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時間。


    盤龍關隘,龍城北伐大軍騎兵方陣,爆發出了氣吞萬裏山河的龍城戰吼。


    晉王陳懷安一馬當先,如繁星的眼眸中迸射出兩道寒芒,猶如出鞘利劍,直刺五萬突厥騎兵的主將大纛,於萬軍中鎖定突厥大汗鐵木爾。


    原來,陳懷安早就已經注意到,藏身於盤龍關北側臥虎山上的突厥騎兵。


    更預判到,鐵木爾之所以遲遲未率突厥騎兵馳援雲麾軍,是因為他一直在找尋一擊必勝,擊潰龍城騎兵的機會。


    對鐵木爾和他麾下的五萬突厥騎兵,威脅最大的必然是陳懷安手下的三千龍城鐵浮屠。


    十年前,先王陳破虜第五次征討漠北,在榆木川斡難河畔,一舉消滅鐵木爾耗盡半生心血,才積攢起來十萬突厥騎兵。


    那一戰中,陳破虜麾下的龍城破虜軍三千鐵浮屠居功至偉。


    猶如鋼鐵洪流一般的鐵浮屠重騎兵,一旦在廣闊的戰場上結陣衝鋒起來,其勢足以用“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八個字來形容。


    但鐵浮屠重騎兵也並非毫無破綻可言,對於俱是身披重鎧的鐵浮屠士兵和戰馬而言,在戰鬥中體力、耐力、專注力的消耗都是極快的。


    一旦人、馬體力耗盡,沒了速度和力量的優勢,讓敵軍的步、騎圍困之後,那就是鐵浮屠的噩夢。


    鉤鐮槍、斬馬刀、絆馬索,再輔以錘、啄、斧、鞭等擊砸武器一通猛攻,就算是人馬俱披重鎧的鐵浮屠也挨不住幾下啊!


    陳懷安算準了鐵木爾就是在等這樣一個機會,等待龍城鐵浮屠人、馬體力耗盡的機會。


    更算準了,已經先後在盤龍關,折損了近五萬突厥騎兵的鐵木爾,絕不可能就此夾著尾巴灰溜溜的滾回漠北草原。


    所以,陳懷安才在梁二虎試圖率領雲麾軍騎兵突圍之時,下令鐵浮屠全軍出擊,截殺梁二虎,故意將破綻和後背露出來,亮給複仇心切的鐵木爾。


    果不其然,鐵木爾在發現盤龍關戰場上,龍城鐵浮屠傾巢而出,截殺雲麾軍主將梁二虎和中軍騎兵之後。


    立刻下令,突厥騎兵全軍出擊,殺入戰場打陳懷安和龍城鐵浮屠一個措手不及。


    在鐵木爾的印象中,鐵浮屠在衝陣之時,會用皮繩將三個鐵浮屠士兵互相連接在一起,以穩固陣型,增加鐵浮屠的衝擊力和殺傷力。


    此舉,有利也有弊。


    在增加鐵浮屠的衝擊力和殺傷力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限製了鐵浮屠士兵的靈活性,機動性。


    正因如此,鐵木爾才會冒險在龍城鐵浮屠人、馬體力並未耗盡之時,貿然率大軍出擊,偷襲鐵浮屠的背後。


    一方麵,他是在賭,結陣衝鋒的鐵浮屠來不及轉身,應對從背後突襲的突厥騎兵;


    另一方麵,盤龍關之戰打到現在,突厥聯軍敗局已定,這不僅是鐵木爾最後的複仇機會,更是他扞衛草原霸主,突厥大汗之位最後的機會。


    唯有放手一搏,方能有一絲勝利的可能。


    然而,當衝刺截殺雲麾軍騎兵的龍城鐵浮屠,以及另外的兩支龍城騎兵,在盤龍關廣袤的戰場之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回馬槍。


    緊接著,大軍調轉方向,直接策馬衝向鐵木爾率領的五萬突厥騎兵之時。


    鐵木爾才猛然反應過來,陳懷安從一開始就是故意將鐵浮屠的破綻,以及龍城騎兵的後背暴露給自己的。


    因為,原本在戰場上衝鋒時,會以皮繩相連的龍城鐵浮屠人馬,早已解開了皮繩各自衝鋒為戰,解放了鐵浮屠靈活轉身的機動性。


    在二代晉王陳懷安的指揮下,以密集的楔形陣迎頭撞向突厥騎兵大軍。


    轟隆!


