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朕的規矩,就是規矩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 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嗡!
一眾朝臣隻覺得腦袋嗡的一聲就炸開了!
皇帝趙乾這一句:他陳懷安這是想造反啊,徹底戳破了以宰相秦如檜為首的奸佞之臣,用欺騙和謊言編織出來的“建安盛世,天下太平”這一巨大泡沫。
孫鶴齡突如其來的勸諫,打亂了秦如檜的全盤部署。
一時間,宰相秦如檜那張老奸巨猾的臉上,臉色煞白,冷汗直流。
其餘朝臣,人人自危,自顧不暇。
唯有禮部侍郎孫鶴齡,依舊挺直腰杆,昂起頭顱,坦然麵對趙乾的怒火。
孫鶴齡高聲呼道:“回稟皇上,微臣以為晉王世子陳懷安絕無造反之心,亦無稱孤道寡,另立國號之意!”
“相反,微臣反倒是認為,晉王世子陳懷安於江山、社稷有功,當賞之!”
刷!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皆為之側目。
偷偷看向孫鶴齡的眼神,說不出是哀矜勿喜,還是幸災樂禍。
噗!
金鑾殿上,皇帝趙乾差點沒被孫鶴齡的這一番話,把鼻子都氣歪嘍。
他強忍著下令讓赤衣衛,把孫鶴齡拖出去砍了的衝動,滿臉戾氣的說道:“孫鶴齡,你說什麽,朕沒聽錯吧?”
“他陳懷安都已經在龍城起兵對抗朝堂,打出了“奉旨靖難,以清君側”的旗號,還說出而今新帝昏聵這種大逆不道之言。”
“你現在竟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說什麽陳懷安於江山、社稷有功,當賞之?”
說著,趙乾話鋒一轉,語氣冰冷而淩厲的嗬斥道:“孫鶴齡,到底是你腦袋被門夾了,還是朕耳朵塞驢毛聽錯了?”
“皇上請息怒!”
大殿之下,孫鶴齡依舊是那副不卑不亢的姿態,將西北總兵吳青雲,與突厥大汗鐵木爾來往的書信高舉著呈過頭頂。
隨後,繼續道:“皇上,此乃西北總兵吳青雲,與突厥大汗鐵木爾暗通曲款的來往書信,請皇上過目!”
“微臣沒猜錯的話,此番滅國突厥者,也正是晉王世子陳懷安!”
“平定西北邊關之亂,橫掃滌蕩漠北突厥,難道不是於江山、社稷有功嗎?難道不該受封賞嗎?”
孫鶴齡話音剛落,這邊皇帝趙乾的貼身太監,也已經將他手上吳青雲和鐵木爾的來往書信,呈到了趙乾麵前。
後者臉色鐵青,一目十行的看著書信上的內容,眼瞳中散發著的暴戾之氣更甚了。
轟!
趙乾突然出手,一巴掌將龍椅背後的屏風拍碎成了幾塊,嚇得倚靠在龍椅之上的寵妃聞人羽花容失色,卻不敢發出半點聲響。
“秦如檜!”
“微臣,微臣在!”
趙乾一聲暴喝,差點沒把宰相秦如檜的心髒嚇得停止跳動,戰戰兢兢的跪著向大殿之上挪出半個身子,忐忑不安的恭候聖諭。
趙乾厲聲道:“告訴朕,他說的是不是真的?”
秦如檜誠惶誠恐的回道:“回,回皇上,北滅突厥之戰,額......的確,但是,皇上,您聽微臣解釋......”
“夠了!”
趙乾一聲怒吼,直接打斷了秦如檜。
然後,隻見趙乾氣勢洶洶的拾階而下,從金鑾殿上徑直走到秦如檜的麵前,居高臨下的瞪著他。
怒道:“告訴朕,是還是不是?”
事到如今,秦如檜又哪裏還敢欺瞞,點頭如搗蒜的回道:“回皇上,是!”
