傍晚,母親坐在梳妝台前準備卸妝,清兒走過來,幫助母親把頭上的簪花、螺鈿、發梳一樣樣分別取下來,再規整地放在梳妝台上。
一邊散開發髻,一邊說:
“小姐,哦!夫人,我從小就跟著您,還沒見過您發過這麽大脾氣,您這次又打又罰的,對小姐也太嚴厲了!”
青兒用梳子幫夫人把頭發梳順,看主子沒有生氣接著說道:
“小姐還太小了,您罰的那麽重……”
母親接過發梳,梳順發尾,問道:
“青兒,我們身邊有物料匠或者木匠。嗎?”
“永興巷這邊沒有。不過,好像……”
“不過什麽?別吞吞吐吐的!”
母親側過臉,看著舉著梳子頓住了的青兒。
“夫人,你還記得,你剛和王家過了彩禮,老夫人說,給我們房裏添兩個一等丫鬟的事兒嗎?”
“嗯,母親擔心我到了王家,身邊沒有可用的人,特意給我挑了兩個人。
說起來好像比你小幾歲,那兩個婢女叫什麽名字來著?好像是兩味中藥。”
“夫人,我有記錄,我回去查查。”
“我記得那兩個婢女一個會藥理,另一個好像家裏就是上京城裏有名的物料匠。”
“好像她家被征到皇陵去做工。他娘特意把家裏的幾個女孩和年齡小的男孩都送出來了。”
主仆倆都沉默了,不能再深聊下去了,因為扯出了皇權的怨念,修皇陵的匠人會終生為修陵墓工作,一般一幹就是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然後等到陵墓閉合,這些人就消失了……
這些人家,往往為了保住家中人的性命,而把家中女眷或未成年的孩子送人或者幹脆點賣,如果有關係好的人家,就送去給人做丫鬟,以保留自家血脈。
母親突然想起來了,
“那兩個婢女好像有一個叫茯苓,另一個叫白術。比你小6歲吧?!”
“對,我也想起來了,聽說是上京城外匠做營出來的!
我記得這兩個姑娘,剛來的時候,都木木的。”
母親似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嗯~”陷入了沉思。
“當時你覺得她倆不太機靈,就沒帶他倆,也是怕婆家嫌你帶的人太多。他倆就留下給你看院子了!”
“她倆還在看和風園嗎?”
“聽說我們走後,‘和風園’留了四個人,有兩個收拾院子的婆子,還有兩個負責收拾屋子的,就是她們倆。他們倆還負責管理整個園子。”
母親撫摸著長發感喟道:
“這都7年沒回去了,竟然這麽久了!”
“是啊,這麽久了,小姐,你跟姑爺關係好,除了回門,就沒回過‘和風園’。”
母親低著頭,自己用梳子梳著發梢,回想著喃喃地道:
“有7年多了,是啊!文棟都6歲了,都要把過去忘了。”
青兒見夫人陷入了思緒,不再出聲,自己回身幹活去了。
翌日一早,收拾妥當之後,王瑾儀被母親牽著出了西屋。
一出門就吃驚的發現院子裏,一早上就來了兩個陌生的麵孔,兩人看著年齡有十六七歲的樣子,個子有些高,自己得仰著頭才能看清兩人的相貌。
此時,兩人無聲地站在院子中間,母親拉著女兒的手,介紹到:
“瑾兒,這是茯苓,這是白術,她們是母親娘家的婢女,茯苓可以幫你去苦水山做事,她家原來是皇家物料匠,白術家裏是皇家采藥人。”
王瑾你吃驚的表情怎麽也無法掩飾,抬頭看著母親。
“娘親。”
這倆人一夜之間就變出來了?母親真是急人之所急,自己昨天下午剛剛和母親聊過,苦水山的建設,今天就空降了兩人,這簡直太神奇了!