    一聲碰撞。


    驚天地,泣鬼神。


    高速衝刺中的兩軍騎兵,毫無懸念的激烈碰撞到一起。


    以楔型陣密集衝鋒的三千龍城鐵浮屠,在眨眼之間,就以雷霆萬鈞之力鑿開了突厥騎兵的先鋒隊。


    不做停留,在慣性的作用下繼續衝鋒。


    頃刻間,三千龍城鐵浮屠又化作一柄鋒利長劍。


    劍刃所過之處,敵軍騎兵陣型被無情切割,一分為二,左右不能相顧。


    再然後,隻見渾身以重鎧包裹,頭部以鐵皮編織的頭盔覆蓋,隻留出一雙眼睛的鐵浮屠戰士。


    揮舞著手上的長矛、重劍左劈右刺,仿佛連空氣都被劈開,在敵軍騎兵的身上,帶起一片片飛濺的血花。


    鐵木爾麾下的五萬突厥騎兵,在陳懷安率領的三千龍城鐵浮屠的衝殺之下,如同翻滾的海浪,每時每刻都有人跌落馬背,每一秒鍾都有突厥蠻子魂歸長生天。


    這些自封的漠北勇士,除了在麵對手無寸鐵的朔北邊關百姓之時,展露出他們驍勇善戰的一麵之外。


    在麵對龍城鐵浮屠的衝殺之時,瞬間就暴露出外強中幹,貪生怕死的本性,試圖策馬逃亡者,不計其數。


    緊隨而來的龍城兵馬,北伐大軍主將龐先楚,以及一萬虎豹騎,兩萬玄甲輕騎兵,又怎可能輕易放過,這些雙手沾滿了朔北邊關百姓鮮血的野蠻畜生?


    尤其是主將龐先楚。


    龍城一戰,他憋在心中的那股怒火,到現在都還沒能發泄出來。


    唯有不斷斬殺敵軍的首級,方能解他心頭的怒火仇怨。


    龐先楚端舉著手上的丈八蛇矛左突右刺,眼神中有一團炙熱的火焰在熊熊燃燒,那是他對戰鬥的渴望,對斬殺敵軍的渴望。


    將不畏戰,兵不畏死。


    這讓本就是,集三個鼎盛時期的騎兵精銳於一體的龍城騎兵,在麵對人數優於己方的突厥騎兵之時,依舊能爆發出了恐怖的戰場統治力。


    以絕對的優勢,把突厥人的騎兵壓在馬背上狠揍爆捶,氣都喘不過來。


    很快,三萬三千餘龍城騎兵,便在廣袤的黃土地之上,與五萬突厥騎兵混戰至一起。


    陳懷安身先士卒,騎在黃驃馬背上,一杆方天畫戟在他手中舞得虎虎生風,追著四下逃散的突厥騎兵狠劈猛砍。


    僅僅片刻時間,就有不下百餘名突厥騎兵被他斬落馬下。


    龐先楚也殺得興起,手中的丈八蛇矛左突右刺,越戰越勇,打得四周的突厥騎兵聞風喪膽,不敢上前。


    而虎豹騎的超級精銳戰兵們,在對上突厥人的騎兵之時,更是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一片,人擋殺人,馬擋砍馬。


    有鐵浮屠和虎豹騎衝陣,玄甲輕騎兵的任務就簡單多了。


    隻是在外圍,負責將試圖逃跑的突厥騎兵一一射殺即可,興起之時,也不忘策馬殺入戰場,手中的馬刀高舉狠劈,痛宰落水狗。


    與此同時。


    鐵木爾看著麾下的突厥勇士,在馬背上隻有被動挨劈的命,而毫無揮刀還擊之力時,凹陷的臉頰上有兩行滾燙的濁淚滑落。


    恍惚間,鐵木爾仿佛看見了老當益壯,身披金甲的晉王陳破虜,策馬傲立在自己眼前。


    手中戟尖霸氣一指,厲聲喝道:“取突厥賊軍大纛!”


    定睛再來,卻猛然發現,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晉王陳破虜怎麽變年輕了?


    原來,是自己老眼昏花了!


    眼前之人,乃是晉王陳破虜的嫡長子,新任晉王陳懷安!


    另一邊,陳懷安躍馬上前,手中端舉著方天畫戟,戟尖霸氣一指,下達將令:


    “蕭破,傳本王將令,金吾衛出擊,取賊軍大纛!”


    “謹遵王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農民黃三戒並收藏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