哈哈!
得到秦如檜肯定的回答之後,趙乾不怒反笑。
隻是那昔日裏張狂,跋扈的笑聲之中,多出了幾分自嘲的可悲和可笑。
良久,趙乾這才恢複理智。
他看著秦如檜,語氣冰冷的說道:“秦如檜,朕再給你一個機會,把你所知道的一切,如實向朕稟報!”
“若再有欺瞞,朕誅你九族!”
秦如檜臉色慘白,卻也隻得硬著頭皮將陳懷安於龍城起兵之後,所發生的大事記,一件件,一樁樁如實向皇帝趙乾匯報。
包括三十萬雲麾軍盡沒,西北總兵吳青雲戰死雲州,以及陳懷安率部北上,在漠北石峰山下一舉搗毀突厥王庭的事情,全部向趙乾做了匯報。
甚至,陳懷安在西北三座軍事重鎮,及管轄的九十八郡縣所頒布的施政綱領,也做了詳細匯報。
隻不過,老奸巨猾的秦如檜在匯報之時,刻意打了一個時間差,將他得知前線消息的時間,往後推遲了兩個月。
把一切的責任,都推到了死鬼吳青雲的身上。
反正已經死無對證了,索性所有的黑鍋都讓吳青雲背,犧牲他一個,挽救的可是整個“太子黨”啊!
末了,秦如檜聲淚俱下的總結道:“皇上,微臣有罪:”
“微臣近兩個月來,一門心思都撲在了開鑿大運河,以及重修皇陵這兩件大事之上,從而疏於對朝中文臣武將的管束,這才導致了出現此等欺君犯上之事的發生。”
“皇上,這西北總兵吳青雲,是微臣一手舉薦的,微臣有失責之罪,還請皇上降罪!”
說著,秦如檜抬手擦拭了一下滾落臉頰的兩行老淚,隨即將頭上戴著的宰相烏紗帽主動摘下來,高舉過頭頂。
哈哈!
趙乾再度可悲而又可笑的笑出了聲,自言自語道:
“朕一直以來,總是以千古一帝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一直以推動建安盛世為己任。”
“現在看來,這所謂的“建安盛世,天下太平”,不過是一幫溜須拍馬的文臣武將,用欺騙和謊言編織給朕的鏡中花,水中月!”
“反倒是這陳懷安的謀逆之舉,戳破了朕一直以來所生活在的幻境之中。”
“如此看來,這陳懷安的確當賞!”
說著,趙乾話鋒一轉,語氣猙獰的說道:“朕不僅要賞他一個淩遲處死,還要賞他一個株連九族!”
“沈光明!”
“微臣在!”
趙乾一聲厲喝,兵部尚書沈光明當即從群臣中跪著挪動出來,恭候聖諭。
趙乾道:“亂臣賊子陳懷安舉兵謀反,賊軍已攻占我大新西北三鎮九十八郡縣,朕命令你們兵部即刻拿出一個平定叛亂的折子遞交上來,朕要禦駕親征!”
“皇上,使不得啊,皇上!”
此言一出,禮部侍郎孫鶴齡再度站出來冒死勸諫,道:
“晉王世子陳懷安於龍城起兵,乃是奉了先帝的遺詔,手持打王金鞭奉旨靖難,是為了清君側,除奸佞,並非起兵謀反啊!”
“陳懷安自起兵以來,無論是北上征討突厥,還是對抗雲麾軍,其本質意義上來說,都是在代替朝廷行事,除外患,滅內賊,非要說世子謀反,也查無實據啊,皇上!”
哼!
趙乾突然冷哼一聲,眼神狠厲的瞪著孫鶴齡,一字一句的說道:“孫鶴齡,你給朕聽清楚了——”
“從始至終,壓根兒就沒有什麽先帝禦賜的打王金鞭!”
“還有,朕說他陳懷安是舉兵謀反,他就是舉兵謀反,何須證據?”
