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朝堂,滿朝文武。


    敢當麵頂撞當朝皇上的,恐怕也隻有禮部侍郎孫鶴齡一人了。


    這一次,麵對趙乾一意孤行,誓要禦駕親征,北伐平叛之時,孫鶴齡再一次站出來冒死勸諫道:


    “微臣鬥膽懇請皇上收回成命,休兵止戈!”


    說著,孫鶴齡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站了出來,苦口婆心的繼續說道:“皇上,同室操戈,外虜得利,如此淺顯的道理,皇上難道都不明白嗎?”


    “安西一帶,吐蕃虎視眈眈,江浙、山東沿海一帶,屢有倭人海盜進犯,安西的十萬邊軍不能動,沿海的二十萬備倭兵也不能動啊,皇上!”


    “一旦安西邊軍和沿海備倭兵,被抽調北伐的消息泄露,吐蕃和倭人必定犯我大新邊境,襲擾我大新沿海,屠戮我大新子民,動搖我大新根基啊!”


    “還望皇上收回成命,三思而後行!”


    說完,孫鶴齡便一頭跪倒在趙乾的麵前。


    他的這一舉動,當即把趙乾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趙乾黑著臉道:“孫鶴齡,朕念在你一片赤膽忠心的份上,今日就不治你欺君犯上的罪了,但是——”


    “你給朕記住了,隻此一回,下不為例!”


    說著,趙乾厲聲道:“否則,休要怪朕不念及先帝托孤的情誼,把你身上的這身官服扒了,送你去流放戍邊。”


    “北伐平叛一事,朕心意已決,若再有勸諫者,一律流放戍邊!”


    “皇上——”


    這孫鶴齡也是頭鐵,繼續道:“皇上,您哪怕要把微臣流放戍邊,微臣也要勸諫,勸皇上收起好戰之心,與晉王交好,萬不能因圖一時之快,而葬送大新王朝千秋萬代的後世基業!”


    “微臣此番前往晉王封地龍城,親眼見證了晉王世子陳懷安麾下破虜軍裝備之精良,作戰之驍勇!”


    “三十萬雲麾軍尚不能敵,皇上即便是親率50萬大軍禦駕親征,那也是勞師遠襲,勝算又能有幾成?”


    “陳懷安能以一己之力,南征雲州,北伐突厥,並且兩路大軍同時取得大捷,這本身就足以說明其麾下破虜軍將士作戰之勇猛,戰鬥力之強悍!”


    “皇上若能下一封罪己詔,與晉王世子交好,不僅可避免同室操戈,外虜得利的悲劇發生,還能替大新王朝覓得一戰神名將!”


    “讓陳懷安率領其麾下的破虜軍,替皇上開疆拓土擴大大新疆域豈不美哉,就像當年先帝與晉王陳破虜那樣,明明是兩全其美的一件事,又何苦鬧到刀兵相見的地步?”


    “這打來打去,損失的可都是大新王朝的軍事力量啊,皇上——”


    “夠了!”


    突然,趙乾一聲暴喝,打斷了孫鶴齡都已是話到嘴邊,想要接著說下去的話語。


    趙乾的臉色已經變得烏黑,雙瞳中殺氣迸射,厲聲嗬道:“孫鶴齡,看來你是把朕的話當耳邊風了。”


    “還想讓朕下罪己詔,與陳懷安那個亂臣賊子交好,你是何居心?”


    “好,既然如此,那朕就成全你!”


    說著,趙乾大手一揮,怒道:“來人啊,把禮部侍郎孫鶴齡的官服扒了,押往朕的禦前營參軍,讓他當個馬夫!”


    “孫鶴齡,你不是三番五次當著朕,還有滿朝文武的麵吹噓賊子陳懷安,以及他麾下的破虜軍餘孽如何驍勇,如何善戰嗎?”