母親吩咐青兒引著二人去換衣服,用飯。
母女倆開始了一天的三步曲,背書、吃飯,學習。
《古棋譜》已經全學完了,每一局棋都經過先手後手反複下過,基本做到心中有數了。
王瑾儀不想再為了單純的等王文棟的學習進度,而停滯不前了!於是要求母親開始教自己經史類的新內容。
在這之前和母親學的《四書》,主要就是文人立德的文章,加上前一世自己背誦過,學習沒難度,進行的也順利,不過以後恐怕不會再這麽順利了!
母親邊找書邊跟自己說:
“大多人家,要求女孩精通女工就可以了,世家的女子才學琴棋書畫。純文人家的女子,因為家裏有條件,也有像你一樣學《四書》《五經》的……”
王瑾儀順著母親的話,想到:都說琴棋書畫,琴,需要從小找到一個好的老師指教入門。
棋,就是前一陣母親讓自己背的棋譜,前些天母女倆每天對弈,現在覺得自己的棋藝也算馬馬虎虎了。
書,就是現在每天自己硬著頭皮練的書法,自己在這方麵沒有悟性,隻能靠時間磨練了。
畫,自己前世就學過兩年的素描,都說素描是繪畫入門的基礎,有了基礎自己也就不著急後邊學畫畫了……
王瑾儀的思緒飄遠了,母親還在介紹:
“所謂《五經》就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王瑾儀一想,:這五部書學完了,不就是學會了詩歌,政務,祭禮,天文地理,國家政要嗎?
怪不得科考的學子要通曉這《五經》,原來是為了讓學子們都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禮儀,既能有詩情還要會政務,這家夥,真要如此,豈不是個通才?!
看起來自己真正的學習要開始了。這回自己再也無法耍小聰明了,上一世的記憶裏沒有這方麵的知識,隻能從頭學起了!
心裏暗暗打鼓,想著不會和哥哥一樣吧!
這時母親提問,王瑾儀愣住了。
“什麽?娘親,你在說什麽?”
母親沉下臉看著女兒。
“娘說話為什麽不認真聽?是覺得自己行了,開始不把娘親的話當回事了?”
王瑾儀心想:您千萬別扣大帽子,就是純純的開了個小差,再說我也沒想什麽呀?
於是乖乖的站了起來,主動承認錯誤:
“娘親,瑾兒在想,學過的《四書》是否記得?”
一邊散開發髻,一邊說:
“小姐,哦!夫人,我從小就跟著您,還沒見過您發過這麽大脾氣,您這次又打又罰的,對小姐也太嚴厲了!”
青兒用梳子幫夫人把頭發梳順,看主子沒有生氣接著說道:
“小姐還太小了,您罰的那麽重……”
母親接過發梳,梳順發尾,問道:
“青兒,我們身邊有物料匠或者木匠。嗎?”
“永興巷這邊沒有。不過,好像……”
“不過什麽?別吞吞吐吐的!”
母親側過臉,看著舉著梳子頓住了的青兒。
“夫人,你還記得,你剛和王家過了彩禮,老夫人說,給我們房裏添兩個一等丫鬟的事兒嗎?”
“嗯,母親擔心我到了王家,身邊沒有可用的人,特意給我挑了兩個人。
說起來好像比你小幾歲,那兩個婢女叫什麽名字來著?好像是兩味中藥。”
“夫人,我有記錄,我回去查查。”
“我記得那兩個婢女一個會藥理,另一個好像家裏就是上京城裏有名的物料匠。”
“好像她家被征到皇陵去做工。他娘特意把家裏的幾個女孩和年齡小的男孩都送出來了。”
主仆倆都沉默了,不能再深聊下去了,因為扯出了皇權的怨念,修皇陵的匠人會終生為修陵墓工作,一般一幹就是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然後等到陵墓閉合,這些人就消失了……
這些人家,往往為了保住家中人的性命,而把家中女眷或未成年的孩子送人或者幹脆點賣,如果有關係好的人家,就送去給人做丫鬟,以保留自家血脈。
母親突然想起來了,
“那兩個婢女好像有一個叫茯苓,另一個叫白術。比你小6歲吧?!”
“對,我也想起來了,聽說是上京城外匠做營出來的!
