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境內,自從洪秀全在雲州的戰場上,被洪南國舍命牽扯敵軍逃走之後,便帶著護衛自己的,僅剩的十幾名烏莽軍親衛騎兵,一路不敢停頓,一直逃到了雲州南麵的徐州,他並沒有聽從洪南國臨終時候的建議,逃走之後離開皇朝,回到自己求學的東洋安全的了卻殘生,而是選擇一路逃亡,在這一路上以烏莽起義軍大統領洪南國弟弟的身份,收攏那些被許少傑北伐軍衝散了的烏莽軍殘部,這一路下來,也算聚集了一萬多人馬來到了徐州,並在一僻靜的山上安營紮寨靜待時機。
洪秀全之所以沒有聽從他大哥洪南國臨終的話逃離皇朝地界,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第一便是洪秀全自己想為自己死去的大哥洪南國,向許少傑以及雲州的那些官軍報仇。
第二個便是洪秀全自己的野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野心和能力,甚至比身為烏莽叛軍大頭領的洪南國還要大,所以洪秀全選擇來到了皇朝兵力相對薄弱,卻更為富碩的徐州地界。
默默的積蓄實力,放出消息,收攏各地被衝散的烏莽叛軍殘部,最後還收攏了從奉天逃出來的,原烏莽軍軍團長石寶以及其麾下的殘餘烏莽起義軍,還有同樣從奉天城逃出來的,原烏莽軍軍團長,黃巾軍的張曼成,以及他麾下僅剩的太平教黃巾軍殘部。
就這樣,敗軍之將窮途末路的三人,當即一拍即合,聚集麾下七八萬兵馬,效仿洪南國王朝陽與牛末當年的樣子,在徐州無名山中起兵,對外號稱聚集大軍十萬兵馬,趁著徐州官軍還未反應過來之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攻下了徐州北麵的幾座城池,打了徐州守軍一個措手不及,又在據守城池的同時,以掠奪而來的財物,大肆招兵買馬,征召徐州本地的山賊草寇入夥,最終聚集了十一二萬的雜牌軍,其中有烏莽叛軍的殘部,太平教黃巾軍的殘部,還有臨時征召的鄉勇和徐州本地的山賊草寇。
果不其然,跟洪秀全預料的一樣,徐州也如雲州之前一般,那些養尊處優的官軍,皆是貪生怕死的畏戰鼠輩,守將也都是些靠著派係關係上位的無能之輩,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洪秀全便帶領麾下的叛軍攻下徐州大大小小十餘座城池,占據了徐州五分之一的地界。
此後,洪秀全眼見時機成熟,便率眾在東郡宣布誓師祭旗,正式成立反抗朝廷暴政的起義聯軍。
隻不過洪秀全的野心,明顯比洪南國要大的多,他直接結合之前黃巾軍太平教教名,成立太平天國,洪秀全自己號稱太平天國天王,石寶號稱西王,領大將軍,張曼城稱東王,領中軍司馬,又封麾下那些山賊頭目和叛軍將校為太平天國各級官員各城太守主事,各級將軍武官,大有在徐州成立小朝廷,與皇朝分庭抗禮之意。
太平天國軍士兵皆是頭戴承襲太平教教義,頭戴黃色頭巾,以黃色符紙搓成粗繩係於額頭處,口中喝號神功護體,太平教大賢良師張角尚在之時傳播的那段話,還已然流傳在太平天國的隊伍中。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雖在甲子,天下大吉。
宋江等人接到許少傑派遣支援徐州的命令時,幾乎是瞬間就集結好了軍隊,馬不停蹄的離開了自己的彈丸小城,帶領全部的士兵,帶走了所有的軍械和輜重,但是宋江卻把自己的家眷扔在了這裏,用以迷惑許少傑的眼線,不能被許少傑發現,自己有脫離雲州另謀出路的意圖。
在經過平頂城,領取了司徒景德為他們梁山軍準備的糧草和軍械輜重之後,宋江看著精良的裝備和上好的糧草,更加篤定自家軍師朱武和司徒景德的關係起了作用,對自己這一次南下討逆的行動,充滿了信心。
宋江帶領梁山軍來到徐州之後,因為許少傑提前傳達過公文的關係,徐州方麵還是有將帥接待了宋江,並且分配了一座小城作為據點,供給給宋江和梁山軍用於休整和駐紮,自此宋江和梁山軍便開始配合徐州軍,開始對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進行大範圍的圍剿。
