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勇武無雙的陳龍象就這麽被雷劈死了。


    死在自己的擂鼓甕金錘所接引的天雷之下,死在了韓國公陳慶之和數千朝廷平叛大軍將士的眼前,死在了高句麗王城的城門之下。


    說來也奇怪,原本烏雲密布,雷聲、風雨聲大作的高句麗王城內外,霎時間雨過天晴,遠處的山巒之上,有一道絢麗的彩虹憑空出現,橫跨在山海之間。


    本以為,誅殺了叛軍主將陳龍象之後,此番前來高句麗平叛的大唐眾將士會如釋重負、歡呼雀躍;


    卻不曾想,當包括魏國公常遇春、韓國公陳慶之、安西候藍玉等大唐武將,親眼目睹了陳龍象命喪天雷之下後,心情卻是沉重、複雜至極,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尤其是韓國公陳慶之,整個仿佛像是觸電了一般,怔怔出神的愣在原地,看著早已經被天雷劈得焦糊、麵目全非的陳龍象,不由得兩行熱淚潸然而下。


    良久。


    陳慶之才從馬背上翻身下來,徑直走到陳龍象的屍骸麵前蹲下,隨後將陳龍象被燒焦的屍骸抱起,在他耳邊自說自話道:“龍象,走啊——”


    “我帶你回家啊!”


    隨後,隻見白袍飄飄的陳慶之雙手抱著焦糊黢黑的陳龍象,邁著堅定的步伐一步一步走進高句麗王城。


    那一白一黑的兩道身影,在雨過天晴的初春暖陽之下,顯得格外紮眼。


    直到目送韓國公陳慶之,抱著陳龍象的屍骸進入高句麗王城,最終消失在城門洞視界的街巷中之後,馬背上的魏國公、東征平叛大元帥這才下令,道:“來人啊,傳令下去,朝廷平叛大軍有序進駐高句麗王城;”


    “收攏潰逃的全部叛軍將士,重新將大唐王朝的王旗插遍高句麗半島的每一個角落;”


    “派出八百裏加急傳令於遼東半島的秦國公,讓他趁此機會與水師大軍前後夾擊,徹底肅清高句麗前朝寶藏王的政權餘孽;”


    “即刻給皇上——”


    話到嘴邊,卻又被常遇春咽回了肚子裏,重新改口說道:“算了,向皇上複命之事容後再議,先執行其他將令去吧!”


    “末將得令!”


    很快,傳令兵便領命而去。


    魏國公常遇春也在一眾親兵的護衛之下,帶著身負重傷的安西侯藍玉策馬進城,準備與韓國公陳慶之碰頭之後,再商議如何向皇上複命一事。


    是夜。


    高句麗王城大殿內燈火通明,前來平叛的三位國公,六位侯爵、伯爵,以及朝廷兵部隨行的侍郎等將領、官員齊聚一堂,商議平叛之後的善後事宜。


    按《大唐律令》,凡是參與反叛的軍中將領,偏將以上誅九族;百戶、千戶一級誅三族;叛軍士兵全部坑殺。


    對於這一點,在場的眾將和兵部侍郎,倒是達成了一致的意見。


    唯一的分歧就是,關於如何處置叛軍主將陳龍象,以及前朝妖後蘇婉兒,廢帝陳靈武三人的屍骸。


    隨行的兵部侍郎羅昆,主張依照《大唐律令》相關條款處理,將這些犯上作亂的逆賊的屍骸押送回京城挫骨揚灰,以儆效尤;


    但,韓國公陳慶之卻並不同意羅昆的意見,主張就地安葬幾人。


    甚至,陳慶之在進入高句麗王城之後,立刻就派人將陳龍象一家三口的屍骸保護起來,任何人不得接近;


    就連魏國公常遇春,都不知道陳龍象幾人的屍骸,被陳慶之弄到哪兒去了。


    會場之上,兵部侍郎羅昆自視有皇上的旨意和《大唐律令》背書,對韓國公陳慶之斥責道:“韓國公,這事兒可不是您一個人能扛得下來的;”


    “曆朝曆代,對於膽敢興兵造反者,皆入酷刑,更何況賊首陳龍象還是打著複辟前朝的旗幟;”


    “即便是他死了,這事兒也不能這麽輕鬆的翻篇過去,必須按律法挫骨揚灰,以警醒後人!”


