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以衣帶詔,敕封晉王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 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新靈武元年,農曆十月二十二。
小雪時節。
封地龍城,晉王府邸。
陳懷安召集麾下的文臣武將,齊聚王府議事,並吩咐膳房準備了銅鍋涮羊肉,陳年女兒紅,君臣把酒言歡。
席間,難免會談到最近在大新王朝鬧得沸沸揚揚的,廣信、平西二王於封地加冕稱帝一事。
龍城鐵浮屠重騎主將樊無忌,借著酒勁在鬧哄哄的席間,毫不掩飾的嘲諷道:“廣信王李宗民,平西王沐容複,簡直就是嘩寵取寵的跳梁小醜!”
說著,樊無忌還用手勢比劃道:“廣信王李宗民,其麾下軍隊不過區區八萬眾;平西王沐容複,手下也不過區區十五萬藤甲兵。”
“這二人,自以為占據了天高皇帝遠的兩粵、雲貴之地,便膽敢滑天下之大稽自行加冕稱帝,簡直可笑!”
說到這兒,樊無忌又咕咕咕的灌了幾大口陳年女兒紅。
這才麵紅耳赤,梗著脖子的說道:“咱樊無忌是個粗人,沒那麽多花花腸子彎彎繞,借著酒勁鬥膽向殿下請願——”
刷!
此話一出,在場之人俱是不約而同的,停下手上的動作,神色各異的看向樊無忌。
勇武將軍龐先楚,大概已經猜到了樊無忌要說什麽,但卻鬼使神差的沒有站出來阻止,擔憂的眼神中反而還多出了幾分期許。
果然,樊無忌頓了頓,提高音量道:“三個月前,殿下於龍城起兵,奉天靖難!”
“而今,暴君趙乾自盡身亡;奸相秦如檜繼續把持朝政;異姓藩王紛紛於屬地加冕稱帝;大新江山分崩離析在即!”
“殿下率龍城眾將南征討逆以來,文治武功有口皆碑,現天下大亂,橫起刀兵之禍,百姓慘遭大難;”
“末將鬥膽替天下百姓,黎民蒼生請願,晉王殿下於封地龍城登基加冕,自立國號!”
“末將樊無忌,願與六十餘萬龍城靖難之師將士一道,替殿下征戰天下,一統中原,再造盛世!”
撲通!
話音剛落,樊無忌便直挺挺的跪在陳懷安麵前,眼神真摯而熱烈的看著,眼前這位年輕的晉王殿下。
霎時間,原本鬧哄哄的宴席現場,也變得鴉雀無聲。
隻剩下燒得正旺的炭火時不時發出的嗶嗶聲,以及銅鍋中不斷翻滾的羊湯發出的咕咕聲,還有那龍城武將,封地文官小心翼翼的喘息聲。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的看向端坐正中間,手上還拿著一杯酒的晉王陳懷安。
很顯然,樊無忌的這番話,不僅道出了他自己的想法,更是道出了絕大多數龍城武將的心聲。
土木堡一戰,陳懷安率部奇襲千裏,一戰盡沒朝廷2萬禦林軍,20萬備倭兵,更是直接導致了暴君趙乾自殺身亡。
從那時起,陳懷安在龍城眾將心中的個人聲望值,已經徹底超過先王陳破虜,達到最頂峰。
再加上,安西總兵郭定方的臨陣倒戈,三十萬安西邊軍從此改弦易轍,成為龍城靖難大軍的一份子。
更是讓晉王陳懷安的實力暴漲,直接統領的軍隊超過六十萬大軍。
現如今,大新王朝安西全境,西北大部,幽雲十六州其中的三州,甚至是漠北草原大部,都盡數歸於晉王陳懷安的麾下,其疆域麵積已經超過二百萬平方公裏。
這對於龍城眾將來說,晉王殿下已經具備了登基稱帝的實力和條件。
所以,當初在朔北的時候,就曾對著勇武將軍龐先楚提出,要給晉王黃袍加身,擁其稱帝的樊無忌來說,又一次將深埋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這一次,還是當著龍城武將,封地文臣,以及晉王陳懷安的麵。
相當於是,把此前隻敢在背地裏議論的事情,徹底攤開擺到了台麵之上。
然而,對於身處風暴中心的陳懷安來說。
登基稱帝,固然乃他所欲也。
然而,在他看來,眼下仍然是時機未到。
倒不是說他實力不夠,而是登基稱帝最重要的東西他還沒有拿到手。
那就是——傳國玉璽!
由始皇帝傳承下來的,和氏璧雕刻而成的,上麵撰寫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的傳國玉璽。
古往今來,縱觀曆史。
傳國玉璽都乃是正統皇帝權利的象征,沒有傳國玉璽,那就是得位不正,後世史官亦不會承認其皇帝身份。
對於誌在成為千古一帝的陳懷安來說,他在乎的根本不是一個皇帝之虛名頭銜。
更做到像廣信王李宗民、平西王沐容複那樣,自己搞個“蘿卜章”就登基加冕,這樣的行為,勢必是要遭到全天下人的恥笑!