看著自己麾下換上官軍精良裝備的梁山軍,還有徐州官員熱情的接待,宋江此刻的心情,熱血澎湃,達成了自己多年的夙願,他宋公明再也不是相間的酸腐秀才,也不是帶領人馬打家劫舍的山匪草寇綠林響馬,他不再需要麵對朝廷那些官老爺的時候卑躬屈膝阿諛奉承,而是成為了他夢寐以求的官家軍隊。
宋江摩梭著幾乎從不離身的,代表著朝廷命官身份的印信,對自己的前途,有著十足的信心,絲毫不去想,他這所謂的前途,都是用自己手下那些信賴著自己的兄弟們,那些活生生的生命換來的。
而洪秀全,在被他們攻下的徐州城池中最大的東郡,也得到了宋江奉命前來討伐他們的消息,雖然無法確認消息的來源,但是經過自己的探馬探查,也查到了宋江和他麾下的梁山軍,確確實實是大張旗鼓的,從雲州幾乎一路高歌猛進的,十分高調的進入到了徐州,並且徐州的官員也很高調的接待了宋江和他麾下的梁山軍,這件事現在弄的幾乎整個徐州,鬧到了人盡皆知。
這可是給洪秀全氣壞了,原本洪秀全就對宋江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深惡痛絕,當初若不是宋江接受招安,帶著十幾萬梁山賊臨陣倒戈,烏莽軍也不會那麽輕易就被許少傑率領的北伐軍,就那麽輕而易舉的撕破了防線,直達了奉天的城下。
若不是宋江這個見利忘義,不知廉恥的卑鄙小人,洪秀全的大哥洪南國也不會就死在了雲州的地盤上,聲勢浩大的烏莽起義軍,也斷然不會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就被徹底肅清。
洪南國牛末王朝陽,還有幾十萬烏莽起義軍的將士們,在洪秀全看來,皆是因為宋江臨陣倒戈而死,甚至在洪秀全的心裏,他恨宋江這個卑鄙小人,更勝於恨許少傑這個北伐軍統帥。
許少傑是朝廷命官,各為其主奉旨討伐自己,本就無可厚非,於情於理,雖然確實是仇人不假,但是確實洪秀全也明白各為其主的道理。
但是這個先是加入烏莽起義軍,後因為高官厚祿背信棄義賣主求榮的無恥小人宋江,則是洪秀全斷然不可能原諒饒恕的。
這一點,從雲州帶著殘部逃出來的石寶,和帶著殘餘太平教教眾和僅剩的黃巾軍逃出來的張曼成,也是對宋江有著一種偏執的仇恨。
在他們的心中,致使他們必須麵對今天這般狼狽情況的始作俑者,就是這個不要臉的黑廝宋江。
更別說這個宋江竟然能大張旗鼓的從雲州追過來,企圖繼續討伐他們,如今的洪秀全石寶和張曼成,恨不得生啖其肉渴飲其血乏寢其皮,方才能解了心頭之恨。
洪秀全之所以沒有聽從他大哥洪南國臨終的話逃離皇朝地界,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第一便是洪秀全自己想為自己死去的大哥洪南國,向許少傑以及雲州的那些官軍報仇。
第二個便是洪秀全自己的野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野心和能力,甚至比身為烏莽叛軍大頭領的洪南國還要大,所以洪秀全選擇來到了皇朝兵力相對薄弱,卻更為富碩的徐州地界。
默默的積蓄實力,放出消息,收攏各地被衝散的烏莽叛軍殘部,最後還收攏了從奉天逃出來的,原烏莽軍軍團長石寶以及其麾下的殘餘烏莽起義軍,還有同樣從奉天城逃出來的,原烏莽軍軍團長,黃巾軍的張曼成,以及他麾下僅剩的太平教黃巾軍殘部。
就這樣,敗軍之將窮途末路的三人,當即一拍即合,聚集麾下七八萬兵馬,效仿洪南國王朝陽與牛末當年的樣子,在徐州無名山中起兵,對外號稱聚集大軍十萬兵馬,趁著徐州官軍還未反應過來之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攻下了徐州北麵的幾座城池,打了徐州守軍一個措手不及,又在據守城池的同時,以掠奪而來的財物,大肆招兵買馬,征召徐州本地的山賊草寇入夥,最終聚集了十一二萬的雜牌軍,其中有烏莽叛軍的殘部,太平教黃巾軍的殘部,還有臨時征召的鄉勇和徐州本地的山賊草寇。
果不其然,跟洪秀全預料的一樣,徐州也如雲州之前一般,那些養尊處優的官軍,皆是貪生怕死的畏戰鼠輩,守將也都是些靠著派係關係上位的無能之輩,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洪秀全便帶領麾下的叛軍攻下徐州大大小小十餘座城池,占據了徐州五分之一的地界。