我記得這兩個姑娘,剛來的時候,都木木的。”
母親似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嗯~”陷入了沉思。
“當時你覺得她倆不太機靈,就沒帶他倆,也是怕婆家嫌你帶的人太多。他倆就留下給你看院子了!”
“她倆還在看和風園嗎?”
“聽說我們走後,‘和風園’留了四個人,有兩個收拾院子的婆子,還有兩個負責收拾屋子的,就是她們倆。他們倆還負責管理整個園子。”
母親撫摸著長發感喟道:
“這都7年沒回去了,竟然這麽久了!”
“是啊,這麽久了,小姐,你跟姑爺關係好,除了回門,就沒回過‘和風園’。”
母親低著頭,自己用梳子梳著發梢,回想著喃喃地道:
“有7年多了,是啊!文棟都6歲了,都要把過去忘了。”
青兒見夫人陷入了思緒,不再出聲,自己回身幹活去了。
翌日一早,收拾妥當之後,王瑾儀被母親牽著出了西屋。
一出門就吃驚的發現院子裏,一早上就來了兩個陌生的麵孔,兩人看著年齡有十六七歲的樣子,個子有些高,自己得仰著頭才能看清兩人的相貌。
此時,兩人無聲地站在院子中間,母親拉著女兒的手,介紹到:
“瑾兒,這是茯苓,這是白術,她們是母親娘家的婢女,茯苓可以幫你去苦水山做事,她家原來是皇家物料匠,白術家裏是皇家采藥人。”
王瑾你吃驚的表情怎麽也無法掩飾,抬頭看著母親。
“娘親。”
這倆人一夜之間就變出來了?母親真是急人之所急,自己昨天下午剛剛和母親聊過,苦水山的建設,今天就空降了兩人,這簡直太神奇了!
母親吩咐青兒引著二人去換衣服,用飯。
母女倆開始了一天的三步曲,背書、吃飯,學習。
《古棋譜》已經全學完了,每一局棋都經過先手後手反複下過,基本做到心中有數了。
王瑾儀不想再為了單純的等王文棟的學習進度,而停滯不前了!於是要求母親開始教自己經史類的新內容。
在這之前和母親學的《四書》,主要就是文人立德的文章,加上前一世自己背誦過,學習沒難度,進行的也順利,不過以後恐怕不會再這麽順利了!
母親邊找書邊跟自己說:
“大多人家,要求女孩精通女工就可以了,世家的女子才學琴棋書畫。純文人家的女子,因為家裏有條件,也有像你一樣學《四書》《五經》的……”
王瑾儀順著母親的話,想到:都說琴棋書畫,琴,需要從小找到一個好的老師指教入門。
棋,就是前一陣母親讓自己背的棋譜,前些天母女倆每天對弈,現在覺得自己的棋藝也算馬馬虎虎了。
書,就是現在每天自己硬著頭皮練的書法,自己在這方麵沒有悟性,隻能靠時間磨練了。
畫,自己前世就學過兩年的素描,都說素描是繪畫入門的基礎,有了基礎自己也就不著急後邊學畫畫了……
王瑾儀的思緒飄遠了,母親還在介紹:
“所謂《五經》就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王瑾儀一想,:這五部書學完了,不就是學會了詩歌,政務,祭禮,天文地理,國家政要嗎?
怪不得科考的學子要通曉這《五經》,原來是為了讓學子們都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禮儀,既能有詩情還要會政務,這家夥,真要如此,豈不是個通才?!
看起來自己真正的學習要開始了。這回自己再也無法耍小聰明了,上一世的記憶裏沒有這方麵的知識,隻能從頭學起了!
心裏暗暗打鼓,想著不會和哥哥一樣吧!
這時母親提問,王瑾儀愣住了。
“什麽?娘親,你在說什麽?”
母親沉下臉看著女兒。
“娘說話為什麽不認真聽?是覺得自己行了,開始不把娘親的話當回事了?”
王瑾儀心想:您千萬別扣大帽子,就是純純的開了個小差,再說我也沒想什麽呀?
於是乖乖的站了起來,主動承認錯誤:
“娘親,瑾兒在想,學過的《四書》是否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