正當陳懷安考慮著,該如何在不打擊麾下將領積極性的同時,把登基加冕一事往後延期之時。
來自千裏之外,京師皇城坤寧宮的一封衣帶詔,卻讓陳懷安找到了順坡下驢的機會。
“報——”
“啟稟晉王殿下,大新蘇太後的密使求見!”
嗯?
當王府仆從將此驚天消息,傳到現場氣氛本就有些詭異的宴席現場時,頓時引起了包括陳懷安,樊無忌在內的,一眾龍城武將、封地文臣的興趣。
紛紛好奇的看向殿外,暗自揣摩著蘇太後派密使前來晉王府的用意。
陳懷安大手一揮,道:“宣!”
“宣,蘇太後密使覲見!”
很快,一個偽裝成鄉野老叟模樣的老太監便走進大殿內。
到底是侍奉了三朝皇帝的宮中元老,太監蔡和在麵對大殿內幾十雙眼睛的注目之時,沒有胡須的蒼老臉頰上,依舊是那副古井不波的神態,看不出半分驚懼之色。
蔡和徑直走到陳懷安麵前,行跪拜之禮高呼千歲之後,尖聲尖氣的說道:“世子殿下,還請容老奴換身衣裳!”
哦?
陳懷安頗有興致的看了看蔡和,再度大手一揮:“允了!”
“多謝世子殿下!”
說話間,蔡和便在王府仆從的引領下,去往隔壁的房間更衣。
膳房殿內,一眾文臣武將麵麵相覷,紛紛猜測著老太監的來意。
甚至,都忘了就在一盞茶的功夫之前,他們還在興衝衝的等待著晉王殿下,關於登基加冕,另立國號一事的答複。
不一會兒,穿著一襲深紅色官袍,頭戴八梁冠的大新王朝,司禮監秉筆太監蔡和,便器宇軒昂的出現在陳懷安,以及龍城文武眾臣麵前。
咳咳!
蔡和幹咳了兩聲,隨後隻見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將官袍的衣袖撕開,從裏麵拿出一紙詔書,道:
“大新王朝司禮監秉筆太監蔡和,奉太後娘娘之命,特前往晉王封地龍城宣旨!”
“晉王世子陳懷安,接旨——”
小雪時節。
封地龍城,晉王府邸。
陳懷安召集麾下的文臣武將,齊聚王府議事,並吩咐膳房準備了銅鍋涮羊肉,陳年女兒紅,君臣把酒言歡。
席間,難免會談到最近在大新王朝鬧得沸沸揚揚的,廣信、平西二王於封地加冕稱帝一事。
龍城鐵浮屠重騎主將樊無忌,借著酒勁在鬧哄哄的席間,毫不掩飾的嘲諷道:“廣信王李宗民,平西王沐容複,簡直就是嘩寵取寵的跳梁小醜!”
說著,樊無忌還用手勢比劃道:“廣信王李宗民,其麾下軍隊不過區區八萬眾;平西王沐容複,手下也不過區區十五萬藤甲兵。”
“這二人,自以為占據了天高皇帝遠的兩粵、雲貴之地,便膽敢滑天下之大稽自行加冕稱帝,簡直可笑!”
說到這兒,樊無忌又咕咕咕的灌了幾大口陳年女兒紅。
這才麵紅耳赤,梗著脖子的說道:“咱樊無忌是個粗人,沒那麽多花花腸子彎彎繞,借著酒勁鬥膽向殿下請願——”
刷!
此話一出,在場之人俱是不約而同的,停下手上的動作,神色各異的看向樊無忌。
勇武將軍龐先楚,大概已經猜到了樊無忌要說什麽,但卻鬼使神差的沒有站出來阻止,擔憂的眼神中反而還多出了幾分期許。
果然,樊無忌頓了頓,提高音量道:“三個月前,殿下於龍城起兵,奉天靖難!”
“而今,暴君趙乾自盡身亡;奸相秦如檜繼續把持朝政;異姓藩王紛紛於屬地加冕稱帝;大新江山分崩離析在即!”
“殿下率龍城眾將南征討逆以來,文治武功有口皆碑,現天下大亂,橫起刀兵之禍,百姓慘遭大難;”
“末將鬥膽替天下百姓,黎民蒼生請願,晉王殿下於封地龍城登基加冕,自立國號!”
“末將樊無忌,願與六十餘萬龍城靖難之師將士一道,替殿下征戰天下,一統中原,再造盛世!”
撲通!