此後,洪秀全眼見時機成熟,便率眾在東郡宣布誓師祭旗,正式成立反抗朝廷暴政的起義聯軍。
隻不過洪秀全的野心,明顯比洪南國要大的多,他直接結合之前黃巾軍太平教教名,成立太平天國,洪秀全自己號稱太平天國天王,石寶號稱西王,領大將軍,張曼城稱東王,領中軍司馬,又封麾下那些山賊頭目和叛軍將校為太平天國各級官員各城太守主事,各級將軍武官,大有在徐州成立小朝廷,與皇朝分庭抗禮之意。
太平天國軍士兵皆是頭戴承襲太平教教義,頭戴黃色頭巾,以黃色符紙搓成粗繩係於額頭處,口中喝號神功護體,太平教大賢良師張角尚在之時傳播的那段話,還已然流傳在太平天國的隊伍中。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雖在甲子,天下大吉。
宋江等人接到許少傑派遣支援徐州的命令時,幾乎是瞬間就集結好了軍隊,馬不停蹄的離開了自己的彈丸小城,帶領全部的士兵,帶走了所有的軍械和輜重,但是宋江卻把自己的家眷扔在了這裏,用以迷惑許少傑的眼線,不能被許少傑發現,自己有脫離雲州另謀出路的意圖。
在經過平頂城,領取了司徒景德為他們梁山軍準備的糧草和軍械輜重之後,宋江看著精良的裝備和上好的糧草,更加篤定自家軍師朱武和司徒景德的關係起了作用,對自己這一次南下討逆的行動,充滿了信心。
宋江帶領梁山軍來到徐州之後,因為許少傑提前傳達過公文的關係,徐州方麵還是有將帥接待了宋江,並且分配了一座小城作為據點,供給給宋江和梁山軍用於休整和駐紮,自此宋江和梁山軍便開始配合徐州軍,開始對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進行大範圍的圍剿。
看著自己麾下換上官軍精良裝備的梁山軍,還有徐州官員熱情的接待,宋江此刻的心情,熱血澎湃,達成了自己多年的夙願,他宋公明再也不是相間的酸腐秀才,也不是帶領人馬打家劫舍的山匪草寇綠林響馬,他不再需要麵對朝廷那些官老爺的時候卑躬屈膝阿諛奉承,而是成為了他夢寐以求的官家軍隊。
宋江摩梭著幾乎從不離身的,代表著朝廷命官身份的印信,對自己的前途,有著十足的信心,絲毫不去想,他這所謂的前途,都是用自己手下那些信賴著自己的兄弟們,那些活生生的生命換來的。
而洪秀全,在被他們攻下的徐州城池中最大的東郡,也得到了宋江奉命前來討伐他們的消息,雖然無法確認消息的來源,但是經過自己的探馬探查,也查到了宋江和他麾下的梁山軍,確確實實是大張旗鼓的,從雲州幾乎一路高歌猛進的,十分高調的進入到了徐州,並且徐州的官員也很高調的接待了宋江和他麾下的梁山軍,這件事現在弄的幾乎整個徐州,鬧到了人盡皆知。
這可是給洪秀全氣壞了,原本洪秀全就對宋江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深惡痛絕,當初若不是宋江接受招安,帶著十幾萬梁山賊臨陣倒戈,烏莽軍也不會那麽輕易就被許少傑率領的北伐軍,就那麽輕而易舉的撕破了防線,直達了奉天的城下。
若不是宋江這個見利忘義,不知廉恥的卑鄙小人,洪秀全的大哥洪南國也不會就死在了雲州的地盤上,聲勢浩大的烏莽起義軍,也斷然不會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就被徹底肅清。
洪南國牛末王朝陽,還有幾十萬烏莽起義軍的將士們,在洪秀全看來,皆是因為宋江臨陣倒戈而死,甚至在洪秀全的心裏,他恨宋江這個卑鄙小人,更勝於恨許少傑這個北伐軍統帥。
許少傑是朝廷命官,各為其主奉旨討伐自己,本就無可厚非,於情於理,雖然確實是仇人不假,但是確實洪秀全也明白各為其主的道理。
但是這個先是加入烏莽起義軍,後因為高官厚祿背信棄義賣主求榮的無恥小人宋江,則是洪秀全斷然不可能原諒饒恕的。
這一點,從雲州帶著殘部逃出來的石寶,和帶著殘餘太平教教眾和僅剩的黃巾軍逃出來的張曼成,也是對宋江有著一種偏執的仇恨。
在他們的心中,致使他們必須麵對今天這般狼狽情況的始作俑者,就是這個不要臉的黑廝宋江。
更別說這個宋江竟然能大張旗鼓的從雲州追過來,企圖繼續討伐他們,如今的洪秀全石寶和張曼成,恨不得生啖其肉渴飲其血乏寢其皮,方才能解了心頭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