    “朕現在就把你編入禦前營,讓你跟著朕北伐龍城平叛,讓你瞪大眼好好看看,到底是朕的大新銳士勇猛,還是陳懷安的破虜餘孽更甚!”


    “退朝!”


    ......


    幽州,飛將軍李璟瑜府邸。


    京師皇城,以八百裏加急送來了一紙詔書。


    與聖旨同時送達將軍府的,還有一柄黃鉞、一把弓矢。


    當隨行的傳旨太監,將皇帝禦駕親征,北伐龍城,以及賞賜飛將軍李璟瑜黃鉞弓矢的聖旨內容宣讀完畢時,李璟瑜的臉色頓時變得陰晴不定。


    接旨謝恩過後,他當即召集麾下駐守幽州的虎賁軍將領緊急議事。


    申時時分。


    將軍府,議事殿內人聲鼎沸。


    前來議事的虎賁軍將領,無一不對擺放在議事殿內,最顯眼位置的黃鉞弓矢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黃鉞,以黃金為飾的斧頭,乃是古代帝王的專用,或特賜給專主征伐的重臣。


    弓矢,古代九錫之一,乃是皇帝賞賜給諸侯,大臣的九種禮器之一,是最高的禮遇。


    在場的虎賁軍將領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皇帝賞賜黃鉞弓矢,給自家將軍李璟瑜意味著什麽。


    晉王世子陳懷安於龍城起兵靖難,先滅三十萬雲麾軍,在北擊突厥,直搗王庭之事,早已在大新王朝傳開。


    尤其是和陳懷安所占領的雲州,同屬幽雲十六州的幽州,虎賁軍各將領俱是如坐針氈。


    無論是陳懷安繼續南征,還是朝廷揮師北伐平叛,駐守幽雲各州的虎賁軍,皆是首當其衝的先鋒隊。


    這些常年駐守邊關,與邊境胡馬對峙征戰的前線虎賁軍將領,比大新朝堂之上的所有人都清楚,陳懷安北擊突厥,直搗王庭的含金量有多高。


    平心而論,在場的虎賁軍眾將領,相當多一部分人是不願意,和陳懷安麾下的破虜軍刀兵相見的。


    一時間,在場議事的虎賁軍將領便分成了兩派,有主戰的,也有主和的。


    雙方爭執得不可開交。


    “飛將軍到——”


    這時,議事殿外突然傳來了一聲通報,是幽州虎賁軍主將李璟瑜來了。


    很快,一個身材魁梧,健壯如黑熊般的中年男人便龍行虎步而來,他邁步的樣子,好似一尊移動的黑鐵塔。


    李璟瑜一出現,原本吵鬧的議事殿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一眾將領都在打量著飛將軍的表情,揣摩著主將的心思。


    李璟瑜當仁不讓的坐上議事殿內的主位,一開口,猶如炸雷一般說道:“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來議事,本將軍就長話短說了:”


    “晉王世子於龍城起兵謀反,朝野之上滿朝文武皆為之震驚,皇上更是龍顏大怒,以責成兵部擬定平叛的折子,我們虎賁軍首當其衝,為平叛先鋒,自東向西克雲州,取龍城!”


    頓了頓,李璟瑜繼續道:“皇上已經封本將軍為北伐大軍先鋒主將,率幽雲各州20萬虎賁軍先行抵達應州,探查敵情。”


    “待到皇上親率的20萬沿海備倭兵抵達應州,合兵一處之後,共同攻打雲州!”


    “剛才,本將軍在門外的時候,已經聽到了諸位在屋內爭執是戰是和,本將軍在此先定調——”


    李璟瑜一字一句,鏗鏘有力的說道:“亂臣賊子陳懷安舉兵謀反,意在顛覆我大新王朝統治,其心可誅!”


    “我虎賁軍將士,須上下一心,平叛反賊,以報皇恩!”


    “好了,本將軍要說的說完了!”


    “下麵,這仗該怎麽打,你們先各抒己見,拿出一個統一的意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農民黃三戒並收藏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