話音剛落,樊無忌便直挺挺的跪在陳懷安麵前,眼神真摯而熱烈的看著,眼前這位年輕的晉王殿下。
霎時間,原本鬧哄哄的宴席現場,也變得鴉雀無聲。
隻剩下燒得正旺的炭火時不時發出的嗶嗶聲,以及銅鍋中不斷翻滾的羊湯發出的咕咕聲,還有那龍城武將,封地文官小心翼翼的喘息聲。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的看向端坐正中間,手上還拿著一杯酒的晉王陳懷安。
很顯然,樊無忌的這番話,不僅道出了他自己的想法,更是道出了絕大多數龍城武將的心聲。
土木堡一戰,陳懷安率部奇襲千裏,一戰盡沒朝廷2萬禦林軍,20萬備倭兵,更是直接導致了暴君趙乾自殺身亡。
從那時起,陳懷安在龍城眾將心中的個人聲望值,已經徹底超過先王陳破虜,達到最頂峰。
再加上,安西總兵郭定方的臨陣倒戈,三十萬安西邊軍從此改弦易轍,成為龍城靖難大軍的一份子。
更是讓晉王陳懷安的實力暴漲,直接統領的軍隊超過六十萬大軍。
現如今,大新王朝安西全境,西北大部,幽雲十六州其中的三州,甚至是漠北草原大部,都盡數歸於晉王陳懷安的麾下,其疆域麵積已經超過二百萬平方公裏。
這對於龍城眾將來說,晉王殿下已經具備了登基稱帝的實力和條件。
所以,當初在朔北的時候,就曾對著勇武將軍龐先楚提出,要給晉王黃袍加身,擁其稱帝的樊無忌來說,又一次將深埋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這一次,還是當著龍城武將,封地文臣,以及晉王陳懷安的麵。
相當於是,把此前隻敢在背地裏議論的事情,徹底攤開擺到了台麵之上。
然而,對於身處風暴中心的陳懷安來說。
登基稱帝,固然乃他所欲也。
然而,在他看來,眼下仍然是時機未到。
倒不是說他實力不夠,而是登基稱帝最重要的東西他還沒有拿到手。
那就是——傳國玉璽!
由始皇帝傳承下來的,和氏璧雕刻而成的,上麵撰寫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的傳國玉璽。
古往今來,縱觀曆史。
傳國玉璽都乃是正統皇帝權利的象征,沒有傳國玉璽,那就是得位不正,後世史官亦不會承認其皇帝身份。
對於誌在成為千古一帝的陳懷安來說,他在乎的根本不是一個皇帝之虛名頭銜。
更做到像廣信王李宗民、平西王沐容複那樣,自己搞個“蘿卜章”就登基加冕,這樣的行為,勢必是要遭到全天下人的恥笑!
正當陳懷安考慮著,該如何在不打擊麾下將領積極性的同時,把登基加冕一事往後延期之時。
來自千裏之外,京師皇城坤寧宮的一封衣帶詔,卻讓陳懷安找到了順坡下驢的機會。
“報——”
“啟稟晉王殿下,大新蘇太後的密使求見!”
嗯?
當王府仆從將此驚天消息,傳到現場氣氛本就有些詭異的宴席現場時,頓時引起了包括陳懷安,樊無忌在內的,一眾龍城武將、封地文臣的興趣。
紛紛好奇的看向殿外,暗自揣摩著蘇太後派密使前來晉王府的用意。
陳懷安大手一揮,道:“宣!”
“宣,蘇太後密使覲見!”
很快,一個偽裝成鄉野老叟模樣的老太監便走進大殿內。
到底是侍奉了三朝皇帝的宮中元老,太監蔡和在麵對大殿內幾十雙眼睛的注目之時,沒有胡須的蒼老臉頰上,依舊是那副古井不波的神態,看不出半分驚懼之色。
蔡和徑直走到陳懷安麵前,行跪拜之禮高呼千歲之後,尖聲尖氣的說道:“世子殿下,還請容老奴換身衣裳!”
哦?
陳懷安頗有興致的看了看蔡和,再度大手一揮:“允了!”
“多謝世子殿下!”
說話間,蔡和便在王府仆從的引領下,去往隔壁的房間更衣。
膳房殿內,一眾文臣武將麵麵相覷,紛紛猜測著老太監的來意。
甚至,都忘了就在一盞茶的功夫之前,他們還在興衝衝的等待著晉王殿下,關於登基加冕,另立國號一事的答複。
不一會兒,穿著一襲深紅色官袍,頭戴八梁冠的大新王朝,司禮監秉筆太監蔡和,便器宇軒昂的出現在陳懷安,以及龍城文武眾臣麵前。
咳咳!
蔡和幹咳了兩聲,隨後隻見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將官袍的衣袖撕開,從裏麵拿出一紙詔書,道:
“大新王朝司禮監秉筆太監蔡和,奉太後娘娘之命,特前往晉王封地龍城宣旨!”
“晉王世子陳懷安,接旨——”