“退朝!”
“皇上......”
一眾朝臣隻覺得腦袋嗡的一聲就炸開了!
皇帝趙乾這一句:他陳懷安這是想造反啊,徹底戳破了以宰相秦如檜為首的奸佞之臣,用欺騙和謊言編織出來的“建安盛世,天下太平”這一巨大泡沫。
孫鶴齡突如其來的勸諫,打亂了秦如檜的全盤部署。
一時間,宰相秦如檜那張老奸巨猾的臉上,臉色煞白,冷汗直流。
其餘朝臣,人人自危,自顧不暇。
唯有禮部侍郎孫鶴齡,依舊挺直腰杆,昂起頭顱,坦然麵對趙乾的怒火。
孫鶴齡高聲呼道:“回稟皇上,微臣以為晉王世子陳懷安絕無造反之心,亦無稱孤道寡,另立國號之意!”
“相反,微臣反倒是認為,晉王世子陳懷安於江山、社稷有功,當賞之!”
刷!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皆為之側目。
偷偷看向孫鶴齡的眼神,說不出是哀矜勿喜,還是幸災樂禍。
噗!
金鑾殿上,皇帝趙乾差點沒被孫鶴齡的這一番話,把鼻子都氣歪嘍。
他強忍著下令讓赤衣衛,把孫鶴齡拖出去砍了的衝動,滿臉戾氣的說道:“孫鶴齡,你說什麽,朕沒聽錯吧?”
“他陳懷安都已經在龍城起兵對抗朝堂,打出了“奉旨靖難,以清君側”的旗號,還說出而今新帝昏聵這種大逆不道之言。”
“你現在竟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說什麽陳懷安於江山、社稷有功,當賞之?”
說著,趙乾話鋒一轉,語氣冰冷而淩厲的嗬斥道:“孫鶴齡,到底是你腦袋被門夾了,還是朕耳朵塞驢毛聽錯了?”
“皇上請息怒!”
大殿之下,孫鶴齡依舊是那副不卑不亢的姿態,將西北總兵吳青雲,與突厥大汗鐵木爾來往的書信高舉著呈過頭頂。
隨後,繼續道:“皇上,此乃西北總兵吳青雲,與突厥大汗鐵木爾暗通曲款的來往書信,請皇上過目!”
“微臣沒猜錯的話,此番滅國突厥者,也正是晉王世子陳懷安!”
“平定西北邊關之亂,橫掃滌蕩漠北突厥,難道不是於江山、社稷有功嗎?難道不該受封賞嗎?”
孫鶴齡話音剛落,這邊皇帝趙乾的貼身太監,也已經將他手上吳青雲和鐵木爾的來往書信,呈到了趙乾麵前。
後者臉色鐵青,一目十行的看著書信上的內容,眼瞳中散發著的暴戾之氣更甚了。
轟!
趙乾突然出手,一巴掌將龍椅背後的屏風拍碎成了幾塊,嚇得倚靠在龍椅之上的寵妃聞人羽花容失色,卻不敢發出半點聲響。
“秦如檜!”
“微臣,微臣在!”
趙乾一聲暴喝,差點沒把宰相秦如檜的心髒嚇得停止跳動,戰戰兢兢的跪著向大殿之上挪出半個身子,忐忑不安的恭候聖諭。
趙乾厲聲道:“告訴朕,他說的是不是真的?”
秦如檜誠惶誠恐的回道:“回,回皇上,北滅突厥之戰,額......的確,但是,皇上,您聽微臣解釋......”
“夠了!”
趙乾一聲怒吼,直接打斷了秦如檜。
然後,隻見趙乾氣勢洶洶的拾階而下,從金鑾殿上徑直走到秦如檜的麵前,居高臨下的瞪著他。
怒道:“告訴朕,是還是不是?”
事到如今,秦如檜又哪裏還敢欺瞞,點頭如搗蒜的回道:“回皇上,是!”
哈哈!