    哼!


    聞言,陳慶之隻是冷哼一聲,一言不發的看著兵部侍郎羅昆。


    眼見陳慶之不鳥自己,兵部侍郎羅昆當即將求救的目光投向主位上的魏國公常遇春,道:“魏國公,您可是皇上欽點的朝廷東征平叛大元帥,全權負責東征平叛事宜;”


    “這事兒,這事兒可由不得韓國公胡來!”


    額——


    常遇春遲疑了一下,並未在第一時間作出答複。


    此番東征平叛之前,昭武帝陳懷安倒是的確曾對他麵授機宜,若能將叛軍主將陳龍象生擒帶回最好;


    若不能,就地殲滅之!


    隻是,這皇上也沒說這屍首要不要帶回去啊?


    從情理上來說,常遇春是傾向於韓國公陳慶之的處理方式的,就讓晉王陳龍象一家三口安葬在高句麗王城之外;


    可從法理上來說,常遇春又覺得兵部侍郎羅昆說得也沒錯,把叛軍主將陳龍象的屍首帶回京師皇城複命,也算是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和警醒;


    一時間,常遇春還真有些進退兩難,拿捏不定。


    咳咳!


    最終,隻聽得常遇春幹咳了兩聲,道:“韓國公,羅大人,還有諸位,連日來大家舟車勞動、一路征戰至此,也是辛苦至極;”


    “而今,叛軍主將陳龍象既已伏誅,這肅清高句麗半島叛軍殘餘勢力也指日可待;”


    “今日,大家就先好好休息一晚,平叛後的相關善後事宜,明日再議!”


    說著,常遇春大手一揮,道:“就這樣吧,各自休息去吧!”


    “是,大帥!”


    常遇春一聲令下,軍中的武將紛紛領命退去。


    韓國公陳慶之也不例外,直接連看都沒有看兵部侍郎羅昆一眼,便頭也不回的拂袖而去。


    見狀,兵部侍郎羅昆看了看退去的眾將,又看了看已經起身作勢也要離去的魏國公常遇春,也隻得無奈的搖了搖頭,跟隨著眾人一起退下。


    但,他要將叛軍主將陳龍象的屍首帶回金陵挫骨揚灰的想法,卻是一點也沒有動搖。


    深夜時分。


    剛剛經曆一輪慘烈屠戮的高句麗王城中萬籟俱寂,連個鬼影子都沒有。


    忽然,卻有一隊全副武裝的大唐軍隊趕著數架馬車,疾馳在空蕩蕩的高句麗王城街道之上。


    最終,自王城東華門出城。


    這隊神秘軍隊的行蹤,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被魏國公常遇春獲悉。


    當他得知,出城的軍隊是以韓國公陳慶之的腰牌,勒令守城的士兵打開城門之後,常遇春的臉上竟然有一抹如釋重負的輕鬆。


    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隨他去吧!


    翌日。


    東方剛泛起一抹魚肚白的時候。


    在高句麗王城之外,近海邊的一座名為“望江島”的島嶼之上,一座新起的墳塋在剛剛爬上海平麵的朝陽餘暉的映射之下,顯得格外突兀。


    一襲白袍的韓國公陳慶之佇立在墳塋之前,望著大唐王朝所在的方向,喃喃自語道:“龍象,我能為你做的,也隻有這些了!”


    “這望江島的對麵,就是大唐王朝的疆域;”


    “你們一家四口也算團聚了,就在此地好生安息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農民黃三戒並收藏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