得到秦如檜肯定的回答之後,趙乾不怒反笑。
隻是那昔日裏張狂,跋扈的笑聲之中,多出了幾分自嘲的可悲和可笑。
良久,趙乾這才恢複理智。
他看著秦如檜,語氣冰冷的說道:“秦如檜,朕再給你一個機會,把你所知道的一切,如實向朕稟報!”
“若再有欺瞞,朕誅你九族!”
秦如檜臉色慘白,卻也隻得硬著頭皮將陳懷安於龍城起兵之後,所發生的大事記,一件件,一樁樁如實向皇帝趙乾匯報。
包括三十萬雲麾軍盡沒,西北總兵吳青雲戰死雲州,以及陳懷安率部北上,在漠北石峰山下一舉搗毀突厥王庭的事情,全部向趙乾做了匯報。
甚至,陳懷安在西北三座軍事重鎮,及管轄的九十八郡縣所頒布的施政綱領,也做了詳細匯報。
隻不過,老奸巨猾的秦如檜在匯報之時,刻意打了一個時間差,將他得知前線消息的時間,往後推遲了兩個月。
把一切的責任,都推到了死鬼吳青雲的身上。
反正已經死無對證了,索性所有的黑鍋都讓吳青雲背,犧牲他一個,挽救的可是整個“太子黨”啊!
末了,秦如檜聲淚俱下的總結道:“皇上,微臣有罪:”
“微臣近兩個月來,一門心思都撲在了開鑿大運河,以及重修皇陵這兩件大事之上,從而疏於對朝中文臣武將的管束,這才導致了出現此等欺君犯上之事的發生。”
“皇上,這西北總兵吳青雲,是微臣一手舉薦的,微臣有失責之罪,還請皇上降罪!”
說著,秦如檜抬手擦拭了一下滾落臉頰的兩行老淚,隨即將頭上戴著的宰相烏紗帽主動摘下來,高舉過頭頂。
哈哈!
趙乾再度可悲而又可笑的笑出了聲,自言自語道:
“朕一直以來,總是以千古一帝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一直以推動建安盛世為己任。”
“現在看來,這所謂的“建安盛世,天下太平”,不過是一幫溜須拍馬的文臣武將,用欺騙和謊言編織給朕的鏡中花,水中月!”
“反倒是這陳懷安的謀逆之舉,戳破了朕一直以來所生活在的幻境之中。”
“如此看來,這陳懷安的確當賞!”
說著,趙乾話鋒一轉,語氣猙獰的說道:“朕不僅要賞他一個淩遲處死,還要賞他一個株連九族!”
“沈光明!”
“微臣在!”
趙乾一聲厲喝,兵部尚書沈光明當即從群臣中跪著挪動出來,恭候聖諭。
趙乾道:“亂臣賊子陳懷安舉兵謀反,賊軍已攻占我大新西北三鎮九十八郡縣,朕命令你們兵部即刻拿出一個平定叛亂的折子遞交上來,朕要禦駕親征!”
“皇上,使不得啊,皇上!”
此言一出,禮部侍郎孫鶴齡再度站出來冒死勸諫,道:
“晉王世子陳懷安於龍城起兵,乃是奉了先帝的遺詔,手持打王金鞭奉旨靖難,是為了清君側,除奸佞,並非起兵謀反啊!”
“陳懷安自起兵以來,無論是北上征討突厥,還是對抗雲麾軍,其本質意義上來說,都是在代替朝廷行事,除外患,滅內賊,非要說世子謀反,也查無實據啊,皇上!”
哼!
趙乾突然冷哼一聲,眼神狠厲的瞪著孫鶴齡,一字一句的說道:“孫鶴齡,你給朕聽清楚了——”
“從始至終,壓根兒就沒有什麽先帝禦賜的打王金鞭!”
“還有,朕說他陳懷安是舉兵謀反,他就是舉兵謀反,何須證據?”
“退朝!”
“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